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悟空传》:归来的是齐天大圣,回不去的是跌宕人生

重温《悟空传》:归来的是齐天大圣,回不去的是跌宕人生

首页角色扮演斗战悟空传更新时间:2024-05-07

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着生活。@爱阅影人

很少有作品能够在原作家喻户晓的情况下,仍然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在无数读者心中夺得一席之地。取材于《西游记》的《悟空传》是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里,称得起上乘的佳作。

2000年出品的《悟空传》时至今日已经过去整整20年,但是它的势头不仅没有被岁月消磨殆尽,反而势如猛虎,更进一步,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流行,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喜爱。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这本几乎颠覆了西游理念,完全是阐述崭新故事与人文内核的作品,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初次阅读这本书时,已经记不清是何年何月,但是再次重温,发现它依旧是那般的精彩绝伦,字字珠玉。如果说《西游记》是一场虚幻缥缈的修行梦,那么《悟空传》则是一段坎坷波折的人生路。一个渡的是人情世故,一个掂的是自我救赎。

当初阅读《悟空传》时,心中总是藏着几分少年人的锐气,这般颠覆传统观念的作品,是在符合叛逆时期少年人的口味,满脑子的“中二病”拯救世界,尽管有很多地方推敲不明白,但是这并不影响自己对孙悟空的执着和热爱。如今在读,才明白今何在的《悟空传》其实是一本写尽人生样貌的苦涩书。

孙悟空是奔波在世间的每一个赶路人,齐天大圣是在百载人生里最灿烂辉煌,光彩夺目的青春岁月,斗战胜佛是历遍沧桑后,苦尽甘来的晚年生涯。每一个名讳对应着一段人生,每一次的磨难都是人生的沉淀。

颠覆传统的思想格局,淡化神佛两家得道出尘的仙人之气,注入人性的复杂多变,暗喻与现实接壤的核心主旨

1.放荡不羁的齐天大圣,身影里包裹着的万丈光芒

《悟空传》最大的矛盾冲突点在于今何在赋予了神佛两家的人性,它不同于《西游记》,恶的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善的是慈悲仙佛,天地神灵。《悟空传》里颠覆了传统的固化思想,今何在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注入到神佛两处仙家的出世理念中,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觉悟淡化,使神佛也有了诡谲阴翳,更接地气的一面。

孙悟空则是自始至终都在以常人思维去塑造描绘,最初阶段的孙悟空沿用着《西游记》里齐天大圣的名讳,塑造的照样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任意妄为,桀骜不驯的模样。对世俗凡尘充满留恋,看不惯神佛两家的卑劣举动,所以引发大战,大闹天宫,闹得花果山生灵涂炭,浓烟滚滚,尸横遍野。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悟空传》书摘

他向来自持神通广大,举着定海神针和神斗,和佛斗,和天地之间所有的不公斗,可他忘记了他只有一个人,就算他法力无边,终究势单力薄,又怎么可能胜得了那数以万计的天兵天将,以及拾尽人间烟火的数千佛者。所以齐天大圣的结局只能是被压五指山下五百载,受尽风吹日晒,严寒酷署。

今何在巧妙的设计,极大的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和读者的共鸣。书本中的神和佛象征着强大和无人能够逾越的绝对力量,是主导弱者生老病死的强者一方。人性里对弱者的保护欲是与生俱来的,齐天大圣作为弱势一方的救命稻草,自然更加容易得到读者的支持。

2. 青葱岁月的桀骜不驯,是热血少年的赤诚之心,燃烧着内心的不灭之火

对比故事的人物设定,贴近生活的本源,今何在《悟空传》里所塑造的“齐天大圣”形象其实就是年少时我们大家的模样。“齐天大圣”在《悟空传》里是挑战一切他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情,总是一意孤行,这不恰恰就是我们叛逆的模样。

少年时的我们不理解成年人的思想,没有纵览全局的眼界,还不太明白世界的运转法则,只有自以为完美无缺的三观,然后试图按自己的想法行事,遵从自己单纯的内心,以浅薄的认知待世。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在年少轻狂的日子里,有点桀骜不驯和放荡不羁的行径才显得没有枉费青春。

或许浮躁轻佻的激情时光,并不会受到外界的支持,也不会得到成年人的认可,但这恰恰就是最真实的我们。那些愤世嫉俗的正义时刻,那些曾经全力追逐自由的瞬间,那些不顾一切挑战权威和企图突破规则束缚的岁月,看似荒诞不羁,可仔细琢磨,会发现这才是我们本该有的模样。

就好似谢霆锋和周杰伦,他们是“狂放不羁”四个大字最典型的代表。他们都曾在热血沸腾的岁月里挑战权威,独树一帜,“人不轻狂枉少年”是他们人生最真实的写照。狂傲任气的结果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嘲弄,可他们依旧顶着所有的纷扰,奋力前行,只是为了看到生活的真相,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对我来说,真相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它告诉我生活的意义所在。”——谢霆锋

“齐天大圣”虽然不被“神佛”所容,但我们的骄纵却是能被成年世界所接受的,因为我们的赤诚之心他们也曾拥有过,看着我们就仿佛看到了他们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所以纵使成年人的观念与少年人的想法有冲突,世界依旧能够允许它们存在。

这种矛盾在小说《悟空传》里成了仙魔大战的导火索,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在现实世界是孩子与父母时常闹出别扭的原因,这就是今何在所要阐述的前半截人生:闹腾与任性

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从“轻浮小儿”到“稳重长者”,不是与现实妥协,而是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1.忘不了西游路的孙悟空,还是踏上了万里行程

《悟空传》里的西游,被今何在编写成了一场带有“谋*”意图的骗局,孙悟空被观音的慈眉善目蒙蔽了双眼,稀里糊涂的就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然后被诬陷欺骗,亲手挥舞金箍棒摧毁了自己,最后肉身化为灰烬,灵魂超度成佛。

这看似讽刺的结局恰恰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也是今何在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曾经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一番周折之后,放下斗争的贪念,立地成佛,不是他斗不过,更不是他放弃了自己往日的念头和梦想,他只是不忍心看着“妖族”的子民在受战乱之苦,心中生起的怜惜,让他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悟空传》书摘

一身傲骨是齐天大圣的心之本源,放下执念则是对千万生灵的同情怜悯,他确实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又怎么可能真的不在乎结局?五百年前的他为了众生,熔岩成甲,挥焰成袍,导致的结果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五百年后他孑然一身,西行赎罪,换来的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或许心中还是不甘,但这无疑是最合适的方法。

2.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着生活

皈依佛门的“斗战胜佛”就好似进入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我们,成人世界的很多规则和行事逻辑是不同于我们最初理念的,甚至是我们所讨厌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规则和逻辑是错误的,只是我们讨厌的东西错了。

“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悟空传》书摘

起初我们都会下意识的认为世界之围绕我们运转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世界不会因为少了谁就停下它的运转机制,它是一个具有群体性特质的综合存在,我们只是组成它的其中一员。或许我们起初的思维逻辑都是来自于最正面、最阳光的道德理念晕染熏陶,而后这些良性的道德不再约束着我们,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都遵从,但是这些道德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植根于我们的思维深处,渐渐形成我们的处事原则。

江湖不是打打**,而是人情世故。曾几何时我们会觉得是非对错必有其答案,但是成长以后,会发现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很多东西是无法一刀切的,不可能直接断定出正确与否,所以成年世界的运行逻辑不一定是绝对权威,但必有其道理,它是普适性最强的逻辑法则。

结语

《悟空传》作为少有的新颖题材神魔小说,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其次它贴近现实的人性解读和对世界运行逻辑的思考,也十分值得读者去揣摩探究。比如书里天真年幼的白晶晶对唐僧说:“为什么恋家的人,反而要流浪?”唐僧回答:“因为.....这世上没有什么能永远不失去,可有些人不相信这些,所以他们失去的,他们要不停地找回来,找一辈子。”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失去,然后不断的回忆,再失去眼前的美好,然后再次寻找,如此往复,无限循环。

上天很有意思,猫喜欢吃鱼,猫却不能下水,鱼喜欢吃蚯蚓,鱼却不能上岸。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只有我们自己可以被自己掌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