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朝重文轻武的做法,一众宋迷们多有诟病。
仔细翻阅孙健所著的《识宋:他们的宋朝》,我们会发现,所谓“与士大夫治天下”,既非宋太祖的本意,也非士大夫的公心。
纵观《识宋:他们的宋朝》,我们会发现,文人治国并非赵匡胤的核心思想,其后代子孙重用文官,弃用武将,因而屡受少数民族的侵凌,这绝非赵匡胤的本意。
而神宗时期文彦博脱口而出的“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也充分暴露出士大夫集团的私心。
宋太祖的自信
一、“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赵匡胤的自信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上位,做为既得利益者,他深知统兵大将手握重兵,足以对皇权构成直接威胁,这也是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长期混乱的根源。
因此,宋太祖巧用”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地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威胁。赵匡胤立宋后,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方式,从根本上割断了藩镇赖以称雄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命脉,催毁了地方的离心倾向。
与此同时,赵匡胤“欲使武将尽读书”,明面上是为让他们贵知“为治之道”,其实质上是想让群臣明悉君臣大义、维护君臣秩序。
但赵匡胤提倡群臣读书,只是一种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赵匡胤并不喜欢任用只知读书之人,他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赵普,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一个文采斐然、博古通今之人。赵匡胤看中的,正是他的“吏干”,也就是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
赵匡胤对所谓“儒臣”,评价并不高。
某次,赵匡胤去赵普家里,正遇上吴越国王钱俶给赵普送来厚礼,这些东西堆在廊下还没有收进去,被赵匡胤撞个正着,打开一看,全是瓜子金。赵普惶恐不已。赵匡胤让他放心收下。并且淡淡地说道:“你只管收,他们还以为国家事都由尔等书生决定呢。”
赵匡胤的这番话,充分表明了他对控御书生的自信,即便对于“干吏”赵普等,他也并不认为他们能
翻起什么风浪来。
二、“兴文教,抑武事”:太宗的防御
宋太宗的文治
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北伐不利,渐渐把国防策略转为防御为主。
太宗的治国方针转为“兴文教,抑武事”,科举出身的文臣成为执政的主体力量。他的“右文”政策是与守御理念相对应的。
不得不说,赵光义的能力稍逊乃兄一筹,武事上的退守,导致了武将人才的薄弱。但其喜读书的示范,为天下开了好读书的风气,为中央集权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士大夫集团的兴起,在仁宗朝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挟制。
宋仁宗的无奈
大将狄青在征讨西夏过程中立有赫赫战功,起初文臣群体如尹洙、韩琦、范仲淹也是大力推崇他的。
但在朝廷准备任命狄青知渭州时,却遭到了朝中文臣的群起反对。文官们认为,狄青起自行伍,是一个粗率武人,若其与统领西北军政的庞籍等人为伍,等于是对文臣们的侮辱。文臣们此时,已经不是出自公心,而是出自于维护“以文驭武”的需要。
狄青取胜侬智高后,仁宗对宰相说:“速议赏,缓则不足以劝矣。”想立即将狄青擢为枢密使,但此举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仁宗坚持,命宰相们”勿往中书,只于殿门閤内议之,朕坐于此以俟。“
在皇帝的再三坚持下,狄青终于当上了枢密使,但他还是被文官集团疏远孤立,他的战功和他受到的拥戴刺激了文臣们脆弱的自尊。
他们纷纷要求罢免狄青,著名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此中出力甚多,他上书仁宗,以水灾为名,套用天人感应之说,连上两道奏疏,劝说仁宗罢免狄青。
狄青面见仁宗,陈说委屈与忠诚,仁宗亦以为然。奈何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仁宗默然。
其实仁宗很明了,这班文官打不了仗,有次他召问枢密使院长官询问边备,诸人竟然都无言以对,仁宗愤而将枢密院长官四人皆罢免。或许是出于对其他大臣的失望,所以他对狄青任用是真心的,奈何他难以扭转整个文官集团的意志,狄青沦为枢密院的摆设,且最后被罢出中枢,出任地方,又经各路文臣“抚问”,抑郁而终。
这样一个忠诚得力的武将,宋仁宗已无力保他,文官集团所提出的“陈桥兵变”,戳中了皇帝的内心,导致皇帝在某种程度上。被文官集团挟制。
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到了宋神宗时期,感于边备松驰,财政不足,他决心实行王安石倡行的新法。然而新法触动了原本的特权阶层的利益。士大夫们对此强烈反对。
为推行新法实施,神宗与反对变法的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冯京批评募役法使各地百姓极为劳弊,神宗反驳道:“询访邻近百姓,亦皆以免役为喜,盖虽令出钱,而复其身役,无追呼刑责这虞,人自情愿故也。”
宰相文彦博给冯京帮腔:“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神宗反问:“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脱口而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为百姓治天下也。”
后人多援引此语来论证宋代士大夫执政主体意识的提高,可从此情此景来看,文彦博们也只是为一己私利耳,或说,是为士大夫集团的私利耳。
因为反对派们的攻击常常是盲目、非理性的,他们对于社会问题拿不出任何解决方案,甚至对新法的初衷和具体内容都没有弄明白,只是一味攻讦不已。神宗曾气愤地说:“朝廷每更一事,举朝士大夫汹汹,皆以为不可,又不能指名其不便者,果何事也?”
宋神宗的努力
王安石的变法,在守旧派文官集团的阻挠中流产。这次变法的失败,对于其后的历史,影响深远。祖宗法制,成为无须改革进取的借口。
积弱的宋朝,在对武将的猜忌中,在文臣争权夺利的包围中,走向没落,两为少数民族政权所侵,终致灭国。
倘若赵匡胤地下有知,必定不肯背这个祖宗法制的锅:朕是制衡武将不错,没说不要武将,朕是说要人读书,没说全由他们作主。
文/钱多多
或许你还想看:
我们决不能把神话传说,当成真实的历史来看
后稷出世:一个弃婴的扑朔迷离的故事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