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同学,她家4岁的孩子属于那种“很机灵”的类型,每次见面都会不停说自己的想法,还要问问题。
例如“阿姨,盘子除了放吃的,我们还可以用来比赛颠乒乓球啊”;
“我们一人一个字,一起编一个故事吧”;
“花瓶除了插花,瓶底是不是还能当放大镜看字呢。”
我于是问朋友,她是怎么培养的她家孩子这么有想象力,她说,她从小会和孩子一起做发散性思维游戏,开脑洞。
与之对比我想到,当前多数孩子在家只是喜欢看动画或接触电子产品,被动接受信息,很少自己主动思考。
之所以有的孩子在长大后,做事会有许多“灵感”,这决定不是偶然和所谓天赋,其实一个人的创造力早已隐藏在潜意识之下。
于是具体请教了一下朋友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法,她总结了这三点,家长们在家就可以做:
1、和孩子玩发散提问的游戏
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我们其实尽量少的问答案是确定性的问题,比如,是什么、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这类固定答案或二选一的问题。
朋友的做法是针对一个常见的物体还能做什么向孩子提问,比如,杯子除了用来喝水还能做什么,孩子可能会回答,给小花浇水、当一个玻璃鼓。这就激发了孩子发散的想象力。
如果有宝宝在初期还需要适应,可以引导他关注物品的大小、形状或者材料等特征,让孩子更好的观察从而进行表达。
你的提问,可以给孩子打开一扇窗
2、想象做事方式的其他可能性的游戏
孩子成长过程思维往往会形成固化,但家长其实可以通过沟通,让孩子思考做事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比如朋友倒了一杯水在碗里,问宝宝除了倒在水池外,怎么能把碗中的水清空。她们最后想出了直接喝掉、用吸管喝掉、蒸发、用布吸走等十几种方法。
每人想出一种方法可以得一分,最后宝宝获胜还满足了她的心理。
这就能极大的拓展孩子处理问题时的思路,少受固定思维的局限。
事情有多种的可能性,你的孩子也一样
3、给宝宝带入感,回答假设问题
对于宝宝熟悉的故事情节或生活场景,可以假设他成为里面的人物,想象自己的故事。
比如他是小红帽,该怎么提前跟外婆提醒不上当;是小红帽里的外婆,该怎么和大灰狼周旋不被吃掉;是大灰狼,又该怎么不被猎人发现成功逃跑。
又或者他有神笔马良的笔,他愿意画出什么东西来。
还假如他是麦当劳的大厨,可以用世界任意的食材,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汉堡。
总之,孩子从出生起就注定将离我们逐渐远去,等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和他接触的时间也只会越来越少。
不如趁着在家的时间,陪你的宝宝一起做做游戏,除了培养感情外,还能让他的创造力有所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