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在我钢笔上刻画写字的“鬼刀王”回来了,一代人的记忆

童年时代在我钢笔上刻画写字的“鬼刀王”回来了,一代人的记忆

首页角色扮演鬼刀传更新时间:2024-05-11

今天说一个人物,这个人就像《城南旧事》里主人公在草丛里发现的那个人一样神秘。他是河北赵县的一个传奇人物,小时候他在赵州桥景区接揽一种刻笔的生意,就是在塑料钢笔上可画赵州桥,并题字,收费两三毛。人们都叫他刻笔大老王。他的名字叫王武众,见他那年,就因为手上五根指头失了三根,背地里被人戏称“王二指”。

武众的故事应该从他伯父王文建那儿讲起。王文建年轻时在保定陆军讲武堂读书,后来参加了傅作义的部队。建国后,安排到兰州医学院。王文建的老婆是在部队时娶的,小他二十来岁,转业地方后,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媳妇一个人缺少帮手,顾了这个顾不上那个。无奈之下,当爹的就想在胞弟的孩子们中选个男孩,一来帮着照看女儿们,二来百年之后好为自己养老送终。打定主意,他回了一趟赵州老家,一眼看上了聪明伶俐的侄儿王武众。

王文建在兰州有个掏心掏肺的好友,此人有一手刻字绝活,能在钢笔杆上刻简笔画,刻出凤凰牡丹、十二生肖、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朋友见武众的伤手并不影响握刀刻字,便将祖传的手艺传给了他。

有了一技之长,伯父为他在机关文印室谋到一份打字的差事。人们知道新来的打字员刻得一手好字画,便把奖品上刻字的活儿交与他,奖品无非钢笔之类。

1957年,伯父因有参加过国民党的历史背景,被“下放”回老家,武众一并遣返。武众不精通生产队里的农活,加上家里人口又多,年年都是队里的超支大户。窘迫的日子,逼得他一门心思地想着赚钱养家。当时的形势,不允许干小买卖,武众就偷着在城里或乡下的学校门口刻字,学生拿来钢笔,二分钱刻一个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日子长了,大队干部开始出面干涉,由于他屡教不改,遂成了走资派典型,队里“当当当”一敲钟,十有八九是开会揪斗他。

改革开放后,武众做生意再不用躲躲闪闪了,光明正大地走上赵州桥景区为游客刻字。此时,老王的技艺日臻老道,刻出的字画说是炉火纯青也不为过。他还把赵州桥上的图案再现到刻刀下,蛟龙奇兽或盘或踞,或飞或腾,跌宕多姿,引人入胜。据说在当年,看老王刻字竟成为桥头一景,后来不知谁给他起了个绰号“鬼刀王二指”。

一传十十传百,天南海北的游客来了,指名道姓找“鬼刀王二指”往钢笔上刻字留念,老王一边刻字,一边笑呵呵地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有趣的是,他还把赵州桥简介编成朗朗上口的韵文。若有人打问刻字的价钱,他便答:“上刻赵州桥一座,垂柳双燕比翼飞。赵州桥留念加日期,一共收你三毛一。”春游的学生来了,是他最兴奋的时候,孩子们排着队递上钢笔请他刻字,他童叟无欺,并不多要,两三毛钱,就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与虚荣。彼时的老王心情也舒畅,挣了钱喜欢喝两盅,饭点一到,便踅摸着吃喝:“天已晚,该用饭,桥头饭馆转一转,吃烙饼,煎鸡蛋,炖肉杂拌过卤的面,看起来有钱真方便。”

恢复政策后,老王又从赵州重返兰州。有人曾在那里见过他,说晚年的老王戴个礼帽,穿着很是得体。他在五泉山索道口开了个门脸,专做刻字生意。材料也由钢笔变成了水晶或石头,既刻名人佳句,也刻顾客原创诗词。细一琢磨,也对,这年头没几个人用塑料钢笔了,老王算是与时俱进吧。

今天,我在赵州桥景区又见到了早年在我钢笔上刻画写字的“鬼刀王”,他又重新回到家乡来了,依然在赵州桥刻字,不过现在的刻刀已经改为电子的,钢笔也也换做了各种材质的挂件。题词也默默有所变化了。试看:“情深似海爱在心中,风雨同舟天长地久”“无论身在天涯海角,我心里永远记着你”“永远难忘怀的知己,永远珍惜的岁月”。

最后,还原一下“鬼刀王”为什么残疾。 “嘣”一声沉闷爆炸声过后,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倒在地上,右手被炸得血肉模糊,除了拇指和食指,剩下的三根指头被全部炸掉。一块玩耍的妹妹,脸上也被弹片划破,留下长长的一道疤痕。那天,王武众,在赵州县城鬼子*人的万人坑遗址玩耍,捡到一个锈迹斑斑的手雷,这是当年小日本的物件。武众看它的模样像个小甜瓜,就拿回家玩耍,不知碰到什么地方就爆炸了。这是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事情。有人说,武众靠“二指禅”造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