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25年—22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存在感比较低的朝代,最熟悉的莫过于一句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但东汉不止末年,开国一样很精彩。
东汉的时间线:刘秀开国——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外戚/宦官掌权——黄巾起义。
一、刘秀开国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从起兵到称帝仅用了三年,从称帝到统一用了十二年。刘秀被戏称为“位面之子”。位面之子:是指倍受上天眷顾的人,也叫天选之人,这样的人一般运气好的挡都挡不住。刘秀早年曾说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昆阳大战后,娶阴丽华为妻。
时间:从起义到光武帝,分为三个阶段:
- 1.起义到“昆阳之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以不到2w对王莽新军42w);
- 2.河北的第二次创业:带很少的兵到河北,从被追*到鄗城称帝;
- 3.称帝到统一:平定中原,定都洛阳,平叛邓奉、彭宠,击败张步、董宪、刘永;稳定关中,得陇望蜀,入蜀,统一。
地点:先后收复的地区
- 河北:冯异、邓禹相随,得到渔阳(盖延、吴汉、王梁)、上谷(景丹、寇恂、耿弇)两郡支持;娶郭圣通为妻,得到真定王刘杨的支持,刘秀得三方势力结合,与谢躬(更始政权)一起攻克邯郸灭王朗政权(刘秀烧信,后有曹操模仿)。南栾之战——邯郸之战(谢躬合战)——征兵幽州(吴汉、耿弇)——打败铜马。
- 关中:邓禹(征西大将军)对付赤眉,延误战机,导致长安被赤眉一把火烧掉,常败将军,后冯异接手转胜,镇守关中,陇西之战病死军中。
- 南阳宛城:邓奉反叛,先后派出吴汉、岑彭等九名将军,都被邓奉一一击败,朱祐还被邓奉生擒。刘秀亲帅大军,岑彭、耿弇、贾复、傅俊、王常、臧宫等将领,打败处决邓奉。刘杨反叛,彭宠反叛,都被平定。
- 睢阳刘永:吴汉、盖延战刘永;北路彭宠反叛,失势后彭宠被家奴*死;山东青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平定青州的张步。
- 陇西隗嚣:(马援、班彪、杨广、王元、行巡、王遵、张玄),来歙劝降,马援、班彪先后离开隗嚣,跟随刘秀;窦融归汉。来歙说服陇西隗嚣诸将:“关中有征西大将军冯异击败延岑和赤眉,北面有大司马吴汉率领九位将军平定了五校变民二十万大军,东面有虎牙大将军盖延率领四位将军击溃刘永,南面有征南大将军岑彭率领四位将军征伐秦丰。天子亲自降服赤眉二十万人,还有左将军贾复进击东南,征弩大将军祭遵进击西北,强弩大将军陈俊扼守东北......”
- 蜀国公孙述:来歙、岑彭、吴汉;来歙、岑彭被公孙述派人刺*身亡,吴汉攻入成都,灭公孙述满门,屠城。
人物:云台二十八将——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凡与皇室宗亲有关系的功臣不得入选,所以来歙(刘秀表亲)和马援(马皇后父亲)位列其中。
- 邓禹:与刘秀是同学,河北时跟随,举荐很多人,识人、政治战略大于军事战略。虽然老打败仗,但还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 冯异:“大树将军”、“披荆斩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人低调谦逊,不争功,忠诚;起兵时主簿,后平定关中,征讨陇西。
- 耿弇:成就“有志者事竟成也”的千古美名;“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被称为东汉兵仙。东汉耿家将:耿况、耿弇、耿恭、耿秉、耿夔(kuí)。。。耿家将,贯穿东汉始终,共传八代。
- 吴汉:平定河北,来歙岑彭遇刺后,吴汉领军与刘尚一起攻蜀,入蜀后,军纪不严,放兵大掠,族灭公孙述、延岑家族,烧毁宫室,残*百姓,刘秀大怒。攻蜀期间刘秀数次指导;“差强人意”“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是为刘秀唱黑脸的主。
- 来歙:为人讲信义,言行一致,勇猛果断,“忧国忘家”;平陇西,安陇右,在平定隗氏的战斗中立功最大;攻蜀时被刺*而忙,遇刺后冷静托付军事给盖延,写信给刘秀,然后才拔出身上的刀子,气绝而亡;刘秀称其是“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 岑彭:征南大将军;劝降朱鲔;光武帝写信给岑彭:“得陇望蜀”;火烧夷陵浮桥使蜀军大乱,望蜀战役转折点。攻入成都后,被公孙述派刺客*死。军纪严明。
- 马援:因汉明帝的皇后是马援女儿,马皇后为避嫌,没将马援列入“云台二十八将”;马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伏波将军。“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马革裹尸”“老当益壮”“堆米为山”,最早用米做沙盘演示作战计划;西平定陇西,赶走羌敌。南平叛交趾;北击乌桓;马服君赵奢的后裔,女儿嫁汉明帝刘庄,为历史上著名的“马皇后”。*引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自近现代徐锡麟《出塞》;宋·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宋·陆游《谢周枢使启》:“志士弗忘在沟壑,固当坚马革裹尸之心;“
- 窦融——“举足轻重”:立足河西,帮助刘秀除掉隗嚣,接管陇西,此后,其一门“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两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汉章帝立窦氏为皇后,窦固窦宪到达权力顶峰,汉和帝利用宦官除掉窦氏。
后世评价
清朝大学者王夫之说:“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评论他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会打仗、最有学问的皇帝!”
南怀瑾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创造了数十个经典成语:疾风知劲草、有志者事竟成、披荆斩棘、忧国忘家、心如金石、置之度外、旗鼓相当、乐此不疲、反侧自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举足轻重、得陇望蜀...
二、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光武中兴(刘秀):了解针对几个问题的政策:开国功臣、豪族集团、土地政策、边疆问题。
汉明帝(刘庄):对臣下苛责,对百姓宽厚;守成之君,明君;近乎完美的帝二代,一生文治武功,对内严厉打击士族豪强整顿吏治。对外征伐匈奴扩大大汉版图。
- 皇后是马皇后,马援女儿,从10岁开始管理家务,13岁进宫,21岁被封为皇后,与世无争,俭朴贤德。刘荆(写信给刘疆,劝其造反,后被刘疆举报。“当为秋霜,无为槛(jiàn)羊”);刘英(被举报)、淮阳王刘延(图谶诅咒)先后造反。
- 公元68年,佛教: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据记载,汉明帝巡幸到洛阳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金人,顶有光明,以问群臣。其中,一个叫傅毅的大臣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金黄色。”于是,公元68年派遗蔡愔、秦景等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经、佛法,并于第二年在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寺——白马寺。汉明帝聘请天竺高僧在此译经、传教,从而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公元69年,兴修水利:汉明帝时期,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堰流法”就是根据地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把堵塞了的地方打通,使积水能够畅快地流过;,对于汴渠引黄河的取水口“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的方式;王景主持规模宏大的治河、理汴工程,开创黄河800多年基本安流的局面,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患”的盛誉。从政之余,王景对卜筮、风水、数术之学都很有兴趣,还撰有专书。
- 北击匈奴:73年,兵分四路,北伐匈奴,窦固、耿秉抵达天山,打败北匈奴呼衍王,其他三路无大的功劳;
- 74年,窦固帅军进攻西域,大败北匈奴,进攻西域车师国,车师国投降大汉;
- 75-76年,耿恭(耿弇侄子)守城:耿恭、范羌坚守城池;“耿恭拜井”“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求救,帝国权力更替,意见不一,司徒鲍昱发表了的意见:汉帝国从来不冷却英雄的热血。派7000人奔袭千里救人。1900年前的“不抛弃,不放弃”;耿恭最后因小人马防诬陷入狱,免去官职,老死家中。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
- 73年,74年,班超两次出使西域:带着36个人纵横于西域,著名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在鄯善国带着36人袭击北匈奴使团,全歼了北匈奴的使团。采用“拉、打、*”的原则,不费大汉一兵一卒,成功收复西域各国,使西域都护府得以重建。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东汉与西域:“三绝三通”。班氏三杰:班彪、班固、班昭;《汉书》历史尖子生;“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孙中山写给蔡锷将军的挽联。
汉章帝(刘炟):善书法:“章草”。励精图治,休养生息,让东汉达到顶峰阶段;为人宽厚,优柔寡断,重用外戚窦氏,外戚之祸 祸患无穷。
- 76年,“十三将士归玉门”,77年,撤销西域都护;班超受命撤离时,疏勒、于阗百般挽留,班超安定疏勒,80年,班超上书中提出了“以夷狄攻夷狄”的策略,汉章帝同意班超留在西域,并派徐干带领一千人增援班超,而后班超威震远域。91年,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94年,西域55个国家全部归附汉朝;95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战必胜,攻必取。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超强的天才外交官,兄妹三人合称“一门三班”;‘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晚年请求回京,任尚接任,到任数年后,西域反叛作乱。
- 后宫三对姐妹花争宠:宋贵人(生庆皇太子。旋以谗废,贵人自*。后殇帝卒,庆长子祜为安帝。建光元年三月,追尊祖妣宋贵人曰敬隐皇后)、窦皇后(窦皇后相继除掉宋贵人姊妹与梁贵人父女,并设计废黜太子刘庆,改立自己的养子刘肇为太子。刘肇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用窦氏兄弟。)、梁贵人(太子刘肇的生母,后被窦皇后设计害死)。蔡伦:奉窦皇后之命监管宋贵人之事,诬陷宋贵人;汉和帝时,发明造纸术,称“蔡侯纸”;安帝亲政后,因蔡伦参与安帝祖母宋贵人陷害案件,获罪,服毒而亡。“尚方宝剑”、“蔡侯纸”都与蔡伦有关。
- 公元79年,《白虎通义》:为东汉统合今古文经义的一部著作。班固等据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经学辩论结果撰成。皇帝亲自主持和召集当时著名的事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这次会议把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合为一体,更进一步神学化了当时的儒学思想,儒学政治化后。“三纲六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国家伦理理念正式问世和流行;强调尊卑人伦的“诸父、兄弟、族人,谓舅、师长、朋友”这“六纪”;《孝经》面世的根本目的,就是去配合君主专制国家社会制度的推行。
- 89年(汉和帝初年),勒石燕然——窦宪:窦皇后的兄长,恃宠欺人,霸占公主的田地,忤怒太后,被禁闭内宫,为了赎罪,主动请求出战征伐匈奴,在燕然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刻石勒功(班固撰写的《封燕然山铭文》2017年勘察出);大败北匈奴,后因窦氏势力过于强大,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诛灭窦氏。
- 关于“勒石燕然”: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夜泊水村》陆游:“不应幕府无班固,早晚燕然刻颂诗。”--《塞上》杨万里:“金印如斗带万钉,何人为作燕然铭。”《寄题周元吉湖北漕司志功堂》苏轼:“会当勒燕然,廊庙登剑履。”--《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胡应麟:勒石燕然云缥缈,登坛淝水日从容。--《赠汪中丞四首》; 反面评价:“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后汉书》
汉和帝(刘肇):窦皇后养子,十岁即位,窦氏一族专权,虽然年龄小,但富有心计,刘肇借助宦官郑众,铲除窦氏,92年,十四岁亲政,亲政后,励精图治、不近声色、厉行节俭、重用贤臣、体恤百姓;刘肇亲政期间东汉国力达到鼎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有两任皇后:阴皇后、邓皇后邓绥。邓皇后即后来的邓太后。但刘肇英年早逝,时年27岁。
- 班超:万里封侯
- 100年,汉朝与罗马的第一次直接接触
- 102年,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及大小榆谷之地纳入版图
- 许慎《说文解字》、班固、班昭《汉书》
- 蔡伦,105年,“蔡侯纸”
- 问政后妃:多次召班昭入宫,为皇后和诸贵人讲学,并让皇后和诸贵人都拜她为师;因邓绥博览群书,博学多识,且“有丈夫之性”,后来,汉和帝便改立邓绥为皇后,并让她参与并知晓外事。为后续邓太后专权埋下伏笔。
- 信赖宦官郑众:中官用权,自郑众开始。“中官用权,自众始焉。”--范晔《后汉书》。
三、外戚/宦官争权
汉和帝去世后,开启了东汉外戚/宦官争权的时代;皇权、外戚、宦官、世/士族这四方势力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成为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死结。
四位太后:邓太后、阎太后、梁太后、窦太后。 中间夹着两位依靠宦官夺权的皇帝:汉顺帝、汉桓帝。
- 邓太后:祖父邓禹,哥哥邓骘,嫁汉和帝,被封皇后,汉和帝驾崩后,邓绥先后拥立汉殇帝和汉安帝,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执政期间,躬行节俭,大力救灾,使东汉王朝挺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十年天灾。后人评价:“兴灭国,继绝世!”被视为历代临朝太后的典范。“皇后之冠”,是史学家赋予东汉贤后邓绥的称号。期间有张衡、蔡伦等名人。历经汉殇帝、汉安帝。汉安帝:邓太后去世后,汉安帝亲政,任用闫皇后一门外戚;
- 阎太后:汉安帝死后,闫皇后一门把持朝政;没有立汉安帝唯一的儿子为帝,而是立北乡侯刘懿为帝,阎氏把持朝政;后太监联合夺权,立11岁被废太子刘保为帝,汉顺帝;
- 汉顺帝:年聪明好学却毫无主见、优柔寡断;孙程等19名有功的太监都被封为列侯,是为“十九侯”;皇后梁妠,汉顺帝对皇后梁妠家族宽容以待,相继封其父兄梁商、梁冀为大将军(东汉时期嚣张第一人;汉质帝说梁翼:“此乃跋扈将军!”),导致外戚梁氏逐渐崛起。汉顺帝立后:有四位贵人,不知道立哪位,想抽签决定。后大臣列出几个条件,汉顺帝比较后才决定立梁妠为后。将张衡官复原职,使地动仪得以问世;班勇(班超的儿子)征服了西域的焉耆国。
- 梁太后:共立三位皇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执政六年;纵容哥哥梁翼,东汉时期嚣张第一人;汉质帝说梁翼:“此乃跋扈将军!”
- 汉桓帝:在位21年,前13年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朝政大权由外戚梁冀总揽。桓帝28岁亲政以后,诛*了梁冀,宦官专权,朝政更加混乱。依靠宦官夺权,结束梁翼外戚专政;宦官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五个人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史称“五侯”,从此宦官当政。正式开启了东汉“卖官鬻爵”的历史;借口羌族人民大起义,从公元161年开始,施行“卖官鬻爵”,以此来聚敛财富,供其挥霍。党锢之祸:刘志统治后期,清谈之风兴起;通过党锢打击士大夫,强化皇权的同时也使得宦官集团势力坐大。立三任皇后:第一任是梁太后及梁翼的妹妹梁女莹,第二任邓猛女,第三任:窦妙。汉桓帝死后,窦妙成窦太后,与哥哥窦武掌权;
- 窦太后:汉桓帝死后无子,立汉灵帝(12岁);窦太后的哥哥窦武因为征召名士,廉洁奉公,丐施贫民,劝说桓帝解除党锢等等而得到好评,与刘淑、陈蕃被名士们合称“三君”。宦官、外戚、世族、皇权四方权力斗争。1.宦官当权,12中常侍,外戚窦武与士人联合,与宦官夺权,但提前被宦官提前得知消息,宦官们提前布置发动政变,将窦武、陈蕃等人灭族,自此宦官把持朝政,揽朝廷大权;“十常侍之乱”;2.宦官——士人阶层:发生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欺骗汉灵帝“相举群辈,欲为不轨”士人阶层被打击。3.3.皇权——外戚 世族;汉灵帝选择何进接管兵权,何家出身于低贱的屠户,没有根基,岂料何进“变质”了,他居然跟豪门集团走得那么近、那么快,俨然成了豪门集团的代表,跟皇权打起了擂台。4.外戚——皇权 new军事;西园八校尉(大杂烩,各方势力):是汉灵帝为分外戚大将军何进兵权,于中平五年八月(188年),在京都洛阳西园招募壮丁设立的一支军事组织。蹇硕最终被出卖,5.宦官——外戚:汉灵帝死后,拥大将军何进拥立妹妹何皇后之子刘辩继位,并令董卓回京一同剿灭宦官势力,后来何进被宦官张让等人设计*死,董卓率军回京,截获了挟持刘辩和刘协出逃的宦官,并且废黜了刘辩,转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开始干预整个东汉的中央政权。西邸(西园)卖官:卖官鬻爵的专业场所。
四、黄巾起义——“废史立牧”——豪强割据——汉灭
- 184年,黄巾起义,张角创立太平教,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黄巾起义历时九个月,最终被皇甫嵩、朱儁等人率领的政府军剿灭。汉末三杰:卢植、皇甫嵩、朱儁;
- 黄巾起义被政府军剿灭,真正令东汉颠覆的是“废史立牧”,刺史改州牧:军事权下沉,站在中央集权的立场,军权是不能下放的,否则就容易导致藩镇割据,政权就容易走向分裂。可站在现实需求的立场,朝廷又没能力照顾全局,必须分权给地方。
- 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图
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图
汉末人物:
马融:东汉官员、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郑玄、卢植师从马融。后公孙瓒(“白马义从”)、刘备师从卢植。
汉末三杰:朱儁、黄埔嵩、卢植。
东汉三神医:神医华佗(外科鼻祖,麻服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症论》)、医仙董奉(杏林春暖)
郑玄:师从马融,因党锢之祸不得为官,专心立学,开宗立派,后世称郑学。学生有崔琰。
崔琰: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儿子崔寔。
崔寔:《四民月令》
蔡邕:大文豪,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创“飞白”书体;女儿蔡文姬,是汉朝最后一个集大成的才女,《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建安七子:历史上第一个作家圈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儿子阮咸,竹林七贤之一)、应玚、刘桢;
三曹七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一龙:华歆、管宁、邴原(少年泣学);华歆:魏氏三公;割席断义(割袍断义):华歆、管宁;管宁一生的为人处世始终遵守三项原则,即: 做事量力而行,是为人之根本;为人处世不要贪婪,是避险之根本,做人、做事都要有立场,这是成为君子的根本。
钟繇: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擅长隶书、楷书、行书,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儿子钟会,魏灭蜀之战后,钟会之乱。
孔融:为“建安七子”之一,忠于汉,曹操不满,设立罪名株连孔融全家;“孔融让梨”、“忘年之交”、“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杨修:“关西孔子”杨振玄孙,助曹植争位;“鸡肋之事”、“杨修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