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职业皇帝”就要从皇帝的称呼说起了
皇帝是中国帝制统治时期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作皇帝的人是秦始皇。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故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从此“皇帝”取代“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清朝(公元1636-1911)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共12位皇帝,其除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外其余10位皇帝都入关统治全国。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皇帝是很多人所向往的职业,至高无上的权利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为什么清朝出现了许多的职业皇帝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扒一扒。
贪腐成风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以来,虽然专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稳定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但是,专治的弊端就是一旦监督不力,那就会位居权重,用手中的权力干一些违纪之事,贪污就是其表现形式。而且,在古代的时候,由于腐败官员众多,被惩罚者要远远小于贪污者,因此,这让官员们觉得这是一件风险十分低的事情。造成这一原因的就是古代皇帝的“人治”政策。这个人治就是谁跟皇帝关系好,谁就能够获得极高的权力,这为官员创造出了极好的贪污条件。比如说乾隆皇帝时期的大贪官和珅就是典型代表,而因为有了和珅这样的大树,跟着和珅的小贪官不计其数。
土地兼并
清朝的皇亲贵胄,宗门世家就像吸血鬼一样,他们搞土地兼并致使大量民众无地可种,导致粮食产量降低,市场经济紊乱农民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皇家园林的建设
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建设耗资上亿两白银这对当时的国家财政也是极大的压力。
农民起义的频频爆发。
我们都知道,古代史小农经济的社会,依靠农民的国家却被压榨最多的也是农民,至于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还是因为整个社会实在是将农民压榨到连一口饭都吃不起了。所以,当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之后,社会矛盾随之爆发,农民为了吃上一口饭,只好造反。而在清朝时期,就爆发了像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等大大小小许多起农民起义。当初一个白莲教起义,花费了将近两亿两军费,这几乎消耗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加上随后出现的大大小小农民起义,这让清朝的国库空虚。
种种原因下至高无上的皇帝就沦为了“职业皇帝”。
清朝非常非常重视皇子教育,这是众所周知的。
据康熙皇帝自己的回忆说,他五岁开端读书从不间断,累到咳血也仍然要咬牙坚持。每日教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彻底背下来。
清皇族都是满族。
满族人口,咱从顺治说吧。
1648年也就是顺治5年,八旗中的满族有壮丁(大概是能当兵打仗的成年男子,有人说是16岁到45岁)55330,按照八旗一丁对五口的比例,那时候满族一共有276650(汉人当时最少一亿),不到30万。
清末时满洲八旗总数壮丁21万,满族人口一共105万,入关260多年人口额外增长了将近3倍,是原来的近4倍,而同一时期的清末汉人有4亿。
这么悬殊的人口比例,迫使当时的统治阶级,必须比前朝等更加职业化,专业化,这才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