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天文学,常接触标题中的这几个词,这些词在一些文章中常被混用,但是,实际上,这些词是并不能混用的。一旦混用,说的不见得是天文学;学的也不见得是物理了。
宇宙中国人的宇宙:
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概念说得很清楚:
《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文子·自然》:"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上下四方曰宇:基于伏羲八卦这个正方体的数理一统的兼容表达概念,古人用正方体表达空间的全部,只要是空间,就叫宇。古人用正方体表达空间的全部,这个思路不仅滋生了古代后来的方外之学,实际上还启发了现代超体几何的产生。
古人的方是数理兼容表达:一方面方代表全部空间,这与欧氏几何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全部空间用方来表达,这与现代的非欧类的正方超体几何的表达是一致的。
八卦数理中的数三维立体表达
往古来今曰宙:也就是从过去到现在为止的所有时间。留神,并未说未来。
因此古人的宇宙的解读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总称。而现代的解读,实际上加上了未来的时间。
时间,古人研究了,主要的成果是古代的天文、历法。还有一个迷信的副产品,算卦。基于对时间规律的单独深入研究构成与空间或事件的关联,这实际已经在开始寻找时间与空间关联的可能性以及方法上的探索,但是研究方向跑偏了。由于使用的是周易这个数理模型基础进行的人文的表达,所以被称为算卦。
这种思维方式在上世纪初被江恩继承,他特意研究中国的周易、历法、24节气,同时用研究时间规律的方法预测股市。再之后,基于现代应用数学,西方产生了时序分析或者时序预测这个概念。当然,这不是搞人文算卦了,而是应用于自然科学方面了。
空间,古人也研究了。五纬七曜的运转区、银河、北斗、28天罡、天、天外天、九重天等等,这相当于考虑了空间的扩展性。仅仅是当时只有浑天仪,少了望远镜,证据不够充分。
这种问题西方也一样,直到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证据开始多了,人类的目光变得比古人深远了一些。
西方人的宇宙:
在爱因斯坦之前,时间与空间都是分别研究的,再放在一起来表达。与中国古人的思路是一致的。
即便是牛顿,也是分别表达时间与空间物体的运动。直到相对论的产生,时间、空间被数学性的有机的关联起来,产生了时空这个数理性概念。
随着近几十年的望远镜的技术发展,人类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截止到现在,我们能看到最远星系是134亿光年;最远的微波背景图,距离奇点计算位置只有30-40万光年。
近几十年天文学观测的发展,让古代几千年的天文学一下子黯然失色。基于这样的观察基础,人们热血沸腾,甚至以为了解了宇宙的全部,甚至以为现在可以了解宇宙的全部。人们开始大谈宇宙,猜想宇宙,空想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基于当时物理理论以及数理逻辑极限推理,应运而生。为此,数理界欢呼,宗教界欢呼,而物理界、天文界的欢呼并没有持续下去。
爱因斯坦的光速藩篱就像挥之不去的阴云让这一切开始降温。超过138亿光年,再远,或者时间更前,现在天文学的观测暂时又无能为力了。只能基于现有现象、现有理论、数理逻辑,再度猜想,形成各式各样、众说纷纭、甚至自相矛盾的宇宙学假说和宇宙数理玄学假说。
现代的天文学发现,奢谈宇宙,现在还是依然言之过早。因此开始收敛了过度的唯心热情,变得唯物一些起来。开始谈论总时空、限制性的我们这个总时空、总星系等等,避谈宇宙。
这种过度热情的收敛,很没有章法,仅仅是基于天文观测现实的一种无奈的驱使。因此造成了表达上的混乱局面。
宇宙这词还在用,但是人文意义的、数理意义的、玄学意义的、物理意义的搅和在一起。同时,总时空、超总时空、超星系团、超星系复合体等等概念又分别、陆续地产生,让不懂物理的以为是在诠释宇宙概念。
天文学原本就是在解释宇宙的,但是,至今能够理性、有证据的解释的,仅仅是宇宙的一部分,甚至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时空范围。
宇宙学的困惑如果一个人一本正经的跟你谈宇宙,谈西方的宇宙学,99%就是数理玄学,千万别当科普。因为西方天文学这部分自己都没搞清楚。处于各说各的阶段,而且你放心,他也放心,肯定没观测证据,暂时不会被揭穿。都是基于数理基础的无观测证据的猜想。
西方的宇宙学与总时空的观测总是不能契合,造成宇宙学概念与总时空内部概念混淆、冲突。各执己见,各自表达。再加上数理玄学添乱,分类混乱。
另外大于奇点总时空的或者号称宇宙的事情,笔者不讨论,没有观测证实基础。没证据的空谈、奢谈宇宙,老、庄谈得已经够用。笔者还是研究研究眼前尽量可能、可以证实的部分。西方天文学这部分假说与数理玄学很难分清楚。
因此,笔者基于物理、数理的研究,避谈宇宙。
那么,总时空、超总时空、超星系团、超星系复合体等等概念又在说什么?
超总时空、总时空、时空这是一个系列的词汇。基于爱因斯坦的时空概念,产生的分级表达。
时空
时空是四维时空的简称,是三维空间长度与一维时间轴结合产生的复合函数性的表达,构成非欧氏的时空体系。同时,这也是四维时空与四维超体区别的数学性关键。基于欧氏的三维空间定义,并不存在基于欧氏逻辑的四维空间(方外)这种数理概念。只有改变欧氏几何基于的五大定理中的部分定理,才能形成四维时空、四维超体这种非欧几何体系。也就是说,四维时空、四维超体、数理意义的四维空间并不能数学性的兼容表达。
至少的底线是时空与空间虽然都是说数学性的一个空间范围的概念,但是时空与空间的数学性质并不同。
如果号称科普,跟你谈天文,却谈爱因斯坦搞的四维空间的,肯定不是讲物理的,或者自己都不知道四维时空是什么的,而且大约几何的四维超体也不懂。如果说三维长度与时间构成四维时空的,也是文人臆想,肯定不是搞数学和物理的。这类内容并不是科普,而是在跟你玩数理玄学的。
简单理解物理的时空,相对性的表达就是弯曲的三维空间,把平直的欧氏三维坐标轴都变成曲线使用。这样就避免与三维空间搞混了。时空虽然被简化为两字,但是说的是四维时空。
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结果,现在被证实,相当于在四维时空中的运动结果,是有曲率的运动过程。由于有时间轴ict(强调:不是时间,而是虚长度)因素的动态影响,运动结果并不是直线意义的。
我们通常所见、感觉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是平直的,仅仅是因为速度不够快,质量不够大的结果的粗略表象。在星际中,这种曲率才被明显表现出来。最简单的,卫星已经受到这种曲率的明显影响,要精准定位,就要使用相对论的时空方式了。
我们所处的总时空
这通常是我们已经观测到,甚至理论上感觉有八成以上把握的推理结果的范围。
但是物理学家哪里都有,又都各自研究,通常还有自负的情怀,结果这个概念现在实际被三种方式解读:
1、就是已经被天文学仪器证实的观察部分。这个范围现在表达半径约为138亿光年。
2、基于1,加上未观察到的、基于相对论、量子理论为基础的数理逻辑推理的部分。例如现在的天体“气球”通常被表达为直径960亿光年。这一种比较常用。宇宙大爆炸理论,实际上现在已经谦虚地萎缩为我们所处的总时空大爆炸理论这个局限性议题。这部分实际是现代天文学基于理论和设备的限制,重点想搞清楚、要搞清楚的部分。
3、基于另一种理论系列的已经观察到的超星系复合体的表达。(下面介绍)
总时空
这通常是基于我们所处的总时空概念2的数理性扩展表达。也就是我们所处的总时空之外,还有其他总时空或者更大级别意义的总时空。这基于的数理逻辑是其他总时空或者更大总时空依然符合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当然,这已经是在数理性地推理宇宙了。基于现在观测的方法、理论局限,这部分肯定没有观测证据了。
尽管现在天文学仪器不能观察到我们这个总时空之外的空间或时空,但是,物理学家基于数理逻辑性的扩展思考,总感觉这个局域性的范围之外还应该有东西,万一天外有天呢?这也是把现有唯物性的研究加上“我们所处”这个限制性条件的原因。
对于其他存在或不存在的总时空,是否依然符合我们现在已确定的物理定律和总时空模式呢?这实际是个物理问题。因为没有观测证据。基于这种逻辑,产生了一些宽泛性意义的总时空假说或者说数理性的猜想。
因此,谨慎准确的表达就是加上“我们所处”这个限制范围,在这个限制范围内,我们基于相对论、量子力学逻辑思考、验证。
超总时空
这与总时空概念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是基于比我们所处的总时空还要大或者我们所处的总时空之外还有总时空的确定性意义的数理性表达。也就是总时空概念涉及的扩展性思考存在的物理问题,假设不再是问题,而是确认的数理基础。
这样,超总时空概念实际是对宇宙一词的重新诠释了。因为它基于的基础是我们所处的总时空之外的空间内物体及运动,也是符合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这现在是肯定证实不了了。
基于现在已观察的天文现象,基于这部分现在肯定不能观测的基本情况,基于物理规律的前提性成立的假设,基于数理逻辑(基于这四个基于),产生了一些这种级别的理论物理假说。实际已经就是宇宙学假说了。
现代宇宙学比古代宇宙学进步的地方只有一处--基于物理规律的前提性成立的假设,其他三方面实际都是一致的。宇宙循环论假说实际就是太极宇宙假说的翻版。而平行宇宙假说,实际是将量子微观理论宏观解读(物理从未证实量子理论可以宏观解读),那么这就是数理游戏。而宇宙大爆炸假说,现在不提宇宙了。
至今为止,这种级别意义的宇宙学,实际就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心情之下,数理玄学导演的一场闹剧。物理学家们很少奢谈研究宇宙,仅仅研究总时空,还是重点研究我们所处的总时空,而且仅仅是我们所在的总时空这个范围内的一部分。而谈宇宙的更多是现代的或古代的数理学家,试图改变数理哲学、数理玄学、宗教哲学的一帮人。
我们通常知道的牛顿,数学家,物理学家,同时还是神学家。笛卡尔,数学家,同时还是数理学家。爱因斯坦、霍金,物理学家,还是数理学家。
而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哲学家,还是数理学家。老子谈方外,所以也会谈到宇宙;孔子不谈方外,只谈已知,连太阳的温度都不谈,因为当时搞不懂。
数理方法最初是被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领域的,是数理哲学、数理玄学的来源,如今这种方法用在物理方面比较突出而已。
超时空
物理很少用这个词,因为宏观上从未产生或证实超时空现象。同时,即便微观上也没有。即便是量子纠缠,也仅仅是同时发生的两个镜像故事而已,时间并没有成为负值。
这个词通常是搞数理玄学、科幻、玄幻的文人使用的词。假设矢量时间负值现实成立的条件下,时空ct变得可以有负值。但是,时空概念是虚数体系意义的,并不是负数体系的。这个逻辑的错误并不是物理或者数学方面的问题,而是数理如何把手段的问题。
这里采用了数理文化通常使用的偷换概念的方法。我们先定义了时间是有矢量方向的,然后,却偷摸的使用负数时间成立的前提基于数学逻辑进行推衍。超时空这种数理玄幻也就产生了。实际上,非欧类数学也是使用的这种改变前提定义的方法,以形成新的数学体系。
以上这是时空系列的表达,至少大部分是基于相对论的四维时空理论基础,进行的扩展引申。时空并不是一个实体的存在,而是容纳星系、星体、星际物质的一个动态空间的概念。
星系基础的划分面对星空,基于星系基础的表达,是依据切实的观察结果的概念定义。可是由于星系的大小不一,而又没有明确的概念标准定义,这方面的概念有点乱。原因在于,各自研究以及观测的发展过程,不断发现新问题。
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团,超总星系,这是一种系列划分。简单理解,星系组成总星系;总星系组成总星系团;总星系团组成超总星系。
太阳系算星系,银河系算总星系,银河系这样尺度的多个星系构成总星系团。
但是,对于总星系的尺度理解,又出现严重分歧。
有观点认为,总星系是一个比星系更高一级的天体层次,它的尺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这不能算分类,而是一种构想。因为不清楚总星系到底可以多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总星系是200亿年以前在一次大爆炸中形成的。这种大爆炸宇宙学解释了不少观测事实(元素的丰度、微波背景辐射、红移等)。
而超总星系的分类一种观点认为是100光年左右,150亿年左右的年龄。这与实际观察到的我们所在总时空的部分是差不多的。
基于这样的概念含混问题,又产生了另外一种更现实一些的星系划分方式。基于我们银河系为基础的划分。
本星系--本星系群(团)--二级星系团(本超星系团)--超星系复合体--?
本星系群就同附近的50个左右星系群和星系团构成本超星系团,又称二级星系团。空间范围大约几千万至几万万光年。
几个或几十个超星系团组成的星系被称为超星系复合体。尺度在几亿光年到(理论推算)10几亿光年。星系的典型速度约为1000公里/秒。(这是相对于地球的速度?)
还没有由超星系团组合成的集团(极超星系团或超超星系团)被发现,是否存在比超星系团更大的结构也还在争辩中。
迄今为止,最大的星系团,是由NASA的斯皮策望远镜和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经过拍摄,科学家从2.5亿个天体中发现的,远在85亿光年外,目前它只有一个名称,(MOO)J1142 1527。天文学家认为,它是宇宙中存在的五个最大的天体结构之一。该星系团,由万有引力将几千个星系束缚在一起而成,而每个星系都包含几百亿个恒星,总质量大概相当于1千万亿个太阳。
笔者最想知道它的尺度,可是介绍中居然没有尺度的信息。这就是现代天文学能够提供的很不全面的信息。你想知道的,通常它并不知道。这才导致数理玄学总是喜欢来帮天文学的忙。
但不管怎样,这是迄今为止最靠谱的基于观测的星系级别体系的划分。
笔者关于星系和时空级别的划分基于对星系方式划分的研究,再结合时空方式的划分,笔者对以上概念进行了整理,并形成尺度对应。
笔者的总时空尺度划分:
现在各级星系、时空尺度的对比分类
笔者对时空及星系的综合迭代分形分类
这是笔者对宇宙各级星系、时空尺度的重新划分,对于宇宙相关内容,笔者采用了?来表达。基于螺旋总时空的架构,除了对总时空级别的尺度,笔者存在质疑,在后续连载中会公布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其他尺度,遵照现有的尺度标准的大概范围,毕竟是基于现在观测的结果。在普通的时空尺度中,螺旋时空对尺度的影响并不大,仅仅是直线与弯曲的误差。唯独对于总时空,这已经不再是误差问题。
对于宇宙的了解,一直是人类想知道并努力探索的内容之一。仅仅是文明从未彻底搞清楚宇宙,一直在努力研究。哪怕是今天,唯物地谈宇宙,就会发现,宇宙如此浩渺,我们依然如井底之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