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馄饨夏至面”这句谚语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其实,南宋当时的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吃馄饨祭祖的风俗。馄饨发展至今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域做法与称呼也不尽相同。但馄饨味美鲜香各地却是不谋而合。例如:广东称为“云吞”,四川称为“抄手”,江西称“清汤”,湖北称“包面”,新疆称“曲曲”等等。那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馄饨的三个传说故事吧~
虾仁馄饨
故事一: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中有两个首领一个浑氏一个屯氏,凶残暴虐。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儿包成角儿,取“浑”、“屯”的谐音,称为“馄饨”。恨之食之,并希望能够平息战乱,过上安宁的生活。因最初制作馄饨时恰好在冬至,所以日后也保留冬至吃馄饨的习惯。
故事二:冬至之时,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诵经、上表来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燕京岁时记》记载道:“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所以民间以食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天辟地”之意。
故事三: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俘虏越王勾践并得到金银财宝和美女西施后得意忘形,终日沉迷酒色,荒废国事。某年冬至,吴王夫差摆宴取乐,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他心有烦闷,旁边的西施见此情景便跑到厨房和面擀皮,把鱼和肉剁成细馅儿包在面皮里,面皮在她手中翻出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簸箕形状的点心。放入滚水里煮熟后,便浮在水面上。西施把它盛进碗里,加入鲜骨汤,撒上作料,献给吴王夫差。吴王夫差尝了一口,味美鲜香,一口气吃了一大碗,便连声问到:“这是何种点心?”西施暗中思忖道:这个昏君天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后,她便随口回道:“馄饨。”从此以后,这种面点便以“馄饨”之名流传至民间,还把它定为冬至当天的应景美食。
面薄馅儿多 大馄饨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对食戏作》中写道:“春前腊後物华催,时伴儿曹把酒杯。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意思是:春季到来之前,腊月之后正是万物苏醒的时节,当时陪伴着孩子们把酒言欢。大家抢着吃东西,平常的蒸饼都能抢成十字裂开,更好吃的馄饨还不得抢分成五块?说明在宋代,馄饨也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一端上桌就会被抢光。那么,欢迎留言给小金子,说说你们家乡的馄饨叫什么,你喜欢什么馅儿的馄饨呢?
关注我,我们一起做吃货界的故事大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