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黎明
东北无线电台增音站(增音站是对经过线路传输而衰减的信号加以加强,并继续传送下去的机构)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东滨河路148巷。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目前该建筑被沈阳市政府列入首次历史建筑普查目录。
到目前为止,可说明此建筑的文字几乎为零。笔者虽多次咨询过有关专家,但仍未得其果。于是,本人曾在几年前抛出过几块砖引,以供同好们阅研和争论:
——关于建筑名称:该建筑名称为东北无线电增音站旧址。见《沈阳市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录公示》(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官网,2017年12月20日)。
——关于建筑地址: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东滨河路148巷,即电信职工聚爱互助大院院内,笔者在现场亲目所见和摄得。
——关于建筑年代:该建筑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见《沈阳市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录公示》(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官网,2017年12月20日)。
——关心建设主体:鉴于该建筑所在位置既非附属地也非商埠地,而在大帅府南1.5~2公里处,由此笔者倾向:此建筑不似日本人所建,似张作霖相关机构所建。
——关于物体形状:物体外露部分,长约二十余米,宽约七八米,拱顶离地面约二米;混凝土捣制且外嵌青砖;有出入口和铁制门扉;有楼梯磴(疑后人添制);地下空间大小未知(疑墙壁厚,体量大);拆除困难(当地人说,几次想拆除均未果);顶部有沥青类遗痕(疑做过防水)……
——关于物体功用:当地居民称其为碉堡,但鉴于奉天广播无线电台旧址(光荣街10号)于2014年11月22日楼体下发现密室,加之此地修碉堡针对性不明确,因而笔者倾向:此建筑可能是原建筑的地下室或密室,单独建筑的可能性不大。
——关于物体形制:有资料称:增音站主机房的形式有: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嵌入式、地坑式等。从目测的形制看,很可能就是地下式或半地下式那种增音站的相关建筑。
为了使这个建筑能有一个准确的文字归纳,本人于近日分别咨询和请教了余泓、郑英杰、陈鑫、詹洪革、叶新、李学增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历史遗迹研究者。其中,郑英杰老师在回复中说:
“这个建筑是詹洪阁和余泓最早发现的,2016年我去那里时,正好遇到一位电信局的老人,他给我讲的这里是东北无线电台的增音站。后来日本人也用过,抗美援朝时我军也用过,现在停止使用了。八十年代在上面盖了电信局的住宅……”。
“2017年沈阳市历史建筑普查请我们开座谈会时,是我报给他们的”。
诸位专家老师的回复内容,为人们对本建筑用途和历史功用等的界定提供了佐证。
资料链接:
1924年,奉天实现与德国、法国单向无线电通讯,1927年,奉天大型短波电台竣工,实现与欧洲双向通讯,奉天无线电台承接当时欧美与上海,天津,汉口,北京等地的国际无线电报业务,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无线电台。1931年上半年,东北已建成无线电台9座,正在安装5座,有线电报2.3万里,占非外资电报里程的98%。
本文得到了余泓、郑英杰、陈鑫、詹洪革、叶新、李学增等人的帮助,特此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