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古镇话演武(一)古镇概述及文物古建篇

沧桑古镇话演武(一)古镇概述及文物古建篇

首页角色扮演风水演武更新时间:2024-05-11

笔者提示:捡拾历史的碎片 打捞尘封的记忆,时光可以近乎抹去一切,但总有一些东西无法抹去:

开篇前言:

汾阳演武古镇(这里专指演武村;旧时当地习惯将演武村叫做演武镇)是个有故事的热土,有值得炫耀的历史,脍炙人口的老旧话题遍布乡村街坊酒肆。

我们在迈向未来的道路中,也不要忘记回头看看过去老祖宗们走过的路,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看清现在。

《沧桑古镇话演武》是介绍汾阳演武古镇(演武村)的一篇百科书,文章中简要的介绍了演武古镇的历史、地理、人文、古迹、传说、风情民俗等方面的一些知识。以及村庄集体化时期和改革开放,经济转型期间的一些事情,是初步了解演武古镇(演武村)的一个窗口。

这一刻,我们就顺着前人的脚步感受演武古村落古今社会的历史、人文、地理、风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无限神韵;

通过对演武古镇寺庙、祠堂、民居、古宅、老街道、碑楼、名门世家、风情民俗,传说等艺术形式的解读,以及一些或丰富多彩,或普普通通人物的人生,去了解演武古村落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的沉淀,这才是捡拾历史的碎片,打捞尘封记忆的魅力所在。

但因笔者文化程度有限,才疏学浅,又因为没有第一手材料,所以,对于演武古镇的介绍还是非常浅薄,错误的地方还请朋友们指出,不全的地方请朋友们补充。

演武古镇 古树新房

读者朋友可从下面几个方面了解欣赏:

(一)演武古镇概述及文物古建篇:

网图

开篇前言:

卷首语:

(一)古村落演武概述:

(二)演武古镇历史沿革:

(三) 古镇寺庙篇:

(延伸阅读):亟待抢救的古建筑——寿圣寺(大寺):

(延伸阅读):子夏庙重修后续篇:

(四)古镇民居 四合院:

(延伸阅读):汾阳演武镇古民居留下了德国建筑学家的足迹:

(五) 古镇晋商先驱之一及老街道老字号:

(延伸阅读):那时候古镇逛庙会:

(六) 古镇老坟墓 碑楼 牌楼:

(七)古镇杰出人物篇:

(延伸阅读):《 一顿饭搁倒日军一个排》;

(延伸阅读):戏曲之乡之——汾阳演武:

(延伸阅读)北京 王述俊(王述良兄长);投笔从戎赴战场:

(八)演武人积善好義,扶贫济困,乐于奉献的美德:

(九) 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 四清路 大寨渠 文革渠:

(十) 乡村电影院:

卷首语:

悠悠五千年,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留下各个时期众多杰出的时代烙印。其中之一就是各个时期出现的古镇村落,还有古庙宇、古民居、宗族祠堂、以及各地的乡土风情,神话传说,人文荟萃等等。

历史需要记忆,社会发展需要传承。任何事情都需要传承,有传承才有借鉴发展。古镇村落就是一个很好的契合传承点。这个就是古镇村落等等老东西至今存在的深远意义。

网图

在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看来;“村落是农耕文明最小的社区单位,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村落里同时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一千三百多项国家级‘非遗’和七千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里,从这个角度说,传统村落本身就是最大的文化遗产,价值我认为不比长城小。”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最深的根在这里面,中华文化的灿烂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体现在里面,文化的创造性也在村落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其所附有的文化性逐渐被瓦解,这种变化现在看来势不可挡。保留这些文化后遗产相当困难。传统村落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也造成了目前古村落保护困难的现状。”

冯骥才对乡村与文化说过这样的话。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的基因,是许多人儿时的家园。

著名导演吕克·贝松(备注1)也曾经有过一句话:“童年是人类的父亲。”从这个意义上说,村落就像是“人类的父亲”。

冯骥才觉得,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

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在他看来,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

现在,在每个可能的场合,冯骥才都以尽可能多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发出呼声。

他说:“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就在村落里,大量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跟村落有密切关系。”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

冯骥才走访过很多地方,据他了解,“中国目前有2800多个县,19000多个镇,有几十万个村庄。

相对地说,特色比较鲜明、保留比较完好、历史的记忆比较深厚、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村落至少有几千个。由于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很多古村落人去楼空。

加之开发商对古镇、乡村的不合理开发,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在他眼里,村落与民间文化有着无尽的魅力甚至充满着灵气。

这些散落村落里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历史的、文化的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正因为这些努力,冯骥才也被人们称为“传统村落与文化的守望者”。

“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子孙?”

对于未来,冯骥才最想说的话是:“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因此,保护古镇古村落就是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传承借鉴利用这些古老的老东西来为人民造福。

我的家乡山西省汾阳市演武古镇就是这样一个古镇。

我们演武古镇的在当地文献及县志等资料上的记载非常少,是否历来有些重商轻文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演武古镇是旧时汾阳的东大门,自古就是汾阳东部政治、经济及商贸重镇。是汾阳、平遥、孝义、介休、文水五县通融中心(距离均在三五十里),交通比较发达。村东有一条傍村南北方向的古道,我们当地叫敌道(叠道),是旧时通往汾河古渡的古官道、商道,驰道。

演武古镇位于古代汾河之滨、文峪河、磁窑河三河漫流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 人们祖祖辈辈与河水打交道,养育了一种顽强拼搏、不怕吃苦和敢于拼命的精神,他们性格豪爽,民风强悍,崇文尚武,重农依商,集善好義,勇中有谋,精于细算,做事胆大,相对开放。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博击商海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他们的先人以及后人都闯荡出了一条值得骄傲的辉煌之路。

中国考古界有句俗话;三千年地下文物看陕西,五千年地上文物看山西。其实,毫不起眼的演武村也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村庄。

地处在山西这个“表里山河”的中部,造就了汾阳这方神奇的土地,演武古镇虽然名不经传,不是那样太出名的古镇。但在当地先民们数千年来的耕耘下,也留下了不少的古建文明。

其中有点缀在村庄各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楼院,众多的庙宇、戏台、祠堂、牌楼、牌坊、碑楼以及老街道、老字号、还有各种风情民俗,神话传说等等等等。

神话传说是中华先民的生活故事和轨迹,当地留下了好些耐人寻味的神话传说。为何能有如此神话传说流传在这里?足以说明这里适合人类居住和繁衍,先民在这里创造了农耕文明。

演武古镇村庄不算太大,人口也不算太多,但在那片土地上有许多罕见的文物古建、古民居也曾经令人惊叹。

其中古庙宇就有七八座,大戏台三座,以及祠堂、表节牌坊、牌楼、碑楼无数,其古建筑数量在汾阳东部地区也是首屈一指。

其中包括据说是建筑在三家分晋时期梁国的魏文侯庙(备注2),元代至正三年重建的寿圣寺(当地叫大寺,老汾州汾阳东部地区体量最大的寺庙群体),建筑年代不详的佛道教三位一体的子夏庙群体(当地也叫子夏寺)......

汾阳演武落寂破败的元代至正三年重建的寿圣寺大雄宝殿及西殿

各座庙宇青砖古韵,琉璃璀璨,雕梁画栋,油漆彩绘,壮观雄伟。大殿内精美雕塑,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壁画……演武这个低调的古镇,随处是宝。

演武古镇不仅是一个文物众多,民居很有特色的一个古村落,而且村庄东部西部还分布着有十几座由清朝皇帝赐封修建的墓道碑楼。

网络图 由清朝皇帝赐封修建的墓道碑楼

而演武不仅庙宇众多, 民宅建筑也是一大特色景观;有东楼院、南楼院、西楼院、正宅楼院、新院......均为明清建筑,好多是三截两院、楼窑一体的四合院也有好些座。

演武正宅楼 1908年4、5月期间,德国建筑学家柏石曼在汾阳演武镇拍摄

这些四合院建筑大多是井瓦插飞,雕梁画栋,斗拱层叠,檐翹兽耸。砖,石,木雕刻各种吉祥图案,雕龙刻凤,狮子滚绣球,猴子捧仙桃,祥云如意,松鹤延年等各具形态的雕刻随处可见。大多气势恢宏,工艺精致,古色古香,活灵活现。

在这片土地上也曾经有过响誉汾阳的演武王家以及新时期演武人急公好义,乐于奉献,前赴后继,血写春秋,戎马一生等的人物。

演武人急公好义,乐于奉献 清咸丰十六年四月演武镇赈济碑誌

演武橡胶协会抗击疫情捐赠大会,当场捐赠爱心善款八十四万多元

在这片土地上,也还曾经有过被人们叫做““鬼头刀”的二伯子,”悬壶济世的石先生柳先生,有过口吐莲花的民间说书艺人刘德成老先生,有打得一手好饼子和蔼可亲的二掌柜与汤二亲,还有隔壁扶犁的二伯子,赶着马车的老王,有诙谐乐观的“二秋配”,有默默无闻克勤克俭的慈爱老父亲,有目不识丁三寸金莲的慈祥老继母,还有三尺讲台上孜孜不倦的园丁老师们,还有更多的宽厚善良的父老乡亲以及热情朴实的左邻右舍们......

故乡 乡愁 大多数人都有的故乡情结,一叠叠沉甸甸的乡愁,就像一条坚韧而又漫长的丝线,无论你走到哪里,它总能伴随你一路前行,难以忘怀。

每当思起故乡那片热土时,我的心胸里总会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激情和遐想。

就像著名诗人艾青《我爱这片土地》诗里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每当思起故乡那片热土时,我的心胸里总会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激情和遐想

虽然故乡那里没有林林总总的高楼大厦,没有妩媚的名山秀水,只是一个名不见传不太出名的古镇村庄,但在那里,却是我永远都难以忘怀的一片热土。在我的生命细胞里,在我的一生经历中融汇着故乡的许多元素。

因此,我对故乡的眷恋,时常回味在心头,时常萦绕在梦境,而经常出现在梦境中的那些魂梦缠绕的镜头,往往是故乡人和事的那些过往。

而更重要的是故乡不仅仅是我的出生地,她还是我流逝了的童年,奉献了的青春,流出了许多炽热汗水的地方,是我一生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坎坷一生的地方,是我一生虽然平平淡淡,但是也丰富多彩一生的地方。

故乡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有人情,那是用千言万语也描绘不尽的地方!

始终忘不掉,那魂牵梦萦的故乡!终也斩不断,那刻骨铭心的乡愁!

梦境里常忆起,故乡那曾经的过往!我常常在梦境里回到旧时的村庄,可梦醒时分,梦中的人和村庄却不复存在而离我远逝。

我常常在梦境里梦见到那些个两小无猜穿开裆裤就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更多的是慈爱的老父亲和三寸金莲慈祥继母的音容笑貌。继而非常思念那个曾经养育了我的古镇村庄,格外怀念那些个童年时期带给我欢乐陪我长大的小河流,小湿地,小树林以及古镇的老街道,大戏台,古朴热闹的四合院,王家祠堂里的小学校。也更怀念那些个淳朴善良的乡亲们,以及那些个热情朴实的左邻右舍老街坊......

中国诺贝尔奖得主,著名文学家莫言曾经说过:“遍翻文学史,上下五千年,英雄豪杰, 浪子*客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留下的和没留下的诗篇里。故乡始终是一个主题,一个忧伤而甜蜜的情结,一个命定的归宿,一个渴望中的或现实中的最后的表演舞台。”

所以说,每一位平平常常的乡亲们身后都有一些或平平淡淡或丰富多彩的感人故事,虽然那些个故事远去在已经流逝了的岁月里,但却深深地沉铸在他们曾经劳做过的土地上,并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或平平淡淡或丰富多彩的一生,但能记录下来的恐怕也是不太多的吧!我多么想将更多的父老乡亲在这个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世界上留下的历史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曾经存在,欣赏他们那在贫穷艰苦的日常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磨难和苦中作乐的草根世界观,同时也让他们的后人有一个对于他们的念想。

但这一切的一切,庙宇,戏台、祠堂、民居、牌坊、牌楼,传说故事等,随着时间的流逝,数百年来风风雨雨,及上世纪58年“大跃进”运动,农业学大寨(主要修建水利设施将好些寺庙碑志修建了桥梁涵洞)加之后来“文化大革命”破旧立新的摧残,大多数都成了过眼云烟,渐渐的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一些落寂破败了的寺庙、戏台、古民居了。其他的也只剩下一些淡淡的回忆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真如演武一些上年纪的人说;如果再过几年那些上年岁的老人都不在了,这些庙宇,民居,牌楼的模样以及它们的故事也就随着老人都走了。

以上这些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么多老东西,留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也是模糊不清了。如果再不重视,时间是渐行渐远,它们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殆尽的。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的发起者,中国民间艺术家主席冯骥才先生就全国保护古村落说道:“遍布中华大地的村落,一直没有科学,完整,详备的档案。致使在十年中消失的近百万个村落中,究竟那些村落具有重要价值,或者说我们究竟失去了那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村落,无从得知,无人能说”。

我们演武古镇多少年来消失的这些老东西,有政策因素,有战乱所致,也有人为损毁,可能还有天灾(古老的魏文侯庙是否因为原来汾河经常改道,而被冲毁,还有得一说)等等因素。

演武古镇有这么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怎么多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招贤馆,演武厅这么好的话题,校教场(海垙),驰道,小官道、以及魏文侯庙,寿圣寺,子夏庙,魁星楼,王家祠堂,玉皇大帝庙等等,以及遍布古镇各处大大小小几十座风格各异的四合院,高大雄伟的楼院,老街道,老字号,以及明代数学大师王文素的话题,还有有待挖掘的演武王家的历史,还有古坟墓群落以及全国罕见的皇帝敕封修建的牌坊,八碑,道碑,两碑,牌楼等等,以及古镇里隐藏着的那些无数的传统艺术文化瑰宝。

因此,演武古镇绝对是了解汾州州府文化,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婚丧嫁娶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工艺、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的好去处之一。

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老东西,消失损毁的脚步太匆匆,传承继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曾经的正宅大院 还有孤零零的几株树木,迎风摆动,是否在倾诉着王家曾经的辉煌与没落的无奈!

虽然古镇好些王家大院荒芜破败,但那些宏伟壮观的建筑仍然不失当年的庄重威严肃穆

曾经富丽堂皇,即将倒塌了的子夏庙大戏台

演武古镇王耀恩的一座大院(叫新院)左边有一座书房院,右边是花园院

其实,这个情况也是现在我国古村落的一个普遍趋势,如何保护古村落,已经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时隔经年,我们只能想象曾经有过的美丽壮观的演武古村,只能说更多的如果......

探究演武古镇的历史,把时间拉回明清时期,位于汾河之滨的演武古镇就已是汾阳、平遥、介休、孝义、文水五县的通衢中心,作为老汾州府东部的一个重要商埠,这里曾经商贸发达,市井繁荣。

而发展到了清朝中后期时期,演武古镇更是商贾云集、民物丰盛,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豪宅遍布古镇之中。

从如今古镇众多的,虽然也是破败了的四合院,楼院以及硕大的寿圣寺(我们当地叫大寺)规模体量来看,那些古建筑、古民居在汾阳东部地区也极为罕见,也能感受到演武古镇昔日的繁荣景象。

虽然今朝如斯,往昔不在,但演武古镇一座座寺庙、一座座王家大院、一个个普通的人生却曾经有过绝佳的神韵无限!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总要向前,好些事情也要传承,旧事物也总会被新事物所取代,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所以,我只是尽一份力,来捕捉一些对于演武古镇旧时的记忆,以及一些挥之不去的乡愁,给未来的年轻人留下一些对于古镇村庄曾经的回忆。

而其中的那些个文物古建,寺庙、祠堂等等虽然有的已经远逝,消失的无影无踪,不复再来,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曾经留下的痕迹随着《沧桑古镇话演武》这篇书稿,或许会一代一代记忆传承下去的。

今笔者将那些演武古镇曾经的神韵无限记录下来以尝观众。

(备注1)吕克·贝松(外文名:Luc Besson),1959年3月1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

(备注2)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公元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一)古村落演武概述:

1.地理区域:演武村,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演武镇下辖村,位于汾阳市东南12公里处,清朝民国时期为恒丰里七甲(备注1)。

演武王家家谱记载清朝顺治十二年演武为汾恒丰里七甲

清光绪十年汾阳区划图 演武为东乡 恒丰里

图片是清康熙年(1662年至1722年)县志 演武属于恒豊里

民国年间——解放初期为汾阳二区,1949年,汾阳第二区区办驻演武古镇,1954年设演武乡, 1959年设演武聚宝盆人民公社,1962年设演武人民公社,1984设演武镇。

民国11年汾阳区划 演武为汾二区

全村1019户,人口3716人,耕地6250亩,人均耕地面积1.68亩,主要劳力1650人,年平均气温为10,降雨量450---500,无霜期150天。

演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西距汾阳市区12公里,西南距孝义15公里,东距平遥古城23公里,南距介休25公里,北距文水县城25公里,北边1公里是汾平公路,冀孝公路紧贴村庄过境东部南部,南距汾平高速路口“汾孝东“仅五、六公里。

演武周围密集着二十多个村庄,是汾阳县四大集镇之一,也是这一带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演武生产条件较好,区域位于古代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河漫流的冲击平原上,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河渠成网, 土地肥沃,农业发展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演武一角

2.村庄概述:

演武古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他们先人有着顽强拼搏、不怕吃苦和敢于拼命的精神,他们性格豪爽,民风强悍,崇文尚武,重农依商,集善好義,勇中有谋,敢闯敢干,实打实干,精于细算,人们大都头脑活泛,思路超前,而且能够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相对开放。也就是具有汾阳家的“二五区”脾性(备注2)。

演武人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博击商海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他们的先人以及后人都闯荡出了一条值得骄傲的辉煌之路。因此,明清以来一直是汾阳东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商贸重镇。演武,是汾阳境内的一块儿风水宝地。

而演武人不仅在明清年间辉煌腾达,人才济济,而且在近代也英才辈出,出现了好些位有抱负、有作为,有贡献的人物,他们勇于奉献,前赴后继,血写春秋。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们斗敌顽,支前线,踊跃参军参战,留下了好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抗美援朝期间,演武村十几位热血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其中有三位志愿军烈士在朝鲜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的遗骸至今还留在朝鲜的土地上。

解放以后村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到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集体化时期,他们均是舍小家为大家,为当地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时村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七十年代集体化时期好多年演武大队都是省地县农业、工副业上的先进单位。

特别是演武大队的工副业队;工副业队,后来也叫山西汾阳县演武大队农机修配厂,是一个集机,钳,铸,锻,刨,车,焊,木等等多工种齐全的一个村办企业。而且,在当时当地还是较早拥有拖拉机,汽车队,还拥有关系到全村三千多口人的副食品加工作坊,磨面坊,大型榨油坊,粞坊,粉条坊,醋坊,后来还有豆腐坊,做酒坊。还有一个大型猪场,养鸡场,砖瓦厂,凿井队。总之,那时候全村社员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没茶少盐),社员们饲养的猪崽、鸡苗基本上都是由工副业队提供。

在当时,特别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演武大队的农机修配厂那真是如我们当地的一句歇后语说的那样;门洞洞里敲锣鼓——里也名(鸣)声大,外也名声(鸣)声大。

确实如此,农机修配厂不仅在我们汾阳当地有名,就是在吕梁地区也是赫赫有名,甚至在省内一些地方也比较有名,生产的一些农机具,制砖机,钻井机等等零配件,不仅销到省内各地,还有一些远销到河南,河北,陕西等地方,得到了许多用户的好评。同时,也给我们村庄带来了实质上的好处,支援农业,反哺农业,使得当时我们那里的农业生产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又比一年好,社员们的分红,也是抬腿上梯子,一步又比一步高。以至于当地十里八乡甚至县城的女孩子能够嫁演武的小伙子为荣。

记得那时候隔三差五就有外地的人来参观,学习,取经,一来就是好几辆大卡车的人,有时候还有省里的干部乘小汽车来参观,当时修配厂办公室里四个墙壁上的奖状,锦旗,镜框都挂满了,剩下的只能挂在别的房间了。他们参观了修配厂里的各个车间,继而参观副食品作坊,养鸡场,养猪场,砖瓦厂以及我们生产大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设施,总之是好评如潮,赞声不绝。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 农村土地下户,财产下户,农村私有化以后,将广大农村相当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了。昔日被集体化缚束的死死的人们彻底自由了,加之国家政策宽松,好些领域逐步向私人开放,市场逐步多元化。使得农村相当一大部分劳动生产力转化到养殖,务工,经商的道路上来了。激发了人们改革开放发家致富的*,在此背景下,演武人解放思想,审时度势,纷纷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搏击风浪,拼搏翱翔。

他们在改革开放发家致富的路上梦想着,探索着,行走着,实践着......

演武大队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把演武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集镇。并且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奖励与证书。

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真抓实干,大力开展道路硬化建设、兴修水利、环境卫生整治等民生工程。经过两委班子的多年努力,演武村连续3年被汾阳市委命名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连续2年被吕梁市委评为“五星级农村党支部”。

而演武老百姓也以再生橡胶这个产业为依托,做大做强了演武个体民营企业。他们刚开始从火补马车轮胎,以及加工橡胶小杂件开始,发展到后来,相继出现了制作橡胶三角带,汽车风扇带,汽车用橡胶油封,密封圈,法兰盘橡胶垫等的企业,以及后来利用废旧轮胎制作鞋底,钢丝切丸,工程用灰斗子,大中小型橡胶储水罐,汽车内胎,汽车轮胎翻新,直到后来的再生胶产业园区。

使得我们村庄从改革开放之初没有什么资源的一个普通农村,变成了一个比较有名的富裕村庄。

时间过的飞快,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总观演武村现在的经济总量和改革开放刚开始那时候的经济总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了。

演武人通过四十多年来的拼搏努力,好些人家都达到了小康甚至发家致富的目标。

写到此,不由得想到了一个小插曲;那是早几年的一天上午,我去一家银行储蓄所办事,突然间,房门大开,进来一个头带钢盔全副武装,手端钢枪的银行押运人员,进来后全屋四下里扫视了一番,随即是银行办事人员手提交款箱,走了进来。随后进入了银行里面的办公室,进行款项的交结。

我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和什么人也爱打趣一番。见此情景,不由得随口说道;“哦!好威风!”

而其中与武装押运人员在一起的一个银行办事员一听我说话,便问道;“听口音,你是东村里的吧!”

“东村,咱们汾阳二五区,演武的。”我随即答道;

一听我是演武的,那个随行人员来了兴致,打开了话匣子。

“我前几年在演武待了几年,对那里还比较熟悉。演武村,汾阳好些个乡镇,我就佩服演武人。”

他接着说道;“汾阳杏花村,人家有全国数一数二的汾酒厂,那些个资源是一般地方比不了的。西南乡是地下有资源,而还有一些地方则是靠国家贷款支持。但演武一没有地下资源,再一没有国家贷款(也有,只是演武人自己利用财产等担保,在当地金融部门小额贷款),全凭他们具有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做事胆大的风格;精打细算、克勤克俭的工作态度;还有相对开放的超前意式,和不怕失败的败不垒精神。因此,造就了演武的富裕。演武在汾阳地区也是个独特的村子。”

“说得对!说得好!”我随即点赞道;

这时,银行办事人员也完成了他们的款项交结任务走出办公室,随即一行人走出了银行储蓄所。

这个虽然是一段偶然间的对话,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演武人具有的顽强拼搏、不怕吃苦、敢闯敢干,头脑活泛,思路超前,相对开放的精神风貌。

(备注1)恒丰里;汾阳是地的行政区划名称,最早可上溯到唐朝以前的碑石记载。唐《元和郡县图志》载西河县(汾阳)有乡25个,为大夏乡、太平乡、文信乡、万户乡、内诅洳乡等,乡以下设里。

清顺治八年(1649)承袭明里甲制,全县改为四坊、一卫、三十六里。本文所提到的“二五区”在清时为溢洪里、泉泽里、武城俗里、全泽里、肖庄里、中正里、萃香里、马寨里、和穆里、文会里、恒丰里、仁爱里、尽善里、罗城里、董正里等。

恒丰里;安头村、西堡庄、东堡庄、白石、温家庄、演武。

(备注2)汾阳“二五区”:汾阳人说的“二五区”,民国初期汾阳区划时,当时曾将东乡、西南乡、东北乡划为二区和五区。这一区域划分概念在汾阳人心中根深蒂固,约定俗成。

民国初,汾阳划为五个区:一区设城内,二区设白石(后移演武镇),三区设三泉镇,四区设向阳镇(后移协和堡)、五区设冀村镇。“二五区”概念,即由此始。

二区辖今肖家庄、演武、城子、董家庄、介休的万户堡等,主村、附村为:演武镇、肖家庄、青堆镇、大会头、东遥庄、唐兴庄、城子村、东陈家庄、东高家庄,孙家庄、东九枝社、东河头、白石、康宁堡、南开社、东宋家庄、东社(东郭家庄)、西九枝社、李家庄、菩提庄、玉兰(东马寨)、中寨(唐家堡)、东雷家堡、西马寨、八十堡、宣柴堡(西雷家堡)、安头村、北庄村、史家堡、干河村(新庄、牛庄)、普会村、北辛安(阎家庄)、西董家庄、东董家庄、西河堡、东大王(西大王村)、北小堡(辛庄子、北船头)、万户堡、田李村、任家堡(宋仁堡)、上达村、韩家桥、辛艾村、师家庄、东堡障、西堡障。

五区辖今冀村、杏花、武家垣、罗城、太平、上下池家庄等,主村、附村为:冀村镇、百金堡、西槽头(东槽头)、尹家社、狄家社、阎家社、裴会镇、古贤庄、东王家社、仁岩村、爱子村、南浦、杜村、窑头村(东辛庄)、冯郝沟、官道村、永安镇、尽善东堡、尽善西堡、尽善北社(张堡里、上庙)、下堡村、上堡村、小相村、大相村、罗城镇(小罗城、古浮图)、董寺村、太平村、金井村、下池家庄(上池家庄)、敖坡村(龙湾村)、安上村(小相寨、石老庄)、山庄头(黄采坡、霍头)、武家垣(南沟村)。

(二)演武古镇历史沿革:

演武古镇历史悠久,地处于山西太原盆地中西部,汾阳东南部,数千年以来就是人类集中居住繁衍生存之地。

演武村离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只有二十几公里,与平遥县香乐村,大羌城,小羌城村隔磁窑河相望。

历史渊源;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这是夏禹治水后晋中平原流传很广泛的一首民谣。

据传,演武这个地方属晋阳湖底,集体化时期境内深井钻探勤察表明,水层好些地方均在离地米﹣200米深处。据说钻探出来的泥沙中还有贝壳一类遗迹。可见晋阳湖底之说是有一定根据的。

通过地名普查中,发现村名来历及含义分析,早在夏禹治水时期,演武一带就有了自然村落。

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1)从魏文侯庙说起;

据传演武古镇,公元前战国时期就有记载。时间追溯到了清朝末年一个冬季,按照惯例冬季浇地,那时候浇地一般都是大水漫灌。这一年浇地,当大水流到演武镇村庄北面,招贤村村庄西边,演武寿圣寺(我们当地叫大寺)南面的时候,大水突然都钻到了地下,费了很多时间,很多水才灌满。

(上世纪集体化的时候,那里是我们演武第四生产队的土地,我们经常在那里劳动耕作,深有体会。那个地方虽然经过那时候农业学大寨,我们生产队多次平田整地,但因为地势太低,那个地方始终还是低洼地,每年浇地非常费水,底洼处一上水就满了,但高处好长时间都上不了水,遇到涝年,庄稼又早早的被淹死了。那个地方就能种高粱,因为高粱比较抗旱耐涝。那时候有好几年在那块土地上脱了裤子收割高粱穗的画面,至今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上世纪1980年我家新建的房子就在那里稍微靠北边的地方,那时候人们批建房屋,谁家也不想要那个地方,因为那个地方地势太低,费土方。 不过那个遗址现在都已经盖上房屋了)。

那年浇地过后,人们都感觉奇怪好奇,便群起而发掘之,这一发掘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原来此处竟是被历史掩埋了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魏文侯庙,进而揭开了一段早已被历史尘封的陈年往事。

从发掘出来的碑记中记载,演武古镇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三家分晋时候的魏国,魏文侯时期便有了记载。魏文侯;姬姓,名斯,公元前(424年——403年)在位。

三家分晋

相传,招贤村则是当时魏文侯为了防备抗衡韩,赵扼守江土而设立的招贤馆,招贤纳士,选拔治国良才。演武村是当时魏文侯为了防备抗衡韩,赵扼守江土,进而招聘学武之人,而设立的演武厅。

魏文侯,姬姓,名斯,公元前(424年——403年)在位

遗史沿续,而形成了招贤村,演武镇。

(据传我们演武古镇......遗史沿续,而形成了招贤村,演武镇。这一段文字引自平遥安固村李秉章先生《安固村北魏寿佛像出土纪实》)。

汾阳当今学者吕世宏先生在新著《汾上访古》中也这样一段记载:“平遥李秉章先生《安固村北魏寿佛像出土纪实》一文提到:‘汾阳招贤村村西口原有魏文侯庙,相传魏文侯在此招贤纳士,因而得名。’”共和国初,招贤后土庙东厢房曾置放铁坐佛数尊,笔者曾目睹过。据老人们说铁佛是从下沉的文侯庙中取出的,只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炼钢铁时贡献了。

孑遗又为湮灭,只剩沧然记忆。为示后来,留段文字。(据汾阳当今学者吕世宏先生......为示后来,留段文字。这一段文字引至招贤村在太原电力学校工作的郭述鲁先生发表在汾州乡情2012年第一期《招贤村、演武镇的历史由来!》)

从上述记载可看出招贤村是当时魏文侯为了防备,抗衡韩,赵扼守江土而设立的招贤馆,招贤纳士,选拔治国良才,演武村是当时魏文侯为了招聘学武之人,而设立的演武厅,演习操练将帅良兵。不过,魏,韩,赵以及其他战国七雄中的齐,楚,燕相继被强大的秦国所灭,秦始皇一统天下。遗史延续,而形成了招贤,演武两个相邻而又各自独立的两个村庄,招贤馆变成村,演武厅成为镇。

因此,当地有的人便相传先有招贤馆,后有演武厅。也就是说先有招贤村,后有演武镇。而且两个村子虽然是唇齿相依,一箭之遥,近在咫尺。但自古以来招贤村就是属于平遥县管辖,而演武镇属于汾阳县管辖,不过两个县都是属于汾州府治。直到新中国解放以后1952年招贤村才划归了汾阳县。

而现在,这两个村庄都已经建设的互相交叉搅合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了。近年来已经合为一个村委会了。

这个传说,这个话题,招贤馆,演武厅就是非常有话题,可以重视深度挖掘的话题。

演武古镇虽然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藏在深山人不知。但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一个好地方。数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古迹遍布古镇四周,古镇不仅有招贤馆,演武厅的话题,而且,村东面还有一个校场,是否是战国时期魏文侯时候设立的练武场也或者是那个朝代设立的练武场(我们当地叫牌楼海垙里,我们当地人们如果互相之间不服气,互相之间斗气,就会说:“不服气,走,到海垙里比一比”)。

而招贤村的郭述鲁先生发表在《汾州乡情》2012年第1期的文章《汾阳招贤村、演武村的历史由来!!!》中也有记载: (从碑记中发现,二村原是三晋魏国君文侯为东拒韩赵、扼守疆土设立的招贤馆与演武亭。后魏赵韩相继为强秦所灭,遗氏沿续,便形成了招贤与演武两个相邻而各自独立的村庄。时逢今日盛世,两村新居拔地而生,已连为一体,致山西省新地图上只标有演武镇,而无招贤村了。过去,两村村民常为浇灌谁先谁后争论不止,甚至偶发械斗,一动武,便有到“海垙”比骨头(比武)一说。据碑记载,“海垙”就在演武村东,是古比武校场,人们在打架时说到海垙竟是历史遗风一缕,只是后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一出演武村东口,还有一条南北方向的驰道,我们当地叫敌道(演武古镇的人们也叫东道),北上通往并州府,南下通往韩家桥,上达村,东大王,北船头,介休古汾河渡口,继而灵石,晋南方向。在敌道南面交叉路上,村庄东南面子夏庙往东,还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大道,我们当地叫小官道(据老人们说小官道是早年间我们那里通往汾河渡口,以及平遥,晋东南,河北,山东那里的古道),顺着小官道往东,还有一个地名叫九老爷坟。小官道,九老爷坟,只是这两个地名我们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了。

魏文侯庙;据传说是梁国所建筑的寺庙,庙内有铁铸的铁人、铁佛(早年损毁)、石碑。

梁国;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

魏文侯二十五年(前400年),魏罃生于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

魏武侯二十六年(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罃与兄弟魏缓争夺王位。韩、赵趁机带兵干涉魏国内政,几乎二分魏国,但因意见不合而退兵。 待国内局势安定后,魏国又与齐、秦、韩、赵接连发生战争,在石门之战、少梁之战中大败。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修复与诸侯关系,开展一系列改革,使魏国复强。

十七年(前353年),在桂陵之战被齐国击败;次年,联合韩军在襄陵击败齐、宋、卫联军。

二十六年(前344年),召集逢泽之会,开始称王。

二十九年(前341年),在马陵之战惨败,国势从此衰落。

魏惠王后元元年(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相会,互尊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同年改元。

后元二年(前333年)起,屡遭秦国进攻,先后失去河西、上郡。其后,魏惠王在外交上交替使用惠施、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以及张仪的连横策略,来保全魏国。

后元十六年(前319年)魏惠王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惠成”。子魏嗣继位,即魏襄王。

魏惠王在位时,迁都大梁,招贤纳士 ;开凿鸿沟,发展农业;选拔武卒、修筑魏长城,一度使魏国复强。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 魏惠王公元前319年去世,享年81岁。

从上述文字而看,演武古镇在三家分晋时期便有了记载。只是那块从魏文侯庙中发掘出来的记载招贤演武资讯的石碑不知道沦落到哪里去了?

(2)从先有招贤村,后有演武镇说起;平遥安固李秉章先生生前创作;

“1977年3月惊蛰,又是个星期天,听走汾阳县招贤村亲戚的人回来说,招贤村土地庙圪塔挖出了个比人高的铜佛像,放在靠大道的旁边,过路人正在围观。这时已到午时,我也顾不上吃午饭了,让妻子给我拿了点干粮,便骑车一溜烟顺着磁窑河堰直驱该村。我知道这个招贤村自古就是属平遥县紧与汾阳县隔道演武镇的交界村。

解放后,1950年(一说1952年)划给汾阳县辖区,至今未变。当时我想,如果这件铜佛像有点文物价值,我何不想法子把它弄回平遥?这叫“完璧归赵”。因为它毕竟是平遥先人的历史遗存。

我挤进人群,见到了比人还高的坐像,它由于年代远久,佛像表面已经氧化,锈迹斑斑,但神采奕奕。我蹲在地下再看铜佛像底座背部时,猛然发现了一行铭文:大唐显庆二年汾州平遥县造(公元657年)。

我简直被这行铭文惊呆了!

定下神来,疾速找到与我村有亲戚关系的张宝元家(贺宝元,可能是李老先生记错了。那时候就经常见到贺宝元光着脚,赶着牲灵干活的一些个镜头),想通过他的关系找到招贤村党支部*,来周旋这件罕见文物回归故里平遥。

我与张宝元到支部*家说明来意后,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支部*这样回答我:“土地庙圪塔前原是生产大队的一座旧砖场,已经弃废多年。砖场有一口水井已枯,有人想掏井重新利用它,结果在井下深处挖出一个铜佛爷爷来。演武镇政府与我村只隔一条路,不过三百米,镇政府已经来人告知我支部,要我们在近期向县文化局(当时汾阳没设文管部,文化局只设文物组)报告这件事。我们村自古属平遥,归汾阳也才二三十年,与咱平遥还是有感情的。镇政府就在我们眼前,前天又专门派人通知了支部,如果我们明知故犯,或许人家怀疑我们做文物走私生意,这就不好了。”

最后他说:“老李,我看你也是个文化人、实在人,相信你也是为公家办事,不像走私文物贩子。这样吧,我拖上几天去汾阳文化局,如果汾阳对此事不重视,一个星期后你再来一趟与我商量此事。这件铜佛像如果回归平遥,我大队什么也不要,只要求平遥县文物管理所给我们出个证明,送来一面锦旗,我好向汾阳交代,这也算对得起平遥先人了。”一席话说得我闭口无言。

临走,我对这位支部*说:“太感谢你了,我回平遥县文管所见了领导后,一定原原本本表达你的心意和想法,回头再商量。”我正要出他的门子,这位支部*又把我喊住说:“老李,我村的玉皇大帝庙在文化大革命中拆除了,有一口古铁钟和几通碑落在东面粮库院里,你要想看看就去粮库吧。看库房的姓冯,就说是我让你去看的。”

真是遇上“神仙”啦,多么善解人意的党支书呀!张宝元带路,我在他后面紧随,库房看门的老冯见到宝元笑着说:“宝元,你领着朋友到库里有啥事?”宝元说:“看看铁钟。”老冯说:“知道了,是收烂铁的朋友吧?早该卖了,省的占地方。”

一进库院,铁钟在西边的棚底放着,棚前东侧西歪平放着几通残碑。钟型较大,口径约一米左右。回围圆壁皆有布施花名。铭镌“大明万历岁次乙亥造”(公元1575年)字样。

原玉皇大帝庙的铁钟,大明万历岁次乙亥造”(公元1575年),现挂在招贤村土地庙楼上

大明万历岁次乙亥造”(公元1575年)

招贤田培茂讲述招贤村的历史故事

由招贤村人大明万历岁次乙亥(公元1575年)捐造的大铁钟上的铭文

由招贤村人大明万历岁次乙亥(公元1575)捐造的大铁钟上的铭文显现庆成府

由招贤村人大明万历岁次乙亥(公元1575年)捐造的大铁钟上的铭文

由招贤村人大明万历岁次乙亥(公元1575年)捐造的大铁钟上的铭文

由招贤村人大明万历岁次乙亥(公元1575年)捐造的大铁钟上的铭文

由招贤村人大明万历(公元1575年)捐造的大铁钟上的铭文 落款 白石寺僧明秀 善宝

看了古钟后,便在残碑中寻找文字。有一通破损边角、碑文向上、高约四尺、宽约2尺的庙碑使我心神凝聚了。它不仅书法洒脱遒劲,更为重要的是碑文明确记载着“汾河改道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入平遥境,自此汾阳无汾水焉。又云:“本村与演武镇因水交恶,争讼不休,今刻图上石以示两县交界之明”等语。

我与张宝元拿来铁棍,撬起石碑,果然见此碑阴刻有两县交界水系图。这又是一次大发现,我可以满载而归了。临出粮库,看门老冯告诉我说:“咱招贤村不大,原来大庙不少。村西口还有座魏文侯庙,传说‘先有招贤村,后有演武镇’。”

这个传说我在很早就听人们说过,但却不知道招贤村曾有过这座魏文侯庙。魏文侯,名斯,公元前424-前403年在位,三家分晋之魏君也。相传魏文侯在此招贤纳士,选拔治国良才、设比武厅。后人代代相传“先有招贤村,后有演武镇”,看来是有点历史依据的。

(可惜是那个大铜佛和石碑不知道流落到哪里了?)

(3)从平遥羌城村历史来看;

从演武与磁窑河(以前一段时间曾经是汾河的故道)隔河相望的平遥羌城村去看,羌城村有历史记载说‘五胡侵华,以居羌人,汉建安中筑’(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使用时间从公元196年1月至公元220年3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看出平遥羌城村在公元196年1月至公元220年3月的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就已经记载建筑。

而从上面文字看,虽然没有记载演武二字,但不难推断出当时的演武已经与平遥羌城同期存在。

(4)唐 宋 明时期传说;

一说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南下,在某村济民普惠,故村称普会(惠);在某村招贤纳士,故村名招贤;在此处屯军训练,故村名演武。

还有传说演武古镇在唐代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叫做“盐务”,说是唐代盐铁统归当时官府管理,在这里曾经设立过州县级的盐务官暑,而叫做“盐务”。

一说宋时此处设有管理收购盐税的官署"盐务",音讹字转,后称"演武"。

一说明初人民苦于兵难,企求太平,改称演武为偃武。

(5)最早关于演武的文字记载;演武寿圣寺(大寺)大雄宝殿房梁上记载;

而从笔者考察最早关于演武的文字记载;就是记载在演武寿圣寺(大寺)大雄宝殿房梁上的记载;

演武寿圣寺(大寺):最初建筑年代不详。但据大殿房梁上记载;古迹先於至政三年二月十四日重建。

也就是说大寺正殿最起码是在至正三年前就有建筑的。至正是元朝元惠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的年号。

至正三年是1343年。也就是说大寺的大殿重建至今已经679年了。寿圣寺(大寺)最初的建筑肯定比这个年代要早不少。

那相对说来演武古村落也肯定比这个寿圣寺(大寺)建筑年代要早的多了。

演武寿圣寺(大寺) 房梁上记载;古迹先於至政三年二月十四日重建

演武寿圣寺(大寺) 房梁上记载布施修建者文字

(6)从明朝及农民军李自成说起: 据传,当时演武这里地势低凹,潮湿,土壤盐碱,地表白茫茫一片,呈现雾状不宜耕种。人们只好以熬制苦盐为生,故取名盐雾。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路经演武此地,屯兵垒营,纳士,设场演武。

同时东西堡庄村名上也蕴含李自成的故事;据说当时李自成在演武一带驻军训练,四方英雄豪杰纷纷前来参加。因为该村庄大,能够驻扎很多部队,所以在村庄周围修建堡墙,以保部队安全,故名为堡庄村。后来汾河泛滥,将堡庄村冲为两段,形成东西之分,西边叫做西堡庄,东边叫做东堡庄。

李自成雕像

(7)从汾州府志汾阳县志说起;

明万历府志记载演武为盐务堡,也稱偃武(監務)。

明万历府志记载演武为盐务堡,也稱偃武(監務)

左为明万历府志 右为清顺治汾阳县志

上图左为明万历府志,右为清顺治汾阳县志。明万历府志记载演武为盐务堡。筑堡时间,大致在明嘉靖(1522一1566)年间。筑堡后,为盐务堡。

盐务堡;可能是明朝当时为了管理盐政而设立的盐务管理机构。但是否也与演武当地盛产洁白晶莹漂亮的土盐有关,这个就不知道了。

清顺治版《汾阳县志》记载说:“盐务镇,俗云演武镇,今废。”因为清朝有尚武精神,大概按字音,把盐务堡,就改名叫演武镇了。

图片是清康熙年(1662年至1722年)县志 演武已经成了演武镇

清顺治年间(1643年一1661年)演武堡叫盐务镇(俗云演武镇)。整个演武堡呈不规则形。堡墙一直完整存在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后逐步被毁夷为平地。

据我记得演武堡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还有残垣断壁存在。北边堡墙在原来公社大礼堂的后面大约有五六十米的地方,偏离招贤村村口南。

那时候那里有一个小树林,我们孩子们经常在那里玩耍。后来是我们生产队的土地。记得1957年还是1958年,汾阳法院抢崩抢窃盗窃犯韩贵文就是在北边堡墙北门那里执行的。

而西边堡墙也就是演武中学西边的院墙,好像七十年代还有存在,紧靠中学堡墙的就是村民们称作挖秸坑的地方。

(8)从演武王家学武说起;据说清初王安第十四世孙王邦迪为武进士、建阳守备,其在世时,王氏一门即有邦达、恒兆、万年等俱为武举。

而且我忘记还有插箭岭守备、打箭炉同知等许多文武官员,一时村内习文练武蔚为风气,村遂由偃武改为演武。

(9)清朝民国年间区划;演武位于汾阳市东南12公里处,清朝时期属于汾阳东乡恒丰里。

清康熙年(1662年至1722年)县志 演武属于恒豊里七甲。清光绪十年汾阳区划图 演武仍然属于恒豊里。

图片是清康熙年(1662年至1722年)县志 演武属于恒豊里七甲

清光绪十年汾阳区划图 演武属于恒豊里

(10)民国刘天成著《民国时期汾陽縣街村实况》记;

据民国刘天成著《民国时期汾陽縣街村实况》记:“演武鎮,明稱偃武(監務),清改演武。恒豊里,東西三街,南北一街,集在其北,形勢南北稍長,無門墻及堰。城正東二十五里,通車。能引汾河水灌地,井水苦且缺,深二丈餘。田地72頃,内有四成,完平遥公平里官粮者。民户373,男女2627口;商户18,男女89口。普通,六畜、农家多有,他村类似。初小設村南公地,王姓最多,清代人才頗盛。区分所所在地。”

民国年间——解放初期为汾阳二区,1949年,汾阳第二区区办驻演武古镇,地址在演武土地庙。

民国11年汾阳区划图 演武属于二区

1954年设演武乡, 1959年设演武聚宝盆人民公社,1962年设演武人民公社,地址仍然在演武土地庙。

1984设演武镇。

演武镇政府

以上是笔者对演武古镇历史渊源的考察论述,但因为资料有限,考察结论还很浅薄,希望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三) 古镇寺庙篇:

从演武古镇数千年各个时代传承留下来的老东西中,就能够看到古镇蕴藏着的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和文物古建,它们均是千百年来各个时期的老祖宗们农耕文化传承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古镇寺庙就是其中之一;

演武寺庙街道平面图

(1)魏文侯庙;据传说是梁国所建筑的寺庙,庙内有铁铸的铁人、铁佛(早年损毁)、庙碑志。庙碑志有那时候演武古镇在三家分晋时期的记载,只可惜是那块从魏文侯庙中发掘出来的记载招贤演武资讯的石碑后来不知道沦落到哪里去了!?

魏文侯雕像

魏文侯庙,前面《沧桑古镇话演武(二)历史沿革》已经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累赘了。

(2) 寿圣寺(我们当地叫大寺);寿圣寺坐落于古镇北部,占地大约有一百多亩,三进院落,还有几个跨院,有过殿,配殿。正殿大雄宝殿五大间,大雄宝殿正殿建筑雄伟巍峨壮观,坐北朝南,木结构建筑,琉璃瓦盖顶,飞檐走兽。

曾经辉煌 现在落寂破败了的寿圣寺(大寺),汾州地区体量前冠,占地100多亩

寿圣寺(大寺)大雄宝殿曾经雕梁画栋,一个个神像雕塑的活灵活现,而且大殿墙壁上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建筑规模,大殿体量在老汾州当地首屈一指。

寿圣寺(大寺)明清年间香火甚旺,在清咸丰十六年四月的演武镇赈済碑誌上,还镌刻有寿圣寺捐银一百两字样,当时寺庙住持为和修。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内还有和尚住持;两个短小精*和尚,一个叫定福、一个叫定珍。

寿圣寺(大寺)六十年代左右成为演武棉花加工厂,称演武棉站。棉站历来担负演武镇、肖家庄乡共2个乡镇33个自然村的棉花收购、加工、调运任务。

1964年演武棉站工作人员

站内建有棉花收购、加工车间及办公生活设施。包括,轧花车间、脱绒车间、打包车间30间;分级、结算等办公室28间;籽棉库、皮棉库、材料库40余间。 另外,东北部还有几十亩地种植庄稼蔬菜。

改革开放以后,棉站还审时度势在西部开了一个磨房,由西堡庄在演武棉站工作的陈开录给老百姓加工粮食,他儿子在那里给人们修理摩托车。

(3)土地庙;土地庙坐落于古镇南北正街原来丁字头上的正北面,土地庙正面面对古镇南北大街,规模在当地也是罕见,大概有五六亩地之多吧。

网络图片 为清末民国某地的土地庙

土地庙东西大约有三四十米,南北大约有四五十米,土地庙后面还有一块硕大的空土地。土地庙坐北朝南,上首是一流儿七间大殿排房,下首分别是两个落差不太大的院落,分别有厢房三间,院子里分别栽有几株碗口来粗的柏叶树。

南面是临演武古镇正街(南北街)的一流儿门面房,门面房中间是一间走道。东西相距大概有三四十米的地方,分别建有两座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二层钟鼓楼,钟鼓楼下面是通往土地庙里的通道。

土地庙民国年间——解放初期为汾阳二区区公所。1954年设演武乡, 1959年设演武聚宝盆人民公社,1962年设演武人民公社,地址仍然在演武土地庙。

后来拆了土地庙,在土地庙后边的空地上修建了大礼堂,改革开放以来,又拆了大礼堂,修建了道路以及门市部。

(4)奶奶庙(当地也叫娘娘庙);娘娘庙坐落于古镇西北上,也是一座建筑规模宏大的寺庙群落。

网络图片 奶奶庙

从原来村庄的石桥街出村,过了小小的石板桥,向西几十米。再往北大约不到百十米左右就是娘娘庙。娘娘庙二进院布局,东西宽大约四五十米,南北长大约有百十来米,占地面积大约有四五千平方米。

娘娘庙北面上首是大殿,大殿里供奉着送子观音等。大殿两边是配殿,配殿里面供奉有马王爷等铁佛。下来东西两边分别建有窑洞,娘娘庙最南边还有一座大戏台,大戏台坐南朝北。大戏台也是高大雄伟,雕梁画栋。娘娘庙正门在大戏台右首。

娘娘庙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大戏台、娘娘庙山门,山门在右侧,中轴线上是一个通道,通道内有一通造型别致的雕像——人拉御马雕像(不知道有什么传说),雕像上方是一个二层阁楼,阁楼上也雕有神像。

网络图片 人拉御马雕像

可惜是公社化时候建筑公社大礼堂都拆除的用了木料了。集体化的时候,作为公社拖拉机站,后来是个人酒厂,再后来是我们演武村庄党支部,村委会所在地,八十年代拍卖给个人,如今建设成了饭店居民区了。

(5)子夏庙(当地也叫子夏祠);子夏庙坐落于演武古镇东南方,寺庙整个建筑南北长大约有百十来米,东西宽大约四五十米,占地面积大约有四五千平方米。

图片为王天月提供 武学恭手绘的原演武子夏庙平面图

演武子夏庙最早建筑时间无可考究,据说庙里曾经有好几块记载庙志的庙碑,但都被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后期(可能也是被拆除的修建了磁窑河上的公路桥了吧),当地文献上也没有记载,所以,有关演武子夏庙始建筑年代无法考究。

但不管怎么说,演武子夏庙可以说是汾阳东部比较有特色而且也是规模宏大,建筑独特的一座寺庙,也可以说是演武古镇建筑的一处瑰宝,一座文化色彩绚丽浓厚的艺术博物馆。

它集儒、道、神、文化为一体,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大气磅礴, 与古镇东北角的魏文侯庙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一直以来就是汾阳东部的一座标志性古寺庙建筑群体。

它坐落在演武古镇南演武正街的紧东首,也就是演武古镇的东南部。西靠民居,东临“四清路”,东边百十来米就是演武古道——叠道(东道),南面临南演武正街通往小官道的大路。

子夏庙建筑群体由主殿子夏祠、老君庙、关帝庙、大戏台、魁星楼、山门钟鼓楼组成。

子夏殿坐北朝南,建筑雄伟壮观,大殿顶上面是琉璃瓦盖顶,飞檐走兽。大殿内雕梁画栋,肃目庄严,神位上供奉着有多半人高的神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神采奕奕,一言不发坐在那里笑看人间。

子夏殿西边是真武殿、东边是黑龙王殿。关帝殿因地处大戏台和子夏庙中间,人们也叫关帝殿为中殿。

关帝殿

关帝殿坐北朝南,也是琉璃瓦盖顶,内有木板彩绘顶棚,壁画,廊房下有两根大理石蟠龙大柱,每根蟠龙大柱为整块儿几米长的大理石精雕细刻而成。关帝庙东边配殿三间,西边配殿三间,为十八罗汉殿。十八罗汉为铁罗汉,一人多高,神采非凡,大气磅礴, 但不知什么年代铸造。关帝殿前,有两根高高的的铁旗杆,每一旗杆上有一特大的墨斗。

正殿西边还有一座偏院,砖木结构,上首是老君庙,正中供奉着太上老君。东、西厢房各三间,供奉着其他道教人物。偏院南有一山门,山门西有一小门可进出。走进山门,为下院,有东西厢房。东厢房南有一小门,可进出大戏台院。中院东厢房两间,西厢房两间。

子夏庙大院南面是一个大戏台。大戏台是坐南朝北,正面中轴线对着关帝庙以及最北边的子夏庙大殿。

曾经富丽堂皇,即将倒塌的子夏庙大戏台

曾经富丽堂皇,即将倒塌的子夏庙大戏台

大戏台建筑也是雄伟壮观,大戏台里面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大戏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唱戏的那些个镜头,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子夏庙里看大戏

而且,紧靠大戏台东面还有一座更加精彩,雄伟壮观的魁星楼,我们也叫空心楼。

(6)魁星楼(当地也叫空星楼);魁星楼建筑在我们古镇位于东南面的子夏庙内的东南角上(是否全国大部分的魁星楼均是建筑在当地的东南角上)。

南北两个门洞,南面的门洞紧临我们古镇南演武正街古时通往河北,山东的古道——小官道,北边的门洞通往子夏庙内,魁星楼西依子夏庙的大戏台,东临“四清路”,再往东就是我们古镇演武厅的驰道(当地叫敌道 叠道)。南面门洞进去,就是大戏台的东廊房(在我们记忆里大戏台的那个廊房已经没有了)。

魁星楼南门上面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村里的乡绅社首。图片由王守让先生提供

图片说明;(前些日子回村,偶然看到一幅珍贵照片,那是我们汾阳演武古镇消失了几十年的魁星楼的照片,也可能是我村魁星楼唯一的一张照片吧。照片的主人是我们演武古镇民国年间二三十年代的乡绅社首一类的显赫人物。 破四旧时期,后人将此照片藏到其他普通照片后面,才得以保存到现在。因此弥显珍贵。)

魁星楼坐南朝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古建筑,高约十几米,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南面门洞上方匾额是“西河胜境”四个篆字大字,匾额上方又有二十个小字,可惜那时候的摄影设备及技术不是那么精湛,字迹不太清楚(可能魁星楼的正面北边也有匾额)。

南面门洞上方匾额是“西河胜境”四个篆字大字

第一层楼基座由青砖砌就,高度与西边的大戏台上平水基本持平。图片上与大戏台之间露出了的女儿墙垛口处是从子夏庙内上魁星楼的台阶,台阶有两米多宽,大理石护栏,楼梯下面是空的,据说有人发现里面住有不少的大蟒蛇,令人恐怖异常。

上了第一层楼基座,四周围是青砖砌就的花栏墙,花栏墙外面四周围是精美细致的砖雕图案,古朴端庄,上面的两层楼阁坐落在楼基基座的中间。

二层是单檐,金碧辉煌的彩色琉璃瓦盖顶,四条楼脊上装饰兽头鸱吻,斗拱飞檐。楼顶出檐由八根红油漆木柱支撑,构思巧妙,卯榫结构层层叠叠,加之雕梁画栋,油漆彩画,显得美观大方。

二层南面出檐下悬挂一个牌匾,上书“一点无私”四个鎏金大字

二层南面出檐下悬挂一个牌匾,上书“一点无私”四个鎏金大字。从北边进入二层楼内,也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楼中间竖一根粗粗的圆木柱,环绕木柱凿孔设置脚踩踏板,螺旋形登上三层。

三层也是砖木结构,四周围的窗户均是精美的木雕花窗,玲珑剔透。阁楼的中央有一魁星,站南面北。魁星神像的面目狰狞恐怖瘆人;右脚金鸡独立着地,左脚后翹,左臂前升,手捧墨斗,右臂高举手持赤笔,头上长角,青面獠牙红头发,双目园瞪,盯着前方。寓意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网络图片 魁星点斗 独占鳌头

而说道“魁星点斗”民间还有一些传说:传说中魁星是个才子,曾经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但却因貌丑惊吓到了皇后娘娘,逐被乱棍打出皇宫,魁星愤而跳入东海,东海龙王深悯其人,赐魁星朱笔一支,命其掌管人间科举文化。  

另有一种说法是:魁星高中进士,在殿试之时,皇帝见他相貌如此丑陋,跛脚加麻子。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脸上长了这么多斑点?魁星答道:“麻面满天星。”皇帝又问他脚为什么跛?魁星又答道:“独脚跳龙门。”魁星的对答如流使皇帝龙颜大悦,高兴之余就点魁星做了状元。于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供奉起了“魁星爷”来了,供奉魁星以便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能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而“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还有一种说法;魁星是主宰人间科举考试的神,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翹起,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举人的姓名。而鳌头,则是我国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刻有巨大鳌鱼的头。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时均立于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为“上鳌头”。

这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由来。  

总之,不管什么传说,供奉魁星都是古代文人对于魁星的认可,同时也期待命运对于自己的眷顾“魁星点斗,金榜题名。”  

而魁星楼的三层楼顶建筑更加精美绝伦。楼顶采用古建筑攒尖顶式建造,单檐四面坡,也是金碧辉煌的黄色琉璃瓦盖顶,色泽亮丽,光彩夺目。四条垂脊弯曲挑起四个角,每条垂脊上安有好几个祥兽鸱吻,四个角下面挂有铜制惊鸟风铃,遇到刮风的时候,叮铃铃,叮铃铃的声音悦耳动听能传出好远好远!

楼顶最中央安装有用风磨铜制作的金光闪闪的楼刹。

魁星楼上的风磨铜楼刹金光闪闪

而据说风磨铜一般是铜和黄金按比例制作的,风越吹越磨,它就越明亮。怪不得那个魁星楼顶上的楼刹一年四季老是金光闪闪的,尤其是在晴天的下午,太阳东射,在西边二十里的地方也能够看到我们演武古镇魁星楼上的风磨铜楼刹金光闪闪。

那时候曾有人形象的说:“出了汾阳城,一蹶叾子(叾子土话我们当地念du子,指屁股、臀部)三回楼,就能看见演武的空心楼。”形象的说明了演武古镇魁星楼的高大雄伟。  

但就是这样一座造型别致,精美绝伦的魁星楼在那宁左勿右的年代里,被人为的拆除做了它用。从古镇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了,到如今只剩下一些淡淡的回忆了!

(7)古镇十字街正东有一座张庙,古镇南面有一座五道神庙。这两个庙在我们小时候记忆里就已经没有了,只是剩下一个大概的遗址了,原貌只是听老辈人说起过。村南还有一个高大的土坛,据说是旧时祭祀哪路神仙所用。

(8)玉皇庙;而和我们演武镇已经连为一体的招贤虽然村庄不大,可是,村小庙不少,前面提到两村交界处的魏文侯庙,还有玉皇大帝庙,土地庙,龙王庙,可惜都相继被拆毁,荡然无存了。

网络图片 玉皇庙

原玉皇大帝庙的铁钟,大明万历岁次乙亥造”(公元1575年),现挂在招贤村土地庙楼上

不过幸运的是在由平遥安固村李秉章先生生前撰写的文章《安固村北魏寿佛像出土纪实》中,招贤村的一些寺庙简介被有幸的记载下来了(记载在沧桑古镇话演武(二)历史沿革:),这真是非常珍贵的一篇文章,它使得招贤村那些个从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的寺庙遗迹被文字永久地保留下来了。

亟待抢救的古建筑——寿圣寺(大寺):

前面介绍了演武寿圣寺(大寺)是汾州东部地区体量最大的一座古寺庙群落。接下来了解一下寿圣寺(大寺)建筑年代及现状。

寿圣寺(大寺)是汾州东部地区体量最大的一座古寺庙群落

山西汾阳演武镇寿圣寺,我们当地老百姓叫大寺。整体面积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庙后面还有供养土地。坐落于演武古镇北东部。东面隔一条路与招贤村原来的玉皇庙比邻(大约有百十来米,现已损毁)。

南边与曾经的魏文侯庙(备注1)也就是百十来米的距离。集体化的时候大寺前后左边曾经是我们生产队的土地。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寺寺庙后面的土地叫做珠珠地(朱朱地)。

据传说寺庙大殿佛像下曾经有通往演武东南方向子夏庙内的地洞,两庙相距大约有1000米左右,现在洞口淤塞。

大寺建筑分为几个区域,西北部为寺庙区域,东部建有斋房院、藏经楼等建筑。

东部、北部、庙背后为供养土地,寺庙种植庄稼蔬菜等,南边是广场。

大寺寺庙主体建筑分为三进式院落。寺庙建筑从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中殿,正殿。

寺庙主建筑大殿,也叫正殿,后殿,也有人叫大雄宝殿。

大殿悬山顶结构,殿顶五脊两面坡,殿顶上黄蓝色琉璃瓦盖顶,原来屋脊正中央有精美的装饰;脊刹。

脊刹造型优美,富丽堂皇,我们小时候离大寺老远就能够看到大殿顶上中央那个造型别致,富丽堂皇的脊刹。

网图 小时候离大寺老远就能够看到大殿顶上中央那个造型别致,富丽堂皇的脊刹

正脊两端,屋脊四角上还装饰有鸱尾构件(现已经损毁)。

大殿五大开间,进深大约有十几米,十四根红油漆大柱支撑着大殿硕大的整体建筑,墙壁并不支撑殿顶的重量,只起遮蔽的作用,具有我国古建“墙倒屋不塌”这一特色。

十四根红油漆大柱支撑着大殿硕大的整体建筑

大殿的驼峰斗拱都无雕饰,只是形制各异,排列参差,既有承托作用,又有装饰意味。

巧夺天工的木结构斗拱硕大精致、出檐深远。大殿内木结构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构件齐全,雕梁画栋,庄重肃目。

原来大殿内塑有如来佛像,其他殿塑有四大天王、哪吒闹海、以及公关雕像。

大殿前还有竖壁。

其他配殿内塑有十八罗汉等的塑像。

各个殿内一座座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美轮美奂的神像,雕塑得活灵活现坐在那里笑看人间。

现在只剩下正殿,西配殿,中殿了,东配殿已经不复存在了, 五十年代后期演武棉站,因东配殿出现漏雨情况,所以拆除后又新建了一排房子作为了仓库。

大寺正殿 大雄宝殿

前面墙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大寺改为演武棉花加工厂后拆除了原来大殿的前墙而改建的墙壁。

大寺中殿 西配殿

西配殿

而且大殿正北边,东西两边三面墙壁上均有精美绝伦的壁画,以及当时施主,寺庙住持,壁画制作人等等资讯。

可惜是年代久远看不清楚了。

大殿东西墙壁上的壁画 年代久远看不清楚

而大殿东西墙壁上分别绘有的两个下大上小圆圆的图像,因为年代已久看不清楚,是否是如下图——中国现存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时期木结构古建筑—大云院的观世音菩萨像(备注2)有些相似。

网络图片 大云院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 观世音菩萨像

网络图片 大云院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 观世音菩萨像

网络图 朝元云气图

网络图

整个寺庙建筑规模,大殿体量,整体面积,在老汾州地区也是属于前冠。

中殿为三大开间,也是悬山顶结构,两面坡,进深也有十几米,也是雕梁画栋。

山门,钟鼓楼及前殿建筑早已损毁,无有痕迹。

图片场景地方可能就是原来大寺的山门一带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大寺被改为棉花加工厂(演武棉站)后,寺庙里的好多古建筑毁于一旦。1955年许许多多,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美轮美奂的雕塑神像统统都被损毁,真正是令人扼腕叹息,遗憾万分。

特别是那些记载最有参考价值的庙志碑,也被毁于一旦,没有一点儿音讯了,那更是巨大的损失。真是令人痛心不已。

大寺明清年间香火甚旺,在清咸丰十六年四月的演武镇赈済碑誌上,镌刻有演武寿圣寺捐银一百两字样,当时寺庙住持为 和修。

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内还有和尚住持;两个短小精*和尚,一个叫定福、一个叫定珍。

但是,就这样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寺庙建筑群在当地县志及其他一些文字中都显有文字记载。

而笔者也是当地本村人,对于这样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寺庙,以前也是一直没有关注过。

直到笔者因为患结肠癌休闲下来,继而写我的纪实自传体乡村回忆录《草根春秋》后,书里面涉及到当地的一些人文古建等,才慢慢地对于古镇寿圣寺关注起来。

并且在前段时间,实地考察了解了寿圣寺一些现状,用手机拍摄了一些寺庙建筑现状的图片,发现现状不容不着急,现状非常危急,需要亟待抢救,如果不抢救保护及时,恐怕今年再有一场大雨,大殿内珍贵的壁画,甚至整个大殿建筑就会毁于一旦!!!

图片是危在旦夕的大寺正殿

通过手机拍摄大殿房梁上的一些资料,可以得出几条信息:

一 .寿圣寺(大寺):最初建筑年代不详。但据大殿房梁上记载;古迹先於至政三年二月十四日重建。也就是说大寺正殿最起码是在至正三年前就有建筑的。

至正是元朝元惠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的年号。至正三年是1343年。也就是说大寺的大殿重建至今已经679年了。最初的建筑肯定比这个年代要早不少。

图中字迹 古迹先於至政三年二月十四日重建

二 .而据大殿房梁上记载,大殿后来又经过了四次的重修 重建。

x延祐五年四月重修。?

大明洪武 七月十七日重建。

正德十三年四月十六日重修。

嘉靖十年七月十日重建。

三 .大殿梁上记载有重建,重修匠人,以及施主捐款等资讯。

四 .中殿房梁上也有建筑修缮,以及捐款施主等等资讯。

但是,因为手机拍摄不是那么清楚,所以,好些资讯还是不太清楚。

因此,其相关文字记载和图片仍需要相关部门考察论证。

而据现在的住持李发元先生所讲述,期间曾经有北京的古建筑专家前来演武寿圣寺(大寺) 正殿考察。

他们不辞辛苦,登上高梯,爬上房梁,一字一字考察解读,根据考察结果,据说演武寿圣寺这个古建筑,最初建筑时期比太原晋祠中间的一些古建筑(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里的建筑时期还要早。

网络图 北京的古建筑专家前来寿圣寺(大寺) 正殿考察。他们不辞辛苦,登上高梯,爬上房梁,一字一字考察解读

下面是演武寿圣寺(大寺)现状的一些图片。

图片说明;图片大部分是笔者用手机拍摄,其中有几张标有网络图片的是笔者为了衬托说明那些建筑而引用网络上的图片。

大寺正殿西北角和现主持李发元先生

正殿内雕梁画栋的木结构

正面殿墙壁上木结构斗拱

正面殿墙壁上木结构斗拱

前檐精美的木结构

后檐西北角上的砖木结构构造

大殿前面墙壁上硕大的木结构斗拱

大殿内的木结构斗拱

巧夺天工的木结构

大殿内硕大的木结构斗拱

网络图片 屋脊上的鸱尾

网络图片 屋脊中央的脊刹

网络图片 屋脊·中央的脊刹

网络图片 屋脊两端的鸱物

十四根直径四十厘米左右的松木(是否是松木)支撑着硕大的大殿

大殿房梁上关于建筑年代及重修年代的记载

大殿梁上记载施主捐款的资讯

大殿梁上记载汾阳演武等字样

大殿梁上记载当时寺庙住持 僧人等资讯

殿梁上记载修建年代

大殿东西北边内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

大殿的壁画

大殿内的壁画

正殿内的壁画

大殿内的壁画

大殿内的壁画

大殿内的壁画

大殿内的壁画

大殿内的壁画

西配殿内的壁画

西配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

大殿后墙壁

即将倒塌的正殿北边殿顶

即将倒塌的正殿后墙及北边殿顶

五间西大殿

东配殿遗址

院子里散落的琉璃瓦及建筑构件

散落在院子里的建筑构件

大寺中殿(也叫过殿,二道殿)

中殿(也叫过殿)

中殿西部山墙

中殿北边的一个建筑(是否是殿前竖壁或者是后来棉站加工棉花的一个设施 )

中殿内

中殿内 梁上也有记载建筑年代及捐款人等资讯

中殿

中殿内梁上也有记载建筑年代及捐款人等资讯

中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

中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与文字

中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文字

中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文字

(备注1)魏文侯庙(也有称为铁佛寺);据说是梁国所建筑的寺庙,庙内有铁铸的铁人、铁佛(早年损毁)、以及记载修建魏文侯庙的石碑志。

梁国;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 魏惠王公元前319年去世,享年81岁。

(备注2)中国现存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时期木结构古建筑—大云院:山西长治平顺大云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因弥陀殿内留存有五代壁画而闻名于世,这是迄今所知我国古代佛寺殿堂中仅存的五代壁画,弥足珍贵。

殿内斗、枋、替木等构件上还保存有一部分五代彩绘,是中国古建筑中稀有之例。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保存五代壁画22平方米。东壁画题“维摩变相”,8个伎乐天一边奏乐一边起舞,表现出超人的神态仙姿。扇面墙正面上部画飞天,两侧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乃弥陀佛胁侍。后面画“西方净土变”,云气缭绕,菩萨、天王、侍从等参插其中,上部天宫楼阁悬空。各像面相圆润,肌肉丰盈,乐舞伎广袖长裙,姿态柔丽俊美,唐代画风犹存,是中国现存寺观中惟一的五代壁画遗作。

延伸阅读:子夏庙重修后续篇:

适逢盛世演武子夏庙重新修建;

《汾阳县志》上曾经记载的王家第十六世王汝玢; 王汝玢,字文磷 ,邑之演武镇人,廪贡生。嘉庆二十年官泽州府凤台县儒学教谕, 诰封奉直大夫 。励廉隅处脂不润,训士先品行后文艺,尤严义利之辨。尊经阁,奎星楼就圮,捐俸倡绅士重葺,棂星门外筑垣,以肃观瞻。大比年,寒士乏资斧,难进取,乃因庙工余资酌量劝捐,存生息公款为津,送诸生乡试费。祥议规条,勒石戟门,用垂永久,一时土风丕振。

该文记载;清嘉庆二十年官泽州风台县儒学教谕,诰封奉直大夫(从五品)的王汝玢,时遇尊经阁,奎星楼就圮,也就是尊经阁,奎星楼破败倒塌,于是,自己捐俸禄倡议乡绅重新修建。因此,祥议规条,勒石戟门,用垂永久,一时土风丕振。

而如今王家的后人王冬明先生同样是崇善扬德,自己掏巨资重新修建了新的演武子夏庙。

汾阳演武子夏庙

2021年由王冬明先生个人投资重新修建的子夏庙开光仪式 冯恩启先生拍摄

汾阳演武新修建的子夏庙庙碑 汾州文化研究论坛群主冯恩启先生撰文

汾州文化交流协作会汾阳、平遥、介休、灵石、孝义 子夏庙落成典礼及“子夏文化研究基地” 仪式 冯恩启先生拍摄

汾阳演武新修建的子夏庙

汾阳演武新修建的子夏庙

(附录)汾州文化研究论坛群主冯恩启先生文:

2021年,演武村民王冬明受子夏诸神感化,在子夏庙原址修建子夏庙,占地面积345平方米。重塑子夏、老子、关帝、送子观音像四尊。总投资45万余元。庙宇虽为新式大殿,但总算使庙宇神灵有了归宿,也使村人有了信仰祭祀,祈福求安、弃恶扬善的场所。如此大美功德,恩济当代,惠泽后世,理应大力传扬。

2021年农历9月19日,值此演武子夏庙开光之际,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举行了“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暨子夏文化研究基地”挂牌仪式。仪式由汾州文化研究论坛群主冯恩启主持。子夏文化研究基地王冬明董事长,武登云会长、主任,以及汾州文化交流协会专委会平遥、孝义、介休、灵石先后发表贺词,五县(市)书画家,赠送了各自的书法作品。

锣鼓喧天,礼炮撼天动地,换回子夏诸神归位,保佑一方土地,文运昌达,人才辈出。这可真是:

子夏贤名千古传,西河设教有灵光。

神归庙宇殿台座,化育人心佑此乡。

2021一11一16

接下来欣赏 沧桑古镇话演武(二)古民居、老街道、古坟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