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咸丰帝驾崩于避暑山庄,遗诏传位给5岁的儿子载淳,载垣、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辅佐幼主,赞襄政务。当年十月二日,八大臣以'擅改谕旨、咆哮君上'等罪名被拿,十月六日被*,慈安、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䜣加封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史称'辛酉政变',或称'祺祥政变'。
这是慈禧闪亮登场政治舞台的第一战,是从零到一的决定性一战,无论从难度系数还是操作过程,都是史诗级的。经此一战,她从深宫里接触不到权柄的一介嫔妃,变成了政治天平上举足轻重的一份力量。
虽说是'顾命八大臣',不过实际上的核心人物就是肃顺一人。肃顺是郑亲王的第六子,人称'肃六儿',深受咸丰信任,不然也不会让他做顾命八大臣之首。为人十分霸气,之前大权独揽,《清人轶事》曾记载咸丰对*某重臣犹豫不决时,他夺过朱笔替咸丰批示。这样咸丰都没拿他怎么样,可见双方是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要打这一战?除了慈禧自己太有追求之外,也因为她跟肃顺早已结仇,一旦肃顺执掌大权,她的未来可能会危险。肃顺曾建议咸丰'效钩弋故事',意思就是立子*母,*了慈禧防止她干政;肃顺带咸丰出逃热河,慈禧曾反对,且建议叫上恭王一起商议。前者肃顺得罪了慈禧,后者慈禧得罪了肃顺。
那么慈禧对战肃顺,难度有多大?请看双方的力量对比。后台回复【慈禧政治力量对比】获得对比列表
慈禧在动手之前,肯定是做过这个优劣势分析的,她后来的每一个决策,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取长补短。
首先她说服了慈安皇后/太后,跟自己进入了同一战壕。怎么做的呢?也怪肃顺自己给人家递料。去往热河的一路,是逃命的一路,可以说是相当狼狈的。肃顺只顾了维护好皇帝,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对二后不管不顾,乃至路上二后只能以豆奶充饥。皇后想想逃难路上条件必然不好,就别计较了,等到了承德,她提出节省物资别吃太好,皇上问了问肃顺回来说'肃六说不行'。这区别对待不要太明显,慈安对他生了恶意也就没话说了。再加上肃顺自觉大权在握,对两后多有轻视,明明皇上留了两印给两宫,肃顺还试图奏章不呈内览,明摆着不把两个太后放在眼里,慈安更觉得不快,自然与慈禧站到了一起。
其次是要在朝中找到势均力敌的帮手,那自然是恭亲王无疑。恭王此时正在北京负责处理烂摊子,虽然军机重臣基本都被肃顺带在了身边,但北京也还有不少留守人员。恭王此前几年被赶出军机处,在上书房行走,与上书房一批师傅整日吟诗作对,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在汉人士大夫中有很高声望。政治资源比起肃顺只多不少。如果是正常情况下,恭王未必会愿意跟两宫皇太后结合,违反祖制让女主临朝,但也是肃顺把他们推到了一起。肃顺忌惮恭王的能力,一直努力排挤恭王,不仅在出逃时不带上恭王,让其在京处理棘手问题,在后方还不断中伤恭王,挑拨咸丰与恭王的关系,导致咸丰病重时,恭王想过来看望都被拒绝。如果肃顺得权,恭王会有什么下场可以想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两股势力就这样有了合作的基础。
有了这层把握,慈禧与慈安拟了密旨,让侍卫恒起驰返京师,先交慈安的弟弟广科,让他再去找恭亲王。恭王里里外外一琢磨,自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相较社稷,祖制已是细枝末节,于是统一战线达成。
两宫与恭王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肃顺一边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备。八月初一,恭亲王以吊丧为名到达避暑山庄,二后召见,肃顺一派要求一起参加,但被拒绝。八月六日,有个叫董元醇的御史上了一个大逆不道的奏折,一是要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二是要求再加一名亲王入顾命,三是给小皇上换老师。这是慈禧团队放出的第一枪,但只是试水的。肃顺大怒,不仅拟旨严厉驳斥了这个奏章,还以军机处的名义发全国批驳。
肃顺一拨人以为大局在握,其实慈禧这边一直没闲着。驳斥董元醇奏章时,肃顺一派态度蛮横强硬,这些行为早通过各种途径传回京城,让朝中人产生肃党欺负孤儿寡母的印象。之后恭王安排的人再次联名上奏,讲历史上贤后垂帘,治理朝政的好例子,大家就有了同情之意。之后,已联络好的胜保又上一折,用充满猜测的阴谋论说所谓遗诏根本是肃顺一伙编的,咸丰弥留之际被迫同意所以故意留了个破绽……此外,胜保已经卫护住了京畿,防止军队因为政变产生异动。
这些奏折主要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肃顺一党同意交权,而纯粹是为了制造舆论,让满朝官员产生种种猜测,动摇对肃顺一党合法性的信任。权力斗争你死我活,怎么可能通过几个意见建议就解决问题?
真正的动作在回銮途中。九月二十三日,逃亡热河的小朝廷回京,因为需要护送咸丰的棺木,必定走得慢,于是要分成两批。慈禧、慈安陪着小皇上先走,肃顺肯定不能让她们独行,需要自己人跟着。慈禧一方特意选了载垣和端华——可以说是肃党八大臣中的战五渣。
十月一日一到京,恭王率领大臣来接,预备好的戏码开始上演。二后当街哭诉'三奸欺藐之状',恭王安排好的人马上问:'何不治其重罪?'二后回:'他们是赞襄大臣,能治罪吗?'这边就答:'太后可先降旨令其解任,再予拿问。'这番话是说给其他人听的,意思是所有的做法都合法合规。之后马上按照章程,写了诏书。
第二天一上朝,载垣、端华就被拿下。肃顺才刚走到密云,对发生了什么还一无所知,就在睡梦中被抓了。
之后是审判,非常快,十月六日就出了结果——当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里边列出了一堆罪名,有真的有假的,真的比如咆哮皇帝和太后,这事大家都听说了;假的比如伪造遗诏,之前放过风,大家不全信,但跟众人皆知的事放在一起,听着就觉得也挺真。还有如'擅坐御位',谁也没法知道真假,但大家都知道肃顺以前有多横,觉得这种事他也干得出来。
几顿操作猛如虎,最大的几个阻力——遗诏、祖制通通化解。为防夜长梦多,宣判当天载垣、端华就被赐自尽,肃顺就押了菜市口正法。一群之前因为肃顺的政策利益受损的旗民一路喊好,瓦砾泥土扔了一囚车,更让人民群众觉得*得对。一场政变毫无凝滞地就完成了。
如果因为太过于顺利让你觉得简单的话,我必须提醒你几点:第一政变之前,慈禧什么也没有,除了'儿子在我手上';第二从去热河到回到北京,前后一年的时间,身边全是肃顺的人,如果肃顺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分分钟可以*了她;第三如果不是肃顺自己太作逼得恭王跟她联手,恭王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夺权,这样也就没慈禧什么事了。所以这个政变,实在是人事和天命都利用得很好的完美案例。
政变之后,两宫太后给恭王加封了无数官职,大权基本都交给了恭王,且处处对其关照。这并不仅仅是感恩和回报,而是第一恭王本身势力够大;第二祖制对垂帘的反对还是一道坎,恭王如果想用随时可以用。这种状况持续了四年,慈禧才终于找到机会,打击了恭王,树立了自己的无上权威。这一点也体现了慈禧超强的宫斗能力,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必须说明的是,宫斗能力强不等于治国能力强。宫斗是为己的,治国是为他人,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不可比。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