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的故事」衔山揽水中轴线 融金纳海皇城根儿(之三)

「中轴线的故事」衔山揽水中轴线 融金纳海皇城根儿(之三)

首页角色扮演废土城防纪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5
乾隆在皇城的西南角为谁建造了一座华丽楼宇?

说起这座叫做宝月楼的楼宇,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清朝时有一位维吾尔族的女子入宫,成为乾隆皇帝的爱妃,因其身上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儿,人们都管她叫香妃。然而香妃却总是闷闷不乐,日夜思念自己的故乡和家人。乾隆帝为讨佳人欢心,1758年间在中南海的南端建造了宝月楼,并手书“仰视俯察”匾额,此楼有两三丈高,楼基上有两层楼阁。在这座楼的对面便按照香妃家乡的礼拜寺,修建了一排回民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和和街市,每当香妃思念故土时,便登上宝月楼,眺望对面的礼拜寺,仿佛看见家乡一样。于是,这座华丽楼宇也被称为“望乡楼”。香妃的故事多是传说,但是宝月楼和礼拜寺都曾经真实存在过,现在西长安街附近还住着不少回族同胞。

清时宝月楼临近城墙,但城墙上并没有门与外界相通。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将总统府设在中南海,对宝月楼加以改造,使楼成为门楼。改造工程拆除楼前皇城墙,新建两面八字墙,将宝月楼和两侧皇城墙相连,并在楼下开大门,命名为“新华门”,寓意“新中华”,为中南海南门,邻西长安街。

皇城与“六海水系”

中国古代的城防体系有城墙就必有护城河,北京的“六海水系”对于北京城的意义重大。“六海”中的“海”,不是我们常说的大海,这个词是早年进京的蒙古族和满人称呼湖或者水泡子的名字,北京城的水面最早只是元大都大小不等的积水之地,北京自元代起,各朝代建都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来引水进入北京城,使皇城水域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海南海中南海什刹海等等活水。而“海”这种称谓一直沿用,老人们习惯称于皇城的大小湖泊为“海子”,伴随着几十代人保留到今天。

北京的水,美就美在她不是一潭死水,活水的引入形成了水系,这座背负着厚重历史的古老皇城就是因为有了水才变得更加鲜活,人们的平凡日子就是因为有了水才更添情趣。

揽水纳海的风景表现在皇城的哪些地方?

中华文明,自古封建帝王最讲究建都风水,中国古代帝王,都极其讲究风水勘舆,最佳的风水是背靠高山,面临活水。水流通磅礴,不仅仅预示影响着亨通的国运,更是家国的财,北京地处平原,在北京建都城,皇家必然会建造,引导,把京城内的水域纳入皇宫,造就揽水纳海的帝王独尊之势。

元代时修建大都城,依据积水潭东西长度确定了西城墙的位置,将积水潭全部纳入城中。通惠河修通后,积水潭既是供水水源,又是漕运终点码头,周舳舻相接,繁盛一时,沿岸鼓楼一代成为元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

明永乐年间改建北京城时在紫禁城挖凿了碧蓝如带,象征天河银汉的金水河,横在天安门城楼前,它的来历大有讲究。金水,古时象征神圣之意,表示天河银汉之意,为宫廷用水而开凿,并且早在27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有了。在紫禁城外开凿了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的护城河,也是皇城水系的开端部分。从文津街向东,过北海,经故宫,直至沙滩,是北京最美丽的大街,护城河映出了它们最美的倒影。

如果护城河是一弯玉带环绕着皇宫,位于西城区东部地区那片水则是皇城里点缀的明珠。永乐年间皇城南展,遂挖凿南海。这一工程不仅扩大了北京皇城内的水域面积,而且由挖凿南海及护城河的废土堆形成雄踞北京城中央的景山,背山面水的帝都才真正开始显露峥嵘。大都城北垣南移,积水潭部分水面被隔于城外,建德胜桥,将城内水域一分为二,桥西称什刹海,形成了龙尾。继之,王公贵胄们,自然也是紧紧靠着皇宫的天气之所,于是,这皇城内外,海子东西,岸边水中,富贵逼人,繁华无铸,那真是京城王气十足的宝地。

这一大片京城宝贵的水,被称为六海水系的水,经历了数百年的朝代更替沉浮,看遍了帝国兴衰,给今人留下了两岸众多名胜古迹,以积淀的厚重,当仁不让的成为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域。

六海水系到底是哪六海?

北京的水之所以可以称为水系,因为它有上源:玉泉、白浮泉、密云诸水,有流向:自西北向东南与转河、金水河、坝河、通惠河及“六海”接通,是京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海”指的就是后三海:西海、后海、前海;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这片内城最大是水域,六个相互连通的湖泊组成庞大的水系,大部分都归在了紫禁城的皇家院落里。

六海原是高粱河故道因潴水而形成的湖泊,金代称白莲潭。历史上前三海水域面积82万平方米,后三海水域面积34 万平方米。金时原为郊园中的湖泊,元兴建大都城将湖水圈入皇城中部,北面叫积水潭子,南边就是太液池,到明清时有了南海,北边开始叫什刹海,民国时什刹海又分了什刹西海、什刹后海、什刹前海,就是现在的西海、后海、前海,而太液池,变成了现在的北海、中海和南海,中海、南海又合称中南海,这时大致就有了现在六海的大格局了。

这六大海子的水源,古时候来自西山、北山泉水,现在泉水早就小得只剩下点泉眼细流了,所以自北向南引了密云水库的水。

紫禁城内金水河有什么实际用途?

明初,北京大城北墙改建,金水河有“外金水河”、“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人们平时看不到,它位于午门以里、太和门前的宽阔庭院中,与外金水河相比,内金水河的实际功效有两个:一是为宫廷内的消防提供水源;二是在暴雨之后,为排泄紫禁城内的积水提供渠道,联想到北海团城的排水系统,感叹古人太有智慧了。

北京紫禁城里排水总的走向是将东西方向流的水,汇流入南北走向的沟道的干线内,然后全部流入内金水河。而内金水河所在的宽大庭院(太和门外午门里)也是南北高、中间低,院中雨水便直接流入金水河。正是内金水河具有排泄洪渍的显著功能,使得明清两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它,旨令每年都要清理疏浚,使之保持流畅。

景山公园

“京”字的原意,既是推土成山,原来是因此京城不能没有山。北京的景山,初时叫做万岁山,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实只是一座人造土山。景山位置在旧时京都的中心,依“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之说,在紫禁城之北玄武之位,当有山。

几百年过去,景山有过不少名字,朝代更替,都城中心的“后苑”地位一直未变。那座土堆,已经是北京内城最高的地方,中峰高44.6米,在山顶上可以俯瞰紫禁城全貌。历史无情,几百年的万岁山倒是“万岁”,封建帝王的万岁梦,却一代代的在景山被埋葬。那正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古今多少事,都付泥土中。

本文转自【畅游西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