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梁启超的儿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些儿女的成功与优秀的父亲密不可分。
梁启超是勤奋刻苦的文化巨人,而且思想先进,生活中的他乐观自信,是孩子们心中的榜样。
梁启超
梁启超工作忙碌,但从不忘给孩子写信,父亲的坚毅乐观的品格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
家庭环境优越,父母言传身教影响,就像肥沃的土壤滋养幼苗顺利生长为参天大树。
优秀的父母塑造卓越的子女,难道普通的父母只能仰望“天花板”吗?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为了自己也好,为了孩子也罢,我们演好父母这个角色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该怎样做才不枉“父母”这个称谓呢?
一、改变认知付诸行动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父母的认知局限影响孩子成长,就像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我们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财富,改变父母的认知是必要的。
今年江西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父母共同教育仅占28%,母亲单独教育占49%,有许多家长希望得到家庭教育指导。
可见,许多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少行动。从普通的家庭聊天中更能体会到这一点。
一家姐妹聚在娘家,大姐说:“我家小亮成绩好,就是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二姐唉声叹气地说,她的女儿小嘴能说会道,但学习不上心,压根不是学习的那块料。
三妹刚参加工作,坐在椅子上优哉游哉,*一句嘴“以我的经验,小孩比较听老师的话,这些事让老师多费心。”
他们把教育问题归结为孩子本身,教育措施为求助他人。看来还没有真正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孩子有了问题,最该学习的是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没有理由推脱。
李玫瑾教授说“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学习家庭教育时,父母不找的借口,有的父母确实工作忙,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读书或听书,或上网学习。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爱好得不到满足,是不是想办法实现?如果我们的工作不能预期,是不是努力完成?
试问大家教育孩子和工作、爱好哪个更重要?答案肯定是孩子了。如果我们把学习家庭教育也看成一项工作,一种爱好,这样重视起来,为孩子学习还困难吗?
居里夫人一生都在研究,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学习孩子智力发展的规律,训练孩子的各项能力,抽时间陪孩子散步,教孩子“智力体操”……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孩子的许多问题是我们的问题。亲自去学少走教育孩子的弯路。
二、家庭教育父母不能缺席
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是“理论”,亲自抚养教育孩子是“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教育好孩子,不能把家庭将教育推给上一辈人代劳。
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小雨成绩上等,在学校从未让老师操过心,上了一个月网课成绩直线下降,而且眼睛也近视了,急坏了在北京打工的爸妈。
小雨妈妈有空就往家里打电话,催儿子作业,要求公婆严加管教孩子。还给老师打电话要求上课多提问孩子。
然而,她努力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小雨沉迷游戏。爷爷实在没办法,拿起小棍打了他一顿,从小娇生惯养的小雨受不了委屈,把房门反锁两天不吃饭更不听教导。
最后,还是爷爷“投降”,承诺以后不打孩子,这场家庭战争才以小雨胜利草草结束了。
由上网瘾引起的矛盾看似化解了,但是小雨的爸妈精神仍然处在崩溃的边缘。孩子马上就该升初中了,现在就管不了将来呢?
她几夜失眠,后悔没有亲自抚养儿子,真想辞去工作回家陪孩子。
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很重要,错过了最佳时期难弥补。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说,“别怪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他现在的一切都拜你早年的养育所赐。”
父母不养育年幼的孩子,自然也没有教育孩子的权柄,小雨的妈妈能不焦虑吗?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还停留在过去,自然也不适合小雨的成长。
孩子成长需要有营养的教育土壤,幸好妈妈醒悟了,她决定回老家找工作,陪儿子长大。
与小雨情况不同的另一对兄妹,就没那么幸运了。
河北魏县的11岁男孩和9岁妹妹沉迷网络产生幻觉,认为游戏升级后可以飞,两个孩子手拉手竟从四楼跳下试飞。
重伤住院的两个孩子虽说保住性命,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接下来手术费让父母一筹莫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确立父母的法律责任。父母就是孩子的最重要的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我们的必修课。
三、尽力找到教育盲区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其中难免出现失误,假如偏离正确轨道应及时纠正。下面是几个常见的误区,希望家长能避开。
鼓励孩子不必预设具体目标限制。
有位小学道法教师,每节课提问男孩小项5次,并夸“小项,你真是回答问题的天才,每次都能说到我心里,照这样下去,班级第一名非你莫属。”
小项的脸上尽显美滋滋,不论是哪一门课上,都第一个举手,希望每次老师都提问他,总感觉自带光环,更胜他人一筹。
可是并不是每次都回答正确,其他科目的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小项,他认为道法老师的课有意义,其他老师都教得不好。
期末考试终究到来,小项从班级第9名下降到第20名,整个人就像个霜打的茄子,下课就无精打采地趴着课桌上,上课再也不积极回答问题,受不了这次考试失败的打击。
一天下学后,班主任老师发现小项的课桌上刻着:我成绩倒退,老师是骗子。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你真聪明,一学就会。”或者“考砸了,没关系,只要细心,一定能考90分。”“妈妈,相信你一定比爸爸强。”……像这样容易产生虚假自信的话少用。
万一孩子遇到难题,苦思冥想也不会;细心了也没考90分;发现很多事爸爸做得好他却做不了……
大人给孩子预设具体目标后,如果能实现还好;如果不能实现,孩子很可能失望,不信任他人,更不自信。
鼓励孩子少设置具体数,先让孩子说一说自己打算怎样努力,父母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孩子完善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时鼓励的方法不一定奏效,有必要使用孩子接受的惩罚。
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惩罚他们,不能侮辱人格。孩子犯错在所难免,不能“坏脾气”压制,这样的方式易被孩子模仿,当然更会使亲子关系疏远,甚至破裂。
有位明星父亲因12岁孩子撒谎,罚孩子磕1000头,引发热议。这样惩罚会让孩子不撒谎,以后和父母说真心话吗?
对孩子缺少耐心,一味压制使其屈服。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改“堵”为“疏导”。教育犯错的孩子也是这样的,用多做好事的方法引导孩子从错误中走出。
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惩罚方式应使孩子接受。
惩罚孩子时要注意,父母要及时清理、克服和放弃某些负面的东西,以促成良好的沟通;还要善于自我调控,避免因情绪不佳或疲惫,无意放大子女的缺点和过错……
惩罚有效制止孩子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为了减少孩子错误行为盯紧一些合适吗?
管得严盯得紧不一定好,适度给孩子自由发展空间,有意识培养自律能力。
有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不错,回家上网课成绩急速下滑,脱离了老师的“盯”,孩子就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有妈妈也是这样“盯”,孩子写作业她在一旁守着,时不时催一催,时间一长,“依赖症”形成。
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我们要培养一个独立自主,做事严谨的人,可我们的“不放心”逼着孩子不会自律。
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就是他自己的事,不去陪学,作业完不成就让老师惩罚,孩子自然会尽力完成作业。
老师也不需要坐班里,寸步不离“盯”着学生学习。魏书生老师教学,总是到外地开会,学生成绩在盘锦市名列前茅,学生很会自我教育。
因此,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应该放手就放手,在掌控的范围内历练孩子。
四、孩子难免犯错及,父母需要静心帮孩子分析
父母是孩子潜能的开发者,任务艰巨,难免出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当我们处理孩子问题时,首先考虑这样做会对孩子今后有怎样的影响,而不是表达或发泄自己的情绪。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很笨,从2岁开始学独立吃饭,到七八岁还经常撒饭菜,不仅餐桌和周围地面脏兮兮的,等她吃饱后,一身衣服满是饭。
为此餐前妈妈给她穿上大人的旧衣服,她自己用餐一次,妈妈就得收拾好长时间,爸爸见此情况总是怒不可遏,认为这孩子没脑筋。
一次,她端着饭碗看电视,一边吃一边笑,一不注意把饭洒在弟弟的头上,弟弟号啕大哭,爸爸二话不说,拎起女孩摔在床上一顿暴打。
从此,爸爸在她眼中是坏人,女孩吃饭时就躲开爸爸,这样的亲子关系能不破裂吗?
孩子干净利索地吃饭是一种能力,能力需要反复训练,父母不去教不陪孩子多练习,反而责怪孩子,这样做父母太无知了。
南怀瑾先生说过: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处理孩子错误前,父母一定先处理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做“父母”的机会。
做父母多动脑筋,找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三字经》中的这句话说的正是苏洵,他少年不学四处游历,是为人父母的一大缺点。
他后来和两个儿子成为唐宋八大家,因为他的智慧把缺点转化为优点。
苏洵自己错过了读书黄金期,非常希望两个儿子年少发奋,但是苏轼和苏辙自小很顽皮,他多次说教不管用。
于是,苏洵有意躲在角落读书,孩子一到跟前就把书藏起来,然后悄悄离开,哥俩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偷偷看父亲的书。
久而久之,孩子对书中的故事吸引,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后来,苏洵常常陪孩子一起读书,三人谈古论今,博览群书。
有时说教无效,不妨试一试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激发孩子的求知*。
和孩子共同成长,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让他们看到最美的风景,但是我们做父母往往能力不足。
金华市的一位妈妈叫陈岚,和儿子一起学习,母子俩人都考进名校成为校友。与其激励孩子不如先激励自己努力,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们不一定非要考名校,但是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增加我们的智慧,一定是必要的。
“世上没有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因人而异。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父母需努力。
有的家庭经济紧张,不一定花大价钱买课程,多读教育类书籍,结合教育孩子的实际,不断反思总结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是智慧升值。
父母是孩子登天的梯,父母的高度决定着孩子的层次,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习,决不能做教育儿女的“庸医”。
舍得为家庭教育花时间,舍得投资自己提升能力。扮演好父母角色,当好孩子的人生导师,搭好儿女“登天的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