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三生”泰斗——李雅樵

楚剧“三生”泰斗——李雅樵

首页角色扮演复古传神打金更新时间:2024-05-11
李雅樵

1922年10月17日,出生于汉口,早年家道贫寒。

10岁方入私塾上学读书,但仅读两年便辍学 。

12岁时拜花旦兼小生演员王月芳学戏。

15岁时进入新市场陶古鹏的楚剧戏班唱红。

李雅樵

常演《大教子》、《小教子》、《安安送米》中的一些奶生,同时兼车夫、店家、龙套、校卫之类角色。

师承汉剧楚剧众多名家

由于他所在的新市场是上演汉剧、京剧、话剧和放映电影的综合娱乐场所,所以李雅樵在大饱眼福之后,还能博采众长,吸收、学习各种知识和演艺。

李雅樵青年时期

陈春芳

更有幸的是,他与汉剧著名艺人陈春芳同住一室,早晩相伴,无异师徒、弟兄。陈春芳长李雅樵14岁,工“三生”。拿手戏有《打鼓骂曹》、《水擒庞德》、《古城会》、《秦香莲》,所饰曹操、关公、包拯,身架、唱腔均属上乘,此外吹拉弹唱,操琴司鼓,也样样精通。李雅樵常与陈彻夜交谈,切磋技艺,加上他聪明好学,刻苦能研,不仅学会了陈春芳的所有剧目,操琴司鼓等技能也得心应手。

陈春芳

陈春芳,1908年生,男,湖北嘉鱼人。1919年入满春戏院的汉剧“春”字科班学戏,工三生。其表演古朴、典雅、稳健、潇洒、雄浑,擅演红生戏。代表剧目:《盘河桥》、《清河桥》、《未央宫》、《水擒庞德》、《斩黄袍》等。

尹春保

汉剧另一位著名三生演员尹春保是李雅樵的近邻, 又经常演出于新市场,其吸收青衣、老生唱腔技巧,走低音,唱消眼,重报字,轻行腔,创造出低回婉转,腔清字明而富有弹性的尹派唱腔,令李雅樵倾倒,李雅樵跟他学腔学戏,常到入迷地步,汉剧两位三生艺人影响了李雅樵的整个艺术走向,也使李雅樵终生受益,当时李雅樵还经常与汉剧艺人同台唱汉剧,并向京剧武生学统武打,演《哪吒闹海》等武生戏,为今后的文唱武打打下了基础。

尹春保

尹春保(1911—1960),字维华,演员,男,回族,武昌人。幼年嗜汉剧,11岁唱围鼓,13岁时以票友下海,取艺名筱春保。1938年进“留汉歌剧演员战时讲习班”受训,随汉剧抗敌流动宣传第五队深入湖南津市、常德等地作抗日救亡宣传演出。1948年与刘顺娥、傅桂杰、芮天雷、王少廷等组建协群汉剧团,1952年与刘顺娥等至汉川县建立汉剧团,历任副团长、团长等职。其代表剧目《二王图》、《男绑子》、《哭秦廷》、《未央宫》被观众誉为“三把半刀子”。

陶古鹏

1938年年底,当回乡避难的著名楚剧小生陶古鹏重返武汉剧班时,李雅樵毫不犹豫地又加入了陶的戏班,他不急于应工饰角上台,单为陶古鹏操琴,揣摩、研究陶的唱腔,学习陶的演唱技巧与表演技能,对陶的《大清官》、 《送友》、《白扇记》等一批楚剧剧目烂熟于心。一年后,比陶年轻26岁的李雅樵登台演出,俊美的扮相,洪亮的嗓音,其对观众的感召力已经在陶之上了。

陶古鹏

陶古鹏(1896—1970) 湖北新洲人,本名陶德金,工小生,1919年进汉口法租界春仙舞台,以《当铺认母》《董永分别》成名,塑造余成龙、吕蒙正、梁山伯等个性鲜明的角色,首用胡琴伴奏《白扇记》,首演据外国名著改编的楚剧《费公智自*》《父之归家》,是楚剧以生行挂头牌的第一人。1927年与李百川率班进“血花世界”公演。述录《楚剧概言》,撰有《楚剧演员生活五十年》。

高月楼

1946年9月,沈云陔、高月楼率领问艺楚剧队由川返汉,次年与在汉的关啸彬、李雅樵的楚剧班合建建艺楚剧团。在沈云陔的倡导下,李雅樵拜素有“小生泰斗”之称的高月楼为师。

高月楼

高月楼(1908—1955) 湖北汉阳人,工文武小生、老生。原名高雨,艺名“小叫天”。1919年入汉口天声班,师从余文君。以“奶生"初露头角,遂成台柱。拿手戏有《董永分别》《陈琳拷寇》《断桥》《张羽煮海》《私生恨》《独木关》《潇湘夜雨》《吴汉*妻》。功夫扎实,工架、身段为楚剧难得。

1943年春节,又与高月楼爱女高兰珍结婚。师徒加上翁婿,使本来就不以技艺为私有财产的高月楼,更将自己的拿手好戏《蔡伯喈》、《潇湘夜雨》、《包公》、《七侠五义》、《薛仁贵征东》 、《薛丁山征西》等,毫不保留地教给了李雅樵 ,为了提携李雅樵,在《包公》中,他让李雅樵演前面的“断太后”,他演后面的“打龙袍”;在《潇湘夜雨》他又与李雅樵轮流饰程文远与崔通两个剧中人,这样手把手地传、帮、带,使李雅樵技艺大长。

《断桥》剧照 高月楼饰许仙 关啸彬饰白素贞 沈云陔饰青妹

章炳炎

1949年,李雅樵又参师楚剧另一著名小生演员章炳炎,得到章的精心指导,受益良多。

章炳炎

章炳炎(1983-1967),艺名“小桂芬”,男,湖北省孝南县人,著名楚剧演员,初习小旦,后工小生。身段俊秀,表演细腻、真实,扮儒雅风流人物楚楚动人。曾被评为“武汉市劳动模范”、“防洪抢险二等功臣”、“优秀教师”等。

李雅樵是幸运的,他师承汉剧、楚剧众多名家,其润根之土厚实,其艺术花果自然繁盛。

《二堂审子》剧照 李雅樵饰演刘彦昌

《十五贯》剧照 李雅樵饰况钟 段世了饰娄阿鼠

“李派”艺术形成

新中国的建立,为李雅樵的艺术进取开辟新天地。1951年,他出任武汉市楚剧团副团长,协助团长沈云陔抓艺术创作 。这一时期,他主演了《逼上梁山》的林冲、《九件衣》的花二、《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红娘子》的李信、《棠棣之花》 的聂政、《鱼腹山》的李自成。

李雅樵在以自身高超的演技、扎实的功底成功地塑造这些角色的同时,也使他的艺术造诣更加娴熟,在武汉会演、中南会演、全省会演中获大奖,即使是作为熊剑啸的配角在《葛麻》中的张大洪,也获全国表演三等奖 。

《访友》剧照 张巧珍饰祝英台、李雅樵饰梁山伯

1953年至1960年,是李雅樵艺术流派的形成时期。1953年、1954 年他先后参加了赴朝慰问志愿军、全市抗洪斗争慰问的艺术活动,使他的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都大有提高 。 在艺术上,他在总结以往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上,又与高月楼、关啸彬、易佑庄等艺术家合作,分別对小生戏《百日缘》、《访友》、《白扇记》、《杨乃武与小白菜》、老生戏《打金技》、《二堂·打堂》、花脸戏《鱼腹山》、《秦香莲》、《薛礼叹月》等进行了精雕细刻,这些剧目奠定了他生角泰斗的地位 。

《王茂生送酒》剧照 李雅樵饰薛仁贵、熊剑啸饰王茂生、张巧珍饰柳迎春

在小生戏中,他再现董永的忠厚朴实、梁山伯的忠厚朴实 、小鱼网的聪明坚毅、杨乃武的委屈倔强;在老生戏中,他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唐王的“为父为王”和亲情与威权并用、刘彦昌的苦闷凄徨与愤慨;在花脸戏中,他把李闯王的刚毅豪迈、果敢坚决,包公的大义凛然、秉公执法,薛礼的愤懑压抑与抗争不屈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楚剧的表演艺术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花送十里》剧照 李雅樵饰演胡宴昌 张巧珍饰演苏玉娇

李雅樵表演稳健洒脱,功架扎实,节奏干净利落,身段形体优美,动作、表情传神,善于运用程式而不拘泥于程式。李雅樵极重视又极善于找准戏中人物的“戏眼",又能以娴熟的技能来把握、用活这些“戏眼” 。

《葛麻》剧照

经他、认真琢磨,认为《葛麻》中张大洪的戏眼是“稚气”,《访友》中梁山伯的戏眼是“呆气 , 《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戏眼是“怨气”,《打金技》 中唐王的戏眼是“仁气”,《秦香莲》中包公的戏眼是“正气”, 《鱼腹山》 中李闯王的戏眼是“刚气”,等等, 这样,他便抓住了角色的戏核。

《杨乃武与小白菜》剧照

如他表演张大洪,就紧紧抓住张大洪的“稚气”做文章,将人物的性格层次分明的地突现出来,当葛麻告知其岳父嫌贫爱富强逼退婚时,他张开两手,瞪着双眼,脚在地上不择前后左右地错动,心神惶惶然不知所措,接着念出稚气十足的三个“这个”,这就使张大洪这一舞台形象产生了“可爱的同情感”,而不让人视他为单纯书卷气的人物。

为了表现梁山伯的“呆气”,当他得知祝英台是女子时, 一般傻愣愣的神情油然而生。口半张着,嘴角微微上翘,既惊且喜,好半天如梦初醒。

再如表现唐王的“仁气”,每一笑一怒、每一逗一趣,每一眼神中、每一动作,都无不亲切,把父亲之亲情与王者之仁结合得惟妙惟肖,使傲娇之气甚重的公主收敛了,使惶恐不安的汾阳王止恐而尽忠,使年轻气盛的驸马明理而感恩。

《白扇记》剧照 李雅樵饰胡金元

李雅樵声腔艺术的形成除了他有天生良好的嗓音条件外,他的科学发音、不断创新是不能忽视的,他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对楚剧的唱腔进行了不断革新 。他能识谱,通乐理,对每一角色的音乐形象都有自己的构思,使唱腔既符合人物身份,又优美动听 。

优美唱段代表

李雅樵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美唱段,他的演唱和录音在观众中广为流传,所形成的“李派”唱腔具有婉转华丽的艺术特色 。

《打金枝》剧照 李雅樵饰唐王

《打金枝》

《打金技》中“唐王封荫”一段唱30余句,是李雅樵唱腔的代表作之一,首先剧本根据李雅樵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为了展现唐王劝郭瑷的艺术效果,戏中的唐王不以君王的身份出现,而以岳父身份出现,来用恩威兼施,以恩为主,以威为辅:刚柔相济,以柔为主,以刚为辅的办法,为此,李雅樵设计了“生活化”、“口语化”的唱腔,将唱词“十字句”、“七字句” 格式突破,唱得非常随意,非常灵活;另外还加了一些“叹词”、“语助词”;如:“哎,一人拜寿当然是脸上无有光啊!”从今后你们小夫妻一 哎哟,百事都要忍让啊!” 这些演唱使人感到如生活中的叙家常,异常亲切、风趣。

《鱼腹山》

在《鱼腹山》“闯王观阵”这一唱段中,为了体现李闯王刚毅果断的气质,李雅樵借鉴引用且融会贯通了早年学习的汉剧板式,将汉剧的导板、回龙、慢板、跺板、中板、快板等灵活地运用进来,这是一种大胆引用又不脱离本剧风格的创新,不仅丰富了演唱手段,使这一唱段如晨钟悠扬,余音绕梁,也大大丰富了楚剧的男声唱腔,使其具有“柔中见刚”的神韵。

李雅樵与熊剑啸合影

1987年11月,年届65岁的李雅樵以《谈艺录》的形式,总结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与从艺经验,这也是他数十年对楚剧艺术的思考,原湖北省戏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主编方光诚评价说:

“《谈艺录》 是一篇概括地介绍“李派”唱腔特色及唱腔经验的好文章,从如何发展唱腔旋律、变化板式节奏、合理运用舞台语言、正确使用共鸣区及发声方法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巧妙的方法。”

潜心培养接班人

1961年,为了培养戏曲艺术接班人的需要,李雅樵被调入湖北省戏曲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他在教学岗位上,与在舞台上一样,兢兢业业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的拿手好戏传授给他们。并亲自操琴为学生吊嗓,在排练场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指导学生排练。

李雅樵在教学生李祖勋《杨乃武与小白菜》

几年下来,他的学生董定安、李祖勋等都成为楚剧新一代著名生角。在学校为结合演出实践来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排练《节振国》、《杨立贝》、《夜闯完达山》、《彩虹》等剧目时,李雅樵又主动为这些剧目的主要角色设计唱腔,他所设计的男腔和女腔,均获得好评。

楚剧大家李雅樵(右)为刘丹丽说戏

1965年,当时亦在省戏校任教的余笑予排了一出现代小喜剧《斗书场》,李雅樵不仅借用楚剧[讨学钱]曲调为该戏设计了丑角唱腔,还亲自任这一戏的丑角,该戏一上演,立即轰动全场,观众反响强烈,此戏的演出,为李雅樵在生角之外又增加了一个丑角行当。

1990年李雅樵与余笑予合影

重返舞台放光彩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1967年湖北省戏校停办,李雅樵被转入以戏校京剧科为基础成立的省京剧团,1971年调入省楚剧团,其间脱离舞台长达11年之久。

《闯谷城》剧照 李雅樵饰李闯王

直到1978年元月1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来汉点名要看《打金枝》后,李雅樵才得以重上舞台,并受到李副主席的亲切接见。

李先念观看《打金枝》后与李雅樵握手留影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雅樵除了恢复、提高演出“文革”前的那些优秀剧目外,另外排演了《蝴蝶杯》、《闯谷城》、《三打金枝》、《我愿嫁给他》等戏,同时,他不顾年事已高,经常下乡下,为广大观众演出,得到城乡观众的赞许。

极高的评价

1991年11月28日至29日,经湖北省文化厅批准、省、市艺术研究所、楚剧团、艺术学校在汉联合举办“李雅樵声腔艺术研究会”和“李派名剧选段演唱会”。在研讨会上,到会的数十名专家对李雅樵的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对李雅樵的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演唱会上,湖北省文化厅发了《关于表彰楚剧表演艺术家李雅樵同志的决定》,并授予李雅樵从事楚剧艺术事业57周年的荣誉杯。

1980年李雅樵在街头为群众演出

1992年,李雅樵发现患有胰腺癌入院治疗,虽然全力抢救,不治之症的病魔最后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1994年2月16日,一颗艺术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可他为楚剧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必然载入楚剧的史册,他那优美的唱腔必将经久不息地在观众耳边回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