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的古建筑瑰宝:社旗山陕会馆

稀有的古建筑瑰宝:社旗山陕会馆

首页角色扮演封神最游记更新时间:2024-04-25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坐落于南阳东北45公里处的社旗镇,因为离高铁和高速公路相对较远,多多少少给人以偏居一隅的感觉。然而,这个“小县”可是很有分量的历史文化宝地。其鼎盛时期,这里曾建造有9座城门,其规格几可与京城比肩。而今,其9座城门尽管已被鳞次栉比的楼房和宽广的道路取代,但从一座被学界称作“天下第一馆”的恢弘古建筑,依旧可以窥见其往昔曾有的繁华与地位。这座建筑,就是位于社旗县中心地带的山陕会馆。

精心构筑 历时130多年建成

社旗镇原名赊旗店,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商业古镇。该镇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繁盛。当时该镇为水旱码头,南船北马,百货云集,全国有13个省的商人分布在该镇72道街上经商,而尤以秦晋两地的盐茶大贾实力最为雄厚。

山陕会馆为清代山西、陕西的巨商大贾在赊旗店(现社旗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集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全部竣工,历时136年精心构筑。总体来看,这个会馆是第一座商业会馆类建筑与关帝庙建筑完美结合的古建筑群。她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08万多平方米。建筑布局采用了我国特有的中轴对称式传统风格,集皇宫、庙宇、民居、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既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又玲珑毓秀、典雅精致。主体建筑自南向北呈现中轴线式分布,由琉璃大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部分组成。前为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和东西马厩;其后为悬鉴楼、钟鼓楼、东西廊房;再后为大拜殿、药王殿、马王殿;最后为春秋楼。布局严整,庄严肃穆。除后部“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是河南省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巨大而又华丽的“二龙戏珠”浮雕照壁位于会馆南门前,高20米,宽13米,仿北京“九龙壁”建造,用彩釉陶瓷大方砖砌成,透花雕龙,色彩绚烂,图案精巧,栩栩如生。悬鉴楼,又名“八卦楼”,为会馆的戏楼。高30米,面宽17米,进深20米。重檐歇山式,上下3层,3层均有木、石雕刻;戗脊上装饰以人物走兽,雕工精细,蔚为奇观。此楼两侧作为陪衬的钟、鼓二楼,东楼悬大钟,西楼悬大鼓,皆用16根木柱支撑。钟、鼓楼两侧则是东西辕门和马厩。大拜殿为会馆的中心,高34米,面阔23米,进深45米,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殿下所筑高台,约4米多,砖、石包砌,有石栏围护,中立一精雕细镂石雕牌坊;牌坊下为“九龙口”,斜铺着云龙石雕;牌坊两旁的门楼,筑台阶各13级。建在高台上的大殿,属初见需仰视的重檐庑殿式建筑。前殿为宴会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后殿原有“暖阁”,内有关羽牌位。大殿左右建有陪殿,东西对应的是药王殿和马王殿;陪殿之前,还建有东西廊房各13间。这些精美的附属建筑把大拜殿烘托得更加雄奇壮观,气魄不凡。

社旗山陕会馆原名山陕同乡会馆,功能为当时山西、陕西旅居赊旗店镇的商界大咖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因养有监管的僧道,也被称为山陕庙。还因为正殿供奉着素有“武财神”之称的关羽坐像,所以会馆的大部分楹联,门榻、匾额都颂扬关羽的功德,民间又把这里俗称为关公祠。据说,到了道光年间,这里还被称作鼎元社,改称山陕会馆是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精雕细琢 蕴含10个“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在长达130多年的建造期,正处于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期。当时在全国各地做生意的富商大贾们聚敛了大量钱财,出于资本运作、商务经营需要,也包含着炫富攀比心理,为工匠构造会馆建筑艺术提供了强大的心理需求和财力支持,因此,社旗山陕会馆也就应运而生。据记载,社旗山陕会馆仅兴建大拜殿及附属建筑就花费白银达880多万两。

有这么财大气粗的富商持续的资金支撑,社旗山陕会馆就得以做到了“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的良好运作。因为购置到了大量的优质建材,招聘到了无数的能工巧匠,从而使该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其时的巅峰状态。乃至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凡是初次见到这座会馆的权威古建筑专家,也无不对其给予高度赞誉,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题词大赞:“艺术辉煌,绝无仅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词赞叹:“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1988年,该会馆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山陕会馆到底有什么奇绝辉煌之处呢?有研究者总结,在全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乃至除皇宫外的古建筑中,仅就其建筑装饰艺术而言,就有10个“之最”:

一为全国会馆之最。据有关资料,在全国现存80余座会馆类古建筑群中,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规模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好、建筑装饰工艺最为精湛,商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她的建筑面积就有6000余平方米,比继她之后相继被批准为国保单位的四川自贡西秦会馆、山东聊城山陕会馆两个会馆加起来的占地面积还要多。

二为琉璃照壁之最。中国古建筑的照壁其装饰风格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海漫式”,即以整幅壁面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其二为“盒子式”,仅以砖雕或石雕装饰照壁壁面的中心部位,或为菱形或为椭圆形,称之为盒子。而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则是将海漫式与盒子式两种风格巧妙地结合于一体。既有相对独立的“盒子”装饰,又有海漫式的画面效果,显得主次分明、富丽堂皇又和谐流畅。可称为会馆类古建筑照壁装饰艺术之最。

三为铁旗杆之最。铁旗杆是“武庙”即关帝庙建筑的特有装饰。社旗山陕会馆的两根铁旗杆重5万余斤,高20余米。据有关古建筑专家称:它们的重量、高度,和精湛的工艺,完美的造型,在全国同类建筑中无可匹敌。

四为戏楼之最。全国现存古戏楼众多,当首推社旗山陕会馆悬鉴楼宏伟、精美。据讲解员介绍,已故中国古建筑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校长杨廷宝先生曾慕名对悬鉴楼进行过实地详细测绘、拍照,称赞该楼为“华夏古戏楼的典范之作”。

五为石雕艺术之最。以石牌坊及各殿柱础为代表的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集中国古建筑全部石雕技法于一体,其雕刻形式和内容包括圆雕瑞兽等动物造型,圆雕瓜果造型,高浮雕、透雕人物故事造型,平雕、浮雕各类花鸟物及吉祥装饰图案等。特别是其人物故事雕刻尽得我国历代绘画与雕刻艺术真传,情景交融,惟妙惟肖,为众多国内古建筑专家交口赞“绝”。

此外,社旗山陕会馆几乎达到了无木不雕的地步,其木雕装饰艺术与石雕装饰艺术两相媲美,并称“双绝”。国家建设部顾问、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将其雕刻装饰艺术与建筑业之祖师鲁班的匠艺相比美,足见评价之高。主殿大座殿前檐两山所嵌之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龙”、“虎”二字碑,“龙”、“虎”二字为慈禧为该馆所题真迹。作为镇殿之宝,在全国的会馆建筑中绝无仅有。该会馆馆藏的40余件清代剌绣珍品,其中5件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保文物一级品。称之谓“全国清代民间剌绣品之最”也当之无愧。该会馆的附属建筑道坊院,是管理会馆的道士平时居住之地,也是接待联络官府人员的场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全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中也为独此一家,堪称“全国之最”。而该会馆现存9块碑刻,其中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公议杂货行规》碑和《过载行差务》碑,这3块碑石也是我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中所存最早也最全面的商业道德规则碑记,实为全国之最。

底蕴厚实 文化含量丰富多彩

社旗山陕会馆既有实用价值,更具观赏价值,是秦晋商人彰显品牌的极好载体,成为他们的骄傲与自豪,自然引得各地商人为树立本籍的商业形象,群起效仿。

据赊旗店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东介绍,会馆表面上看是通商情叙乡谊的场所,但她更重要的功能是商人的自律机构,用以规范经营行为,对外形成竞争优势。据考证,作为赊旗镇商业行会代表的山陕会馆,在基本职能、组织形式、道德信仰,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已具备了中国民间商会的雏形。

徐东告诉记者,山陕会馆内存有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以‘诚信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如前文提到的该会馆保存完好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公议杂货行规》《过载行差务》碑,均对研究清代赊旗镇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商业行为的规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佐证,也是“诚信为本”商业经营思想的直接展示。这些商业道德规则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统一度量衡,维护公平公正的行业秩序的,如《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所刻。二是反不正当竞争的,如《公议杂货行规》碑,刻录的商业行规就多达18项,内容涉及不卖劣质产品、不缺斤短两、禁止拉客宰客、不允许打价格战等。三是监督官府的。这些商业道德规范则是商人公议后的集体决策,并“禀明县主”批准后刻在石碑上的,具有“法”的权威与强制性。

社旗山陕会馆作为民间商会机构,还施行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模式。会馆现存的还有4块石碑,就记述了该会馆创建及重建的历史过程,翔实地刻录了所有为兴建会馆捐资商号的名录、捐资数额和建筑用项开支情况,每项开支用银精确到了两、钱、分。因此,社旗山陕会馆也被人赞颂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之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之基地”。

“社旗山陕会馆以‘诚信为本’为核心的商业文化是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品牌文化。”徐东说,山陕会馆又称“山陕庙”,庙里敬祀的是武圣关羽。而关羽所代表的“忠义”和“诚信”美德,则使这座商业会馆超越了“义”与“利”之争,打出了“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商业道德宣言——这是山陕会馆商业文化中魂之所在。

此外,游览社旗山陕会馆,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她的雕饰内容与其他庙宇相比更具特色,“李白骑鲸”“杜甫夜读”、《八爱图》《封神演义》及众多历史典故,大都置于显著之位,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仔细观览,也让人感觉出当年的秦晋富商们,仿佛都带有儒商风范;最起码也说明,他们是一批十分崇尚中华民族高雅的传统文化,富有文化修养的商界精英。

社旗山陕会馆,真可谓一座能使用心的游客或研究者大开眼界且收益匪浅的古建筑瑰宝。

(配图选自网络)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