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东部的宁绍地区,也称金钟山,又名句余山,分布在宁波市西部的余姚、鄞州西南和奉化,平均海拔100-300米。因其大俞山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山”。有龙虎山的气势壮观,兔耳岭的怪石灵秀,有着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
四明山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是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曾是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七大游击区之一,是浙东纵队的主要活动区。主峰在嵊州市黄泽镇北部,海拔1012米(现调整为1018米)。景观入胜,层峦叠嶂,山奇水秀,闻名遐迩。给这座绵亘七个县市的浙东名山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据《剡录·山水志》载:“四明山境四周八百余里……东为惊浪之山,西拒奔牛之垄,南则驱羊之势,北起走蛇之峭。”四明山多峰,但若以高度来确定,当以海拔1021米的覆船山为最。但因位于其南偏西的山头,高峻挺拔,四面玲珑,独领风*,而被冠名为 “四明山主峰”。四明山云蒸霞蔚,地处华东前沿,曾有中国第二庐山之称。于公园内的各个景区,为华东一带罕见的天象景观。每到冬季,漫山雾气升腾,凝成闪亮的银屑,点点滴滴堆嵌在高山之巅的松树和其他树木之上,或绣出各式各样的冰凌花,或结成钟乳石笋般的冰挂。遍山的花草树木,恍若银枝玉叶。这时的四明山俨如天上广寒宫,海中珊瑚岛。
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慕名游胜,兴情所至,吟山咏水,题诗寄情。唐代大诗人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等曾为此地的山景美色纵情吟唱;该区域内的红佛寺景区,已成为当地旅游热地。
2018年9月26日,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秦汉以来,四明山仙风极盛,道仙传说颇多,刘、樊缘木求仙,刘阮四窗遇仙,虞洪遇丹丘子获仙茗等传说故事家喻户晓。距余姚梁弄镇南8里的白山,有以瀑布和仙迹著名的白水宫,即白公诵经问神之所。据近年考证,白水宫遗址有两处,一在白水冲上游道士山南麓,面积小,遗物少,想是白水宫旧址。一在白水冲下平坡上,遗物较多,尚有大枫树十株、九龙松一颗、泉井一眼。石砌的宽阔大道,精美的山门台阶等。又寻得石田山房和清晖亭等遗址,是史料爱好者和考古学家的最好去处。
四明山是我国道教"第九洞天福地",特别是两汉以来,学道登仙之士,远离尘世,遁迹山林,把名山洞府作为修德养性的归宿,兴宫筑观,聚居修炼。今天余姚大岚、梁弄一带的“丹山赤水",就是当年"天下洞天福地之九"的道家圣地,四明山因道而成为东南名山。北宋政和年间的皇帝宋徽宗御书“丹山赤水洞天"赐四明,使四明山道教之风更盛。
在四明山随着道教而产生的道教音乐,经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充实,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强烈的宗教色彩显示出高度的艺术内涵和音美的个性。四明山的道教音乐特色,在于曲调的平顺缓和,唱腔迂回婉转,其音乐优美淡丽,音韵缥缈回味悠长,少量的也有激昂雄壮。其主要的音乐在当代还有承传,大多反映在民间的法事仪式和作法的道场,是现代残存文化的一个种类。
早望海霞边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