丹道大师葛洪的传奇人生

丹道大师葛洪的传奇人生

首页角色扮演丹道重修更新时间:2024-05-11

程婧\文

葛洪(公元 283~343 年),东晋时期道家学者,炼丹家、医学家、化学家。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还是医药大家和化学先驱,他的贡献对后世神仙道教的形成及中医药学说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著作有《神仙传》、《抱朴子》、《金丹论》等,被视为道教经典,对道教理论化、缜密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和对道教的实践,尤其是在金丹道教方面的成就,为早期道教从下层民间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转变提供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葛洪被尊为“云台祖师”“道教宗师”“小仙翁”。他的影响不仅限于道教领域,还扩展到了文学、历史、医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尤其对庄浪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具有引领性推动作用。下面我根据本人实地考察的素材线索,葛家峡葛峡村《葛氏家谱》、民间传说及葛洪年谱和相关资料的查阅考证从四个方面谈谈丹道大师葛洪的传奇人生:

一、伐薪买书开慧眼 作诗吟赋拜师傅

葛洪,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属相为兔,是一位妥妥的拂尘大师,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魏晋时期葛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族,世居陈留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一带,葛家十世葛曩(nǎng)祖曾任荆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委*兼市长),王莽摄皇帝时,葛曩祖辞职,不久兴兵反抗,败后举家迁至山东琅琊。

葛曩祖的儿子葛浦庐(也写作葛庐)因起兵响应刘秀,获封下邳僮县侯,并任骠骑大将军①。秦汉最高级的侯是彻侯(为避汉武帝讳,后改称通侯),其次是县侯②,食邑五千户。葛浦庐的弟弟葛文亦从军,属哥哥的私兵,非国家正卒,葛文的右眼因伤失明,“不得尺寸之报”,葛浦庐遂将封赏转给弟弟,举家迁到句容。

葛洪的爷爷葛系在吴国担任过礼部尚书③、辅吴将军,被封为寿县侯。葛洪的父亲葛悌在吴国曾任中书郎(负责编修国史)等职,吴国灭亡后,晋朝任命他为邵陵(今属湖南省邵阳县)太守,病死在任上。

葛悌去世时,葛洪仅13岁(西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家境困窘到“饥寒困瘁,躬执耕穑”,家中藏书都毁于战火,只能四处求借,为习字,“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却“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

葛洪15岁,(西晋惠帝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就已写作许多诗赋杂文。《抱朴子外篇·自叙》云:“洪年十五六时,所作诗赋杂文,当时自谓可行于代。”

葛洪16岁(西晋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8年),葛洪始读《孝经》《论语》《诗经》等,《抱朴子外篇·自叙》云:“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诗、易。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但贪广览,于众书乃无不暗诵精持。曾所披涉,自正经、诸史、百家之言,下至短杂文章,近万卷。”并受学于道士郑隐(又名郑思远)。郑隐是葛洪堂爷爷葛玄的弟子,葛玄将《太清丹经》《九鼎丹经》传给郑,葛洪“亲事之(指郑隐),洒扫积久”。

从东汉末年至晋武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之久的纷争战乱之后,总算盼来了一个民生短暂复苏的“太康盛世”。谁料?竟然又发生了内外交困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局面。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正如《汉过》书中描述的:“飞锋荐于扆闼,左祍掠于禁省,禾黍生于庙堂,榛莠秀乎玉阶,云观变为狐兔之薮,象魏化为虎豹之蹊,东序烟烬于委灰,生民燋沦于渊火”。真是个“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境况。

在如此连绵变乱的时代背景下,称为“太康之英”的诗人陆机在《君子行》中写道: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人物,像陆机、葛洪这些砥砺奋进的豪杰们,憧憬追求天道修为而成仙,慨叹世道的反复无常与人生的艰难痛苦,厌恶无休止的战乱。

产生于乱世中的葛洪震古烁今地提出“今胜于古”和“文德并重”的文学观,因此说,他不仅是一位忧国忧民、敢于担当且光照人世的道士,而且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文学评论家。

二、投笔舞剑除恶暴 鹰扬匡国垂亲名

公元303年,西晋蛮族将领在江东发动叛乱,占领扬州诸军,江浙军区司令员顾秘任命葛洪为评判一路军总指挥,让他带兵攻打石冰的后援部队,葛洪消灭了这支叛军,被升为上校军衔的伏波将军。当时洛阳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三王会战(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顒),根本没工夫搭理南方,南方超级土豪以阳羡周氏为核心,组成地方军作战。

葛洪自称:“救诸军之大崩,(葛)洪有力焉。后别战斩贼小帅,多获甲首,而献捷幕府。”因功被提拔为伏波将军⑤,虽属杂号将军,但名将马援、夏侯惇、满宠等也曾受此号。其实这个时期的葛洪并未因参与平判有功受重用或担任官职,只是赐布百匹。葛洪分赏给了部下及一些贫穷的朋友,由此可以看出葛洪是一位有善心、有高志、有思想见解的人物。

葛洪22岁(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304年3月石冰之乱被平定,葛洪虽然有功,但对他而言,从政的*不强,他想北上洛阳搜寻奇书。但洛阳又发生叛乱,未能成行。《抱朴子外篇·自叙》云:“事平,洪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书,了不论战功。……正遇上国大乱,北道不通。”“上国大乱”为惠帝永兴元年,即公元304年。《自叙》注云:“《晋书·惠帝纪》(永兴元年),帝逼于河间王颙,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以讨之。沈举兵攻长安,为顺所败。张方大掠洛中,还长安。”陈敏于江东造反,“八王之乱”局面恶化,幽州刺史王浚引段氏鲜卑大掠中原,北方震动。恰好广州刺史王毅病逝,后来葛洪故友嵇含方任命为广州刺史,嵇含(著名诗人嵇康的哥哥嵇喜之孙)代理此职,嵇与葛洪曾一起讨论学问。嵇含请葛洪为参军,葛洪归途受阻,不得已应允,以避乱。

葛洪先行至广州催兵,但嵇含尚未到任便遇害。葛洪于是停留在广州。《抱朴子外篇·自序》云:“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途隔塞。会有故人谯国嵇君道见用为广州刺史,乃表请洪为参军。虽非所乐,然利可避地于南,故黾勉就焉。见遗先行催兵,而君道于后遇害,遂停广州。”《自叙》注云:“《晋书·惠帝纪》:(永兴二年)右将军陈敏举兵反,自号楚公。

”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葛洪的生活便出现第一次大的变故,好友嵇含之死,对葛洪的打击相当大,他深感世道无常,自此便退出仕途,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直到公元315年,葛洪携妻(应该是邵氏)归来,跟随司马睿征战,出廷为官。史料称葛洪拜师鲍靓,鲍靓以其女鲍姑适葛洪为妻,鲍姑生于公元309年,315年只有6岁,所以娶妻鲍姑,应该是二下广州之时,那在公元306年到315年期间他去了哪里呢?

三、承薪履草求丹药,食果卧洞隐葛峡

(一)晋朝建立前后庄浪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

庄浪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渔猎文明和农耕文明共同发展的地带。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在龙首山(今桃木山)西麓的雷泽(今朝那湫)。秦国于公元前279年,首置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郡级行政区域陇西郡,三国时期,庄浪县域属曹魏雍州管辖。献帝建安19 年(公元214年),更永阳郡为广魏郡 (郡治临渭,今甘肃清水县西南),又改街亭县为略阳县,庄浪在那时属广魏郡略阳县(阿阳县也属于广魏郡)。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重新统一全国后,改两汉十三州长党史部为司、兖、豫、并、雍、秦等十九州刺史部。泰始年间(公元265年—公元274年),又恢复广魏郡为略阳郡。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氐、羌、鲜卑、羯等五胡相继内迁,战乱频繁,民族政权林立。庄浪县域全部处于民族政权之下。

十六国时期,凉州是一个偏远地方,朝廷已无力照管,张轨在这里实际上拥有很大的权力。这时,河西的鲜卑人很多,其中有些人干扰地方的治安,同时地方上也出现“寇盗纵横”的情况。

公元301年张轨到任后,即对这些人加以惩治。他很快地就树立起威信来。

鲜卑人若罗拔能自漠北向河西移动,侵入凉州。张轨派兵阻击,斩拔能,俘鲜卑人十多万人,安置在河西走廊,张轨因此威名大震。

晋洛阳失守后,中州避难来河西者络绎不绝,张轨上表,请合秦杂流人于姑臧(今甘肃武威)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

(二)葛洪拜访名士郭文

晋朝有种社会风气是崇尚名士、谈玄论道,因为那些奢靡腐化的风气特别直击人性弱点,所以江东贵族们对江南贵族们抱有神往和羡慕的态度乃至很多生活做派都效仿他们,比如嗑药、玄谈等。郭文是游山玩水的奇才名士,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 shān)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着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致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大麀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尝有猛兽忽张口向文,文视其口中有横骨,乃以手探去之,猛兽明旦致一鹿于其室前。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

余杭令顾扬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扬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扬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葛洪从小就自带家传渊源的玄学气质,是事业型人才。他不想沾染西晋那堆灰渣子,转而向西北凉州来,一则避难,二则修道炼丹。在西北的前凉,从张轨公元301年任凉州刺史算起,到376年为前秦所灭,历时76年,是十六国中享年最久的一国。由于其没有顶层的“时尚引领”,百姓本着务实的态度缓缓向前发展,小小的前凉在百年后抱出了太多令人感动的文明传承和伟大成果。

葛洪个人对当官也基本没有什么兴趣,一是本性使然,二是朝廷所授的官职,都是一些无实权小官,很有可能也引不起他多大的兴趣。总的来说,他的俗缘未了,一直想入山修炼,在“仕”与“隐”之间徘徊。

葛洪虽然出仕小官,但是隐逸思想,一直存于他的心中。从两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其一,他欣赏并赞美名士郭文的高隐,其二,他自己曾尝试隐居山林。有句很实用的逻辑:“人和人之间价值观一旦容易调和,也就意味着双方存在着巨大破冰空间”,在陕西华阴山拜见郭文之后,受郭文的启发,加之经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佛教逐渐发展,儒学也暴露出无法与佛教信仰相匹敌的理论缺陷,于是道教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玄学盛行。道教是以道家学说为依托来逃避现实政治斗争,超凡脱俗,逍遥神游,寄情山水,以追求精神上的充实与超越。

魏晋时期道教开始传入甘肃陇东地区,道教在乱世的苦难民众中广泛流传,给他们一线隐隐约约的希望,加之黄巾起义、孙恩起义等的爆发,迫使东晋统治者思考对策,依据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并仿效佛教修持仪式,广制斋醮仪范,以改革五斗米道,“意在王者遵奉”,称为南天师道。与此同时,道教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和斋醮仪式,道德教义、经书典籍、修炼方术也日趋完备。道教徒也业已在固定的宫观修行,形成按教阶组织起来的道士集团,到处传教布道。

(三)庄浪祭祀场所的设立及葛洪与庄浪的渊源

西晋经历“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内乱频发,加速了奔溃。当时朝廷世族把持政权,黎民百姓不仅要受战争的苦难,而且还要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作为耳濡目染儒学的葛洪,感到无能为力,求助无门,就开始寻求归隐之路,顺着丝绸之路向西北逃避。

这一时期,宗教祭祀行为对当时的百姓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祭祀活动成为封建社会君民的“定心丸”,战乱年代,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神明的保佑上,他们祭山川河流之神、农耕之神、战争之神,以祈求诸神的庇佑。

早在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年),因秦国使臣张仪欺骗楚国,楚怀王恼羞成怒,率兵攻伐秦国的新隍及邬、长、亲等地。但战争的结局却以楚国的残败而告终。紧接着,楚国倾其精锐之师,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蓝田之战。此战以扼住秦国咽喉“商於通道”为突破口,使秦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朝一方面加强军事戒备,另一方面祈求天帝和山川神灵保佑:除在雍城投放石刻祭天文告《巫咸》、在洛阳投放石刻祭川文告《亚驼》外,在庄浪朝那湫也投放了石刻祭川文告《厥湫》,云台山(葛家洞)也设了祭台祭祀水神来“祈雨”保丰收、保平安。

相传,为了躲避战乱,完成自己修道成仙的夙愿,葛洪先生带了外号叫陈野仙的道士,还有万永成、万永湟三人,不远万里来到云台山,他在葛家峡采药、炼丹、治病救人。陈野仙在葛家洞的对面挖洞修仙,这个洞叫陈家洞。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先有葛、陈洞,后有庄(浪)、隆(德)、静(宁)”的民谣。

庄浪葛家洞庙宇

(四)葛家峡《葛氏家谱》家谱

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依据,是由血脉相承的历史,翻开《葛氏家谱》可知葛洪为葛氏三十一世孙,战争、匪灾使得他们颠破流离,葛洪后裔葛永卿曾于庆阳府安化县担任儒学训导,游葛家洞题诗曰:

“云台古洞近日边,四月犹寒花未鲜。

虽无桃开与兴绽,翠竹碧松影斑斑。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禅房。

虽曰三伏人可畏,风吹竹叶一味凉。

月落乌啼霜满天,白云封洞我独眠。

睡起菀然开门笑,别是天地非人间。

木落水净山痩寒,奇云封洞觉天低。

借问葛翁何处所, 徘徊玩味不自知。”

老人家睹物思人,慨叹时势唯艰,透出些许的悲凉情绪。“葛氏自先世以来徒居葛家峡数百年家道殷实书香不绝为古名人葛仙翁之裔自遭同治甲子囘匪之乱谱牒失遗世次……”

(《葛氏家谱》源流考,清朝陇东中学省城师范学校毕业生增广生著)。……”“葛氏食口百余避匿於葛家洞同治三年四月初一洞失守死亡者枕藉葛氏父老虽遭凶危犹克存枝叶以绵延光绪初干戈载戢世道复与三十余年耕者读者商者出作入息……”“葛氏之先世德相廷遭值兵燹宗卷传其孙含华均称象贤处修家谱增光与前余嘉其志增之俚言缵戎祖考君其免称。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毕业学士现任静邑第九区第一国民学校校长兼正教员愚侄雲亭张世南鞠躬撰书”《葛氏家谱序》。

(五)葛家洞简介

葛家洞《葛氏家谱》曰:“葛氏祖籍阿阳古郡属章麻镇葛家峡崆峒名山之后靠山灵野毓籍耳自昔历二百余年……”从葛氏家谱可以判断葛洪在葛家洞生存了一段时间,毋容质疑。

葛家洞,又叫云台山,别名要林观,在平凉市庄浪县关山深处静谧坐落了千百年。这里绝壁嶙峋、飞石怪异,溪水潺潺、丛林葱郁,位于永宁镇韩家峡(宋称章麻峡)、葛家峡后关山之中,与郑河乡相距不远,一山之隔便是著名的北魏陈家洞石窟。

葛家洞始建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从建洞时间上,我们也可以判断出葛洪一定来过此地)。北魏时期开凿了石窟寺,内有仙人床、仙人岩和塑像石刻,四座主要石窟均分布在四五十米高的峭岩绝壁上。这座隐藏在凌峰翠岭深处的洞窟,就是我国晋代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曾经的修行之地。

宋代以后,这里又成为佛道合一的宗教场所,晨钟暮鼓、佛号悠扬,烟火鼎盛、香客云集,久负盛名。

王煊( xuān)纂《静宁州志》载:“葛家洞,距陈家洞南五里,或谓即葛先翁修道处,崇山峻岭,别开洞壑,峰高谷深,洞壁间时挂流云,与陈家洞俱称州南之大观也”。

《旧静宁州志》又载:“葛家洞崇山峻岭,别开洞壑,峰高谷深,洞壁间挂流云,云立则雨,云卧则晴。”

《庄浪县志》也载有:“葛家洞,原称云台山,位于永宁乡韩家峡口村东北自然森林边缘,与陈家洞石窟隔山南北相望,距县城29公里。峰高谷深,云白岚清。存石窟4座,摩崖石刻数处,有明天启四年(1624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重修题记。存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立《佛祖师道号抱朴子讳洪葛翁遗址之道碑》”。

(六)富饶的中药材成就了葛洪的药学基础

葛洪被尊为“云台祖师”,当地村民观云台山之云判雨每每应验。云为葛家洞一景,晨有彩霞云,午有棉花云,傍晚有火烧云,阴有积雨云,晴有山岚云,由此又幻化出卧云峰、彩云楼、仙人阁等景观。如此仙境为葛洪提供了良好自然环境和修炼场所。这里还蕴藏了党参、杜仲、猪( zhū)苓、丹皮、地骨皮、麻黄、青蒿、白蒿、苋麻、甘草、黄芪、大蓟、野荷、花椒、蒲公英、苦苣等300多种药材资源。自古道门内部有“十道九医”之说,这些自然资源为葛洪提供了药学研究素材和全周期健康服务。

葛洪在奔走途中,刻苦钻研,他的知识储备量大增,他还读过很多流传不广的医学和方术书籍,他利用所学医术,为病人祛除病痛,让黎民重获健康。他德医高尚,济世救人,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热衷炼丹修仙、超凡脱俗之时,又投身于躬身济民、解除病痛的入世之行,在山积年,炼丹修养,著述不辍。

庄浪葛家洞半山腰泉水

2004年拍摄的葛家洞炼丹坑在庄浪葛家洞,

“至今仍残留于悬崖之上的“炼丹坑”,就是葛洪当年炼丹的遗迹,还有丹石、碑刻。仙翁的雕像慈祥、从容、沉静,端详着来往观光的行人,这些景观构成了葛家洞的一缕魂魄。

庄浪葛家洞清朝留下的关于葛洪的石碑

2014年8月拍摄的葛家洞石碑

葛洪不仅炼出了治病救人的丹药,还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制作美食豆腐的方法。传说,葛洪将采摘来的野豆荚用石窝、石锤捣碎烧制豆汤,不慎滴入一种含有卤的丹液之后便奇迹般地变成色泽白嫩、酥软可口的豆块,当时人们管它叫豆腐。这一偶然的发现竟然成了一项食材发明。于是,人们纷纷去山间采集野豆荚,向葛仙翁学习豆腐的制作技术,直到现在,庄浪的“卤水点豆腐”闻名遐迩。做豆腐成了庄浪人的专利。

葛洪对自然现象有独到的认识和利用,他的仙人观念和对自然万物的推崇深入人心,影响至今。

葛洪33岁(西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葛洪于三十三岁前返归故乡句容,又出现在公众视野。三十三岁时被司马睿丞相招为府掾⑥。《抱朴子内篇·附录·晋书葛洪传》云:“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后还乡里,礼辟皆不赴。元帝为丞相,辟为掾。”注云:“(建兴)三年,……进左丞相、琅邪王睿为丞相、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建兴三年,葛洪再度出仕,出山后,葛洪曾给丞相司马睿当副官。

葛洪34岁,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司马睿称东晋皇帝。这个皇帝眼头亮,知道重用王导、王敦二兄弟,开启了“王马组合”模式。为笼络人心,司马睿赏赐有功之人,葛洪也在赏赐之列。

葛洪35岁,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是年葛洪《抱朴子》内、外篇初稿完成。《抱朴子外篇·自叙》云:“……不复投笔十余年。至建武中,乃定。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是年,司马睿称帝,为稳固时局、安定人心,晋王赏赐西晋时期有功之人。葛洪在其列,赐爵关中侯,食句容之邑二百户。此“晋王”即东晋元帝司马睿。

葛洪36岁(晋元帝太兴元年,公元318年),3月, 司马睿即位; 6月, 天下大旱, 皇帝亲自求雨。东晋张闿为晋陵内史,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今丹阳郡丹阳县界。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葛洪作《富阳塘颂》,乃征入拜大司农。

葛洪39岁(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7月, 以尚书戴渊(269年—322年)任征西将军,镇合肥; 以丹阳尹刘隗(273年—333年)为镇北将军,镇淮阴。没过几天,晋元帝又任命镖旗大将军王导为大司空。葛洪也在重用之列。司马睿为了实现自己的大一统夙愿,“挺身而出”,接过了山河破碎的“烂摊子”,几经波折之下又保住了半壁江山,最终形成了偏安江左的残存局面。原因就是他受制于权臣、悍将,及各大世族。像这种地方实权派的官职,西晋绝不可能授予江南士族,这些都是宗室和北方高门的保留岗位。

葛洪40岁(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公元322年2月16日,东晋大将军王敦以诛刁协刘隗(wei), 在武昌起兵, 攻占石头城即健康,现在的南京。戴渊、周顗(yi)等人先后遇害。刘隗逃奔于后赵王石勒。

公元323年1月3日(永昌元年闰11月10日),恭俭之德充沛,雄武之量不足的晋元帝在忧愤中驾崩, 明帝司马绍继位。葛洪姐夫许朝与甘卓谋讨王敦, 后甘卓被谋*, 朝亦自裁《晋书•甘卓传》。

四、视玉帛为草土弃官南下再次归隐

太宁三年(公元325),友人干宝力荐葛洪任散骑常侍领国史,坚持不去上任。但因生活所迫,再出任咨议参军等职。

葛洪44岁,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是年东晋总设计师司徒王导(王羲之族叔)召葛洪補州主薄,后转为司徒掾,又迁为谘议参军。葛洪受职,可能因为“掾”与“谘议参军”都不直接参与政务。是年,负责修国史的干宝认为葛洪才学渊博,可胜任撰写国史之职,遂荐葛洪为散骑常待,领大著作。但葛洪没有接受。葛洪说:“吾不以当官为荣,唯独以炼丹为求。”《抱朴子内篇·附录·晋书葛洪传》云:“咸和初,司徒导召補州主薄,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葛洪选择此时退出,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好友干宝(《搜神记》的作者)去世,此前干宝推荐葛洪任大著作郎。其次,权臣王导与庾亮矛盾激化。这让祖籍琅琊、亦归入琅琊帮的葛洪深感为难,他又一次有了退出仕途的念头。

五、抛开俸禄祈遐寿 归隐罗浮对孤云

葛洪45岁(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11月, 豫州刺史祖约、历阳太守苏峻举兵造反。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2月, 苏峻攻破建康即现在南京, 劫掠京师。葛洪转任军事顾问参谋。隐士郭文因病去世, 葛洪与庾(yu)阐并为作传, 颂其美德。

葛洪47岁(晋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年),2月, 陶侃、温峤等精诚团结,率诸军攻陕西陈仓(今宝鸡), 苏峻等败死,军乱平息。

葛洪48岁(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据《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晋纪)载,“邓岳始任广州刺史。岳表補东官太守,又辞不就。岳乃以洪兄子望为记室参军”。

葛洪50岁,晋成帝咸和七年(332)。《晋书》载:“(洪)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勾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洪乃止罗浮山炼丹。”葛洪隐居后,“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葛洪写的《神仙传》,介绍了92位神仙,都是黄帝、彭祖、墨子、淮南王、董奉等凡人,很多人并未学道,但葛洪认为,只要为苍生做好事,自然就是神。葛洪提出,服食金丹能成仙,道德济世也能成仙,立志苦修同样能成仙,“不废民生之事”才是最好的修炼方法。他还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人间神仙”学说将儒道有机结合起来,影响深远,所以后人称葛洪为小仙翁。

葛洪54岁,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10月,葛洪再度请辞。葛洪对医学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免疫法,最早记录天花(即虏疮)、疟疾、恙虫病等疾病治疗方案的名医。

葛洪61岁,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3月3日, 葛洪将灵宝经等传于弟子海安君望、世等。(道教义枢、三洞经教部、三洞并序、敦煌遗书、三洞品格等),临终前,葛洪向当地刺史上疏说:“我要出趟远门寻师,马上就要走了。”刺史接到消息,匆忙赶去为葛洪送别。

结果,众人到达时,葛洪早已兀然岩睡而亡,时人称他已经“尸解得仙”了。

葛洪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朝代,其祖父经历曹魏篡汉、三国鼎立;其父经历司马氏时代魏、吴土归晋、天下一统;葛洪生于西晋初年,但一统之局面并不稳定,不久便发生八王之乱、晋室南迁。

这些对葛洪的政治思想、医学思想、化学思想、历史观、哲学观等都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葛洪认为,天下太平稳定的关键,在于君权稳定。欲使君权稳定,首先要从观念上把君置于最高地位。于个人而言,父之地位最高;于万物而言,天之地位最高。

葛洪的医药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临床医学典籍,被称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实用手册”。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他的著作中已经记录了后来称之为“天花”“狂犬”“结核”等病症,并有相关治疗药方。“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他对这些疾病并没有局限在当时的医学认知范畴,而是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判断,许多见解都符合现代西医学观点,在治疗思路上也十分一致。他对这些病症的发现和记录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葛洪的修炼方法,以养生为基础,追求延年益寿,祈求服金丹定长生。养神以道家的寡欲为根本要求,以思玄守一为主要方法。葛洪还对各种延养之方、禳辟之术的施用方法、功效及原理进行了阐述,对改造早期道教思想,继承道教依附道家思想这一传统,利用道家哲学基本概念,为道教理论、道教哲学奠定了基础,使道教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并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修炼体系,对道教后来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水含情,绘康养之地;葛洪遗存,铸文化之魂。一代丹道大师葛洪灿若星辰般的传奇经历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万代济世仙翁葛洪净似冰心般的医德风范矗立在文化的长廊,永远激励着庄浪人民。深挖深研葛洪文化,继承厚重的文化遗产,让古老优秀的葛洪文化“活”在当下,赋能中医产业发展,助推庄浪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资料长编

参考资料:

《葛洪年谱考》深圳大学许建阳(2023年8月21日)《北京晚报》《一代民医葛洪,因何夭折了》蔡辉2020年12月16日

《葛洪家谱》庄浪县葛峡村

《抱朴子•外篇》

《抱朴子•内篇》

《抱朴子•自叙》

《甘肃通史》

《静宁县志》

《庄浪县志》资料整理编撰:程婧资料编撰结构

1. 编写体裁

采用述、记、传、评。

2.编写体例

纪事体,以事件为纲,史事分别列目,以时间为序。

3.编写章法(篇、节、目)

资料记述时间:(公元283年——公元363年)

资料密级:公开资料

编撰时间:2023年9月

资料释义:

1 骠骑将军:古代武散官名。西汉始置,历代沿置。唐宋为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武官官阶,最高为太尉,下分别用大夫、郎为官名。金有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阶,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阶,明废。

②侯:古代的“侯”不是官职,而是爵位。在中国古代,侯爵是一种超品爵位,意味着其地位超过了一品官职。侯爵通常被封赐给皇亲国戚和极少数功臣。爵位制度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但在封建制度衰落之后,一些国家仍然保留了爵位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因时而异,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诸葛亮时期的南征侯魏征、名将霍去病就是县侯。

2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④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其历史背景应追溯到西晋开国时期。西晋司马氏政权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晋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士族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因此,西晋在建国后所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围绕着保护士族利益和巩固自身专制统治为前提而展开的。晋武帝司马炎自己也认识到,士族作为一个特权阶级,其强盛的阶级势力固然可以对巩固自己的统治有很大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但若是任由其势力不断扩大和膨胀,又会构成对司马氏政权的潜在威胁。晋武帝自己就是通过“禅代”而取得皇位的,自然清楚阶级势力过于强大的危机,他担心自己“禅代”的故事重演,再加上他认为曹魏政权不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基于这些原因和考虑,晋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为王。泰始元年(265年),西晋建国之时,晋武帝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晋武帝的继任者是晋惠帝司马衷。他是晋武帝杨皇后所生,上面有个同母哥哥司马轨早死,下面诸弟又都太小,所以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然其性鲁钝,世言更谓其为白痴。不少大臣从晋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而主张废掉他,比较突出的是卫瓘与和峤。晋武帝对太子本亦有所忧虑,然其恐身后皇位落于他系,加上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幼而聪敏,似有人君之资,武帝甚爱之。他为使爱孙日后得承帝位,乃不易储。然守器非才,皇权旁落,乱源已成。

⑤ 伏波将军:古代将军封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伏波将军的人物,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

⑥ 府掾: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其读音为“fǔ yuàn”。具体来说,府掾指的是在官府中担任辅助工作的官员,通常负责主管文书工作。这个职位通常是府署辟置的僚属,有时也可以泛指官员或文书。掾(yuàn)原意指佐助,后来成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史,即在此年,而葛洪返乡在此前。

审核:薛邦城,兰州大学。

人划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