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期待地去看《封神》第一部,却被本片惊艳到了。
我对看电影持一种“清洁”的心态,即不愿被各路媒体或软广影响。
如果电影的宣发没有影响到我,我更能客观评价这部电影。
《封神》就是我带着一种完全“童真”的状态看的。
看过《权力的游戏》的人,想必对北境的长城有着深刻的印象。
《封神》第一部开篇的城墙会让人毫无压力地代入到北境长城那个场景去。
好处是你很容易定好这部电影的基调,即它可能会和《权游》一样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奇幻大片。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即你很容易把它和《权游》相比较。
事实上,我就一直在这么做。
比如妲己吞比*心,我就会把她和龙妈吃马心的戏来比。
还有演员的衣服也非常新,完全看不出那种年代该有的“原始感”(其实我更想说肮脏感)。
但是除了这些,本片带给我的更多是惊艳。
导演在非常多方面都处理得很高级,完全脱离了过去人们对于《封神榜》的刻板印象。
先说一些细节。
一些血腥的情节,如比干挖心、纣王把伯邑考做成肉饼;
这两场戏几乎没见血。
妲己*姜皇后,满池血,但画面美感是很强的。
一些观众很期待的肉欲情节,如纣王和妲己的床戏、酒池肉林的戏,根本没有,完全弱处理了。
我们随处能看到导演的野心,他想拍出能和《魔戒》《霍比特人》相媲美的顶级电影。
但是这种宏大叙事的电影不好拍,不在于特效,不在于场景的营造,而在于讲好故事。
我一直说,包括昨天的文章(《长安三万里》:李白和三代烟草人)里也深入说了,检验一个东西好不好的标准,在于它接不接地气,有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
如果一个大片,过于强调“大”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那么就会显得空洞而说教。
这就是为什么《魔戒》《霍比特人》都是植根于小人物,把小人物的发展变化当做主线,把那些宏大叙事当做辅线。
《魔戒》的主角是弗雷多,一个小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的主角更是一个霍比特人。
把小人物放到宏大背景中去讲,只要小人物的成长讲好了,背景和故事自然就讲好了。
《封神》比《魔戒》更难拍。
因为《魔戒》是现编的,但《封神》却基于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民间神话故事。
而且《封神榜》也被拍了无数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想把故事讲出新意,就显得非常难。
但是,不怕导演骄傲,他做到了。
导演把故事的底层逻辑抽炼出来,把中国志怪故事里的“怪”弱化了,把诡异奇幻的地方都弱化了。
这是中国奇幻作品中特别少有的。
往往,“精怪鬼神”里的“怪”会被放大,因为这可以吸人眼球。
但同时也会反噬到作品,会让作品显得没有那么“正气”。
但《封神第一部》狐狸精、祭坛、占卜、天谴,这些超自然的东西,都一笔带过为剧情而服务。
导演的逻辑脱离了“怪”而更加现实:一个是逐权逐欲(反派),一个是为国为民(正派)。
纣王殷寿本就是一个权利熏心的人,而狐狸精只不过是他登顶的辅助而已。
在电影中,纣王主导狐狸精,他可以决定狐狸精的生死;而不是狐狸精主导纣王,可以随意蛊惑他。
这种处理方式会让故事更真实,更接近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更能让人感受到历史上真正的纣王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说以前的《封神榜》是夏夜里你奶奶摇着扇子给你讲的,听完后你的后背一身冷汗。
那么这部电影《封神第一部》是导演用讲历史的方法给你讲,称它为“史诗级”的也不为过。
情节在纣王篡位的图谋中徐徐展开,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他嗜权,甚至害怕亲儿子抢走他的位置。
他有情,羡慕姬昌的父子之情。
他也冷血、嫉妒,把伯邑考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掉。
他在乎名声,天谴来了,想学明君自焚。
但他同样怕死,所以他找到了各路术士,其中就有申公豹,来研究不死的方法。
姜子牙带着封神榜来了。
纣王得知封神榜可以吸收人的魂魄然后驱使魂魄为己所用,于是他想把封神榜搞到手。
这时的姜子牙,姬昌姬发,纣王的儿子殷郊都意识到纣王是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人,所以选择了和他对抗。
故事讲到这里渐入佳境,但却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期待着下一部。
这一部中其实有几条线。
姜子牙送封神榜拯救人世于水火之中,这是一线。
他带着哪吒和杨戬,主要对手是申公豹。
殷郊在和狐狸精对抗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父亲纣王的心路历程,这又是一线。
西伯侯姬昌及儿子姬发在被纣王针对的同时,可能找到其他出路,这也是一线。
《魔戒》中的几线任务,有时候会有一点割裂。
但《封神第一部》几条线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没有割裂感。
从讲故事上来说,《封神第一部》基本上讲好了,为下面的戏开了个好头,做好了铺垫。
剧中的宏大场景,做得都不错。
费翔宝刀不老,非常合格。
几个小将,也是可圈可点。我最爱殷郊。
期待第二部(据说已经拍好了),导演能给我们带来更加完整和接地气的故事,不要太飘在天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