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里的时事与新知 & 书法月回顾展

《点石斋画报》里的时事与新知 & 书法月回顾展

首页角色扮演飞影传世更新时间:2024-06-03

该文章首发于*上海图书馆。

《点石斋画报》里的时事与新知

“各家画报售纷纷,销路争夸最出群”,晚清时,在普通百姓“开眼界”的知识需求与石印技术的东风下,画报之业大盛。其中,问世于沪上的《点石斋画报》作为中国最早的石印画报,引发了晚清上海乃至中国的石印画报热潮。2023年11月28日,美术文献馆以《点石斋画报》为题,开启新展“点石成金——《点石斋画报》里的时事与新知”。

创刊于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是一份以时事报道为主的旬刊画报,内容涵盖战争形势、市井新闻、民俗奇谈等;其画风形式则以传统年画的流畅线条驾驭西洋空间透视,反映了西风东渐背景下的独特审美趣味。郑振铎将其誉为“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时事画报之一,《点石斋画报》以图画新闻的形式传递时事新知,于无意间藉插图的艺术感染力,在阅读与观看的维度中,对晚清读者起到一定的观念启发与知识启蒙作用。

本次展览从馆藏点石斋石印书局所刊《点石斋画报》与1910年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所出《点石斋画报大全》中精选画报作品三十余件,分为“何以家国”、“民间百态”、“奇技西来”三个部分,带领广大读者循着晚清读者的阅读与观画视野,在《点石斋画报》颖异的时事与新知中,领略娱目之际的启迪之功。

展区一“何以家国”

聚焦画报所传递的家国情怀,以《点石斋画报》存续期间,晚清经历且为画报所报道的战争新闻为主线,侧面展示画报发行与读者阅读之际的国家意识萌发。《点石斋画报》创刊之际,正逢中法战争,其开篇之作便为报道中法战争守城之战的《力攻北宁》。画报于1898年停刊前,又逢中日甲午战争,故亦绘制诸多系列报道与事件回顾。《点石斋画报》创刊词中有“其好事者绘为战捷之图,市井购观,恣为谈助,于以知风气使然”之语,折射出近代上海市民社会对家国大事的普遍关怀。

展区二“民间百态”

聚焦画报所绘市井新闻背后,晚清读者对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关注。展区以洋风东渐与华洋冲突为一体两面的大线索,以晚清的特殊社会图景,展现该背景下社会关注的特殊性。《公家书房》向彼时的广大读者介绍了英国瑞兰兹图书馆(John Rylands Library)的营建故事,为晚清读者接触公共图书馆概念提供了窗口。与此同时,以《强夺公所》为典型的市井新闻纪实,通过市民视角揭露侵略者暴行,为在列强面前奋起抗争的群众留下珍贵的历史画像。西风东渐,气象一新,而盛景繁华的裂隙间是多艰民生的剪影。

展区三“奇技西来”

聚焦画报所体现的晚清时期域外科技新知的传入,在其中选取时人确实见闻、体验的技术成果,以国家建设、生活娱乐与医疗健康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展示。演放水雷、兴办铁路,洋务运动以来的近代强国梦跃然纸上;巨钟新制、气球奇观,城市生活景观一新;宝镜新奇、剖腹出儿,《点石斋画报》见证了西医东渐下国人医疗环境与就医观念的改变。画报“择新奇可喜之事,摹而为图”,使得经图绘渲染的新式名物器用进入千家万户,一开彼时读者之眼界。

《点石斋画报》以其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图像载体,提供了观图与识文并行的阅读方式。生动惊艳的画报插图使得时事新闻与域外新知无分男女老幼、跨越文化藩篱,为不同知识与生活背景的读者打开了一扇启迪之窗。今时今日,昔日的时新画报虽已成故纸,而印于其上的旧时光景却历久弥新。“可嘉可惊之事”在观者的浏览下,依旧触发着赞叹与思索。

展品介绍

《力攻北宁》

原载《点石斋画报》第1号,1884年5月8日。吴友如绘。

此为《点石斋画报》首刊开篇之作。《点石斋画报》创刊之际,正值中法战争(1883-1885)。此图描绘了法军攻打越南北宁城的场景。北宁之战清军战败,但在该图中被描述为清军将领神机妙算的主动撤退,配图文字称其为“狐善疑而兔更狡”。清末战争迭起,《点石斋画报》报道战争新闻多报喜不报忧。吴友如,原名猷,又作嘉猷,字友如,江苏苏州人。清末画家,中国时事新闻风俗画开创者。曾主绘《点石斋画报》,设有“吴友如画室”,独创《飞影阁画报》。

《仆犬同殉》

原载《点石斋画报》第424号,1895年10月4日。何元俊绘。

此图描绘了中日战争大东沟海战(即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所驾致远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殉难时有义仆与之一起下水,想将其救起,被邓世昌拒绝。另有两只义犬,与邓公同沉海中。该报道赞扬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爱国之情,也批评了临敌胆怯、不愿效死之人。何元俊,即明甫。《点石斋画报》三、四、五、六集主要供稿人,又以“吟梅”署多幅年画作品。

《公家书房》

原载《点石斋画报》第336号,1893年5月21日。明甫绘。

画报介绍的“公家书房”为英国曼彻斯特的瑞兰兹图书馆(John Rylands Library)。该馆得名于酷爱珍本收藏的19世纪曼彻斯特纺织大王约翰·瑞兰兹 (John Rylands, 1801—1888)。瑞兰兹去世后,其遗孀为公开瑞兰兹先生收藏的图书资料,并扩充原有收藏,于1889年购得丁斯盖特大街的一片房产;又于1892年购得艾尔索普图书馆(Althorp Library)。瑞兰兹图书馆于1899年竣工,于1900年正式对市民开放。该则画报出版时,该图书馆尚未建成。

《剖腹出儿》

原载《点石斋画报》第309号,1892年8月29日。明甫绘。

广东一孕妇难产,家人将其送至博济医院。医生说只有剖腹才有生的希望,于是家人听从。医生先打麻药,然后举刀剖腹,取出一女,再将刀口缝合,用药敷好,静卧几日便可无虞。此图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例关于剖腹产手术的报道。画报中的博济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也是在华历史最长的一所教会医院。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明甫即何元俊。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报道

书法月回顾展

今年9月,为迎接上海图书馆东馆开馆一周年,美术文献馆举办了连续六场书法活动,在每个书法史阶段选一件代表作品,请一位专业老师,带领读者临摹一件书法名作,并在此过程中征集读者与主讲老师作品。11月28日,美术文献馆在征集作品的基础上,举办“纸上艺林——书法月回顾展”。由此,美术文献馆以“五个一”的“书法月”即东馆一周年,一个书法史阶段,一位专业老师,一件临摹作品,一场书法展览回顾了美术文献馆一年以来的碑帖展览与书法活动。读者与主讲老师在书写个人作品的同时,也书写了主题馆活动的新篇章。

“纸上艺林——书法月回顾展”根据活动临摹作品的历史时间跨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先秦至隋唐,下半部分为宋元至近代。展区以课程所涉书法名作命名,以介绍书法名作与书法名家的方式,向读者渐进铺陈中国书法史悠长且多样的面貌,并展示活动教学成果。每一展区都展有该作品的对应馆藏拓片复制件或高质量出版物,将其与读者作品并置,展现美术文献馆“纸上艺林——碑帖鉴赏与书写体验活动”力图以传统书写丰富当代文化生活的初衷。特设的主讲教师作品展区既展现了“纸上艺林”系列活动的高质量师资风采,又饱含了对支持美术文献馆活动的诸位老师的致敬与感谢。

展览的上半部分,以先秦至隋唐书法名作为题,展现中国书法史古朴秀雅的前期面貌。

展区一的《毛公鼎》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长的西周重器,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其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字势纵向伸展,线质圆润挺健,堪称金文书法的典范之作。展区以吴昌硕等人题识的馆藏毛公鼎全形拓与鼎铭拓片一件展现毛公鼎的内外全貌。六件读者作品展现了当代读者对古代文字结构与面貌的理解与共鸣。

展区二的《张迁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其隶书沉实凝重,收笔多作方折,是这一时期生拙倔强一派的代表。展区展示了《张迁碑》碑阳的正文全貌以及碑阴部分的捐建人名录,帮助读者理解碑铭背后人物张迁多施惠政的功绩以及捐资建碑时的盛况。册页装的《张迁碑》则为读者展示不同装帧形态下,同一件碑帖作品的不同阅读观感与艺术魅力。读者临摹的作品尽显对原作寓大开大合于端整谨严之张力气象的个人理解。

展区三的《雁塔圣教序》于唐永徽四年(653)刻于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是“初唐四家”之一褚遂良成熟风格的代表作。《雁塔圣教序》共二石,前石为《大唐太宗文皇帝制三藏圣教序》,唐太宗御撰;后石为《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是唐高宗为太子时所撰,均为褚遂良书丹。唐张怀瑾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展区对前后石拓片的展示,有助于读者感受褚遂良该作体量之大与书艺之精。读者作品则多了一份对初唐气象的谨慎追摹。

展览的下半部分以宋元至近代为题,展现中国书法史辕辙百变的灿烂发展与书家个体的承前示后。

展区一的《章吉老墓志》刻于宋崇宁四年(1105),是米芾晚年最为得意之小字行书的不朽名迹,笔法精熟,锋势齐备,结字各尽真态。展区通过展示馆藏禇德彝辛未年(1931)题签、王同愈观款的明拓本册页,方便读者感受米芾小字行书沉着痛快的古雅意蕴。读者作品足见各位书法爱好者努力跟随米芾的笔势踪迹,临摹行书似欹却正的潇洒意态。

展区二的《拟山园帖》于清顺治八年至十六年(1651-1659)由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铎之子王无咎主持刊刻,是王铎传世刻帖中最负盛名者,收录作品多为王铎入清后的书信与诗文以及大量临作,诸体兼备。王铎所能诸书体中,以自由抒发强烈个性的行、草书为世人瞩目。展区以《拟山园帖》拓本向读者展现王铎奔放恣肆、锐意出奇的风格成就。读者作品跟随王铎成竹在胸却又不失大胆的笔墨线索,在书写中展露自己的书法性格。

展区三以近代海派著名书家白蕉为题,通过陈列在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的主持推动下、借助上海图书馆的“大数据”文献资源得以编纂而成《白蕉文集》,与《白蕉金学仪梅花书画册》、《白蕉自题诗卷》等当代出版物,勾勒书家白蕉的艺术轨迹与笔墨人生。白蕉书法尽得“二王”真传,沙孟海先生赞曰:“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读者作品在领略白蕉艺术的基础上,充溢着对兼收并蓄的海派书法艺术的理解。

展览的上半部分,特设了教师作品展区,集中展示“书法月”系列课程教师的主题临摹作品。根据课程顺序,它们分别是李敏捷临《毛公鼎》、翁卫民临《张迁碑》、周心瑶临《雁塔圣教序》、张东升临《章吉老墓志》、肖雄临《拟山园帖》、杜浩临《白蕉书迹》。在致敬与感谢各位主讲老师的同时,将展览一以贯之的以书法史贯穿的“书法故事”浓缩精炼,向读者直观展示书法艺术的历史沿革与当下的继承发扬。

“纸上艺林——书法月回顾展”立足于美术文献馆一年以来的三场碑帖展览以及举办的相关书法活动,将书法史脉络与馆藏碑帖钩连,以向读者介绍馆藏、鼓励读者临摹馆藏、展示教学活动成果的方式,面向公众讲述传统书法艺术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展望。读者与主讲老师的书写不仅总结了美术文献馆一年以来对“碑帖可阅读”的致力成果,更书写了主题馆聚焦“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未来前言。

【读者作品】

刘思瑜临作、金许萍临作、徐惠红临《张迁碑》

杨丽、煮茶、顾方玲临《雁塔圣教序》

金许平等临摹王铎《拟山园贴》

李敏捷临《毛公鼎》;

翁卫民临《张迁碑》;

周心瑶临《雁塔圣教序》;

张东升临《章吉老墓志》;

肖雄临《拟山园帖》;

杜浩临《白蕉书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