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武林高手们是怎样交手比武的

古代的武林高手们是怎样交手比武的

首页角色扮演古今江湖武林泰斗更新时间:2024-04-26

古代的武林高手们交手对打时,究竟会不会像武侠小说与影视演绎的一样,你一招来、我一式去,打得闪展腾挪、拳来脚往,招招相扣、式式连环?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尤其是武侠迷们,总以为古代肯定有这样的武林高手,打起来一定会像电影里一样的。

然而真实的答案是:真打一定是很难看的!

恰如戚继光论武艺曰: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真打时,也永远都不会出现武打片里那种一招式、条理清晰的“编排好的对练”场面!

武侠故事中的打斗画面

那么,古代武林人物们真打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1987年北京体育出版社《鹰手拳法》书中。记载了晚清同治年间拳术名家刘士俊与人比武的一个故事。

这故事的真实性很强,也很有趣,读一读后,武术爱好者们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

刘士俊的成名。

刘士俊是河北雄县人,因家境贫寒,少年时就以佣工糊口。正是劳动能锻炼出体魄,长成后身躯雄伟,勇力过人。又性格豪放、好习拳棒,曾拜当地名拳师,年二十时,技击法已颇有心得。

其时,士俊以贩卖烟叶为生。白昼奔波劳累,每晚也必勤习拳脚。

某日,挑着烟担路经某村,村边有一寺。士俊置担休息时,便打了几趟拳路,以舒展筋骨。恰好,被寺院中的一位值日僧人瞧见了。

那僧人名号道济,却正是个武艺精湛的高人。因见士俊力猛腿快,姿质极佳,起了爱才授徒之意,便为士俊喊起了采。

有人喊采,士俊觉得愈发有劲了,又倾尽所能地练了一番。

演练毕,那道济僧人却对士俊说:“汝之拳技,强身健体有余,克敌制胜却是不足。”

当时,年少气盛的刘士俊听了这话,当然不服,便要求与道济比武较量一番。

二人交手,道济站定不动,士俊上前进攻,拳脚刚接触道济身体,便为道济反制,并顺势将其跌出丈外。

士俊方知是真遇上了高僧,当场膝行叩头,拜师请为弟子。

道济欣然接受,喜曰:“孺子可教也!”

又对士俊说道:“汝所习之艺,为少林嫡派,非不能用,实乃汝未知内家精妙,所以练得死手多、活手少,一旦遇上真能打的,那就不行了。”

从此,刘士俊师从道济,道济便传授了擒拿摔打之术,专以掳、抓、肘靠、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为主。共有九式,待将变化一一教会之后,道济即告辞远游。

临行前叮嘱士俊,说明此艺为“岳氏散手”、相传为岳武穆遗技,由沥泉僧传于世。其技法刚柔并济、招式简单不华,看似毫不起眼、实战时却尽显精妙。

道济曰:“此乃绝技也,汝当须每日善习之。”

此后,刘士俊便早晩勤习、寒暑不避。三年后,拳脚功夫在河北已罕逢敌手。

笔者绘图

时天下纷扰,乡民多有贩硝璜牟利,士俊也参与其中。

硝璜乃违禁之物。一日,贩硝客们被官兵追捕,众人藏于某寺内,待官兵过去后,再出行。

当晚投宿于寺前一旅店。但旅店已被一群赶路的镖客们住满了客房,只能在店内走廊下露宿。

晚上蚊虫肆虐,士俊夜不能眠,便在廊下练起了拳脚。练得性起时,拳过成风,震动窗纸,便引来了隔壁寺内一位僧人的注意。

那僧人隔墙观察着士俊,待士俊练习完毕后,僧人竟然翻墙而过,相询曰:“此专门手法也,汝识得此手否?”

士俊一听,心道这哪来的一个莽和尚,就没答理他。

于是僧人又问:“汝非道济之弟子乎?”

士俊闻得此言,顿时就想起来一事,面前这僧人就是道济授艺时曾提起过的师兄法成。一问,果然就是,于是以弟子礼叩拜之。

世道不太平、盗贼横行。

法成让士俊劝说旅店内的那些镖师,明日如果赶路则宜早走,晚则有失。

而有镖师徐某,自持武艺精熟,以为士俊是在虚言恫吓他们,便提了一把单刀出门,独自前出探路。

结果,才走出半里多,便见当道有一人,以青巾裹头、背手而立,挡住了去路。

徐镖师问那人话,那人不答,徐某便抽刀上前,欲与之较量。

没曾想,徐某才抡起单刀,就觉得手背一痛,已被一硬物击中,顿时就受了伤、胳膊酸麻,举不得刀了。

徐某大惊,转身逃跑,返回了旅店。问刘士俊,是谁叫他转告附近有盗匪的。士俊说:“乃吾师伯也。”

于是二人一起入寺,拜访法成僧。

进入寺内一院中,只见兵刃武器咸备,二人皆惊疑。少倾,法成问徐某:“何故尚未动身?”

徐某便将事情如实相告,法成又问:“彼以何器伤汝?”

徐某答:“未知。”

法成指向壁间所栓一物,乃一根一端带铁的藤条,笑问:“识得此物否?”

原来,那拦道者就是法成所扮,这是用显露武艺的方式警告那些镖师,人外有人,莫要自持武艺,而轻视了盗匪。

二人拜服,再叩首向法成请教。

法成命刘士俊与徐某对打,二人遵命,便各展所能、尽力相搏,来来往往,竟打了个旗鼓相当,久无胜负。

法成心喜,便留士俊与徐某在寺内,正式收为了弟子,倾心传授二人武艺。

先传授了岳氏散手中精妙运用之术,再授予兵刃器械格斗技巧。这样,二人就一直跟着法成,在寺内练了三年。

徐某身小而敏捷,便授单刀用法。刘士俊体壮力猛,便授予枪术。

古人云:千日之功。一千日,就是三年。

如刘士俊得道济所授拳法,练习三年;又得法成传授枪术,又练了三年,这是两个千日之功了。

终于,士俊与徐某各精其术,技艺大成,乃相辞各归乡里。

此后数年间,盗匪愈演愈烈。

因刘士俊以武艺闻名,雄县县令请托士俊协助捕盗。士俊慨然应允,单枪力擒保定府大盗悍匪白回回,由此名声赫赫,威震河北。

武艺出了名,当然要进京城。

刘士俊刚进京城开拳场,初时执一青竹竿在街头卖艺。而京中市人以往见至的卖艺者,多是抡大刀舞长枪,哪见过有人拿一根竹竿演武的?

由此外行看热闹,多有人出言讥笑。

京城之地,武者众多,名家辈出。也经常有人下场比武,但往往三二下就被士俊打翻,于是刘士俊声誉陡振,京中皆闻其名。

名气一大,就会有人来结交,也得人推荐,入任了禁军护营武艺教师。到了这时,士俊才可以开门收徒,并在京城站稳了脚根。

刘士俊擅用长枪,每有人来较枪技,为避免伤人,便把枪头去掉,以杆为器,或以竹竿代替枪杆,而与人多次交手,无往不胜,被誉为“竿子刘”。

刘士俊的名声是打出来的。但是,都是别人上门挑战,而非他不顾礼节主动前去挑战别人。所以,江湖上凡是这样打出来的名声,那才是真正受人敬重的。

山东某拳师闯京城。

在京城扬名,从古至今天下英雄之所求也。武林人物们,对此当然也是人人向往的。

当时就有一位山东拳师也进了京城,开拳场、当街卖武艺。

这位拳师性格莽撞,又自持武艺精湛,为了在京城立足,他便想走捷径一日成名,公开指名道姓的宣称,要挑战京城名家杨邦侯,董老公二人。

这杨邦侯,董老公二位乃何许人也?

书中未曾明言,但圈内人都是心知肚明的,那是当时武林中的泰斗级人物。

一个无名辈若想出名,最快的捷径就是上门“指名叫战”,去挑战另一位很有名的武人。但是,这是“拆人招牌、砸人饭碗”的行为,是违背中国传统礼法的。

江湖就是这样,要想在一地快速成名,就得挑当地最有名的人物打一打。

如果打胜了,名震天下。

如果打输了,你输给最有名的高手,也不丢人吧?让高手名家打败,回老家还可以吹牛皮,我与某某名家交过手,这真是个好办法。

而有意思的是,以拳技享誉天下的杨、董二公,听说有人在当街指名挑战自己这事之后,二人共同的反应是:不应战!

不但不应战,还闭门严加约束其徒众,一律不准前去接战。

咦,这是为什么呢?

门下弟子们很不解,纷纷相问:吾师为何不去教训这个狂徒?

杨、董二公对门下众弟子说道:

“这种无名之辈,今日就来蹭我名气的。我若与之斗,则胜之不武。万一不胜,则为朋辈所笑,反成彼之名。故而彼虽骄狂,不值一试也。”

瞧瞧,这就叫作老江湖,一眼就看透了问题要害!

然而,理是这个理,但实际上除了名声不对等、真心不屑与山东拳师较技外,是不是真的能三二下就打翻了对方呢?

二位名家心里其实也没底。从其言语中,多多少少存有“唯恐万一闪失”之忧也。反之,如果十拿九稳能仨俩下打翻了对方,又何必闭门受气?

杨、董二人不应战,山东拳师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焦躁之余,便愈发骄横。又出狂言,声称接下来要打刘士俊。

刘士俊其时,京中名气已仅次于杨、董。

而他初闻山东拳师发出的挑战之声时,也不予理睬。但他的门徒就不服了,纷纷问道:

“我师行事,素来以勇敢著称,今何故畏怯也?况彼武艺未必胜师,吾师何故退让之?”

刘士俊对徒弟们说:

“杨、董名气远胜于我,尚且忍着不屑与试,何况我乎!”

一时,京城名家无一人应战,山东拳师便洋洋得意,放出来的言语也愈发地没了分寸,更显日愈猖狂。终于有一天,惹恼了刘士俊,便决定要去会一会这位狂拳师,与他打一打。

比武。

那么,怎么打呢?

是不是请个裁判,然后约定地点,摆个擂台,拉开了架势,一招一式地来一场擂台比武?

答案是:不,绝不会这样干!这里面,就有门道了。

这种“夺饭碗”的公开挑衅,胜负事关着能否在一地立足。所以,这种挑衅并不是以武会友,而是你死我活的江湖争斗了。

而要与这种不知礼数的挑战者交手,就没有什么规矩可讲了,打败他,就是规矩。

怎么样打败他呢?

一日,刘士俊扮作一街头闲客,去了山东拳师公开摆出的拳场上,混在路人看客堆里,观看起了山东拳师的演武套路。

当时,正值山东拳师在演练弹腿,只见其腿打连环,飞足如闪电,运行如飞。表面看起来,确实是一位武艺过人的好手。

然而,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刘士俊只看了一会,就料出了山东拳师武技上的虚实与深浅。于是,心里便有了计较。

又因怒其往日言语狂妄、颇多失礼之处,便决定当场就拿下此人,给他一个教训。

那么,怎么出手拿下?

这就又是另一种门道了。刘士俊先不显山不露水的,蹲在场边看山东拳师演拳,待其转到了身前时,突然一口痰吐出,不偏不倚,正吐在了山东拳师鞋面上,

“哎哟,哎哟!不好,不好!”

随后,刘士俊佯作大惊,连连致着歉,一副要陪不是的姿态。

然后,一面做出要用手去拂掉山东人脚面之痰。一面又故意用言语激其曰:“非我痰吐汝足,实乃汝足踢吾之痰耳。”

意思是,不是我吐你,实在是你这一脚踢的不好,正踢到了我吐出的痰上。这话说得,任谁听了也会怒火攻心吧?

山东拳师闻此言,立即被气得勃然大怒!他只当士俊是个普通市井之徒,于是先出言大骂了一通,然后飞足踢出,要踹士俊一个跟斗解气。

拳师打市井人,那本就是手到擒来之事。

然而,刘士俊故意激怒山东拳师,等的就是这一刻。

只待他的飞脚将近身前时,士俊突然身形暴起,伸手一抓,正抓着了山东拳师踢来之足,借其之力,用力一轮,直将其整个人腾空轮起、再两臂一振,掷出了场外。

笔者绘图

只听得“砰”一声响,这山东大汉重重摔落于地。

随后, 士俊踏步而前,厉声斥之曰:

“某乃刘士俊也!技劣若尔,也敢口出大言,可谓班门弄斧矣,倘尔不服,可再来一较!”

而此时,被飞扔出去、重重的摔在了硬地上的山东拳师,早已气血翻腾、全身疼痛,负创于身了。

他哪还有力量再爬起来比武?只得挣扎着爬起,收了家什,低头落荒而去也。

事后,杨、董二公听了经过后,对刘士俊交囗而赞。

而刘士俊的徒弟们,又纷纷问道:

“吾师为何不直接下场与之一较,却要用这种方法去打人?”

于是,刘士俊便对徒弟们说出了江湖较斗比武的真谪。

真谪是什么?就是出奇制胜。

刘士俊为弟子们解释道:

“我先吐痰,以激其怒,怒则气浮。以言逊以恣其骄,骄则大意,故一举而胜之。俟彼气馁,再斥以正言,则必屈服矣!”

士俊门下众人听了一番教诲后,深有所悟,纷纷叹服。

人若是动了怒气,犯了急躁,那么任他一身本事,动起手来也难发挥得出。看他怒发冲冠、张牙舞爪,其实已脚下迟钝、手足僵硬。这叫表面看起来吓人,实际不足为惧。

这一点,练过搏击的人都有体会,学员对打,教练总是不停在喊“放松、放松”。

因为不放松,动作就变形,就发不出力。这才是技击真诀窍!

天下万事各有不同,而其原理相通。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拳术不亦如此乎?

擒拿术图谱

中国兵家崇尚兵不厌诈,如果能以巧取胜,绝不会选择硬碰硬。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中国古代武艺之中。

由此刘士俊与山东拳师的比武故事,我们也能看出传统武技的运用——以攻其不备、一击制敌为长,而以擂台式比武对决为短。

以杨、董二公之能,对公开比武也是唯谨唯慎,若二人真有把握能一击而制敌,又焉能容忍那山东拳师公然叫阵多日,而故作充耳不闻乎?

非迫不得已时,决不轻易与人决斗。以“慎战“为宗旨。

然而慎战亦非避战,非打不可时,就得先料定敌之虚实、然后再打,决不打无把握之战。

而一旦动手,就一定要全力以赴,一击致命,让人再无还手之力。如此,岂不也是暗合了兵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