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儒
土味舞蹈、土味视频、土味小说……夹杂着土味、魔性的网络流行文化,正成为文化出海的“流量密码”。有人表达了支持,有人乐此不疲,但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来自中国的土味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容易加深海外网友的刻板印象,对国人形象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众说纷纭之下,我们应该怎样助力文化出海?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摇花手、扭腰、摆胯。近期,半崴不崴的舞步和浓厚中国风的背景音乐结合,“科目三”走红网络。发源于广西的“科目三”并非驾照考试中的科目三,而是一种魔性舞蹈,轻松洒脱的步伐,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让不少人在舞动中找到了自由的感觉。
魔性和欢乐是土味舞蹈的精髓所在,舞步和配乐的质量并不重要。“科目三”甚至不是一支完整的舞蹈,动作也不受特定舞蹈类型束缚,人们可以跟着音乐自由随性地舞动。土味舞蹈以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冲淡了主流与非主流的分界线,用快乐的氛围引起普罗大众的情绪共鸣。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科目三”作为一种来自中国的时尚符号,在海外掀起了一阵模仿热潮。凭借强烈的律动感和劲爆的音乐,这种颇具观赏性的“非主流”文化让海外网友感受到了跳舞时的快乐、潇洒和热情。有国外网友称,当地年轻人随时随地跳起“科目三”,或是在大街上即兴起舞,或是编排成校庆节目;也有拉丁舞世界冠军、世界级芭蕾舞剧团在舞台上倾情表演,让“科目三”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目前,“科目三”这一标签在某海外社交平台的浏览量超过三亿,关联二十多万条相关创作。在这种“墙内开花墙外也香”的趋势下,很多外国人跳“科目三”的视频在国内流传,进一步助推其在国内持续升温,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科目三”火爆全球社交网络,乍看之下,传播数据令人惊讶,实质上并未脱离爆款内容的传播逻辑。回看近几年的文化出海成果,不难看出,土味文化已经成为一大潮流。除了“科目三”和其背景音乐《一笑江湖》,《我姓石》、“恐龙扛狼”、黑桃A等短视频“神曲”也曾在海外走红,作为土味音乐的代表,打破了文化隔阂的同时,带去了来自中国的网络流行文化热潮。
文化出海,必须带点“土”?
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出海应以高雅的内容为主,保持一定格调,但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于厚重、有质感的主流文化,短小精悍的土味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更为如鱼得水;不少主流文化也是在被土味“魔改”后,才能在海外互联网平台焕发新活力。
以《一剪梅》在海外出圈为例,歌曲翻红并非因为原唱,而是一位名为“张爱钦(蛋哥)”的网友在十秒的短视频里唱了两句《一剪梅》的经典歌词。视频中,夸张的特效、冰天雪地的背景、走调的歌声,让视频同时传达出萧索、无奈等多种情绪,激发了不少海外网友的好奇心,一度让“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成为欧美年轻人表达无可奈何心情时爱用的网络流行语。
“土味”出海不只是音乐领域的现象,在影视、文学等领域,也成了一大规律。经典古装剧《甄嬛传》因制作精良在内地成为播出“常青树”,却因故事情节难懂、历史背景复杂,在海外流媒体平台上线后反响平平。与之相反的是互联网微短剧,以冒险、复仇、成长等故事为主线,凭借时长短、情节直白刺激等特点,打动了不少缺乏“知识储备”的海外观众;今年11月,来自中国的真人短剧应用“ReelShort”甚至跃居美国iOS下载榜单第3名。
随着短视频在世界各地普及,话语权下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普通人的喜好在哪里,热点就在哪里。文化话语权被让渡给普通人,“接地气”的选择成为主流。新的文化传播规律就此出现——越是接地气、通人情、带“土味”的文化内容,受众范围就越广。
国际传播中,语言是一道难关,让本土特色的文化符号为外人理解,翻译和本土化转化是重要一步。但是,土味音乐搭配魔性舞蹈动作,在海外用户不理解中文的前提下,也不妨碍他们跟随富有节奏感的土味音乐模仿。简单随性的舞蹈动作,更是引发广大海外网友“再创作”,释放出更大的活力。
当土味变成一门艺术
土味文化在全球盛行,“全球审美降级”的观点应运而生。承认、接受并传播土味文化,真是一种“土”的行为吗?
事实上,土味舞蹈的内核正在发生变化,新的面貌吸引更多网友加入翻跳土味舞蹈的行列。过去,土味舞蹈的配乐以“口水歌”为主,肤浅、俗气是留给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如今,不少舞蹈选取改编后的经典歌曲、古典音乐作为配乐,逐渐摆脱低俗标签的同时,让更广泛的受众群体雅俗共赏。土味舞蹈的“招式”也积极融合了多种舞蹈元素,拒绝单调的“摇头晃脑”,转而寻找土味与艺术的平衡点。
不难看出,土味舞蹈能够为人喜闻乐见,甚至登上广阔的国际舞台,正向创新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本次“科目三”的背景音乐《一笑江湖》为例,“江湖一笑浪滔滔,红尘尽忘了”“剑起江湖恩怨,拂袖罩明月”等歌词,以及带有鲜明古风元素的旋律,都给“科目三”打上了浓厚的“中国风”烙印,吸引了不少海外受众。
土味文化出海,靠的是强大的文化自信。在以艺术经典、历史遗产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出海接连取得成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网友已经不介意土味文化加入文化出海的大潮,而是鼓励多元化的形象塑造。土味文化展现出了一种富有烟火气的生活方式,与阳春白雪形成了互补。“土”并非贬义,而是一种方式。文化出海最后的落脚点,在于内容实质,而非过程,只要能“土”进人们心坎里,文化就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不过,在“科目三”及同类土味文化促成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同时,人们也必须意识到,目前的土味出海依然停留在浅层。“科目三”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引发模仿跟风热潮,与互联网平台的社交功能不无关系,海外跟风者大多是为了追赶潮流,对其中的音乐和舞蹈有多少理解和认同,依然有待观察。目前看来,“土味”文化若想在海外土壤中长盛不衰,依然充满挑战。
一味沉迷于土味文化“出海”,容易导致文化内核空洞,丧失文化的艺术性,彻底沦为人们闲余之时的乐子,而非国家形象的正向展示。文化出海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会随时代一同变化,但亘古不变的要求是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好作品。中华文化扬帆出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再创作、深加工,为文艺创作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
来源: 大众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