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粉丝问我:“如果余秀华自己没问题,为何其他当代诗人都没被人骂,唯有她整天惹事?”朋友这话怕是问出了很多朋友的心声。
是的,在近些年的诗坛再没有比她更有争议的诗人了。本来只是一个农村家庭主妇,只有高中学历,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熏陶,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人能成为一个诗人本就是运气好,既然有了名气,就该好好珍惜,低调地在领域内耕耘。遇到有人质疑,也应该坦然接受,谁让你不管是哪方面的条件都不像能做一个诗人的人呢?
但余秀华偏不是这样的人,她身上有一股“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式的霸气。面对质疑,不管是“键盘侠”们给的,还是德高望重的同行给的,她都要据理力争,辩个输赢。于是“从没见过这样的女诗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一成名就忘了自己姓啥”等说法就越来越多。
这些争议到底有几分道理,笔者不想评说。因为在我看来,任何时候一位诗人该被大家记住的都应该是作品。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是余秀华醉酒后的一首情诗,在这首诗里余秀华调侃起诗仙李白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她写了些什么:
千年前,李白曾因仕途失意,在月光下饮酒,写下了千古名作《月下独酌》。李白的好酒是出了名的,不少经典之作都是在酒后完成。余秀华也是很好酒的,这首醉后写的《白酒一杯》和李白《月下独酌》的意境倒是有几分相似。
同样是在孤独的夜色里饮酒,李白在孤独中寻找到了安慰,他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仙要邀请月亮和影子,与自己一起起舞。这个名句自问世后一直受到后世的推崇,它把眼前的月和影都拟人化,让整首诗充满了意境之美。
但余秀华这首诗却是有意地调侃李白这句诗,称“不信当年李白看清了地上的影子”,调侃了“对影成三人”。这种调侃其实是为了突出自己当下的孤独和苦闷,远胜过当年的李白。这看似随意的一改,让全诗变得更加灵动,耐人寻味。
全诗可分为3小节。第一节就是“换大杯”这第一行,这一句其实是全诗的基调,让此诗从一开始就洋溢着醉酒后的狂态。
第二节从“不信这夜色覆盖了一船忧伤”开始,一连5个“不信”,感情层层加深,诗人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在月下独醉、独醒、独行的痴情者形象。忧伤是一船的,因为夜色如水,而忧伤在水中航行着,诗人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南墙、影子等意象的引入,其实都是为了最后点出一个“你”,这一切忧伤的根源其实都是:你不懂我的一片痴心。最后一个“不信”,轻轻一笔,就让前面所有的描绘都有了落脚点,这种结构上的安排让全诗很有感染力和张力。与现在动不动就就言之无物的空洞式现代诗相比,确实高明不少。
第三节从“就爱这倾斜的人间”起句到结尾。这是一个痴情者的心声,就算感情不被理解和接受,但仍有一些东西能安慰诗人。“倾斜的人间”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此时诗人本就大醉了,所以看什么都是模糊和倾斜着的;另一方面,一船忧伤也让它变得倾斜。而“被风扶正的构树”则是这一切迷茫中唯一正立着的事物,它的坚强体现的是诗人对爱情和前路的执着。
有了这份执着,最后的落笔也就变得很地道了。在“就爱我们微醺对看,说什么都不对”这一句中,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已经不再是被理解和被看透心肠,而是能相对相守。这样的落笔,让这份爱情有些悲伤,但却将诗人的执着却藏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取名“白酒一杯”,其实就是在酒意中诉说爱情、感受爱情。全诗无论是从遣词还是意境上来看,都可圈可点,算得上是现代诗中的精品。千年前,李白在月下独酌,为自己的前途忧愁;千年后,一个普通的女诗人在夜色下独酌,为爱情伤怀。
论水平,余秀华不及诗仙半分,但诗意就是这样在岁月里浸染出来的。余秀华这首诗,虽无古体诗之雅美,但在现代诗中属于有灵气的。网友们对于这首诗的评论也是非常暖心的,有网友直接表示:“有水平!”也有人表示:“你一动笔,我就快乐!”甚至还有粉丝直接表白:“就爱这倾斜的人间有着你的声音”。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这首诗写出了很多人都有的爱情体验。对她的争议还会继续,但这首诗其实已经证明了她的实力,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