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省委*王晓晖同志提出“以开放思维扩大务实合作,携手推进品牌互认、客源互送、市场互通,把分散的景区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并链成片,进一步发挥整体效应,让各地文旅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此,四川画报近期推出“美时美刻美拍”活动,为读者们打开一幅镜头式展现巴适天府、安逸四川的美画卷。
轩视界/罗晓鸣
云顶山上的银杏黄照亮金色的金堂
▍作者:敬城
在华夏大地上,老百姓赞誉各种适宜人居的人间福地,无非冠之以福、贵、甜等靓词,如福州、贵州、甘州等等;再有甚者,则是天府天堂之类,如“天下谓之天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等;金堂则不然——金碧辉煌的天府堂!既可以是神仙居所,如《晋书》中说的“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又可以是丝管华堂,如《两都赋》中说的“金堂玉户,丝哇管语”……好家伙,生生要从各种福地洞天中拔出自己的一头地来。
当然,“金堂”这个称谓,一方面体现出金堂人的三个自信——咱怀抱“三金”;一方面也反映出金堂人的顶级乐观,任尔大水滔天,我也能“金水相生”,建出一座天府水世界、东方威尼斯!
敬城/摄
第一块金,蜀王鳖灵与金色的开明王朝
龙门山与龙泉山两条“卧龙”之间的成都平原,是古蜀文化的源流之地。古蜀国朝分五代: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这里面既是一段养蚕、捕鱼、农耕、治水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鸟神崇拜”向“日神崇拜”演进的信仰迭变史。
其间,学者们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遗存,将古蜀文化分为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就治水而言,都江堰与金堂两地的光芒更加耀眼:一为来水口,一为排水口。而这两个地方,共同活跃着大禹、鳖灵、李冰三个朦朦胧胧、重重叠叠、影影幢幢、断断续续的伟大身影。
敬城/摄
比如《尚书·禹贡》记述大禹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导江之地,即在都江堰;东别之地,则在金堂峡。又如,西汉时扬雄《蜀王本纪》记载的“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玉山即在都江堰;东汉李膺《蜀志》记载的“巫山龙斗,壅江不流,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凿巫山,开三峡”之地即在金堂沱江小三峡。
再如,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凿离堆”之处即在都江堰;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冰)又导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口。经什邡、雒,与郫别江会新都大渡”,其中的新都大渡即今金堂赵渡①。
轩视界/杨安文
实际上,大禹、鳖灵、李冰三位治水英雄不仅在治水之地上几乎等同,生平故事也颇有相近之处。比如大禹、鳖灵之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舜禅位于禹;鳖灵治水成功之后,则有望帝杜宇禅位于丛帝鳖灵②。
又比如鳖灵、李冰之间,许多学者发现,“鳖灵”二字的合音为“冰”声。而且,最早出现“蜀守冰”记载的典籍是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而最早出现“蜀守李冰”记载的典籍则是东汉班固的《汉书·沟洫志》。因“焚书坑儒”造成的史料缺失,让鳖灵、李冰或为同一人的讨论之声至今绵绵不绝。
轩视界/罗晓鸣
而金堂作为“鳖灵拓峡”的著功之地,这里一有鳖灵的治水指挥部——金堂峡入口处的龙宝山,山顶“最能观察金堂峡全貌”,且在龙宝山顶有炳灵庙遗址,中国地质协会会员王竹明老师认为这是“古蜀时期,当地山民为纪念蜀王望帝相鳖灵所修建的一座小庙,名炳灵庙”③。二有鳖灵峡,沱江小三峡的第一峡。“相传为古蜀王望帝之相鳖灵所凿,峡中半山古岩上有座三皇庙,为供奉鳖灵而建”④。三有类似“禹迹”的“鳖灵迹”,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载:鳖灵迹在金堂峡南岸,去怀安(即今淮州新城)二十余里,石门巨迹长三四尺,旁刻“鳖灵迹”三字。
敬城/摄
我们知道,作为古蜀区域第五代王朝的开国之君,鳖灵建立的开明王朝(历十二世)其“开明”者,“太阳升起”之意也。其间,既有对神鸟崇拜、黄金崇拜、太阳崇拜的延续;又有取阳之火、以火制水,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旺得水、方成相济的治水期待;还开了独尊太阳或首尊太阳之先河,让太阳崇拜更深刻地融入蜀人的血脉。
打好“开明文化”这张金色的牌——金灿灿的太阳崇拜,第一代开明王鳖灵著功于金堂的太阳崇拜,鳖灵庙、鳖灵峡、鳖灵迹齐聚于金堂的太阳崇拜,让金堂之“金”更加光彩!
轩视界/罗晓鸣
第二块金,千年古寺与金色的百年银杏
银杏是中国独有且著名的祥瑞之木。一祥瑞于寿岁,因亿万年存留的生长进化史与千百年不倒的人间观风云,而享有“活化三古”之誉。二祥瑞于挺拔,繁茂沉稳,高耸苍劲,英姿奋发而生机勃勃。三祥瑞于金叶银果,其叶也,状若两颗心相连,色若金太阳附体;其果也,如银皎皎、如珠圆圆,累累者多子多福之貌焕然而现。
作为天府之国的“市树”,成都有许多高寿、壮硕、风采炫烂的银杏树。比如,百花潭的唐代银杏、杜甫草堂的浣花银杏、都江堰的张松银杏、青城山的天师洞银杏、大邑县的白岩寺九子银杏,以及锦绣街、文殊坊、望江楼、川大、电子科大等多个银杏树群。
轩视界/艾加宪
而在龙门龙泉两龙山之间、岷江沱江的两“混血”的滚滚波涛之畔,位于金堂云顶山上的那座有着1800年历史的慈云寺(唐代十大名寺)里,有两株声名远播的“鸳鸯银杏”,他们在“云顶日出”“巫山云海”“石城晴岚”的风水里朝观日出,暮转江河,日精月华的吸收吐纳中,怡养成了一身水云环绕的灵气,正印了唐末画僧贯休大师的那句话:“云顶聊一望,山灵草木奇”。是的,以这个“灵”字观照云顶山:刘阿斗读书处、赵子龙拴马柏、张僧繇洗墨池,及那座石头城仍在、金鼓声不远的抗元遗址……人文荟萃、灵气纵横,无怪陆放翁到此也要“跃马上云顶,欲呼飞仙人”。
轩视界/罗晓鸣
每逢秋冬,杏叶金黄,或随暖阳生辉于龙泉山间,或随秋风飘舞于三峡云海,或绵绵自生香于石城,或萧萧落叶下于沱江,此情此景直让人想起元曲名家张可久的《山中晚秋》:云顶陈抟高枕,山头杜甫长吟,秋客无风到西林。泉鸣溪漱玉,菊老地铺金,叶红山衣锦。
打好两龙山间、两“混血”的水间、两鸳鸯银杏“金叶银果”这张金色的牌,襟带山河之美、兼容并蓄之美、两星并耀之美……便可为金堂之“金”再添一层金灿灿的吸睛效应。
轩视界/杨志刚
第三块金,金水相生的千里沱江第一城
夫“金水相生”者,原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推演。说金堂是一块旺地,既有金旺,又有水旺,更在于“金水相生”之旺——金能生水,水能润金。
一曰金旺,即曰金堂之名中的“含金量”。此有两出处,一是《华阳国志》记载的“金堂山”,《金堂县志》说此山“上起于现金堂县县城东6千米处栖贤乡三学寺村,下至沱江峡口附近的一带都称为金堂山”。二是东晋设立的、扼住成都东部门户的“金渊戍”,当然,后来因为设县、避讳,以及其它各种兴废分合,金渊戍历经金渊县、金水县、金堂县之演化⑤,但这个“金字招牌”一直牢牢戴在头上,究其原因,则是“真金不怕炼”——《天府广记》援引相关史料发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晋将朱龄石伐蜀后,于东山立金渊戍扼成都东部门户,戍所在今县治东南淮口镇州城村,‘以江水产金沙名’。”通俗一点讲,“金渊戍”之得名就是因为这里“江水产金沙”。
轩视界/杨志刚
二曰水旺,既有河水之旺,13条河流汇聚金堂。东北-西南走向的龙泉山把县境一分为二,在位于龙泉山西侧的赵镇(金堂县人民政府驻地),沱江、岷江两大水系(均为长江一级支流)上的诸多分水汇合于此——其中赫赫有名者如北河(系沱江正源绵远河下段,绵远河南流经广汉易家河坝接纳石亭江、湔江,入金堂境始称北河)、清白江(属岷江水系,上段名蒲阳河,下段名清白江,入金堂县境称中河)、毗河(属岷江水系,上游名柏条河,在新都石堤堰与府河分水后始称毗河),三河在金堂县城梅林公园外汇为一江,始称沱江。沱江横穿龙泉山而过,开始了奔赴长江的千里征程。又有雨水之旺,沱江上游的绵远河、石亭河、湔江,均发源于龙门山东部迎风坡鹿头山暴雨区(四川三大暴雨区之一),强度大、历时长、笼罩面积宽。有此雨河两旺,金堂想不水多都难。
轩视界/刘国兴
五行相生相克,水旺过了头也麻烦:金能生水,水多金沉。作为成都平原三大泄洪口之一,上文旺水的全部出口仅为金堂峡窄窄的一道峡谷——沱江切割龙泉山而成的金堂峡(又称沱江“小三峡”,即鳖灵峡长0.8公里、明月峡长6公里、九龙峡长1公里)。所以每逢汛期:如果上游来水过大,在此宣泄不畅,便会泛滥成灾。据史料显示,从公元839年到1949年间,沱江发生大洪灾39次,几乎每次都是“漂没民舍数千,决田数千上万。”据建站于1939年的三皇庙水文站数据,“建站后,共记录了金堂县有7个年份发生过的9次较大洪水,最大一次在1981年,洪峰流量为8110m³/s,最近一次的洪水则发生在2018年,被称为“711特大洪灾”的洪峰水流量达到7810m³/s。”2020年8月17日,“史上第二大洪峰过境成都金堂,洪峰流量8100m³/s,重现期为超50年一遇”⑥……
轩视界/赖欣宇
面对这样一条性情桀骜的“水龙”,金堂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听之任之、没有退避三舍,而是洗去泥水、揩去泪水、甩去汗水,化作了一代一代不屈的驯龙少年。
他们一方面实施“上蓄、中防、侧分、长疏”的治水之策,大力推进沱江团结水利枢纽工程、蓄滞洪工程、毗河分流工程等10大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河流清淤疏浚、清除杂物等管护措施,三年来累计完成筑堤、拓卡、清障、疏浚等项目17个,伴随着防汛和山洪灾害防治、气象知识培训、应急广播预警及相关科目演练不断落地,县域防洪避灾能力不断提升。一方面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布局雨水地下回灌系统,推进县城雨污分流改造121座,有效防止城市内涝的同时,实施北河宜居水岸工程,建成公园小游园21个、微型绿地35个、沿河绿道2857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5%。
轩视界/赖欣宇
在此基础上,金堂人因势利导、靠水吃水——依托县城“一江三河八岸”水岸空间,实施毗河湾光彩工程提档升级、北河廊桥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三江夜游片区综合开发,重点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演艺、运动休闲、天府船宴、购物娱乐五大场景业态……如今,从朱德元帅先后三次咏梅明志的梅林公园顺江而下,穿过风光旖旎的沱江小三峡,走进蓄势待发的沱江港,领略淮州新城新画卷——嗬!一座“城在水中生,水在城中流,城在林中长,林在城中见”的天府公园水城正稳健地走进游客们的视野。近年来,金堂先后登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2022年,金堂县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
轩视界/赖欣宇
是的,*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水金两旺的金堂县,集4000多年治水智慧于一身的金堂人正不断调和阴阳,制水而用,以水润金,把散漫千年的“水龙”驯服成金水相生的“金龙”!
(本文拟刊发于《四川画报》2023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敬城: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秘书长、四川画报社全媒体总经理
▍注释
[1]陈天湖.李冰遗泽“天府之国”的,不只是都江堰.新华社客户端.2022-08-05.
[2]《尚书·大禹谟》说:“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蜀志》说:“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
[3]肖水泉.蜀地史迹|金堂县龙宝山炳灵庙:疑为鳖灵治水拓峡的“总指挥部”.封面新闻.20180928.
[4]马恒健.峡路相逢.成都商报.2019-04-28.
[5]刁觉民.千年之变看淮州.天府广记.2021年第8期.
[6]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金堂县县城防洪治理方案研究.成都设计咨询. 2021-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