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佛家语,即乾闼婆(Gandhanra),又作犍闼婆、犍闼缚、紧那罗,是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又称香神,乐神、香音神。飞天一词出自于《洛阳伽蓝记》卷二载:“石桥南道,有景兴尼寺,亦阉官等所共立也。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飞天最早诞生于古印度,后传入中国,与中国艺术融合。魏晋南北朝初期,壁画中的飞天亦称飞仙。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几乎皆画有飞天。
敦煌飞天的由来与历史:印度人把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而我国的道教把升天的神话人物称呼为仙,后来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了敦煌飞天,指的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期间,后来不断创新发展,在元代开始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