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金迷

父子金迷

首页角色扮演东邪西毒之醉梦武林更新时间:2024-05-09

父子金迷

冰声(原创首发)

我和儿子都是"金迷"。

"金迷",迷的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金庸,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儿子还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央视播出港版《射雕英雄传》。那时我们家只有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晚饭后,全家人都围着看。

儿子看得可认真了,不久就能对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武功路数和所作所为如数家珍。

我当然不甘落后,干脆买来《射雕英雄传》,厚厚四大本一口气读完,直读得双眼视网膜发炎。

但这点牺牲,值。

从此,儿子一谈黄药师,我就能大侃桃花岛;儿子一说老顽童,我就能比划"双手互搏"。

父子谈得津津有味。

见我比他懂得多,儿子对我很是崇拜,竟要我教他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

我无师自通,煞有介事地先蹲个弓步,再向后一仰身,紧接着双掌猛然推出,口中大吼一声"嗨",便算是第一招"亢龙有悔"了。

儿子乐得哈哈大笑,我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儿子上中学时,我基本上购齐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带《侠圣﹣﹣金庸传奇》等评介金大侠的书籍。

我们父子俩一本又一本地先囫囵吞枣般读过,一有空闲,重读细品。

儿子不但自己读,还借给同学读,最后把《神雕侠侣》和梁羽生的《萍踪侠影》等都借丢了,我才感到不对劲。

一方面是心疼好书遗失,更要紧的是儿子如此迷恋金庸,会不会影响功课?不要弄得考不取大学,可就糟了。

我问他在学校学习成绩怎样,儿子说:"还可以。"

儿子从小受他母亲的影响,比较谦虚,不喜张狂,他说"可以"就是不错了。

但我仍不放心,便大吹我当年在小学、中学三次跳级,文理全优,称是上是金庸笔下的大侠"独孤求败"。

儿子大笑,摇头不信、并说何必做"独孤求败",能当个"高手"就可以了。

其实,我并不主张儿子争第一,他既然说要当"高手",我就放心了;

而且,我自己更非"独孤求败",自初中二年级"跃进"高中后,我的成绩就下降了,尤其是理科,有时甚至"坐飞机"。

一九九五年,读高中二年级的儿子提前参加高考,并以优异成绩考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科大远在合肥,儿子离家求学,从此我鞭长真及。

假期他回家,有时我问他少年班的学生课外看些什么书?他说,看武侠小说的特多,班上同学不少是"金迷"。

迷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本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名为《眼睛·透视中国"神童"--来自中国少年班的报告》的书写道:

"他们爱读什么课外书?首先该提起的是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的武侠最受男生的欢迎,甚至有些记忆力好的'天才'对《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情节烂熟于心,能一口气说出令孤冲被田伯光砍了多少刀,黄蓉做的名菜'玉笛谁家听落梅'的原料有哪些,等等。

不少同学将《金庸全集》反复看上十来遍,在同学交流中可以直接引用其中事例和经典语言,大家都能心领神会……"

儿子是否是这些"男生"中的一员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他作的一首词为证:

沁园春·与同窗宇林登天柱山论剑

鬼破奇石,神辟天梯,路似曲弓。叹琼岩瑰洞,云萦雾绕;明潭紫影,浪扑冰封。倚剑长呼,凭栏怒啸,一洒霜花满地风。松涛里,访俊贤居处,虎作铿声。

英雄碧血独钟,恰翠嶂如斯志若虹。忆周郎神骏,豪驰楚地;二乔罗袜,微步吴宫。横泛神州,逸仙太白,醉梦飞身烟海中。宇林子,待来年又遇,再论青锋。

噫!好一位天柱"论剑"的少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