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玩具制作:创新型想法,原生态加工,趣味中实践

古代玩具制作:创新型想法,原生态加工,趣味中实践

首页角色扮演混沌异闻录更新时间:2024-04-30

儿童节到了,每年这个节日不仅是孩子们的盛大派对,也是大人们追忆童年的时刻。

在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里,各式各样的玩具不仅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也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对于每个人来说,玩具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代表着那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更象征了孩提时期的那颗纯真童心。

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童心就像回忆里纯洁善良的一片乐土,玩具带领我们发现了这个乌托邦,并留在那里做一名守护者,继续帮我们保管着那一段最单纯美好的记忆。

早在汉代,古人最早称呼玩具为“玩物”,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浮侈篇》有云:“或做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

而到了宋朝,玩具市场才真正被开拓出来,据《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当时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南朱雀门外街”都是有名的玩具一条街,可以说玩具制造行业在大宋实现了空前的发达。

由此可见,古人早早地意识到了玩具对于孩童健康成长的意义与重要性,流传至今的古代玩具无一不是历史沉淀与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想知道古人是如何生产制造玩具的?以下三个流程必不可少。

01创新型想法——扎根生活的创造力

古人对玩具的创意大部分来源于自然万物的启发,据《后汉书·郭伋传》记载,郭伋[jí]去往美稷[jì]县微服私访时,儿童们纷纷骑着竹马在道路两旁迎接。美稷县正是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所以现代人猜想“竹马”可能就是通过模仿草原骑马得来的灵感。

而经典的益智玩具——七巧板则诞生于宋代文人的宴会。

北宋有个书法家黄伯思非常热爱交友与开派对,每次偶然遇见亲朋好友都要顺手发个邀请函,这让他没有办法提前统计来客的人数。等客人陆续来临的时候,可能就面临桌子坐不下与没坐满的难题。幸好黄伯思有个机智的小脑瓜,他发明了一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桌子,这样就可以根据来客的人数自由组合排列,这也是七巧板最早的雏形

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黄伯思不禁暗暗在心里佩服自己:“哎呀,我怎么这么聪明”,同时他还将自己的创意撰写成一本组合家具图册,名为《燕几图》

明代的严澄对“燕几图”加以改良,设计出了“蝶翅几”,后来后人又不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与创造,终于在清朝嘉庆年间形成了“七巧板”。当时的人们描述七巧板“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也就是说七巧板能神奇地排列组合成各种形状,非常适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于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此外,七巧板还深受各国学者的关注与欣赏,在国际上被称为“唐图”,传言拿破仑在被流放时也带着七巧板来消遣取乐。

其实在汉代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发现了不少小玩具,有小陶龟、陶猪、绿釉陶狗、绿釉变形青蛙……,我们也可以想像古人正是乐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才掌握了思考创造的力量,他们对于玩具的无限创意来源于生活也归根于生活。

02原生态加工——方便环保是首要制作法则

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古代,古人更喜欢用身边常见的环保材料来制造玩具。

宋朝的小孩经常两两凑对,喜欢玩一种叫作“推枣磨”的玩具。

它的原理是将枣削去半边,用小木棍固定在桌上,之后用两端挂有枣的细竹蔑立于桌上露出的枣核之上,稍微一推,细竹蔑便会不断旋转。

推枣磨 《秋庭戏婴图》局部图(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在古代,方便易得又环保的首选材料便是泥土,因此古人做泥塑玩具更是拿手绝活。

宋朝流行的时尚泥塑玩具是“磨喝乐”,相当于现代的芭比娃娃,当时的孩子们极为喜爱打扮成各式各样小人的“磨喝乐”。宋金盈的《醉翁谈录》就有如下记载:“大小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奢者,南人目为巧儿。”在南宋的《西湖老人繁胜录》中也出现了“磨喝乐”的花样造型:“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

古人在市集上买“磨喝乐”(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除了泥,石头也可以用来做玩具,明清时期,九连环开始成为新的流行玩具。

明代杨慎《丹铅总录》中描述最初的九连环是由玉石所制成的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开始用铜或铁来代替玉石,圆环的数目也变成了九个,解法也更加多样。

《红楼梦》中就出现过宝玉与黛玉一起解九连环的场景。

图片来源:《红楼梦》

在元朝的《婴戏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木制的滑滑梯,更别说“花灯”“布老虎”等这种纸制和布制的各种节令玩具也广泛在民间传播。

古人制作玩具不仅仅看重外表精致,更多考虑到了DIY(亲手制造)的快乐,因此他们选用的原材料具有生活中方便易得又健康环保的特点,为的就是亲子之间、小伙伴之间可以不受限制,用简单的材料也能做成各种造型不一的玩具,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03趣味中实践——动手动脑欢乐多

实际上,在唐代就已经有了一种叫做双陆的桌游玩具,不仅是小孩喜欢,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人人都为之狂热。

双陆是以马形状的制品作为棋子,黑色与白色各执一方、相互对弈,马棋子先用完者为胜。

双陆(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具体的玩法在明代的《三才图会》中有详细介绍,双陆这种玩具大大考验了玩者的智商与应变能力,为游戏增加了更多趣味性,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着迷于此。

《唐国史补》中就记述了武则天也非常喜欢双陆这种玩具,连做梦都梦见与大罗天女对弈,而且还老是输棋。

好胜心很强的武则天醒来后还是很不服气,让狄仁杰来为自己解梦,狄仁杰在唐朝也是一位玩双陆的高手,借机用“双陆不胜,无子也”这句话来劝告武则天多关心自己的儿子。

清代曹寅曾用“鸠车竹马”一词来指代童年,其中,鸠车和竹马作为受小孩子欢迎的古代玩具也是因为在玩乐过程中需要肢体上的协调配合,符合孩童好动的天性,所以小孩子不容易对此失去兴趣。

鸠车的外形很像斑鸠,在脖子处安置一个系有绳子的圆环,底部再装有两轮子,就可以拉着到处行走。在陕西靖边一座汉墓中,发现了一幅壁画,画中绘有一个手牵鸠车的儿童,据考古认证,这位儿童就是古代七岁就拜师孔子的项橐

收藏于洛阳博物馆的鸠车(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同时,“竹马”也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李白就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名句。男孩骑着竹马与女孩追逐嬉戏、相互丢青梅玩耍成为古代常见的童年娱乐项目,后来,人们也用“青梅竹马”来形容从小玩到大的男女伙伴。

渐渐地,竹马的样式从一根竹竿发展到装有轮子与竹篾[miè]扎制或纸糊的马头,到了现代更是精致,还成为了一种台前表演的道具,带给人们无限欢乐。

图片来源:无版权网站


综上,古代玩具的制作离不开创新型想法、原生态加工、趣味中实践这三个关键的流程。

它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与非凡的创造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与实践出真知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还充满了童趣。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因此玩具的选择至关重要,古人的玩具制作历史或许给予我们现代人一定的启发。

玩具的选择与价格高低并不成正比,更在于它是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时间应当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现代家长们无疑对儿童教育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或许可以从制作一个容易上手的古代玩具开始呦。

馄饨异闻录,专注世界奇闻异事,喜欢记得关注我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