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首页角色扮演宫廷艳妃更新时间:2024-05-02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

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

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隋文帝杨坚笑骂他说:“你的败亡岂不就因为酗酒纵色?你只有作诗的功夫,什么时候思虑过国家安危?当日贺若弼兵度京口,有人密启告急,你竟日夜饮酒,醉不省事。我大军抄到皇宫,看见告急文书躺在床下,还未开封。此亦是诚为可笑,盖天亡也!当年苻坚所征得国,苟欲求名,皆荣贵其主,实属违天命。我若赐官与你,乃违天命也。”

唐人魏徵作《陈书》,慨叹说:“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又不知稼穑艰难,致使佞谄之伦,承颜候色,因其所好,以悦导之,国势因此如下坂以走丸,又如顺流而决壅,一发不可收拾了。”

明人丁耀亢则忍不住大骂:“吾观叔宝,始末一浮荡痴子弟耳,嬖宠艳妃,穷奢金碧,以诗酒谑浪亡天下!”

陈宣帝刚刚驾崩那会儿,陈叔宝虽然身为太子,但怯懦无能,差点被觊觎帝位的弟弟陈叔陵用锉药刀刺死。

幸好另一个弟弟陈叔坚、还有宣帝的皇后柳氏以及他的乳母吴氏舍身救助,才躲过一劫。

陈叔陵刺*不成,仓皇逃回东府城,欲据城自守。

彼时,陈军皆沿江防守隋军,建康城内空虚,而陈叔宝又是如此怯懦,群臣惶惑,内心摇摆,开始在他们兄弟间站队。

陈叔宝感觉犹如天塌,不知如何是好。

幸好太子舍人司马申当机立断,派人去向前线的猛将萧摩诃求救。

萧摩诃忠心耿耿,率数百精骑*向东府城。

萧摩诃虽然只来了数百人,陈叔陵却魂飞魄散,不敢相抗,在许以高官厚禄收卖失效后,弃城而走,最终被萧摩诃轻松收拾。

陈叔陵为什么这么怕萧摩诃呢?

因为萧摩诃实是天神下凡一般的猛人,他从13岁投军作战,百战沙场,强横半世,威名早已扬遍了天下。

萧摩诃的父亲萧谅原是南梁的始兴郡丞,但在萧摩诃还很小的时候就病死了。

萧摩诃由姑丈蔡路养收养。

公元548年,南梁爆发了举世震惊的侯景之乱,南梁大将陈霸起兵勤王

蔡路养受被广州刺史萧勃的指使,领兵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约十五公里处)拦截陈霸先。

老实说,与超级牛人陈霸先相比,蔡路养不过一个乱世中的小虾米,他领兵拦截陈霸先,不过是螳螂挡车。

不过,萧摩诃在这场拦截战中表现极其抢眼,史称:“时年十三,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

也正因如此,在蔡路养败亡后,萧摩诃得到了陈霸先部将侯安都的厚待,从此死心塌地,成为了侯安都麾下的一员得力猛将。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侯安都所立大功,全赖萧摩诃之力。

甚至,在公元556年三月的对北齐战斗中,萧摩诃还救了侯安都一命。

该战,侯安都率部自白下(今南京金川门外)袭击北齐之后路,侯安都在激战中马失前蹄,坠马倒地,被敌围攻,情形万分危急。

史称:“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披靡,因稍解去,安都乃免。”

萧摩诃几乎是靠一己之力拯救了侯安都,并且反败为胜,一举奠定了胜局。

当然了,说起萧摩诃的勇猛代表作,还得算公元573年的那一场对齐恶战。

彼时,南陈代梁,萧摩诃已成为了南陈大将。

这年三月,陈宣帝命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领兵10万北击北齐。

吴明彻集中火力猛攻齐军驻守的秦郡(治今江苏六合)。

北齐遣大将尉破胡、长孙洪略率率众十万来援。

这十万之众的前部,有“苍头”、“犀角”、“大力”等等称号,部中将士,皆身长八尺,膂力绝伦,其锋甚锐。

部中又有西域胡将,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为陈军所深忌。

为此,吴明彻专门找萧摩诃来喝酒,激励他说:“如果你能殪此胡将,则彼军夺气矣!”

又担心萧摩诃胆气不足,亲自倒酒递给他,给他壮胆,说:“君有关、张之名,定斩颜良!”

萧摩诃举杯一饮而尽,说:“殪此胡将易事耳!所忧虑的是不知他长什么模样,无从辨认。”

吴明彻于是召来北齐降兵,要他给萧摩诃详细描述胡将特征。

降兵一五一十地给萧摩诃描述了一番,再三强调:“西域胡将著绛衣,桦皮装弓,两端骨弭。”

大战开始了,吴明彻再给萧摩诃倒酒壮行。

萧摩诃饮讫,驰马直冲齐军。

西域胡将勃然大怒,挺身出阵,但其彀弓未发,却被萧摩诃掷来的铁戟击中额头,仰天倒地。

齐军“大力”部奔出十馀骑应战,萧摩诃一一将之斩落。

齐军胆落,发一声呼,如山倒雪崩,纷纷退走。

……

可以说,萧摩诃实乃南陈第一猛将!

可惜的是,对于这样的不世猛将,陈后主自己作死,不但不知爱护,还精虫上脑,被色欲冲昏了头,在萧摩诃上阵拒敌之时,他在后方污玷了萧摩诃的妻子。

陈后主继位后,一直认为隋军过不了长江天堑,怠于防务,天天在宫中玩乐。

等到贺若弼军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他才派萧摩诃列阵于白土冈拒敌。

萧摩诃已年逾花甲,丧妻后新娶了一个小娘子,有异色。

陈后主已拥有了张丽华、孔贵嫔等华容绝代的美人,还垂涎于萧摩诃小娘子的美色,召入宫中取乐。

萧摩诃在前方作战,魂不守舍,被贺若弼击败,其本人被擒。

隋文帝杨坚敬惜萧摩诃是个英雄人物,释之不*,并授其开府仪同三司。不久,随汉王杨谅至并州。

604年,萧摩诃助汉王杨谅起兵反对其兄杨广称帝,兵败后被*,时年七十三岁。

史书对萧摩诃的评论是:“萧摩诃气冠三军,当时良将,虽无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讷心劲,恂恂李广之徒欤!”

蔡东藩怜萧摩诃而恶陈后主,骂道:“叔宝尚委政宵小,恣情声色,可战不战,不可战而战,甚至敌临城下,犹奸通萧摩诃妻,如此淫肆,欲不亡得乎?”

历史很有趣,南北朝各个政权盛衰的详细经过,可以查看史学家蔡东藩著作的《南北史演义》。

实际上,除了《南北史演义》,蔡东藩先生还以一人十年之心力著作了《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连同《南北史演义》,共十一部,时间跨度计划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历史,合称《历朝通俗演义》。

因为这套书,蔡东藩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是这套书的忠实读者,他评价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可以说,这套书就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课外读本。

当年,这套一经面世,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以至连续发行了四版。

1936 年,该书出版第四版时,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曾函告会文堂说:“《历朝通俗演义》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非浅。特采作课外补充读物。”

1937年1月21日,*知道这套书再版,专门致电党中央派驻在西安工作的联络局局长:“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

*购得此书,从北京带到延安,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随时翻阅。

不久,*给苏联的留学生寄了一份书,其中就有一本是前面说的“整个中国历史演义”。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曾经说:“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对于文献中的歧说和模糊不清之处,他常常博览群书,多方钩稽,力求找出客观真相;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就诸说并存;对他认定的史籍中的错误说法,就直接加以批驳。可以说,他是在用研究历史的精神和方法在写‘演义’。”

有网友读了这套书,由衷感慨说:不得不说,能把二十四史写成这种形式,这么巨大的工程得需要多大决心,对历史得有多么的谙熟啊。单凭这一点,就不是现代人能做到的。蔡东藩正八经的科举出身,这个底蕴就更没法比了。不过看这套书,如果你把它当《三国演义》看,就错了。它名为演义,实为正史。除了一些叙述上采用虚构人物对话,其余全都有据可依。即使是虚构或者来自野史的内容,作者自己的批注里也明确标明了出处。 综上,没时间和精力读二十四史的非专业人士历史爱好者,读它足够了。

在我看来,的确,读了这套书,基本就算骨灰级的历史爱好者,什么历史剧乱编还有朋友瞎说历史,你一眼就能判断出来。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理工大学的精装礼盒版,将蔡东藩先生的十一部书再加许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义》,合订在一起,成为了十二部,这个版本的装帧最好,都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团购价是165,绝对超值,平均每部13元多一点,是专门拿到头条做活动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