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选角又被群嘲,陈伟霆、姜文丑哭了,张雨绮的性感“变味”了

内娱选角又被群嘲,陈伟霆、姜文丑哭了,张雨绮的性感“变味”了

首页角色扮演大侠别胡来更新时间:2024-04-30

最近好几个大IP都被同一种方式群嘲了。

张爱玲。

她笔下的葛薇龙:

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里去。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

我们看到的葛薇龙:

她笔下的乔琪乔:

他比周吉婕还要没血色,连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

我们看到的乔琪乔:

刘慈欣。

《三体》中的史强:

这人长得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穿着件脏兮兮的皮夹克,浑身烟味,说话粗声大嗓,是最令汪淼反感的那类人。

预告片展现的史强:

《三体》中的青年叶文洁给人的感觉是:

青年的叶文洁身上有一种疏离,清冷和矛盾感。

预告片中的青年叶文洁:

除了经典,网文IP也不如人意。

前两天刚开播的《斛珠夫人》。

原著中,对男主方鉴明的出场描写:

车帘掀起,一人下车,旋即伸出一只劲瘦的手拣起珠子……秀窄丹凤眼睛,右嘴角边一道半寸长的旧刀痕轻轻上挑,在端方而温和的一张脸上,画成了一抹似是而非的笑。

剧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张脸:

Sir先要申明。

演员外形,与原著相符程度,甚至选角本身,并不能完全影响一部作品好坏。

同时也不能否认:

选角,是作品最先触达观众的一张“名片”。

今天Sir也想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到底什么是好的选角?

绝对的法则或者套路,很遗憾,没有。

但回顾漫长的影史,倒真有一些案例值得细品。

而它们往往是超越小聪明,甚至违背某种对商业和市场的“计算”,从而接近人性的灵光乍现。

01

如何通过一张脸,最快立住一个人物?

最本能、直接的维度——像不像。

这三个字浅层描述的,即颜值色相皮囊。

但凡读过名著的文字,那些在故事里刻骨铭心的人物必定会结合读者的人生阅历,或多或少呈现出一种雾里看花的形象。

演员,贴近则幸。

这是第一道门槛。

但关于这副“皮囊”的像不像,也并不简单。

它毕竟不是描红和3D建模,演员的呼吸、气质也是随之搅拌进去,又让文字上的描写变得微妙、多意。

最后往往几个字,看似浅显的描写就会直捣灵魂。

如何达到“像不像”?

首先看类型。

许多人在《第一炉香》的热搜里提到他,陈坤。

以及根据张恨水小说改编的《金粉世家》(2003年)。

这部剧选角直到今天都可谓经典。

不仅因为陈坤、董洁、刘亦菲,都在荧幕上贡献了各自颜值的巅峰状态。

更因为他们当时的皮相都与作品类型统一。

导演李大为是绝对的“唯美分子”,他认为《金粉世家》的成功就是要给人如梦似幻的美感,然后要眼睁睁地看着爱情童话的破碎才揪心,就像鲁迅说的,悲剧就是要把有价值的东西毁掉。

所以,类型突出“爱情 悲剧”。

演员气质突出的,则是“易碎感”

金燕西要,玩世不恭,有贵气但不霸道、油气;

白秀珠要,娇憨任性,同样也是有贵气却不世俗、扭曲;

而悲剧的“导火索”冷清秋,抓到原著精髓更难。

如果熟悉文坛轶事的话,或许知道张恨水写这部小说对标的是《红楼梦》,甚至有人解读三种对应关系:金燕西之贾宝玉、白秀珠之薛宝钗、冷清秋之林黛玉。

因此,导演特意要求饰演冷清秋的董洁,必须减重。

同时让饰演白秀珠的刘亦菲保持“婴儿肥”。

这才有前者白皙丰润的千金派头、后者有我见犹怜的脆弱。

选角,让作品至少立住一半。

这场“三角恋”也有了赏心悦目的开头,然后结合剧情和表演的深入,就能越琢磨越有味道,直到结尾感受到“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的失魂诗意。

Sir知道会有人挑刺:

言情剧而已,不就是找几个帅哥美女吗?

的确,言情剧,或者说偶像剧,有着对高标准外形的执念。

但演员平时展现在热搜和动图里的帅和美。

放进不同作品,往往便会展现出割裂感。

比如这些:

美是美了,帅是帅了。

但你能记住这些脸背后的故事、角色吗?

好,再换一个类型举例。

武侠。

按照罗伯特·麦基《故事》的理论,武侠剧的本质是英雄主题

内核“邪不压正”,英雄过关斩将,历经磨难或者英雄涅槃重生,回归人间,最终战胜邪恶势力,捍卫世间美好。

如果不是刻意去拍反英雄的颠覆题材(比如《鹿鼎记》),选角第一条就是要选能传递信念感的

让人信赖的演员,眉宇之间就要有一股“靠谱”的气息。

所以金庸在世时评价过出演自己小说主角的扮演者,就一句“人狠话不多”。

一针见血。

他最满意吕颂贤扮演的令狐冲,却吐槽黄晓明演杨过,有些油头粉面;

再比如他也比较认可吴启华扮演的张无忌,只是年纪大了点。

吕颂贤和吴启华。

有多帅吗?

见仁见智。

公认的是,他们都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作品铺垫了人气,让人觉得有安全感,顺理成章演大侠就会减少很多观众的心理障碍。

侠之大者——拼的“皮相”,实则群众基础。

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类型。

历史剧。

历史剧的本质大部分可以归结为“经验”。

在故事里验证经验的伟大或荒谬,照出人类野心与狼狈的一体两面。

在《三体》中显得有些突兀的于和伟。

却能在历史剧中游刃有余——能演刘备,能演曹操。

演技固然是底子。

但有一点可能被忽略,没人真见过刘备或者曹操。

观众脑中仅有泛化的性格图谱。

刘备表面软弱,里子“蔫坏”,野心不外露,以退为进;

曹操是枭雄,雄才大略,但高处不胜寒,疑心重,反而有点孤寡的寒气。

以上印象,表情与肢体足够支撑。

但怎么能演出一个让你觉得真实存在的刘备/曹操?

于和伟的终极武器,眼神。

刘备多耷拉着眼睛,看地或者看人裤腰带的地方,显示谦卑;

而曹操则多眯缝着眼,斜着看,睥睨群雄,有时候还辅助似笑非笑的嘴角。

人物便立住了。

尊重类型,将角色的精气神拆分到眼神、嘴角、四肢,甚至发梢。

这对于当下被资本和流量裹挟的市场,更像“诅咒”:

我们可以通过服化道,通过滤镜,让演员逼近类型。

同时。

也让我们的演员渐渐轻视“类型”。

置于越来越华丽的布景和特效中,他们似乎也越来越不懂:

看起来像。

不是真的像。

02

琢磨类型,精准选角,还是安全牌。

艺高人胆大的导演往往会扔掉这张牌,重新洗,重建类型。

对名著的独特洞察,让他们敢于忘记“像不像”这个问题。

不破不立。

李安和许鞍华。

两位导演的水平与地位,当然都属于华语顶级。

可对于张爱玲的理解则大相径庭。

《第一炉香》的口碑已尘埃落定,这里不再讨论。

Sir也相信,许鞍华说选马思纯因为她有旧派好莱坞女明星的气质,是真心的。

今天着重说说《色,戒》的选角。

许多毒饭可能不知道——李安在剧本阶段,对易先生的人选,拟定为大导演张艺谋。

奇怪吗?

Sir并不讶异,小说中用“鼠相主贵”来形容易先生,那么若论隐忍的功力,第五代导演谁能抵得过“老谋子”。

Sir甚至有理由相信,李安看过这组照片:

香港杂志曾经拍过张艺谋的“裸照”,当时很多文艺分子惊呼神似作家三岛由纪夫。

当然最后张艺谋婉拒,才有了资深社恐影帝梁朝伟的精彩表现。

李安目的明确:

先破除书粉主观的文字想象,才能让观众更好地进入自己的影像世界。

不信联想这三人:

易先生、张艺谋、三岛由纪夫,表面并无关联。

可在特定瞬间,都能强烈传递出主观欲念被压抑的强信息。

然后是王佳芝。

汤唯入选,当初舆论反响不亚于今天马思纯和彭于晏。

名不见经传的话剧女演员,接近三十门槛的大龄女青年……

为什么?

推荐人,话剧导演赖声川,台词和入戏功力不用多说。

Sir认为更重要的是王佳芝与汤唯当时的状态极度吻合,对于“破局”的强烈渴求,摆脱庸常生活,感受自我的存在。

尤其这个人物身上的“女性力量”,才是《色,戒》的灵魂。

《色,戒》题材非常大逆不道,李安本不愿意拍,又无法抗拒其吸引力,这是用女性性心理学对抗父系社会中神圣的对日抗战,小小的一声‘快走’,把几千年父权结构的东西瞬间瓦解……

这样的女性角色,往往在名著选角中都是难题。

除了李安的王佳芝,还有两个著名的例子。

张艺谋的《红高粱》。

选择大学生巩俐来出演“我奶奶”,并且从此定格谋女郎性格的底色:不服。

原著作家莫言最初是不满意的,觉得当时的巩俐偏瘦,柔弱。据说她的同学史可也在考虑名单中,或许她大丽花般的美更符合自己对“我奶奶”的描述。

张艺谋只用一场戏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巩俐演出了一个弱女子弹簧般的生命反抗力:

被轿夫用隐喻般的性*扰,在大红轿子里颠来颠去,被荤色的小曲儿调戏,屈辱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

下一个镜头:

此时此刻,一把剪刀就被踩在红绣鞋下。

另一个,则是反例。

《白鹿原》,张雨绮出演田小娥。

不得不说片中张雨绮奉献过不少佳章,但整体方向错了。

张雨绮擅长表现性感。

但她越是不遗余力地展现性魅力,越是强化田小娥身上浅薄的“荡妇”标签。

田小娥只是“荡妇”?

至少不完全是:

她是白鹿原上的“诅咒”,既以性感击碎了男权的虚伪,也因性感背后的虚无成为男权内部倾轧的牺牲品。

电影上映时,不少媒体和影迷也都在提另外一个演员的名字,余男。

余男同样性感。

但她的性感,背后还包含着一层粗粝与固执。

以上例子我们能看出来:

越是经典,越是有潜台词,往往需要更深层的洞察,才能抓住那寥寥几句背后的“故事”。

与此同时,选角需要的更多。

不仅要求导演洞察作品,洞察自己的表达。

还要洞察到演员皮相之下,真正蕴含的*。

所以:

最准确的选角,是选信号。

是扮演者与角色穿透纸背的“臭味相投”,TA们要的,几乎一样。

03

更开阔的“标准”

Sir心里的“选角”,没有一套绝对好坏的标准,它往往需要时间和作品的验证。

但我们同时也要警惕:

是对“选”这件事的轻视。

完全让资本选。

让流量选。

结果呢?

如果将名著视为IP,就意味着这些作品天然具有一定的观众缘甚至流量,这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对出品方、制作方甚至创作者,有这点考虑倒无可厚非。

但如果只是把名著当IP,忽略了对故事的揣摩、对角色的理解,则最终很可能导向一塌糊涂的浪费。

当精选的权利让渡出去,结果无疑失败。

但如果只看那些好的,甚至惊艳的选角。

我们却很难找到一条可以沿用的经验。

两个“奇葩案例”。

一个是1993年,刘镇伟拖着王家卫《东邪西毒》的班底,拍出一个贺岁片让投资老板回点本。

《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豆瓣评分8.7。

最近,微博上还流传除了张曼玉、张学友之外的豪华阵容在台湾综艺节目上的“资料片”,不少网友直接打出“绝唱”字样。

问题是,这部片有“选”吗?

这部喜剧较之《东邪西毒》其实与原著贴得更紧,有欧阳锋、王重阳、黄药师、周伯通等等角色,梁家辉在节目中开玩笑说,在片中男的都变成女的,女的都变成男的。

按理说这样的选角简直是胡来,可为何成为喜剧经典,看一遍笑一遍,看两遍笑一对。

又为什么?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刘镇伟的“手艺”过硬。

喜剧的壳,武侠的底,与《东邪西毒》一脉相承。虽然是嘻嘻哈哈,但是故事内核还是跟“英雄主题”严丝合缝,江湖里本来毫不相*一群人,各自安好,却因为欧阳锋的夺权篡位而以摧枯拉朽之势拧在一起,最后不同性格、来历的人还是加入了推翻欧阳锋的行列。

另一方面,演员信念。

看着哥哥张国荣这样可爱的人都暂时放弃风花雪月,参加战斗,就很让观众入戏。

江湖事,荒唐梦。

这些大明星压得住性别站位,更有与金庸作品相承接的真性情。

是幸运,也是相互成全。

同样,1992年周星驰的《鹿鼎记》,豆瓣8.2。

经典魔改 1。

王晶眼光毒辣。

看这段“笑话”,你会觉得这就是看着周星驰的样子写的:

陈近南:小宝,你知道,现在聪明的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当官了,所以,如果我天地会要同清廷对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对于那些蠢人,绝对不可以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特殊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韦小宝眨眨眼:噢。

陈近南:清朝一直欺压我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韦小宝:要反清就是因为他们抢了我们的钱和女人,是不是?复不复明不过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呀!行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了解!继续说。

陈近南:总之呀,如果能做成功的话,就有无数的银两跟女人,你愿不愿意去呀?

韦小宝大喜:愿意!

也难怪金庸先生本尊最认可周星驰是韦小宝扮演第一人。

他们都是聪明人,都懂这部作品的精髓就是“反思”。

除此之外,其他选角也都堪称经典。

吴孟达演海大富,抓住了“憨蠢”与“邪恶”的混杂;张敏演假太后,抓住了“妖后”的气场。吴君如押的是韦春花的市井味,徐锦江押的是鳌拜的“蛮”,邱淑贞押的是建宁的“浪”……

个个在打蛇,专攻七寸。

又有哪一个选角像今天这样只考虑排面与人气,而不通盘考量,钉卯到位。

所以,什么是真正优秀的选角?

托尔斯泰的名言:

“失败的选角千差万别,而成功的选角则趋向本质的一致。”

何为本质的一致?

对具体的例子:

周星驰于金庸的韦小宝,是本质的一致。

汤唯于李安的王佳芝,是本质的一致;但汤唯于张爱玲的王佳芝,却不一定。

这便是Sir所说的,“更开阔的标准”。

选角这项工作,综合太多因素。

仅就这个动作来说:

它是影视业中的一个专项,是完备的影视工业的一环,有时也可以是创作者的一种直觉,演员某个侧面的闪光,有时更掺杂着圈内各种人际关系,利害得失,潜规则,甚至有时只是一时兴起的阴差阳错……

这也是为什么。

许多时候,看似平平无奇的选角最终效果出奇地好。

而那些大制作,经过无数次精密的计算,重重的筛选,多方的考虑,结果却引来群嘲。

问题出在哪?

Sir想起《模仿游戏》里的一幕。

卷福饰演的图灵,被盟军作为民间科学家召集,破译德军的密码系统。

图灵为此设计了一个超大型的破译机器,设想是让机器自动破译所有密码(类似今天电脑的初代原型)。

可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怎么让一台用铜线和钢铁制作出来的机器,去破译人类设计的密码呢?

经过无数运算、测试、再推翻,图灵始终束手无策。

团队累了。

决定去酒吧放松放松。

谁知,在一次同事和女生的搭讪中,图灵找到灵感。

女同事声称,她监听的德国长官每次发电报,开头都是五个同样的字母,她猜测这是他女友的名字。

图灵不解:

德国军队不是规定,所有电报前五个字母必须是随机的吗?

此时。

同事随口回答的一句话,让“书呆子”图灵大为震惊:

“爱情是盲目的。”

正是听到这句话,图灵才得到灵感,成功破译密码。

并最终成功让“机器”,用人类的方式“思考”。

密码背后的博弈。

选角背后的暧昧。

它们不都在反复证明这一件事:

人性,不可预测。

艺术,便难以计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