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兴衰历史长达千年,但军团使用环片甲的时间却非常短暂。大约从公元前9年首次出现,到帝国步入衰微的三世纪就被基本淘汰。且列装这种战甲的部队也是范围狭窄,除了公民兵构成的军团外,周遭势力与罗马自己的各类辅助部队都没有加以采纳。
这就不禁让人感到奇怪:环片甲究竟是如何兴起,又因何缘故而被弃之不用?如果这种盔甲的防护水平堪忧,如何让众多军团做出选择,暂时放弃经典款的锁子甲与鳞片甲?但若是性能非常突出,又如何让身处前线的士兵都在后来加以放弃?
图拉真武功柱上的军团士兵 都穿戴环片甲
任何武器的普及,都离不开它本身的固有属性。除了生硬的技术指标,也必须考虑士兵们的实际反馈。因此,盔甲的防护性、舒适性、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是军事博弈演化中的重要指标。
环片甲却只在生产成本上相对突出,而遭其他方面都较为平庸。后世的大量测试也证明,环片甲的防护性能介于单层锁甲与鳞甲之间。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盔甲穿戴起来的舒适性比较糟糕,只是略胜于重型鳞片甲。至于日常维护,则因甲片的各类小零件比较多,显得非常繁琐。用于链接甲片的皮带也易于损坏,给使用者以极大的麻烦。所以,综合各项指标来看,环片甲的特性非常中庸。
环片甲的大量零部件 给军队后勤以巨大负担
这就能解释环片甲的普及程度较低现象。从各类古代留下的士兵形象来看,这种盔甲主要由主力军团穿戴。他们的百夫长、掌旗官以及更高级军官,却反而较少使用。除了地位突出的禁卫军与少数骑兵,帝国的其余军事单位都没有加以装配。
那么,环片甲又是如何“征服”罗马士兵的呢?因为在罗马帝国刚刚构建起来的阶段,主要武力核心是作为精锐的15万公民兵军团。他们不仅待遇较好、训练充分,也有帝国财政给予的巨大补助。很多时候,1-2个军团可以负责行省安全,并享用当地资源。在这种背景下,选择装备的成本问题相对较轻。军团所属的专业铁匠和技术人员,有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维护环片甲。加上其本身性能尚可,又可以同其他势力相区分,自然成为彰显罗马军事特色的符号。
很多时候 环片甲是区分罗马与对手的军事化符号
相比之下,地位较低的辅助部队则无此待遇。在帝国构建起来的首个世纪,他们大都沿用家乡地区的传统装备。因此,来自叙利亚的复合弓射手会头戴尖顶头盔、身披中东特色的鳞片甲。来自高卢和日耳曼边区的部落民,会选择锁子甲与长盾牌。至于马其顿或希腊地区的辅助力量,也往往选择传统亚麻甲和各类圆盾。部分前附属国军队,有过照搬罗马军制的相关改革。但他们在当时也无法配备鳞片甲,更多的是以锁子甲代替。
当然,环片甲的有限使用,还是给罗马军队带来很大后勤负担。由于不同部位甲片和零件不通用,皮带也容易损坏,就需要军队随时储备大量替换零件。如果数个有军团集中起来进行远征,那么辎重部队在运送军饷与粮秣之余,也必须为其输送盔甲备件。
叙利亚弓箭手就继续使用东方装备
各省份的辅助部队 也大量使用旧式装备
在帝国财政情况较好的时期,这种奢华是可以被容忍的。等到前线吃紧而军费开支入不敷出,这些装备所造成的铺张浪费就将成为众矢之的。前线的军团也针对环片甲的各类缺陷,做出不得已的小规模改良。于是,年代靠后的环片甲版本,往往被削弱了防护性。为的只是能让盔甲结构更为简单。所以,公元1世纪的黄片甲厚度可达3mm,到了2世纪末就已缩减为1-2mm之间了。
然而,任何小修小补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3世纪危机爆发,旧的罗马军团架构彻底崩盘。经过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士兵们便不再需要这种奢侈装备。帝国不断扩招士兵数量,甚至以降低征兵标准的方式来维持武装规模。其结果就是公民兵军团地位下降,所享有的财政支持大不如前,后勤问题与训练标准都同步衰减。大量补充入伍的士兵,必然选择更加轻便的单层锁子甲。少量军官为了帝国门面而坚持更久,但也终究向多层锁子甲和鳞片甲低头。
罗马军队最后还是选择了锁子甲与鳞片甲
公元4世纪时,环片甲已从大部分罗马军队中完全消失。除了少数来自盛世年代的浮雕或画作,帝国臣民自己也不再清楚环片甲的具体制造和维护工艺。早期的近代学者,则想当然的认为环片甲用硬牛皮制成。一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才有成品从军团驻地的旧址被发掘出来。最后,环片甲还借助50-60年代的大量电影艺术渲染,成为世人心目中的罗马军队符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