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仿佛是一个跟和尚结缘的朝代!比如,建立大明朝的帝王叫朱元璋,早年曾当过和尚。而另一位雄主朱棣,之所以能当皇上,首功要归于是一位叫道衍的和尚。当朱棣称帝后,便赐名他为“广孝”,故而人们都习惯称他为姚广孝。
姚广孝是刘伯温之后,另一位明朝的传奇人物。虽没有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那般名气大,却也素有一代妖僧之说,起码能知道自己的“前生”,且还为前生还过债。
那是在朱棣称帝后,委派姚广孝去蜀云台办事。当他来到了寒山寺后,恰好遇到了一位叫曹三尹的当地官员。由于姚广孝一身僧袍,又行事不张扬,不排场。也不知怎么回事,就惹了曹三尹,被绑起来揍了二十皮鞭。
曹三尹这罪过可大了。一则姚广孝是钦差,替朱棣来办事。二则姚广孝,除了有一代妖僧之称外,还号称当时的黑衣宰相——白天穿着朝服上班,晚上穿上僧衣当和尚,地位太高。
果然,当曹三尹得知真相后,顿时吓疯,连忙跑来请罪。可姚广孝却张口来了一首诗:出使南来坐画船,袈裟犹带御炉烟。无端撞着曹公相,二十皮鞭了宿缘。
意思就是说,我代表皇上出来办事,不穿官服穿僧衣,是因为我虔诚向佛,不在乎人间的荣华富贵(也可理解为,有佛祖保佑),虽没来由地被你抽了二十皮鞭,但却了断了咱俩前生的宿债!
潜台词就是:别担心,我不会报复你,咱俩这是前生之事,你就放心吧!果然,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出自《明朝小史》)
看到这,估计人们会忍不住问:莫非姚广孝鼓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夺建文帝的天下,是他前生欠朱棣的,或说建文帝欠他的?
其实,哪有什么前生后世,姚广孝岂能不明白“一世即万世”?他之所以原谅曹三尹,说什么“二十皮鞭了宿缘”无非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他身为出家人,不想再因自己的原因,而造成任何*戮了!
毕竟,“靖难之役”太过惨烈!这点从流传在北方大地上的“大槐树”的传说,就能看出,已深深沉淀在了北方几省人的记忆深处了。身为亲历者的姚广孝,曾亲眼目睹过,若说没有愧疚,笔者是不信的。
这点,也同样反应在了《大明风华》中。比如姚广孝把一把刀子,交给孙若微后言称,自己是为了断宿债,如今便把性命交在她手中。然后悬空走索而去,从此不知所终了!
说到这,恐怕读者必更会奇怪,既然姚广孝心存愧疚,为啥还如此?对这个问题,目前的史学界也没有公认的说法,甚至可以说还是一个谜团。但若用姚广孝和刘伯温对比,却很容易能发现,其中另有隐情!
刘伯温名气虽大,但他的传奇,则更多是来自民间传说!就拿《大明风华》来说,京城被攻破后,建文帝逃难前,有大臣曾言:刘伯温早算定了这结果,死前给了朱元璋一个铁匣子。建文帝打开一看,是剃度用具,于是剃度假扮僧人而逃。
这则传说,是出自《明朝小史》,只不过原文中,却没有刘伯温啥事,完全是朱元璋自己做的。“高皇(朱元璋)大渐时,封钥一小匣,固甚,密授于帝,戒遇急难乃启”。
但姚广孝的传奇,却大多来自于正史。如《明史》中记载,他一见朱棣就言称,送他一顶白帽子。当时朱棣是燕王,王上加白,便是皇帝的皇。
上面这段,也出现在《大明风华》中。同时还有一段,那是朱棣起兵前,曾在地下秘密打造兵器,为了掩人耳目,朱棣就在上面,养了好多鸭、鹅等。
这段的出处同样是《明朝小史》,却跟朱棣无关,是姚广孝的功劳。“帝命姚少师治兵器……其上以铸,下畜鹅鸭,日夕鸭噪,不闻锻声”。
笔者对比姚广孝和刘伯温,不是为了证明谁更牛。仅是为说明,跟刘伯温一样,姚广孝也是明朝一大奇人,却远比刘伯温有神秘感!那么为何会这样?
凡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有一种历史套路是:每至风云际会之时,必有所谓的“真龙天子”和“辅佐奇人”结伴而出!
如朱元璋绑定刘伯温,朱棣也绑定了姚广孝。潜台词仿佛是说:姚广孝为啥鼓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这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绑定方式,为朱棣夺天下,起到了正名作用!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姚广孝就只能“犹抱琵琶半遮面”,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干过啥事,却就是不告诉你,他这样做的动机是啥!因为需要他,为朱棣的不正当夺位,来营造一种天命所归的氛围。
反观刘伯温,他啥都大大方方的。哪怕民间传说,都显得有鼻子有眼的,只因朱元璋得天下很正。所以刘伯温,就必须要大模大样地站在历史舞台中间,不必营造任何神秘感!这就是“隐情”所在!
当然以上仅是笔者的抛砖引玉。毕竟明朝有许多让人费解的地方。倘若您想要全面了解,甚至得到最权威的知识,笔者推荐这本《大明王朝三百年》,作者是著名的明史奠基人和历史学家吴晗先生!
所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通过权威人物的解读,了解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朝代明朝,无疑对理解和把握现在,更具有借鉴性。这大概就是明朝和这本《大明王朝三百年》,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吧。因此若您有兴趣,可以点击上面的链接购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