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雕塑家吴为山:我用我心寄雕塑

人物志:雕塑家吴为山:我用我心寄雕塑

首页角色扮演丹心问道更新时间:2024-07-30

(新中国70年)人物志:雕塑家吴为山:我用我心寄雕塑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题:雕塑家吴为山:我用我心寄雕塑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伟大的行者——马克思”立于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微笑的顾拜旦”立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孔子雕像伫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齐白石与达芬奇的对话”落户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研究院……这些作品,都出自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之手。

图为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他的雕塑作品大展《丹心铸魂》上月刚刚结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出。186件展品囊括了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其中既有高达七米的“老子孔子问道”,也有仅高六厘米的“睡童”,雕塑形象遍及古今中外名人,内容包罗万千,而风格不过两字:写意。

中国历史上没有为活人立像的传统,他们认为塑像以后灵魂就没有了,因此中国的书法、绘画、哲学、文学等优秀传统文化也没有在雕塑中得到体现。吴为山想改变这一状况,“将这些东西融进中国雕塑,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文化磁场。用写意雕塑的风格,向世界提出一种新的审美方式。”

从孔子、老子、秦始皇、李白到费孝通、季羡林、杨振宁等,吴为山刻刀下的中华文化名人洋洋洒洒。那么,为什么要创作这么多人物雕像,而且很多都是老人?

吴为山犹记得1995年在南京为费孝通塑像,老人说,“你要为我塑像。我想,我这位老人美在哪里?”他回答,中国的知识分子是经过长期积淀才有恒久的魅力的,而文化也是这样。

在吴为山看来,文化需要积淀和积累,雕塑也一样,是用心一点一点塑造出来的,用心灵去感受所有的人和事,最后慢慢地一锤一锤、一刀一刀、一手一指慢慢地把它塑造出来。

“那一年,我为费先生塑了一尊头像,先生给我题了一幅字,‘得其神胜于得其貌’”,吴为山回忆,也是在这次交往中,费孝通跟他说:“塑像,要抓住神。所谓神是指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孔子时代、苏东坡时代、鲁迅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有不同的特征。这就是时代精神在具体个人上的反映。”

图为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和老人的一番谈话给了吴为山莫大的启示,从那时候起,他就坚定了这样一个理想:用可视的形象,把那些不可视的——写在书本里、口口相传的民族历史展示出来,让每一个雕塑成为一个时代的坐标。

孔子长什么样?老子长什么样?即使流传至今的画像也只是后人凭想像画的。如何得其神?吴为山认为,从中国文化传人身上中找到他们的“神”,这既是捷径,也是必经之路。冯友兰、匡亚明、费孝通、季羡林、杨振宁、钱伟长……在这些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科学家身上,吴为山捕捉到了先辈知识分子的音容笑貌。

伫立于国博的孔子雕像,被吴为山塑成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慈祥、渊博。外形式上尽量单纯,舍弃一切不必要的凹凸,轮廓趋于弧线,身体以半圆体喻示儒家的中和,整体以山体的形象意在表现孔子的正大气象。亮相此次展览的作品“秦始皇”虽抽象却能让人一眼看出来,头部、身体和三角形的秦始皇皇陵拼接,整个雕像由好几块组成,不仅象征秦始皇统一中国,也体现了长城是由一块一块砖砌成的。

资料图:游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今年5月落户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研究院的雕塑“齐白石与达芬奇的对话”,两人各立两端,齐白石手中那根拉长的拐杖尤为奇特。在吴为山看来,这拐杖就是一条线,它上连天下接地,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宇宙观和艺术观。值得一提的是,有着456年历史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研究院,首任院长正是雕塑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据悉这是其首次收藏并陈列中国雕塑家作品。

“雕塑,雕是减法,去掉就没有了,塑是加法,是从里向外慢慢地加。我们的雕塑应该在加加减减之中,一次次的生命体验中和情感锤炼中把精神肢体塑造出来,这是慢慢由内而外地生发,更是用丹心、用文心、用诚心、用真心和一颗赤子之心来塑造。”吴为山说。也因此,在一大堆头衔之外,他最看重的还是“雕塑家”这个身份。

今年57岁的吴为山告诉记者,他最大愿望是20年后,在国家博物馆再办一次展览。(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