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者,不是不知进退的莽夫、不是盲目自大的愚者、不是头铁硬上的白给者。
气吞山河,是对强者最基本的要求;骁勇善战,是对强者最低端的理解。敢于放下帝王的威严,洒脱地cos一位羞耻的loser,在适当的时刻溜之大吉,卡着反贼筑起的毒边苟进决赛圈,找准机会绝地反击,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我,曹孟德,曾在马超的追击下脱掉高饱和度的酡红dc3023奢华红袍,割掉精心打理的沛国谯县定制浓密长须,只为逃出生天;
我,嬴赵政,曾看着自己凭空出现的大(消音)后爹作威作福,疑似亲爹权倾朝野,相依为命的亲妈生了三胎,只为厚积薄发,一口气揽回大权!
韬光养晦、隐忍不发、知耻后勇、要他*,这才是强者!今天,我们一起梦回大唐,挖掘在表面威风下的苟且历史,认识一下大唐这个强者如林的王朝中,那些以退为进、以苟代攻、以怂代冲的绝世帝王,认识一下真正的强中之强。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初九,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李隆基躺在兴庆宫内20多平米的床上发呆。天上的云彩一会儿变成羊,一会儿变成杨玉环。
啊,想起环环,隆基的心里暖暖的,他有一些兴奋,啪一下地跳了起来!很快啊!抄起羯鼓就打了一段120BPM的beat!一气呵成,不讲武德。
就在这慵懒的氛围中,杨国忠像一只花喜鹊般来到了他的身边:
好消息!好消息!
隆基看着她的大舅哥问:
爱卿,何以如此兴奋呢!
国忠微微一笑,眉宇间尽是自信与骄傲地说:
臣之前是不是说过安禄山必反?定不敢奉诏入宫?
隆基说:
大舅哥,您们杨家的脸真是各有千秋啊,环环的脸主要是美,您的脸主要是扛造啊。当年您笃定他不敢来,前脚说完人后脚不就来了吗,这个教训不深刻吗?不够尴尬吗?
国忠说:
好菜不怕晚!好刀不怕短!臣得到消息,安禄山刚刚正式宣布,他造反啦!
杨国忠,原名杨钊,年轻时嗜酒好赌,不务正业,是一个十足的loser。步入中年后却借他不那么近的堂妹杨玉环之势舔上了李隆基,甚至表示:
我这个钊字,太锋利了!长期下去,恐会冲撞了皇上您啊!求皇上赐名,让小杨永远侍奉在您身边!
从此,他正式改名杨国忠。自从来到皇上身边,他变本加厉,生活奢华、骄奢淫逸,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出行前呼后拥、马车开道,人成群、车成队,迎在家门口、送到地界外。简直是享乐主义的孪生物!是奢靡之风的双胞胎!
他也有过人之处,在权谋斗争领域颇有天赋。还记得那位著名的奸相李林甫吗?这个大唐在位时间最长的奸相一度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在朝堂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立于不败之地。
但正所谓贱中自有贱中手,一贱还比一贱高,在溜奸耍滑的斗争中,李林甫正是败给了杨国忠,不仅郁郁而终,死后还被杨国忠诬告叛国,最终抄没家产、子孙流放。这就是和杨国忠作对的下场。
但即便奸如杨国忠也有对手,那就是手握兵权的安禄山。就像著名歌曲《我爱x妹》中的歌词所唱:
你打不过我,没种,就写信骂我。
随着不断被杨国忠陷害陷害再陷害,虽然唐玄宗对安禄山十分信任,但李林甫的前车之鉴他不能不考虑,所以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范阳、河东、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十二月十三日攻占洛阳。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国皇帝!
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唐玄宗在冬天判断局势时有些盲目乐观,以至于错失了冬天出逃的机会。三九天出不去,那咱就把眼光放到三伏天!
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安史叛军破潼关。六月十三日凌晨,李隆基带着他的爱妃杨玉环、携手大舅哥杨国忠,一行人逃出大明宫,按西安第8路公交车的轨迹一路向西出延秋门,然后过便桥、经咸阳、金城县,准备逃出生天。随行的人马大约有3000人,其中包括那个常年被杨国忠构陷、打压、欺辱的太子李亨。
太子李亨小眼一翻,咦,这三千人的逃难队伍,怎么垫后的2000人都是我的亲信呢?其中还有当时近身战力吊炸天、一招敌首挑下肩的“飞龙禁军”!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当安禄山搅动这反叛的风云时,李亨就犹如那化粪池中的金麟,啪一下腾空而起!
六月十四日,逃亡队伍到达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禁军将士因饥疲劳顿而非常不爽,偏偏路上杨国忠和杨玉环仍然我行我素,作威作福。禁军们憋屈啊,想起杨国忠陷害太子,蛊惑皇上乱征兵,害20万士兵亡命南诏,实在是恨不得将其剥皮拆骨。所以借着这种情绪,李亨和禁军密谋,在马嵬驿的西门内把杨国忠乱刀砍死!然后逼着李隆基处死了杨贵妃。
少年但饮莫相问,此中报仇亦报恩。干了这杯酒,找咱爸好好聊聊!
正当李亨准备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去找他那刚刚丧妻的爹时,禁军首领陈玄礼却啪一下跪倒在地,对着那年迈的李隆基大喊:
皇上万岁万万岁。
哦?造反时你叫我好兄弟,现在叫人家李太子。老子*他大舅哥,逼死他小媳妇,脸都撕烂了,现在禁军却表示自己站在玄宗一边,这是要搞事情啊?所以李亨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他小眼一翻,悻悻地给刚刚失去杨家二宝的老爸说:
爸!要不你先去四川!儿臣去跟反贼们拼了!(加大加粗)
李亨分兵后十分紧张,生怕老爸派人来讨伐自己,一路之上,草动风吹,仓皇颠沛,惊魂难定。直到顺利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狼狈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
而唐玄宗这边的士兵们,在*了这二位祸害,士兵们开始商量下一步往哪逃,大家本着平等、自由、尊重的前提各自以老家为目的地提出了建议,有些不懂掩饰的人则提出:
杨家二妖已死,要不我们返京吧!
听到如此直白的要求,韦谔赶紧提醒大家:
朋友们!我们这趟来马嵬驿,主要不是为了*杨国忠,是长安里的反贼咱们打不过啊。
挨了韦谔这一盆冷水,大家冷静了下来。但毕竟杨国忠已死,该高兴还得高兴,大家敲锣打鼓、喜上眉梢,抬着刚刚丧妻的李隆基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南),入故道,经河池郡(今凤县东北凤州镇)、西县(今陕西勉县),入金牛道,过益昌县(今四川广元西南昭化镇),渡吉柏江,经普安郡(今四川剑阁)、巴西郡(今四川绵阳市东北),来到了蜀郡。
早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半年时,随着悍将哥舒翰兵败于潼关,李隆基就已经下定了主意:
我“哥大哥”都顶不住了,看来只能带着环环去四川看熊猫!
因此在马嵬事变后,他一鼓作气就带着大伙奔向了四川。
而之所以他选择去四川避难,又和杨国忠有关。在安史之乱爆发4年前,杨国忠曾遥领剑南节度使,而他自从跟安禄山正式撕逼开始,就在四川布置了大量心腹,等着有一天安禄山造反时有路可退。你说说有这心眼,干点啥不好。
另一方面,李隆基主要是考虑到四川复杂的地理条件易守难攻,不至于被反贼一波带走,而且这里资源丰富,不依赖外界也能苟住。就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次月,李隆基已经针对四川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员部署,任命永王李璘为山南节度使、颖王李璟为剑南节度使,往四川赶来的路上又命“永王璘江陵府都督,统山南东路、黔中、江南西路等节度大使;盛王琦广陵郡大都督,统江南东在蜀郡与江陵路、淮南、河南等路节度大使”。这一系列部署意思大概就是:
老子要在这待好一阵儿。
蜀地自成一体却不封闭,通过水路可与长江中下游之间畅通无阻。这在战火纷起、运河航运受阻时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历史上,晋宋王室都曾南迁至长江以南,最终都划江而治,长江天堑既是保证他们安全的屏障,也是北上收复失地的巨大障碍。四川既能借助与长江流域便利的交通而获得物质补给,又不致远离京师使王室影响力减弱太多,确实是理想的选择。
此外,蜀地经济状况良好。早在秦国时,就已修筑都江堰,充分利用岷江的水利资源,因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粮食产量丰富,气候又适宜蚕桑,顶级丝绸“蜀锦”的产量一批又一批,确实非常的富有。
因为玄宗幸蜀后所需的物质补充只能来自江淮州县,从而使长江水路地位显著提高,在繁忙的运输中,这条水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加快许多。这对江淮与荆襄地区经济的开发是有促进作用的。流亡宫廷对奢侈品的需求,对蜀地经济,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更是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另外,大批官员、文士相继追随玄宗至蜀,杜甫曾在安史之乱后写下"二十一家同入蜀"的诗句,他们在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五代十国时期蜀地的繁荣与此次"天子巡狩"不无关系。
虽然四川是一个避难的好去处,但皇上总是要回京的。只可惜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天下的反贼就像开了荤,逢年过节反一反、天冷天热反一反。在平定了安史之乱后,代宗、德宗、僖宗又完成了3次精彩的逃难,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