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详解:看懂了孙悟空为何一定要除掉牛魔王,才算看懂了西游记

原著详解:看懂了孙悟空为何一定要除掉牛魔王,才算看懂了西游记

首页角色扮演大圣擒妖记更新时间:2024-04-27

混沌未开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为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Hello,大家好!

我是京城流淌,欢迎大家继续收看由京城流淌出品的小说品读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牛魔王是小说《西游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妖怪,也是西行路上唯一一个需要佛道天庭外加孙悟空猪八戒一起出手对付的拥有强大战力的妖魔。

其实从小说中的描述来看,孙悟空和牛魔王之间的恩怨并不深,牛魔王在刚见到孙悟空时,虽然也十分生气,但是他并没有直接为难孙悟空,反而说了这么一句:

“既如此说,我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

可见,牛魔王见到孙悟空虽然不高兴,但起码还念些旧情。

但是后来随着事件的升级,曾经的两位好兄弟居然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可以说,牛魔王就是被孙悟空亲手打败并且降服的。

《西游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深层含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西游记》的主题浅析

如今的很多营销号都将明代百回本《西游记》解读成一部暗黑、现实、政治等等类型的小说,通过宣扬各种阴谋论的内容,博取大众眼球。

这就导致很多没有读过原著,或者对原著了解不深的朋友,对《西游记》的主题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所以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下,《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文学地位很高,它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地位,一定不是靠这些阴谋论的内容才成为众多人认可并且喜爱的文学作品的。当然你可以有这样的解读,但是这只是一个解读《西游记》的角度,不可盲信。

另外,如果你觉得《西游记》中传达的都是负面的价值观,是一部十分暗黑的神话小说的话,我只能说你的格局低了,作者吴承恩比我们想的要高明很多。(吴承恩是否为《西游记》的作者有争议)

而火焰山牛魔王这一节正体现了这一点。

自从《西游记》问世之后,就有很多学者一直在研究它,并且大致形成了两个流派,一个是游戏说,一个是寓意说。

认为《西游记》是游戏说的学者觉得《西游记》就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并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近代学者胡适和鲁迅先生就秉承这个观点,但是鲁迅先生比较客观,他觉得《西游记》中还是有些深意的。

但胡适却觉得《西游记》不足一看,大家都知道,近代时候不少学者都主张全盘西化,所以对于胡适的观点,大家见仁见智。

寓意说就是说《西游记》虽然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是神魔故事,但是其中却大有深意,如今大家比较受认同的是放心说,也就是成长说。

什么是放心说呢?

就是讲《西游记》是一本讲述如何修心的小说,讲述人心如何成长的文学作品,而《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便象征着人心,后世学者对《西游记》的情节进行了总结,认为大闹天宫的情节寓意着放心,被困五行山寓意着定心,西行之路寓意着修心的过程。

如果你知道《西游记》主要是讲人心成长的故事,那么,再去看《西游记》的时候就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看看火焰山牛魔王这一个章节的内容。

牛王本是心猿变

牛魔王这个人物其实很有意思,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是有意将牛魔王这个人物与孙悟空进行对照描写的。

换句话说,牛魔王和孙悟空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体双生的一对角色。

他们两个有多相似呢?

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牛魔王号称平天大圣。

齐天和平天,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

牛魔王的武器是棍子,孙悟空的武器也是棍子。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牛魔王也会七十二变。

孙悟空武艺高强,牛魔王武艺也很高强。

牛魔王在书中被称为大力王,而在《西游记》的前作中,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后被封的佛号正是大力王。

更绝的是,大闹天宫之时,二郎神降服孙悟空的过程和火焰山孙悟空降服牛魔王的过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都是一开始拼武艺,然后拼变化,最后被一群人围住,然后在各方势力的帮助下被降服的。

只不过当初被降服的人(孙悟空),如今变成了降服他人的人。

书中更是以一句牛王本是心猿变点名了这个情节的主旨。

心猿是谁,不用我多做介绍了吧。

现在很多人都同情牛魔王,觉得牛魔王太惨了,本来好好的一个妖怪最后却被天庭、佛教、道教三教一块合力收服了。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

如果说牛魔王和孙悟空是一体双生的,孙悟空象征着人心,那牛魔王又象征着什么心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弄清楚牛魔王在书中是个什么形象。

牛魔王的人物形象

其实看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在小说《西游记》中,牛魔王就是个俗人。

有老婆,外面还养着小三,实力强大,但不思进取,他和铁扇公主把持着火焰山众多百姓的生计,谋求供奉,但也不管民众的死活,还结交像万圣龙王这样贪宝的妖精。

“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这样的人在古代,大家想想作者是在指代哪一种人?

很多朋友都心疼牛魔王,但是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火焰山中土生土长的平民百姓,被人如此盘剥,你还会觉得他很好吗?还会觉得他可怜吗?

所以看到这里,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牛魔王在小说中其实象征的就是凡心,也可称为私心。

如今的孙悟空已经修成了善心,但是即使是孙悟空这样强大的善心,仍旧只能和牛魔王这颗凡心斗个五五开,换句话说,仅凭善心根本降服不了凡心。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凡心,或者说私心,牛魔王的日子不知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不用工作,有正妻有情人,每天逍遥自在,虽然有能力造福社会,但偏偏选择鱼肉乡里,欺压百姓。

所以凡心是非常强大的,根本不可能通过善心压制,那么怎么才能击败他呢?

靠的就是信仰。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小说《西游记》中,牛魔王最后被降服是靠天庭、道教、佛教三教合一的力量才真正降服的。

说白了,要想降服自己的凡心,需要依靠的正是信仰这种强大的力量。

了解了牛魔王代表什么心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孙悟空这颗心通过这一难获得了什么?

孙悟空成长之路上最重要的一难

自古以来,成长中最难的一件事,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打败自己。

所以作者在这里设置牛魔王这个和孙悟空非常相似的人物,不是无心插柳,而是有心为之。

他意味着,孙悟空要在此难中,亲手打败那个曾经的自己。

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拥有的也是一颗凡心,凡事都是以己为先,斗天宫时,把自己的猴子猴孙保护的很好,但是却将其余七十二洞的妖王手下推出去当炮灰。

那时候的孙悟空敢斗天地,汪洋恣肆,象征着人无所拘束之心,但是有过一定人生经历的朋友就应该知道,人之心是一定要有约束的,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难道你想犯罪,就可以犯罪吗?

不受约束之心虽然看着挺好,但是其实很容易惹出大祸。

想想曾经的小仙女郑爽,是不是就是“任性”过头才有了如今的结局。

生活不是爽文,世界也不会以你为先,早早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早早成长,承担起人生的重任。

如果《西游记》的作者就是想突出孙悟空的战天斗地,又何苦给他安排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结局呢?

说白了在作者看来,大闹天宫只是孙悟空修心之路的开始,往后的西行之路才是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在取经路上,大家感觉孙悟空实力越来越弱的原因之一。

因为人生很难,想轻松度过自己的人生,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命运不会告诉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它只会给你继续安排苦难,而且你无所预料,无从准备。

这个时候你能怎么办呢?

既然无法改变世界,那么你只能改变自己,要想改变自己,就要先从人心开始,心动才能行动。

这就是《西游记》这部书教给我们的道理。

所以别以为《西游记》就是讲阴谋论的,太片面了,中国文化的博大,不会如此浅薄的。

看到很多人说从《西游记》中读出了什么被镇压,被欺骗,世界就是这样的种种负面言论,真是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

年轻时候读《论语》、《孟子》、《传习录》,感受到的都是这些先贤文字中所传达出的浩然正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中国人何曾轻易屈服过?

大学毕业后读《毛选》,读*写的诗,才知道什么叫做大气魄。

如果大家真的感觉世道不公,自己过得不如意,去好好了解了解*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看看他老人家是以什么心态与行动来面对人生的苦难的。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真的不知道这些阴谋论和负面思想都是从哪些盲目崇尚西方文化的人口中总结出来的,简直贬低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格局。看个乐可以,但是如果非要当真,那我觉得就没必要了。

再说回《西游记》。

其实早在前面的章节中,书中就已经开始铺垫,孙悟空人心的成长了。

简单来说,就是人应该如何放下自己的过去,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之前在西行路上,孙悟空老是喜欢提自己大闹天宫的往事,每次去天宫也是各种硬闯,但在《西游记》第51回中,孙悟空遇到了西行路上前所未有的强敌,青牛精,青牛精一手金刚圈,让孙悟空无计可施,只能上天搬救兵。

但是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明显没了之前那般的急躁,非常懂礼貌,而且在别人取笑他的时候,也能平心气和的解释,并且还写了一首歌颂和平的诗,这些都说明了孙悟空在慢慢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许旌陽笑道:“这猴头还是如此放刁!”行者道:“不是放刁,我老孙一生是这口儿紧些,才寻的着个头儿。”张道陵道:“不消多说,只与他传报便了。”

孙行者等候良久,作诗纪兴曰:“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大家仔细看看原著的第51回到第63回的内容,之前大闹天宫的元素频繁出现,青牛精也就是兕大王手中的法宝就是当年太上老君偷袭孙悟空的金钢琢,孙悟空因此上了天宫,面见玉帝,并且重提了自己当年大闹天宫之事。

“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想我闹天宫时,玉帝遣十万天兵,布天罗地网,更不曾有一将敢与我比手。向后来,调了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对手。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强似老孙,却怎么得能彀取胜?”

后来因为孙悟空和唐僧在女儿国闹了别扭,在真假美猴王这一难中,孙悟空专门带着六耳猕猴去找了如来,回来之后,也和唐僧进行了和解,从此之后,唐僧再没念过紧箍咒。

再之后就是火焰山这一节,孙悟空遇见了自己曾经的结拜兄弟牛魔王。

下一章九头虫情节之时,孙悟空又见到了之前降服了自己的二郎神。

这些相近的情节,都不是作者随便写的,都是有寓意的,就是我们在上面说的作者是想通过孙悟空的故事告诉大家如何放下自己的过去,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孙悟空在亲手打败牛魔王(曾经的自己)之后,马上就遇到了之前打败过自己的二郎神。不要管孙悟空是不是在被围的情况下被抓的,但是二郎神的确降服过孙悟空。

孙悟空见二郎神之时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一开始感觉不好意思。

书中是这么写的:

“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后来又说了这么一句:

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虽然脱难西行,未知功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赛国,搭救僧灾,在此擒妖索宝。偶见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

这里提到了向蒙莫大之恩,此时的二郎神还没帮助孙悟空抓九头虫,这个莫大之恩,从何说起呢?

说白了,孙悟空是在感谢二郎神当初降服自己,毕竟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呢?

在看到牛魔王的时候,孙悟空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之前孙悟空在六耳猕猴的章节中,已经和如来要了一个稳坐莲台的承诺,所以只要修成正果,孙悟空这趟修行之路便不会白走一遭。

这么看来,孙悟空的心路历程是非常明晰的,他的确是在不断成长的,当然,成长路上肯定也会有很多遗憾,所以老话才说,有舍才有得。

人要真正的成熟,就是要学会取舍。

什么都想要的人,很明显还在幻想,早点认清现实,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并且将其打败,才是真正的成长之路。

所以从经历了火焰山、九头虫这两个章节之后,我们再也见不到那个遇事急躁,做事冲动的孙悟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成熟、有责任、有担当的得道高僧孙悟空。

从《西游记》的思想表达来看,它的作者是一个受儒学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文人,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以及佛家,他们最终追求的那个大道都是殊途同归的。

只是三教的说法不一样,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心中认为的圣人几乎都具有相似的品质,《西游记》的作者很明显在孙悟空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这些理想,所以将他塑造了成了一个不断成长,而且慢慢接近于有道高僧形象的人物。

大家要清楚,孙悟空这一路上做了多少好事,凡是遇到有人帮助,他都是不有余力,出力最大的那个。

所以别以为《西游记》就是一部讲述阴谋论的小说,他有反应现实的情节,但同样也有表达理想的部分,而更多情况下,他都在传达一种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价值观,它在通过孙悟空以及师徒四人取经路的故事,告诉世人,我们究竟该如何修心,如何实现真正的成长。

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传承百年的文学艺术瑰宝。

别小看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毕竟我们之所以能够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么久,最核心的便是文化。

以上便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内容,大家对于牛魔王火焰山这一难,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