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复国记:三条“弱者生存法则”,成就尼西亚帝国的惊天逆袭

拜占庭复国记:三条“弱者生存法则”,成就尼西亚帝国的惊天逆袭

首页角色扮演釜底抽薪西游超变刀更新时间:2024-04-26
01 非常“3 3”,复国不容易

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

把碎了一地的天下重新拾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1204年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狂飙而来的十字军攻陷,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就是——“朕的大清都亡了”。

这山河破碎有多碎?

随便来一道数学题吧:非常“3 3”,也就是三股外部势力,三股内部残余。

《大话西游》有云:

以前一起看月亮,叫人家小甜甜;

现在新人换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国家之间何尝不是如此?

拜占庭国势强盛之时,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塞尔柱突厥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全是手下败将,都扑过来叫“皇帝”;一朝实力衰弱,又都扑过来鲸吞蚕食,抢唐僧肉。东部塞尔柱人的罗姆苏丹国,西北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中间的拉丁帝国,就是三股外部侵略势力。

威尼斯人的事要多说几句。他们与拜占庭“本是同根生”,但威尼斯以贸易立国,而拜占庭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却可以垄断东西方贸易线路,大家都是买卖人,只要有一句话谈不拢,那可就是“夺人钱财,如*人父母”了。

刚好,因为历史、文化、宗教等等原因,1054年基督教世界大分裂,分出了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拜占庭和西欧兄弟们,从此分家另过了。兄弟之间互相觊觎家产,也属正常现象,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就曾气势汹汹地说:

小小的希腊(拜占庭)算什么?

朕要让它匍匐在伟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的脚下!

1204年,在威尼斯人的策划和诱导下,本该去攻打中东土耳其人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却“相煎何太急”,调头攻入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于是在拜占庭的残骸上,建立起众多封建小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占据君士坦丁堡及周边区域的拉丁帝国。这股势力,明里是西欧诸侯,暗里则有商业帝国威尼斯撑腰。

非常“3 3”形势图

三股内部残余,就好说多了。

就像明亡之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搞出一串小朝廷。拜占庭史上各个王朝的后裔,能占到一块地盘的,也都称王称帝了,主要的三家是:特拉布宗帝国、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君主国(参见上图)自然,他们的实力比三股外敌,要弱的多。

这其中,又有谁能担起存亡继绝的大任呢?

02 弱者生存法则一:抢占“正统性”,提升文化软实力

今人看到的答案,是尼西亚帝国夺回君士坦丁堡,承袭了拜占庭正统。但在当年,尼西亚却是最“没有冠军相”的选手,其地理位置在小亚细亚西部,四战之地,不像特拉布宗帝国偏安一方,国力也没有伊庇鲁斯强。人家伊庇鲁斯在巴尔干打败十字军,收复失地时,尼西亚正被西欧骑士追剿,为了活命满世界逃呢。

但作为弱者,硬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强调正统性,增强文化“软实力”,也不失为一张好牌,就算不是王炸,至少也能顶三张K——三国时的刘备,不就是以根正苗红自居,自谓“每与操(曹操)反,事乃可成”吗?

影视作品中的刘备形象

具体说来,尼西亚帝国的开国之君狄奥多尔,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赛三世的女婿,这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是顺位很近的继承人,当年城破之际,他就在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内,被贵族和教士们推举为皇帝,然后才仓皇出逃。

狄奥多尔日后也像刘备那样,紧握这项天然优势,处处以拜占庭帝国合法继承者自居,1208年正式加冕后,便以拜占庭希腊皇帝的身份号令天下,抢占正统性。

但与刘备不同的是,基督教才是中世纪最强大的组织动员工具。狄奥多尔在立国之初百废待兴之际,就扶植了一位新的东正教大牧首:奥托雷亚努斯,并请他为自己主持了加冕仪式。这不但给尼西亚的正统性上了双保险,还使逃亡中的拜占庭人又有了信仰的殿堂,凝聚力大增。日后,尼西亚与同属东正教的保加利亚打交道,也因此而多了一张筹码。

拜占庭风格典型建筑:索菲亚的涅夫斯基大教堂

中国古人曾讲:“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尼西亚一时间没实力对外敌“加诛”,那就只能增强文化建设,成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们喊出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复兴的口号,以此唤起拜占庭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鸠占鹊巢的“外来户”:拉丁帝国,简直是釜底抽薪的打击。

狄奥多尔皇帝礼贤下士,广邀流散各地的拜占庭学者来尼西亚安身。像雅典主教米哈伊尔,战乱中流落孤岛,皇帝探访之后,知道主教年事已高,不便行动,便派专人将其兄弟接到尼西亚,委任为宫廷史官,继承该学派的著述和教育事业。

在这样的政策下,各领域学者纷至沓来,尼西亚帝国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尼西亚城则成为整个东地中海的文化中心。后世历史学家评价道:

帝国宫廷成为人文主义者的中心,尼西亚则被比作古代的雅典。

有了这样的“软实力”,尼西亚还会是“弱者”吗?

03 弱者生存法则二:发展生产养起兵,妥妥提升硬实力

如果说,文化招牌能引流,那么军事经济硬实力就是内容创作,管你什么平台,流量有了、内容不济,照样圈不住粉。

尼西亚帝国是怎么发愤图强的?其实跟越王勾践、文景之治差不多,就是卧薪尝胆,与民休息那一套。

首先,无论哪朝哪代,限制大贵族、大官僚的发展,安抚平民,都是提振皇权,提升中央集权的不二法门。如尼西亚皇帝约翰三世,就曾大量没收违法贵族和官吏的土地,搜刮他们的家财,一时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皇帝还同时规定了贵族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至少从制度层面上,阻止了大土地贵族的复苏。

中兴之主:尼西亚帝国约翰三世

而对于普通农牧民,尼西亚帝国采取分配土地、税收优惠、轻徭薄赋、兴办医院救济院配套福利等等措施,调动大家生产积极性,拉动提升GDP。

“皇帝示范农庄”更是当年一大景观。

尼西亚皇帝们在此亲自下田耕作,兼营农、牧、渔、园艺业——这可不是作秀,而是真打实干,如皇帝狄奥多尔一世就亲自养鸡产蛋,最后攒下卖鸡蛋的钱,作了顶王冠,送给皇后当礼物

有如此好领导,大家还能不“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发家奔小康?

当然,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适当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必不可少。

尼西亚皇帝屡屡给臣民,尤其是各级贵族灌输这样的思想:

应该满足于罗马人(指尼西亚人)在自己土地上的所产之物,满足于罗马人亲手制作的商品。

这当然是为了扩大内需、减少进口。但反过来,尼西亚帝国又对意大利纺织品、东方的奢侈品等进口商品课以重税,还向罗斯人、塞尔柱人等所在的工商业落后地区,大力倾销商品。

尤其是蒙古汗国在1235年、1252年开始的两次西征,前一次扫荡中东欧、后一次打击了中东地区。周边战火频仍、经济凋敝,唯独尼西亚没受波及。最惨的时候,塞尔柱人要拿着黄金来跟尼西亚换粮食,尼西亚人却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蒙古三次西征路线图

有了钱就能养兵。尼西亚帝国重拾拜占庭鼎盛时期的“军区制”,实行兵农合一、屯田养兵的政策。

原本,大贵族囤积土地,把国家的“农兵”逼迫成自家的“巴力克”(农奴),造成“军区制”的*,国家也随之兵源枯竭、日渐衰微。但1204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大贵族集团墙倒屋塌,而小农们“失去的只是锁链”,加上后来尼西亚帝国推行社会公平化,还给小农阶层分配土地,军区制自然也就得以恢复。

1045年拜占庭帝国的军区划分

尼西亚帝国以皇帝的名义,按照兵种和级别重新分配土地,形成新的农兵阶层,地方军政首脑——“将军”则由皇帝亲自任命,直接对皇帝负责,巩固了中央集权。由此,帝国拥有了一支大约20000人的常备军,算不得虎狼之师,但也堪称地区“小强”了。

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尼西亚帝国经济繁荣、物资充足,一跃成为东地中海地区最富裕强盛的国家。

弱者,已经渐渐变强了。

04 弱者生存法则三:左右逢源的“弱者外交”,未必就做墙头草

这里还有个问题:

强敌环伺之下,要做个“安静的美男子”谈何容易?同为拜占庭残余的伊庇鲁斯君主国(下图中的D),也曾强盛一时,1224年还开疆拓土,吞并了一个十字军国家萨洛尼卡(下图中浅绿色区域),国王杜卡斯加冕称帝。结果树大招风,遭到保加利亚和尼西亚联合绞*,1230年杜卡斯战败被俘,伊庇鲁斯从此山河破碎,一蹶不振。

原拜占庭帝国区域内的国际形势

尼西亚帝国的策略就要高明的多,在三个战略方向上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打法。

如上图所示,西方巴尔干方向,有三大强敌:拉丁帝国要扫除拜占庭残余,彻底改朝换代;伊庇鲁斯要继承拜占庭衣钵,恢复旧日江山;保加利亚人则想一统巴尔干,实现“大保加利亚”之梦。

好在,尼西亚的核心区域在亚洲,与西方强邻隔马尔马拉海相望,乐得搞“离岸平衡”,拉一个打一个,坐观虎斗。像1205、1206年,拉丁人两次跨海追剿,尼西亚都是联络保加利亚人,背后偷袭,围“魏”救了“赵”;而一旦保加利亚做大,就马上加入拉丁帝国组织的反保同盟;伊庇鲁斯早早称帝,又助力保加利亚,将其打压下去……

东方的小亚细亚方向,则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塞尔柱土耳其是心腹之患,只能死磕。在1211年安条克战役中,尼西亚皇帝御驾亲征,以沉重的代价,取得惨胜,斩*塞尔柱苏丹凯库斯老一世,消除了东向的威胁。

13世纪的塞尔柱土耳其武士

不过风水轮流转。当1243年,蒙古铁骑在克塞山战役重创罗姆苏丹国,塞尔柱人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尼西亚帝国为了保住东方屏障,又在外交和经贸方面,给了土耳其大力的援助。

受此影响的还有保加利亚,蒙古西征大军侵入东欧和巴尔干,多瑙河下游地区一片焦土。尼西亚皇帝约翰三世趁机主动结好蒙古人,利用保加利亚衰落的机会完成逆袭,成为巴尔干第一大势力。

第三个战略方向,便是远方的威尼斯人,他们才是拜占庭被灭国的元凶,也是尼西亚复国最死硬的障碍。但彼时的威尼斯,已取代拜占庭,成为东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业帝国,“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拜占庭风格的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无奈之下,“刘备”只能去找“孙权”联盟,尼西亚与威尼斯最大的商业对手,同为地中海商贸强权的热那亚展开谈判,1261年3月签订协议,结成了反威尼斯联盟。固然,这使尼西亚丧失了重大的商业和财税利益,但只有结交这样的强援,才能在威尼斯虎视眈眈之下,获取复国的可能性。

05 尼西亚终极法则

1261年7月,一支小规模的尼西亚巡逻部队在当地居民的协助下,阴差阳错混入了守备空虚的君士坦丁堡,意外地收复了旧都。8月15日,尼西亚君主米哈伊尔八世举行了入城典礼,并由大牧首加冕称帝,拉开了拜占庭帝国巴列奥略王朝的序幕,尼西亚复国运动实至名归,完成了最后一道仪式。

尽管国土、人口都大幅缩水,但几十年前把家都败光了,能挽回到这个程度,尼西亚也算是难能可贵。

米哈伊尔八世复国

尼西亚的弱者生存终极法则,大概可总结如下:

首先,强调正统性,强化文化软实力。只要抢占政治正确、手握政策令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自强不息是必须的。抱大腿、靠大腿,不如自己变大腿。

第三,外交策略开放务实。不是一味地间于齐楚,做墙头草,而是根据对象的不同,向西方又打又拉,向东方正面死磕,向远方拉强援助力,始终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发展环境。

无论弱者还是强者,都值得跨越时空,给尼西亚人点个赞。

拜占庭三部曲,就此完结。前面关于“破坏圣像运动”和“曼奇科特战役”的内容,可参见拙作:

读了历史就知道:古今多少事?心宽无大事。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