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有“九守”:
【《云笈七签》提出了九项应守的原则,称为九守】
一守和:天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圣人法天顺地,不拘於俗,不诱於人,「故贵在守和」。
二守神:就是要保守自己精神,不要让它随外物驰骋,疲乏损耗。
三守气:人以血气为精华。气充盈则祸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人被嗜欲所牵累,导致精神消耗,内气不充。修道者必须清心寡欲,保养元气。
四守仁:为义者可以用仁去感动他却不能用武力逼迫,不怕死亡的恐吓。修道者以得天下为轻,所以没有牵累,以万物为细琐,所以心不迷惑,将生死视作等同,所以没有惧怕,将变化视作一样无二,所以明智不会眩晕。比一般行义之人更能守仁。
五守简:除秽去累,知道养生的中和之道,食只要求能充饥接续元气,衣只要求盖体遮寒,决不贪多。眼不多视,耳不多闻,口不多言,心不思虑,不用聪明,当然能简。
六守易:人难免有贵贱贫富,但有道者无论环境如何变易,而初衷不改。
七守清:心清如水,没有贪污之念,不耽於嗜欲。
八守盈:日月满盈则仄。人不能求满盈,但要永不自满,日进其德,不敢为强梁之事。
九守柔:行柔弱才能合於素朴之道,具体说来,就要无所喜,无所怒,无所乐,无所苦,万物玄同,无非无是,持养精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浮沉。
张三丰道言浅近说明·张三丰真人著
(一)、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二)、内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炁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
(三)、《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一步工夫。何谓穷理?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炁,守精神以筑基。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以至于”
(四)、“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勤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炁,相会于炁穴中也。
(五)、心止于脐下曰疑神,炁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神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心息两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六)、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七)、学道甚难,传道亦不易。传道者甚勤,学道者可懒乎?传道者耐烦,学道者可不耐烦乎?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万无一成。孔子曰:“知几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见微动之息,非神不知也。今为分之曰:微动者几,大动者直。欲知其几,使心使意使念终不得见也。神乎!神乎!
(八)、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关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是也。丹家云“一念从规中起”,即真神,即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从不神中炼出,学者知之。
(九)、学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热心去则冷心来,人心绝则道心见。此吾所以撇功名势利,弃儿女家园也。顶真学道,要把道当为奇货可居,乃有效验。
(十)、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鄞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十一)、世有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寸进者,为无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于道,自然无事于心;人若心重于道,自然心轻于事;人若心浓于道,自然心淡于事。守其性兮不散乱,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杂念之扰哉!理胜欲则存,欲胜理则亡。
(十二)、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炁,息机以纯心。精炁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炁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十三)、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炁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自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十四)、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末有不逐日长工夫者。
(十五)、凝神调息,只要心平炁和。心平则神凝,炁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心”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十六)、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炁穴也。炁穴者,神入炁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炁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十七)、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十八)、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十九)、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炁与外来之炁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二十)、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二十一)、《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二十二)、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事,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二十三)、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炁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二十四)、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
(二十五)、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崩。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则无精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二十六)、凡人养神养炁之际,神即为收炁主宰。收得一分炁,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炁,便得十分宝。炁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炁亦火种,忿恚一生,炁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炁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
(二十七)、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二十八)、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从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二十九)、金丹之道,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于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诀?
(三十)、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炁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三十一)、炁慧者神自清,炁即人身之时神表也,有何难知?特患心不静定耳。进炁是修道第一步要紧工夫,若不静心细参,则不能知终知始,如何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时时有琐碎之心,而不团聚,故本一心分作数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学道总要诚一,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
(三十二)、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部分字词注释:知几其神几:几微。知几其神,指人能预知事情萌发的细微迹象,就能与神道相合。出处:《古文观止-范增论》(宋苏轼文):“《易》曰:‘知几其神乎’”。可见出处乃是《易经》。《周易-系辞下传-五》记其上下文为“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所以,知几其神的意思就是,只要能够预先察见事物的征兆,就算得上是先知了。[yínè]鄞鄂道教术语,指元神。“鄞鄂”一词始见于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元俞琰注:“鄞鄂即根蒂也。”清朱元育注:“鄞鄂,即是元神。”李攀龙《入药镜注》以鄞鄂为鼎器,即中丹田与下丹田。《青华秘文》以鄞鄂以神室:“神室者,元神所居之室,鄞鄂是也。”解释:1.同”垠堮"。2.边际;界限。引申指形体,躯体。鄞,通”垠”。河车之路谓肾气运行之路。河车,金丹学术语。「河车」一名,在汉代的《周易参同契》已经出现,该书有「五金之主,北方河车」的说法。在《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石药尔雅》等书里也常见「河车」一词。道教早期所谓「河车」乃是一种隐语。其意义是什么?向来也有不同的理解,阴长生以为「河车」就是「铅」的异名,而《还丹肘后诀》则以铅汞合炼为河车。隋唐以来,道门主要从内丹学的角度来解读「河车」的意义。根据《钟吕传道集》等书的阐述,「河车」的内丹学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指两肾所蕴藏的「水府真一之气」。因为两肾一左一右,好像日月周转,又好像两个轮子的配合运动,所以有「河车」之名。为什么把肾脏称作「水府」呢?这是因为肾脏在五行属性方面以「水」为表徵。为什么「河车」与北方相联系呢?因为从方位学的角度看,五行之水与北方相配合,所以《周易参同契》将「北方」与「河车」连称。第二,「河车」还指「真一之气」的运行,这「真一之
运转周流,往来无穷,如车载物,所以叫做「河车」。<<西山群仙会真记>>阴真君曰:北方正气号河车,车谓运载物于陆地,往来无穷,而曰河车者,取意于人身之内,万阴之中,有一点元阳上升,熏蒸其胞络,上生元气。自肾气传肝气,肝气传心气;心气传肺气,肺气传肾气,而曰小河车也;肘后飞金晶,自尾闾穴起,从下关过中关,中关过上关,自上丹田至中丹田,中丹田至下丹田,而曰大河车也;纯阴下降,真水自来,纯阳上升,真火自起,一升一沉,相见于十二楼前,颗颗还丹而出金光万道,则曰紫河车也。故车行于河如气在血络之中,气中暗藏真水,如车载物,所谓河车者详矣。
《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
一、养气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诀曰:缄舌以静,抱神以定。
二、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之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物,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热顿除,莫去贪着。
诀曰: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三、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之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吸则龙吟云起,呼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四、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气忘言,降伏身心,神归气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气,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功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五、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事来则应,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六、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真寡念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矣。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之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
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七、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之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气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气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氤氲,结成丹质。而气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气,气留形,不必杂求自长生。
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气,结成刀上圭。
陈撄宁:若云守窍,当以“规中一窍”(小腹,气穴是也,为无中生有之窍,神入气中,神气相恋,玄关之体始立)为最适宜。但不可死守,当顺气息之自然,从容不迫,若存若亡,要如《周易参同契》所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之象。若不知“浮游”之旨,便是死守,不论守在何处,终不免要出毛病。
八、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气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固心主,以神助之,则其气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姤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为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九、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成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气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
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
十、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
诀曰: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十一、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十二、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功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张三丰道言浅近说》
一
夫道者,其层次须知三候三关。大抵不外四言,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二
内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耳目口),养其内三宝(精气神)而已。
三
《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赶一步工夫。何谓穷理?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尽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四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小腹之底轮,阴囊下,肛门前,会阴穴入内即是)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中也。
五
心止于脐下曰疑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六
此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阴阳鼎中生出来的,皆是杳冥昏默后产出来的,就如混沌初开,诸圣真一般,以后看丹经,可类推矣。
七
学道甚难,传道亦不易。传道者甚勤,学道者可懒乎?传道者耐烦,学道者可不耐烦乎?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万无一成。孔子曰:“知几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见微动之息,非神不知也。今为分之曰,微动者几,大动者直。欲知其几,使心使意使念,终不得见也。神乎!神乎!
八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关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是也”。丹家云:“一念从规中起”,即真神,即真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发现”,即真神,即真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从不神中炼出,学者当知。
九
学道人原有常格(命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热心去则冷心来,人心绝则道心见。此吾所以撇功名势利,弃儿女家园也。顶真学道,要把道当为奇货可居,乃有效验。
十
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勤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十一
世有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寸进者,为无真心向道也。人若有心于道,自然无事于心。人若心重于道,自然心轻于事。人若心浓于道,自然心淡于事。守其性兮不散乱,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杂念之扰哉?咄!理胜欲则存,欲胜理则亡。
十二
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十三
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意注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诫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
十四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末有不逐日长功夫者。
十五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十六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十七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十八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脱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十九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虚心勤炼耳。
二十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二十一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拆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拆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二十二
人心有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书,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二十三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二十四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
二十五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崩。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则无精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二十六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气为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气以诫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
二十七
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二十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从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二十九
金丹之道,虽曰易知难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于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诀?
三十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三十一
气慧者(气有灵智),神自清。气即人身之识神表也(气亦有灵智,这是意识在身体上的表现),有何难知?特患心不静定耳。进气是修道第一步要紧工夫,若不静心细参,则不能知终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时时有琐碎之心,而不团聚,故本一心分作数心,何能一心做工夫?凡学道总要诚一,一枪下马,免得另来打战。
三十二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