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台最近在热播的一档亲情观察成长类节目《我家那小子》,让朱雨辰的妈妈火了一把,她那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01
曾经因为在电视剧《奋斗》中饰演华子一角而走红的朱雨辰,今年已经是39岁的未婚大龄青年,但是他71岁的妈妈依然把他当成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身体力行“用整个生命来爱儿子”。
生活上,她事无巨细,体贴入微:
① 怕儿子上火,每天凌晨4点起床熬制梨汁并坚持了10年;
② 担心儿子拍戏吃不好,拿着电磁炉跟剧组到处走,化身儿子的贴身大厨,开小灶做饭;
③ 看着儿子学会了做饭,内心觉得很心疼和愧疚,千里迢迢扛着锅和80只大闸蟹从上海跑到北京专职照顾儿子;
④ 从来没请过保姆,因为自己“在家能顶2个菲佣”,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完全不用儿子操心。
事业上,她心疼儿子,不想看到儿子在戏里被打,就要求儿子不要接那种被打的戏。
在感情上,更是严格把关、横加干涉,对未来儿媳的标准是必须做贤妻良母,承担起她现在的角色,否则绝对不会同意:
① 不能穿着暴露、要顾家、不能乱喝酒、生活有规律、别使性子;
② 要像自己一样对儿子好,不要有太多的自我,以相夫教子为己任;
③未来儿媳妇也能每天早上四点起床为儿子熬梨汁。
妈妈做到这个份上,称得上“伟大”二字。现场的其他妈妈纷纷表示比不了,做不到这个份上,武艺妈妈更是直言这种付出太可怕。
面对如此密不透风的关怀,朱雨辰早在2010年接受访谈的时候就表示:妈妈给的这些爱让他压力很大,虽然自己很想挣脱妈妈的照顾,独立自主生活,但是妈妈的态度让他不得一次次妥协甚至放弃反抗。
这样的生活,朱雨辰过得并不快乐,快40岁的人了还是孑然一身。节目里,他和朋友聚会时把酒畅言、好不惬意,聚会结束后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强大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顿时袭来,他哭咽着说:“怎么了,就没一个,愿意在我身边吗?”
那么,朱雨辰妈妈付出了这么多,她自己觉得开心吗?面对维嘉的疑问,意识到已经失去自我的朱雨辰妈妈回答:也不是太开心,很无奈。
在实际的生活中,和朱雨辰妈妈拥有类似教育观念的父母不在少数,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上小学的孩子想学滑板,但是父母觉得这项运动过于危险,死活不同意孩子学,“安安静静地学画画不是挺好吗?”
上初中的孩子,每次想帮父母分担点家务却总是遭到拒绝“这些浪费时间的事不用你做,赶紧做作业去,你专心读书就是在帮妈妈。”
上高中的孩子,在填志愿选择院校的时候,父母的强制阻挠反倒使自己的意愿成了仅供参考。
不少家长一边口口声声说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勇于担负责任的人,却又一边把孩子按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02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叫鄢张雅的10岁小女孩在网上刷屏了,原因是鄢张雅的妈妈在朋友圈晒出了她做饭的图片。
这条消息收获了无数的点赞,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觉得这是父母的失职,有人惊呼这么危险的事竟然也让孩子做,有人忍不住称赞鄢张雅能干、懂事......在无数人的言论中,杭州一位女校长的评论很打动匠匠,她说:
我儿子从三年级开始,不管刮风下雨就一个人走路上学。因为从家里到学校要穿过几条大马路,爸爸担心孩子的安全每次都偷偷在后面跟着。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就经常给孩子20块钱,让他在外面买点晚饭吃再回家自己做作业。有时想想心酸,但是家长总要放手,让孩子长大。
匠匠觉得这位杭州女校长讲到了事情的本质,就是家长要适时地学会放手。
张晓红一开始也是担心孩子太小,不放心孩子自己去菜市场。但是鄢张雅经常说:“让我试试看,我一定行的。”这让张晓红意识到,小孩子如果能做主,那家长只要把关就可以了,这样能让小孩子有主人翁意识。
正是因为张晓红舍得放手,舍得让孩子去尝试她自己想做而别人觉得很危险的事情,所以孩子才会变得如此独立自主又懂事体贴。
反观那些对这件事抱有消极态度的网友,说不定他们也正是为孩子没有办法独立自主的那一拨人。
03
很多家长不舍得放手,主要原因就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不相信孩子有清晰的判断力,“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听我的。”
不相信孩子有充分的自制力,“我是你爸/妈,你的一言一行通通在我的眼里。”
“儿行千里母担忧”,适度的担心是关怀,过度的担心就变成了控制。匠匠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扬扬从小就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是父母一手包办,升学选学校也是父母说了算。扬扬也曾表达过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但是都被爸妈一口否决:“社会很复杂,一不留神就会被坑,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大学毕业后,扬扬父母通过关系给她找了一份离家近的工作。如今扬扬已经23岁了,每天下了班就窝在家里睡觉、打游戏。周末也从来不出门、不逛街,连袜子和内裤都是父母给买好的。
扬扬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只被圈养在家的宠物,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社交能力。难以想象,扬扬以后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再看看刚才提到的新闻,鄢张雅能够变成众人称赞的小能干,是因为她的父母给了她足够信任,也愿意让她尝试着去买菜、做饭。信任,让孩子获得了生活技能,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也体会到了父母做饭的不容易。
04
我们都知道,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击打。孩子就像一颗含苞待放的小花,独立得越早,越能承受住来自生活和社会的冷风冷雨,越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父母和孩子总有挥手说再见的一天,不可能为孩子安排得了他的一生,孩子总有一天要去面对社会的击打,要自己去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人们的想象中,股神沃伦·巴菲特的生活应该是精致、奢华至极的。但实际上,巴菲特一直过着简谱到近乎“抠门”的生活:
住在一座多年没有翻新装修的房子里,鞋子常穿到磨损得很厉害的程度,衣服穿到非常破旧才肯换,饮食也是最简单的汉堡和面包。而对自己的儿子,巴菲特同样“吝啬”。
中学辍学的彼得·巴菲特准备投身于音乐创作,但是他身无分文。他知道父亲不会再经济上支持他,所以只能为别人提供录音服务赚一两百美元勉强度日。巴菲特却不时地提醒儿子:“要学会用自己挣的钱,去做更大的梦。”
经过自己的努力,彼得终于可以靠作曲为生了,也用自己赚到的钱建立了音乐工作室、结了婚。当彼得得意洋洋跟巴菲特炫耀时,巴菲特只是微笑着点头。
▲彼得·巴菲特和父亲
30岁那年,彼得成了一对双胞胎孩子的爸爸,为了让妻子和女儿生活得更好一些,他生平第一次跟父亲借钱。但是巴菲特却摇着头说:“金钱会让父子关系变得复杂,你应该自己贷款买房,再凭自己的能力把贷款还上。”
被父亲拒绝后的彼得发誓,再也不向巴菲特借钱。凭借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坚持创作,彼得终于成了著名音乐人和作曲家,还获得艾美奖等殊荣。
这个时候,彼得终于明白:父亲给他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信任地放手让他自己去经历和懂得生活,并且学会独立和坚强。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一场目送。 北大才女赵婕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真正的好父母,用爱将孩子养大,也敢于将孩子推出自己温暖的怀抱,推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让他独立去体味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想要孩子独立,父母就必须学会放手。
就像节目里武艺妈妈说的,妈妈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全心全意爱孩子,并不意味着要失去自我。
从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孩子就有了独自生存的技能和抗击打的能力。当真的到了目送孩子离开的那一天,你的眼里将会是满满的欣喜。
THE END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