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养成记 | 如果王冠是枷锁,我该如何度过这一生?

女王养成记 | 如果王冠是枷锁,我该如何度过这一生?

首页角色扮演后宫养成记更新时间:2024-04-20

英国贵族的“下午茶”文化开始于“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女王开启了“白色婚礼时代”

她是“无痛分娩”先驱者

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例如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的维多利亚纪念馆,中国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公园,塞舌尔群岛的首都维多利亚,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等等。

伦敦的污水排放系统和伦敦街头出现的白炽灯也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实现的。

在文化和科学方面,世界闻名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都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维多利亚女王,别名:维多利亚君主,Alexandrina Victoria,Victoria,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终年82岁)


女王养成记

1837年6月20日黄昏,通往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的路上,戴着黑色袖章的使者骑马飞驶。刚过完18岁生日的女孩正在母亲床榻侧卧着。她的伯父,英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刚刚驾崩。女孩带着11岁时的梦想,放下洋娃娃,迈进白金汉宫,踏上了帝王之路。她就是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1819年5月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肯辛顿宫。

父亲是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爱德华(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1767年11月2日—1820年1月23日,终年53岁)。

母亲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1786年8月17日—1861年3月16日,终年75岁) 。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其中维多利亚在后来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为了让维多利亚在英国出生,维多利亚的父母专程从巴伐利亚长途跋涉回国。

父母为她取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掌控”中长大,早年在其舅舅利奥波德一世(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接受德式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

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喜好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

在很大程度上,她的好性情是因为她身体健康:非常规律地吃饭、睡觉和锻炼,充分享受户外生活,情绪尽量不要激动。

她受到的教育是,要像遵守英国政府的宪法一样遵守她自己的作息规律,要像尊敬上帝的律令一样遵守健康法则。

下面这段话,真实地记录了她在肯辛顿宫的日常生活:

夏天,维多利亚公主8点钟吃早餐。她的面包、牛奶和水果放在一张小桌子上,小桌子就在母亲的桌子的旁边。

早餐过后,菲奥朵拉公主跟着她的家庭女教师去学习,而维多利亚公主则外出一小时,或散步,或乘马车。

10点到12点,由她母亲来教导她。

之后,她就在套房里跑来跑去,自娱自乐。套房呈环形向宫殿两边延伸,里面放着她的很多玩具。

下午2点,在她母亲用午餐时,她简单地吃点儿东西后,一直上课到4点。然后,接待访客。

之后她就在花园里散步或骑驴。在她母亲用晚餐时,小公主还是在母亲旁边吃晚餐。

晚餐过后,公主和保姆布罗克女士—公主称她“亲爱的波比”—玩一会儿。然后,她和大家一起吃甜点。

9点,公主上床睡觉,同样,她的床也在母亲床旁边。

公主的作息时间很规律。她有规律地学习、锻炼,吃简单的食物,充分享受户外的新鲜空气,长时间地玩耍,睡眠非常充足。

似乎这位可敬的母亲让孩子离开她,只是为了让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这位伟大的母亲总是密切地关注着维多利亚,对她的一举一动了然于胸。

“有些人比别人出身高贵,如同我一样,但是孩提时代的我并不那么认为。有哪个小女孩不梦想如公主一样的成长,但某些宫殿并非如你所想,就算是宫殿也有可能成为牢房。妈妈从未解释过,为何仆人在我进食前试吃,为何我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进学校,不能读通俗读物。”

写在维多利亚女王日记里的这段话,恰恰成为了她传奇一生的开始。

顺利继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初登政治舞台的表演上显得颇为失败。年轻气盛的她经常独断专行,咄咄逼人。早在继位初期,维多利亚女王就公开偏袒辉格党人,又对墨尔本之后的每一位首相几乎都不满意,甚至一度以逊位来威胁议会。维多利亚创造出了一种或许让我们觉得偏女性化的统治方式,巧妙地绕过了这种疑虑。她的统治靠的是直觉而非谋略,是情感而非才智。事实表明,对君主制来说,这就是最理想的统治方式。君主虽失去实权,却能通过姿态和仪式,保留其影响。实践证明,她的女性特质恰恰是君主制所需。

维多利亚个人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

作家茨威格写道:“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从维多利亚登上王位的那天开始,真正开心的日子屈指可数。当维多利亚得知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女王时,已经清楚地知道,成为女王不会造就她的人生,只会将其打破。“我大哭了一场”,她说。等待她的是孤单落寞的王室陷阱,虽然这样的陷阱同样紧紧攫住众多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但也许它对一位女王的挤压与钳制远超常人、最为深重。她的母亲深知她终将踏入这一陷阱,早早地为她做心理准备。多年以后,不知在维多利亚女王弥留之际,会不会想起母亲告诫她的话,“你逃不掉自己的情感,你也逃不掉你的出身”。

她逃不掉。但是她试图用尽一生定义自己,特别是晚年的岁月。维多利亚付出的代价沉重,她不仅仅是女王,她还是女儿、妻子、孀妇。在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她都不得不违逆自己的内心,对其进行种种令人不安的扭曲,以顺应社会对女性的诸多要求。


王位与美德的结合

阿尔伯特亲王(Albert, Prince Albert,Prince Consort,Albert of Saxe-Coburg and Gotha,全名:弗朗西斯·阿尔伯特·奥古斯都·查尔斯·埃曼纽尔,1819年8月26日—1861年12月14日,终年42岁) ,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

维多利亚的母亲和舅舅利奥波德早早就筹划好了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婚事。

维多利亚对于自己的婚事一直谨而慎之,当舅舅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强烈推荐维多利亚的表弟—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家的阿尔伯特时,维多利亚既没有拒绝也没有接受,对两人的会面也是能拖就拖。到了1839年秋天,比利时国王实在是等得不耐烦了,便亲自带阿尔伯特直接到了白金汉宫。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两人一见钟情。

这次见面4个月后,维多利亚单独召见了阿尔伯特,用德语准备了一段求婚词:“假如你能满足我的愿望(和我结婚),我将无比幸福。”。因为她知道阿尔伯特在英语方面处于劣势。她甚至出人意料地给了他一枚戒指。她后来在日记中倾诉道:“我看着阿尔伯特,情绪有些激动,他真美。”

完全能理解她在求婚时的难为情。她表示自己的处境非常痛苦,因为“让对方向自己求婚,是女性的特权和幸事”。然而,在阿尔伯特答应之后,她秒变羞涩少女: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拥抱,他是如此善良,如此深情。哦!被阿尔伯特这样的天使所爱,我感到太幸福了,无以言表!他太完美了,每个方面都完美—相貌完美—方方面面都完美!我告诉他,我根本配不上他,并且亲吻他可爱的手。

这段话像是一名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主角说的—自己的男人更优秀,甘愿对他俯首帖耳。她让自己相信,做出牺牲的是阿尔伯特,这样她就不会为自己做的事情不够女性化而感到别扭。女王和妻子角色大不相同,让自己从属于阿尔伯特,在她心中,是弥合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角色的办法。久而久之,阿尔伯特也开始相信这点—他是施予者,不是接受者。

阿尔伯特是如何经历那一天的呢?

他这样描述:“维多利亚表达了她对我的爱,将手递给我,我用双手紧握,将其送到我的唇边,深情一吻。” 尽管阿尔伯特握住并亲吻了维多利亚的手,他还是感到不知所措。他告诉他的父亲:“在如此喜悦的时刻,我应该欢呼雀跃才对,可我却感到难过。我不知道为什么。”他知道自己不是“情感外露”的那种性格,他发现:“(此刻)我难以相信维多利亚向我展示了如此的情感……真的……我太不知所措了。”然而,他却被维多利亚显而易见的强烈情感以及她在向他告白时“快乐坦诚的态度”感动了。他解释道:“我被深深打动了。” 温莎堡的每个人都能看出维多利亚“宠爱并且依恋他,难以忍受看不到他”

历史学家玛利纳·瓦勒准确地指出他们两人性格存在的显著差异。维多利亚生性透明、坦诚、喜欢表达,所以她写日记。而阿尔伯特却是一个内向的人。他将大部分想法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尽管他的思维和智力容易令人感到钦佩,但他这个人却很难了解,更难让人喜欢。那么,阿尔伯特看中了他未来妻子身上的哪一点呢?他显然感到了来自她身体的吸引力。他发现她“毫无疑问出落得更好了”,和上次见面时 17 岁的她比起来,现在的她身材更加丰满、更加凸凹有致。年轻女王的胸部受到不少人的称赞。

另外,阿尔伯特认为这场婚姻会为他带来财富。利奥波德叔叔和维多利亚早逝的堂姐夏洛特结婚后,每年获得 5 万英镑的巨额收入,阿尔伯特很可能也期待有类似待遇。后来议会经投票,决定每年给他 3 万英镑时,他的未婚妻大为恼怒。维多利亚在日记中写道:“我生气地大哭了一场。真是一群恶棍!”然而,即使是每年3万英镑,也和阿尔伯特的父亲科堡公爵领地的全部收入相当。

在金钱这方面,维多利亚事实上是整个国家唯一能够支配自己收入和财产的已婚女性。这一点非常重要。阿尔伯特之所以几乎放弃婚约,是因为他婚后的处境会“非常尴尬”。即使现在,所有人也都知道他其实并非一家之主。阿尔伯特还要应对肆无忌惮的英国媒体,这些报纸会将他描绘为种公牛,只适合繁衍后代。然后,还有一点也令人苦恼,先告白的是维多利亚。一首伦敦民谣唱道:

既然女王亲自向丈夫“求婚”,

我想女士们都会这样做;

她们恭顺的日子将成为过去,

以前总是迟迟不肯表露心迹,

现在她们都会“争先告白”!

换句话说,他们婚后各自扮演的角色完全颠倒了自然秩序。伦敦的印刷商会毫无顾忌地嘲笑阿尔伯特,并从中尽可能多地赚钱。伦敦街头响彻着一种独特的版画叫卖声:“谁要买这位帅气老外的画像?他就要娶我们的美丽女王为妻了!”

因此,阿尔伯特有不少心事。可至少心思单纯的维多利亚很开心。她想,在选丈夫方面,甚至连普通“穷人家的女孩都没有多少自由”,对于一位公主,就更难了:“前景非常惨淡、哀伤!”但现在她相信,并且将永远相信,她是为自己做出了这个选择。她选择英俊潇洒的阿尔伯特,享受他的关心和疼爱。她告诉利奥波德舅舅:“过去的几天就像做梦一般……我真的感到非常非常幸福。”

订婚的当晚,阿尔伯特给她写了一封信,将他常常觉得难以启齿的话表达出来。有很多像这样表达着爱意、告诫、责备以及愤怒的信件,经由温莎城堡的走廊,在他们两人的房间之间往返穿梭,而这是第一封。然而,就数阿尔伯特写的这第一封最为完美,那时他还是恳求者,还不是主人,一切都尚未开始。他在信中坦言:“我几乎不知道怎么回应你。我何以配得上这么多的爱、如此充沛的感情?……身体和灵魂永远是你的奴隶,你忠诚的阿尔伯特。”

维多利亚在登基时没哭,在加冕时也没掉一滴眼泪。但是,那天晚上,独自一人在温莎城堡的房间里,读着她收到的第一封情书,她落下了眼泪。

开启白色婚礼时代

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婚之前,英国皇室成员的结婚礼服均是头戴宝石皇冠、配上镶满珠宝银饰的晚礼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传统装扮。

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穿上了一袭由漂亮的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白色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并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最后成为风尚广泛流传,西方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结婚礼服也逐渐成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白色婚纱代表内心的纯洁和孩童般的天真无邪,后来逐渐演变为童贞的象征。

一战后的1920年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使婚纱的风格大大地改观,逐渐出现了短裙设计的婚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为二战的缘故,新娘的结婚礼服转为简单朴素,许多母亲也将自己的婚纱当做传家宝,传给女儿当嫁妆。

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

也因为你,我开始讨厌这个世界。

1840年1月,维多利亚在议会上宣布,她很快就要结婚,未来的丈夫是阿尔伯特·萨克森·哥达亲王。

尽管蜜月仅仅只有两个星期,但这段不被打扰的安静岁月成为了女王一生中最幸福是时光。

女王的丈夫是一个极具魅力、举止优雅的男人。学识渊博的他被人称为是"移动的百科全书"。除此之外,他还是出色的击剑师。他们被公认为是一对模范夫妻:彼此忠诚,相敬如宾,甚至从未对彼此说过有损夫妻关系的激烈话语。

可这段圆满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1861年12月14日,42岁的阿尔伯特亲王因为伤寒英年早逝,女王在这个时候几乎失去了一切。

作为女人,她失去了爱情和深爱的丈夫;作为女王,她失去了挚友、谋臣和助手。

从那以后,她离开伦敦,将自己禁锢在房间里,外面的世界对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世界已经死去了",她给亲戚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在她之后的四十多年,黑颜色成为她衣服的主色调,她成了人们口中的“黑衣女人”。悲伤、冷漠、暴躁不安是她时常挂在脸上的表情。对丈夫的思念,让维多利亚对未来的生活变得无所适从、郁郁寡欢。

每年在纪念阿尔伯特逝世的这天,维多利亚女王都会在日记上写下相同的话:"你的去世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的人生从此支离破碎。"

失去了挚爱之人无论对谁而言,都是最沉重的打击。那个思想独立的女王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比任何一个人都显得更无法承受。

赫尔曼·黑塞说:"你不是爱情的终点,只是爱情的原动力。我将这爱情献给路旁的花朵,献给玻璃酒杯里摇晃着的晶亮阳光,献给教堂的红色圆顶。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

也因为你,我开始讨厌这个世界。


“欧洲祖母”给王室带来血友病基因

虽然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生育了9个子女,但女王本人并不喜欢生孩子。据称她曾向自己的女儿透露过对身为一个女人的私密看法。

维多利亚女王写给她女儿的家书:

“亲爱的女儿,你说给予一个不朽的灵魂以生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我自己却难以有这种想法。我觉得在生育中,我们女人更像一只母牛或母狗。我们可怜的本性变得非常动物化……整天哺育婴儿和换尿布,让很多优雅而聪明的淑女走上毁灭之路。”

“我有九次怀胎八个月,担负真正的痛苦(还要处理很多公务),像折断翅膀般……我想我们的性别是种不幸。我很高兴看到你已如我般完全进入身为一个母亲的所有感受中,亲爱的女儿,要让一个无知的幼儿长大成人,女人需度过多少难关!

我说不出我的痛苦、我的感觉、我的奋斗(事实上,我还没有完全摆脱它)。当我们带你回你自己的房间,而你却哭闹得很厉害的情景,彷佛还是昨夜的事。”

维多利亚女王因难以忍受生育的痛苦,在生第八、第九个孩子时使用药物进行麻醉镇痛,可以说她是“无痛分娩”的先驱者。

另外,由于维多利亚本人是血友病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3个子女。幼子利奥波德王子是血友病患者,五位公主虽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爱丽丝公主和幼女比阿特丽斯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使这一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导致很多王室成员相继去世。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很多都与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联姻:

维多利亚公主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个儿子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女儿是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即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他的一个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爱丽丝公主成为德国西南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的妻子,她的一个女儿是沙皇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

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

据统计维多利亚女王共有40个孙子、孙女,37个曾孙子、曾孙女,她的血脉像网一样在欧洲王室中铺散开来。正因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又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双城记》的开篇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

维多利亚女王,这位18岁登基的美丽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创造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

在她统治时期,是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最辉煌的时期,为了扩张领土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她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比慈禧大16岁,比慈禧早7年逝世。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大英帝国强大的峰值,领土达3367万平方公里,是本土面积的近150倍,大约占全球陆地的1/4,号称“日不落帝国”。之所以叫日不落帝国,是因为其殖民地几乎遍及全球。

“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却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

维多利亚在位期间发动的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胜枚举,但同时,女王在位期间也正是英国各方面突飞猛进的时代。起源于英格兰的工业革命在女王执政期间成功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19世纪30年代末,威廉四世时代颁布的《废除奴隶制法案》成功实行,合法贸易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高额利润导致资本投向海外,伦敦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1851年,阿尔伯特亲王在伦敦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为期五个月的时间内有600多万人到场,全世界见证了英国的繁荣昌盛。然而在“日不落帝国”昂首阔步站在世界顶端的时候,由无产阶级掀起的宪章运动爆发;英国底层人民生活困苦,谋*、抢劫、娼妓横行,“开膛手杰克”事件就是当时阶层矛盾最极端的实例;另外,因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严重,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坐实“雾都”称号。

1900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去了怀特岛(Isle of Wight),这是她和生前的丈夫阿尔伯特喜爱的地方。在这个幽静的岛上,女王写下了遗嘱,写下了自己葬礼的细节,她吩咐死后给她穿上白色的衣裙。在她遗嘱清单里也要求放进阿尔伯特的一件披风和一件晨袍,以及他的手部石膏模型。

在她弥留之际,守护在她身边的有她的儿子,也是她的继承人威尔士亲王,当时他已决定以爱德华七世之名继承王位。在女王床前的还有包括她的外孙德皇威廉二世在内的其他后代。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逝世,终年82岁。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但“维多利亚时代”却一直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一个历史时代结束了。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的九个子女

1、维多利亚公主(Victoria Adelaide Mary Louisa)1840年11月21日-1901年8月5日,嫁给普鲁士太子(后来的腓特烈三世)有4女4子,她的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前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之外曾祖父;女儿索菲公主是希腊王后,亦是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之祖母。

2、爱德华七世(Albert Edward)184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有3女2子,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3、爱丽丝公主(Alice Maud Mary)1843年4月25日-1878年12月14日,嫁给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有5女2子,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丝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另一个女儿伊莲妮公主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4、阿尔弗雷德王子(Alfred Ernest Albert)1844年8月6日-1900年7月30日,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唯一的女儿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5女1子,他们的长女玛丽是罗马尼亚的王后,外孙是罗马尼亚的卡罗尔一世,外曾孙是末代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长外孙女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公主是希腊国王乔治二世的王后;次外孙女罗马尼亚的玛丽公主是南斯拉夫王后。

5、海伦娜公主(Helena Augusta Victoria)1846年5月25日-1923年6月9日,嫁给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克里斯蒂安王子。4女2子

6、路易丝公主(Louise Caroline Alberta)1848年3月18日-1939年12月3日,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无子女

7、亚瑟王子(Arthur William Patrick Albert)1850年5月1日-1942年1月16日,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2女1子,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长子于194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的机场因飞机失事坠毁而去世,他与妻子西比拉王妃(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利奥波德王子的长孙女)唯一的儿子就是当今的瑞典国王;她唯一的女儿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母亲,前丹麦的英格丽德王后,后者就是为纪念早逝的母亲而以其名字为自己的长女—丹麦女王命名的。

8、利奥波德王子(Leopold George Duncan Albert,1853年4月7日-1884年3月28日,娶了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海伦娜公主1子1女,女儿是爱丽丝公主,嫁给乔治五世的玛丽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他的遗腹子卡尔·爱德华在其因血友病过世后约四个月出生,一出生即继承了其奥尔巴尼公爵爵位,在16岁时又成为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公爵,其长女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9、比阿特丽斯公主(Beatrice Mary Victoria Feodore,1857年4月14日-1944年10月26日),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3子1女,他们的唯一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亚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英国的历代女王列表

第一位英格兰女王简·格雷(又译:珍·格雷,英文:Lady Jane Grey,1537 年10月12日-1554年2月12日,终年16岁)英格兰都铎王朝的女王,在位仅仅十三天,英国历史上首位被废黜的女王。

简·格雷是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长女,母亲是弗朗西斯·布兰登,外祖母玛丽·都铎是亨利七世的女儿、亨利八世的妹妹。 她曾嫁给法兰西国王,后又改嫁。

1553年7月6号,英王爱德华六世去世,因为政治和宗教原因,简·格雷被推上了英国国王的宝座。

同样也是因为宗教原因,1553年7月19日英国议会废黜了简·格雷的王位,并拥立玛丽一世为女王。

1554年2月12日,简·格雷在伦敦塔内被秘密处死,时年16岁。

_

1st: 玛丽一世 (血腥玛丽) 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颠倒。

_

2nd: 伊丽莎白一世 (童贞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_

3nd: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国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_

4th: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2015年9月9日前,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 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5th: 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 信仰的保护者」。 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2015年9月9日晚5点30分,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超过她的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在位63年零216天的记录,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参考:《维多利亚女王:作为君王和女性的一生》、《维多利亚女王传》、《日记留影—我们的苏格兰高地生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