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洋浦港区全景。(资料图片)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集装箱码头,工作人员正安装设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俯瞰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的杨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轮船繁忙进出港口。(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晨,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在绯红的朝霞中醒来:巨型货轮徐徐入港,岸桥的机械臂将集装箱从货轮上抓取下来,如搭积木般整齐堆放,接驳车往来穿梭,现场一派繁忙。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港口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生产经营也没有放松。今年一季度累计完成吞吐量40.33万标箱,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洋浦港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属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航运枢纽之一,是我国西部陆海国际通道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节点。**近日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考察时强调,推动港口发展同洋浦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得益彰、互促共进,更好服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
据统计,去年,洋浦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1.83万标箱,同比增长29.33%。这个速度,在全国100万标箱以上的海港中排名第一。从昔日的半岛荒滩到如今的自贸港“样板间”,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春风,洋浦港将奋楫争先,迈向更深远的蔚蓝。
贸易航线不断加密,实现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和东盟临海国家全覆盖
洋浦港,因洋浦半岛而得名。
洋浦半岛三面环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除了石头,就是仙人掌,周边只有几个小村子。然而,凭借深水近岸、避风少淤等自然优势,在党中央的政策支持下,这里由一座荒岛发展为一个开放交融的自由贸易港。尤其是近年来,吞吐能力更是快速上升。今日的洋浦,已建成港口码头泊位4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吞吐能力达1.13亿吨,通过能力达1.1亿吨。
葫芦形的洋浦湾,如今每天可见各类船只往来的身影。汽笛轰鸣,点燃了曾经荒凉的海岸线。一排排整齐的集装箱,成为这里的新风景。
去年,整个洋浦港区的集装箱吞吐能力从160万标箱提升至220万标箱。预计到2025年,整个港区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达到650万标箱。
洋浦港80%以上的集装箱装卸作业位于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原名小铲滩码头)。别看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能力这么强,但它其实只是一个“四岁多”的年轻码头。2017年,码头才开始试运行。
“码头开港初期,一周见不到几艘船,还是短途小货船为主,一个月的作业箱量仅2万标箱左右。”海南澄港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洋负责码头集装箱装卸作业,这几年,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码头的飞速发展,“现在我们一个月的作业量,已经达到了六七万标箱,这是原来的三倍。以前一个月都没有几艘外贸船,现在一周就好多艘。员工的工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近三倍。”
码头集装箱数量的增长,得益于国际贸易航线不断加密,带动了洋浦航运产业的快速发展。
2020年9月,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开通海南自贸港第一条洲际越洋航线,开始向更广阔的“深蓝”挺进。2021年,洋浦又新开通了5条内外贸航线,尤其是去年10月,开通了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打通了重庆至洋浦到东盟的路径。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次实现“铁海联运 内外贸同船”运输模式,意味着沿线外贸货物出口有了更多物流选择。
“目前,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已开通内贸航线12条、外贸航线14条、内外贸同船7条,实现了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和东盟临海国家全覆盖。”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业务部副经理柯文哲介绍,除此之外,港区还积极推进海南岛货运物流向“公路转水路”方向发展,自营驳船方面完成了海南岛海口、洋浦、三亚、八所四港的驳运快线搭建,并开通了“洋浦——防城”点对点支线。
“整体来说,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以洋浦为枢纽,对内连接国内,对外贯通东盟、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布局。”柯文哲表示。
新能源替代、智能化设备,助推港口向绿色、高效转型
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纯电动重卡换电站,新能源重卡车司机用扫码的方式,为车辆更换电池,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新能源电动牵引车来来往往,完全没有尾气的顾虑;智能闸口、远控自动化加快作业效率,给船公司、车队带来良好服务体验……近年来,洋浦港不仅在向国际化迈进,也在向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打造“全电港口”,减少靠港船舶和港口运输车辆带来的燃油污染,是洋浦港走向绿色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用新能源电动牵引车替代传统燃油牵引车就是其中一项内容。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技术副经理蔡笃书向记者算了一笔“环保账”:“按照2022年140万箱量测算,新能源电动牵引车全年电耗费用约为294万元,柴油牵引车全年油耗费用约为789万元。一对比,一年下来,新能源电动牵引车比柴油牵引车能省495万元。而且,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每年也能减少144万吨。”
随着船舶不断增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运营管理,让整座港口忙中有序、有条不紊、高效运行。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中控室主任唐兹永是码头的生产调度管理者,在他看来,随着码头作业量逐渐增大,生产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举个例子,以前作业机械都要机手上机亲自操作,2021年以来,码头生产实现从传统生产模式向半自动化模式转型,我们的场桥设备变为远程操作模式,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三台场桥设备,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唐兹永说。
蔡笃书也切身感受到了智能化给工作带来的便利:“去年,我们优化升级了闸口系统、新增了视频监控点位,新建了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运用先进的传感检测等智能化技术,让我们的堆场作业人员不需上机作业,在远控操作室就能够完成相关工作。”
蔡笃书自开港至今,一直在港区工作。在他的记忆里,洋浦港区试营运之初,码头前沿设备仅有6台,后方设备只有8台。“当时的港区条件艰苦,设备设施全部需要重新进行调试运行,技术人员不足,交通不便利。2020年港区开始扩建,前沿和后方设备都增加了不少,我所在的技术部人员也增加到20人,日常工作也是围绕各类信息化软硬件服务。”
今年,洋浦港的数字化基础进一步夯实。不仅给港区工作人员带来很大便利,也给进港的企业和车辆带来更多便捷。
“这几年港口作业效率稳步提升,2021年,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条船平均每小时完成的装卸量是47.5箱,同比2020年提升了21.5%。”据柯文哲介绍,全智能无人进出闸口的运行,让进港车辆的平均通闸时间缩短到11秒。港口集装箱7.0管理系统目前也进入了试用调试阶段,推进了港口“不见面”办理业务覆盖进程,整个系统正式运行后,将助推港口向精益化、高效化管理转型。
服务便捷、税收优惠,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船舶在此聚集
2021年,洋浦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66.9亿元,比十年前增长1100多倍。
作为一座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便捷的企业服务与优惠的税收政策是洋浦港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通关,这是外贸集装箱抵达港口后的一项必要手续,为了给企业节约成本,洋浦港在简化通关流程上下了一番功夫。
无纸化与网上办理是提高通关效率的一项重要途径。2020年,“单一窗口”无纸化系统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上岗”,实现货物通关全流程无纸化,解决了本地船提箱等业务都要专人“跑单”的问题。柯文哲表示,码头目前正在协同海关,推动“海口-洋浦组合港”的通关模式,推进实现两港外贸企业全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幅简化客户操作流程和时间、费用成本,形成两港高效组合效益。
“洋浦的办事效率和速度令人惊讶!”海南创远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厚安介绍,去年11月,公司旗下“创新9”轮顺利入籍“洋浦港”。此前,在给“创新9”办理从武汉转籍到洋浦的手续时,因为涉及的证书有23种,袁厚安原本以为要花半个月时间,结果仅用一天半时间,就全部办好了。洋浦伟海船务有限公司旗下的“盛安洋”货轮由巴拿马进口并入籍洋浦港,从报关进口、登记到重新营运,也由原来的30多个工作日缩短至6个工作日。
便捷实惠的船舶登记业务可以帮助港口吸引集聚更多的航运企业。
近年来,洋浦港推进“船舶登记一事通办”以及“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机制,建立海关、交通、船检等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形成“专人负责、全程服务,信息互通、审批协同,依托平台、不见面审批”的新机制。单个事项办结时限从7日压缩为1日,并联办理的最多不超过2日,使登记船舶平均能提前15天投入营运,为每艘船舶节约60余万元的停运损失。
“用好‘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政策优势”,自2020年6月入籍首艘国际船舶以来,目前在洋浦港登记的国际船舶已达几十艘。除了极简高效的审批服务,洋浦的税收政策也是吸引大量船舶入籍的重要原因。
境内建造的船舶在“中国洋浦港”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视同出口并给予出口退税;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一系列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凸显着自贸港的特色优势。
燃油,是航运企业的主要支出之一。在洋浦,从事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可以加注不含税油,让企业综合运输成本下降10%以上。
2021年4月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保税油政策在洋浦落地,并完成首船加注业务。
与税收优惠政策相配套,洋浦港还简化了相关加注保税燃油边检手续,一船多供、集中申报、先供后报,即到即加,即停即走等制度创新,让保税油加注效率不断提升。去年一年,洋浦累计完成保税燃油加注420艘次,共计21.75万吨,两项数据相比2020年均实现翻番。
如今,洋浦港已成为洋浦经济开发区吸引国内外企业的一张名片,洋浦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廖志文说:“十年前,我们出去招商,很多企业都不知道海南洋浦这个地方。而现在,我们一个星期接待的企业,比过去一年还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