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怡然老师,记得关注我哦,怡然新语将持续更新。
最近电影《封神第一部》正在热映中,昨天票房已破12亿元,热度还在持续。前几天我和家人也慕名去影院观看。
自《封神第一部》上映以来,围绕电影服化道的讨论不少,争议很多。关于是否可以用历史的眼光去评判这部电影,有人说电影是神话题材,不能用历史纪录片的眼光较真;也有人说,即便电影是神话题材,也是基于商周历史的演绎,一些已知的史实还是应当给予尊重的。由于改编太多,也有网友建议直接改名为《大话封神》,或许争议就没那么大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封神第一部》相关商周历史与文物。所聊话题主要有六个:①殷受;②商朝尚白;③饕餮纹和云雷纹;④玉组佩;⑤占筮和龟卜;⑥太极图与河图洛书。
特别声明:本文不涉及影评,至于电影的服化道如何,大家可在看完本文后,结合相关资料自行评判。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电影讲述的虽是商周故事,却是神话题材,编剧依据的主要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剧宣时还声称加入了现代理念,时代跨度较大,服化道参考的时间范围广,所以不能拿历史或考古的眼光去评判和苛责。另外,由于商周距离今天时间久远,加上考古发掘成果也比较有限,有关商周先民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资料较少,目前关于商周先民的日常细节,已经很难探究清楚了。很多先秦时期的影视剧作品其实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遇到无资料可参考的情况时,也实属无奈,只能靠猜。《封神第一部》剧组,其实参考了一些商周文物,也走访了很多古遗址,一些道具的设计比较用心。比如,铜钺(yuè)、铜剑、鼍(tuó)鼓、篪(chí)、陶埙(xūn)、玉璜等。
《光明日报》2023-7-27报道
一、商纣王(殷纣、帝辛、子受)
商朝,也称殷朝。纣王是殷朝最后一任国君,也叫帝辛。帝辛,姓子,名受。有人说纣是谥号,也有人认为纣字起初并无褒贬,贬义是后人赋予的。关于“纣”字的含义,《说文解字》曰:“残忍捐义曰纣。”“捐义”是说舍弃义。“残忍捐义”的意思是为人残暴、毫无仁义。《吕氏春秋》汉高诱注云:“贼仁多累曰纣。”“贼仁”是指毁弃仁爱。《史记》集解引《谥法》曰:“残义损善曰纣。”“残义损善”也是为人暴虐、不行仁义的意思。总之,在古文献里,“纣”确实不是个好词。
关于商纣王,《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上面这段文字,未划线部分的文意都带贬义,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划线部分则带有一点褒扬的意思。“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的意思是:商纣王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力量过人,可以徒手格*猛兽。才智足以拒绝纳谏,巧辩足以掩饰自己的错误。司马迁的这段文字只是描述了商纣的才智和体力,人们大可不必拿这段文字去为商纣洗白。
《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商纣王
根据相关甲骨资料(“帝辛十祀征夷方”),帝辛曾有过东征“夷方”的军事行动,并且这次战争获得了胜利。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主要是:①防御东夷入侵;②获取海盐资源。正如郭沫若所说,帝辛的这次军事行动纵然有其掠夺性的一面,但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次战争对于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以及后世中国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即便如此,也是功不抵过,商纣是一代暴君,也是历史事实,他穷兵黩武、重刑厚敛,用奸邪、远贤臣,设炮烙之刑残害忠良,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帝辛十祀征夷方”日程 甲骨文拓片及释文
《封神第一部》导演在电影路演时,因为能背诵《史记》对商纣王的评价而收获了不少粉丝。
二、殷朝服色尚白
《史记·殷本纪》:“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汤建立商朝之后,改革历法,变易服饰颜色,崇尚白色,一律选择在白天举行朝会活动。所谓朝会的意思是:诸侯拜见天子称为“朝”,天子接见诸侯称为“会”。
关于商周服饰的更多信息,目前尚缺乏相关考古发掘成果可供深入探究。这里仅列举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
商代武士复原图
衣、裳、舄(xì,鞋子)是根据三星堆商代祭祀坑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的;胄是根据江西新干县商墓出土实物复原;甲是参考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相关文物复原,兵器参照的是《中国古代兵器图集》,只有铜弓柲的安装方法设计是根据现代人的观点设计的。
西周武士复原图
衣、裳、舄是根据《新定三礼图》韦弁服插图绘制。裳前的蔽膝,是古代遮蔽大腿到膝盖的服饰,男女皆可穿。蔽膝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古代也叫“韨”(fú)。诸侯使用的蔽膝,用皮革制成,上面有火、山纹饰,天子的蔽膝还装饰有龙纹。胄的绘制参考的是北京昌平出土实物。甲是根据长安普渡村出土实物复原而成。兵器参考的是北京房山出土实物。佩戴在腰部左侧的玉佩是根据河南地区出土实物复原而成。系在身后的绶是参照《三才图会》设计的,佩与绶是诸侯服饰必不可少的装饰物。(注:《三才图会》是明万历时期的王圻、王思义父子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由于年代久远,又无考古成果可资参考,书中关于商周服饰的描绘未必完全符合商周历史)
根据出土文物复原的商代服饰1 商朝上衣下裳、交领右衽的服饰 左贵族 右平民
殷墟考古出土玉人
根据出土文物复原的商代服饰2
根据出土文物复原的商代服饰3
《封神第一部》电影中,服饰以白色为主色调,便是因为商朝服色崇尚白色。服饰上的金色是剧组的想象。
电影宣传照(服色尚白)
三、饕餮纹和云雷纹
饕餮纹,是兽面纹的一种,是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兽面纹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的头部正视图案。兽面纹是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
饕餮是传说中贪吃的怪兽,是古人对兽和神的人形化,反映了古人的图腾崇拜。西周中期以后,铜器上的饕餮纹才逐渐被环形纹、水波纹所代替。关于饕餮,《吕氏春秋》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正如文献所载,饕餮“有首无身”,因此在古代青铜彝器上,大多只用饕餮的面部作装饰,一般没有身躯,个别有身躯的,身躯也很小。
饕餮纹线图
商代·刻饕餮纹双系白陶壶
商代·饕餮纹青铜爵
20元人民币上的饕餮纹
云雷纹,是变形线条纹的一种,用柔和圆缓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是雷纹。云雷纹大多用作地纹(辅助纹样),起到陪衬主题纹样(比如饕餮纹)的作用。其中,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是雷纹,也叫回纹。
商代·饕餮纹觥 通体以雷纹为地纹 装饰有饕餮纹和夔纹
《封神第一部》电影中,饕餮化身守门神。回纹是电影中服饰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
《封神第一部》饕餮宣传照
四、玉组佩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玉,就是美丽漂亮的石头。
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玉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五大阶段:①新石器时代神玉文化②夏商周时期礼玉文化③春秋战国德玉文化④汉唐玉的世俗化⑤宋元明清玉的普及化。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夏商周时期的礼玉文化。
夏代玉器的风格是新石器向殷商的过渡形态,玉兵器增加,代表器物是玉礼器——七孔玉刀。
夏代 七孔玉刀
商代玉器的功能分类已十分清晰,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商代 俏色鱼鳖
商代 圆雕玉人 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兽面纹玉刀 殷墟妇好墓出土
西周玉器,略显呆板,过于规矩,成为等级的标志,具有政治色彩。比如,祭祀用玉、玉殓葬及玉组佩等。
关于祭祀礼仪用玉,《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其中东、西、南、北四方,分别对应青、白、红、黑四色。
西周 神人龙纹玉璧(有残缺)
西周 玉琮
战国 玉圭 河南辉县出土
商代蜀国玉璋 四川三星堆出土
商代武丁时期玉琥 殷墟妇好墓出土 据《周礼》,玉琥是祭祀瑞器之一
根据《说文解字》:“琥,发兵瑞玉,为虎文”,玉琥是发兵的兵符。
周代 玉璜
西周 人纹玉璜
关于昭示等级尊卑的礼仪用玉,《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 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王、公、侯、伯、子、男等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用玉器不同,或圭或璧。王、公、侯、伯虽同样执圭,但圭的名称、长短与花纹有所不同,以便昭示等级尊卑。子、男虽同样执璧,但所持玉璧的名称和花纹也有区别。
战国 谷纹玉璧
关于玉葬俗:郑玄注《周礼》:“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玉组佩。
玉组佩,是指多件不同种类玉器串联而成的佩饰玉。主人身份越高贵,佩戴的玉组佩越长越复杂,玉的规格和等级也越高,所用玉料也越好。春秋战国时期最流行玉组佩,相关考古发现也比较多。玉组佩既可作为生前的饰品,也可作为殓葬用玉。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玉组佩是西周时期的。西周时期,佩戴玉组佩的人节步缓行,身份尊贵的西周贵族,佩戴的玉组佩长而复杂,走路慢、步幅小。关于这一点,《礼记·玉藻》记载:“既服,习容观玉声。”唐代孔颖达解释说 :“既服,著朝服已竟也,服竟而私习仪容,又观容听己珮鸣,使玉声与行步相中适。”
西周玉组佩
博物馆展览的 西周玉组佩考古发现时的场景
西周玉组佩 晋侯墓地考古出土
西周 玛瑙珠 玉佩组合项饰 (这件是项链,不是玉组佩)
《封神第一部》电影中,贵族角色,无论男女,大多戴有玉组佩。个别玉组佩的设计灵感源于相关先秦文物。
电影宣传照 玉组佩
五、占筮和龟卜
占筮和龟卜是两种不同的预测未来的方式。《礼记·曲礼上》说:“龟为卜,策为筮。”《尚书·洪范》说:“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占筮,是指中国古人利用蓍草揲数取卦的方式,预知人事吉凶的宗教活动。占筮所用工具是蓍草。(占筮的具体方式,可参考之前发布的“周易入门10:占筮基础知识”)
用于占筮的卦具——蓍草
曾仕强先生演示大衍筮法的占筮方法
龟卜,是古人在龟甲或兽骨上钻孔并灼烧后,通过看裂纹的方式,预测人事吉凶的宗教活动。具体依据是龟甲兆象的头、身、足的纹路。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古人通过兆纹判断吉凶的方法已经失传。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这件文物也叫“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
这片龟腹甲的背面有占卜时烧灼过的钻坑和凿坑。龟腹甲上所刻卜辞的大意是:在丁巳日这一天由名字叫“宾”的贞人占卜、贞问。贞问妇婡(殷王武丁之妇,名婡)是否不会有疾病?第二句卜辞的意思是:贞问妇婡是否会有疾病?殷人占卜一般都需从正反两面来贞问。因此第一句贞问是否不会生病,第二句则贞问是否会生病。
《封神第一部》电影中,比干龟卜,姬昌筮占。筮占需要“十有八变而成卦”。姬昌通过筮占,占得“无妄卦”。
电影中比干“龟卜”场景
电影中姬昌“筮占”场景
无妄卦是通行本《周易》的第二十五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震,震为雷。“天雷无妄”是形容卦象。无妄是出其不意、意料之外的意思。成语“无妄之灾”即源于无妄卦的六三爻辞,是指意想不到的灾祸。无妄卦六三爻辞的原文是“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邪妄而碰上倒霉的事,就如同村里人拴着一头耕牛,被路人牵走了,村里人因为被怀疑偷牛而成了倒霉的对象。”
通行本《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卦
电影中姬昌占得的无妄卦,六二爻辞是变爻。在占筮时,只有一个变爻的话,解卦时根据本卦的变爻爻辞占断即可。
无妄卦六二爻辞的原文是“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耕种也不图收获,不开荒也不谋好田,这样就利于有所行往。”然而根据上博楚简本《周易》,“不耕获”的意思是不耕而获,不耕种而有所收获。封神电影中,姬昌占得无妄卦六二爻,显然是取上博楚简本的这种解释。剧情是为了暗示,帝乙死后得利之人是“殷受”,殷受属于“不耕获”、不劳而获的那个人。电影剧情中,帝乙之死,是妲己造成的,是她控制纣王兄殷启弑父的。
六、太极图与河图洛书
(一)太极图
根据清代人毛奇龄考证,《太极图》的来源有两种可能。①出自宋代道士陈抟,他把太极图传给种放,种放传给穆修,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注解这幅图。②出自宋代的麻衣道者寿涯,有人说他是陈抟的师父。
东汉道人魏伯阳写了《周易参同契》,后人根据书中“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的说法,绘制了《水火匡廓图》。这幅图目前是《太极图》的最早源起。
水火匡廓图(太极图起源)
古籍刻本中 周敦颐的太极图
太极图演变过程
《封神第一部》电影中,宣传概念图有类似太极、阴阳的符号。
电影宣传照中 类似太极图、阴阳鱼的符号
(二)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的传说:
河图:相传在远古伏羲时代,在孟水的水面上,突然出现一匹龙马背负一张神秘的图献瑞。后世称为“河图”。
洛书:相传在大禹治水时代,在洛水水面上,突然出现一只神龟背负着另一张神秘的图献瑞,后世称为“洛书”。
古籍中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河图”一词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此外,《论语》和《周易》也曾提到河图、洛书。《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洛书出现情景 想象图
目前,我们见到的河图洛书是北宋道士陈抟所传:虽然有关“河图洛书”的文献记载较早,但是目前我们所见河图洛书版本的出现,却迟至宋代。河图洛书也是宋代道士陈抟所传,他的图式叫《龙图易》。陈抟当时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最早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龙图易》,写有《易数钩隐图》,在此之后,河图洛书才被世人所知。
时至今日,学界对于究竟“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仍然存在争议。不过,这两幅图的创作时间,并非先秦时期,而是后代的人附会古文献记载绘制的。
古籍中的河图洛书
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图洛书 元代張理 《易象图说》配图
在《封神第一部》电影中,姜子牙和杨戬服饰上有“河图洛书”纹样。这样装饰确有不妥,不过毕竟是神话电影,倒也不必苛责啦!
电影宣传照 “河图洛书”纹样
好啦!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些了。以后有空再来聊聊商周食器、酒器、兵器、乐器等内容。
欢迎关注怡然新语。
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