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总指挥
是航天领域的领军人之一
是航天功勋奖获得者
他是
山东大学数学系1984届毕业生
踏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倏忽之间
在航空航天领域内
投注了四十年的光阴
“我执着地飞啊,奔走在天涯
不舍这于逆境奋起强忍的泪花”
他就是李明华
四十年来风风雨雨
他圆满完成了多次发射任务
年少时在山东大学埋下的理想
已经带他走过了万水千山
“我有幸两次担任第一总指挥”
2017年7月2日19时23分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异常
实践十八号卫星损毁
航天事业牵一发而动全身
后续多项重大工程的运载发射任务
都在等着长征五号
然而经过近两年的归零工作
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组织作出决定
2019年,长征五号必须复飞!
李明华临危受命
担任“第一总指挥”
航天这项系统工程
需要每个部分都精准无误
每个环节都和谐统一
李明华很清楚
自己这个时候来
是担任决策任务的
当时故障点已经清楚
是氢氧发动机的一个组件
氧涡轮转子出了问题
问题来自于大量级的震动
但氧涡轮转子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
内部几乎不可直接观测
震动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这个问题长时间难住了团队
另一方面
重新设计制造氧涡轮转子
需要两年多的时间
此时距离长征五号复飞计划执行
仅剩不到七个月的时间
李明华需要迅速找到突破口
“运用非线性思维,先试验再改进
只要不震或者震动足够小
不搞破坏,在工程上就可以走了”
2019年6月20日
李明华在会上拍板解决方案
他向参会的同志们说
“这件事我定我负责
若出现任何不利的情况
不需要你们负责
都是我的责任”
李明华的一番话极大鼓舞了士气
会后的一个月里
整个团队按照方案加班加点进行试验
一组组数据反馈回来
一切都在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个月昼夜不停的努力后
试车结果数据完全达到了目标
一切都像李明华说的那样
“科学原理是唯一的
但工程技术途径绝不唯一”
时间指针指向2019年12月27日
指挥大厅里一片寂静
工作人员们面色凝重
紧张盯着一串串数据
李明华的内心却十分平静
这份平静来源于7个月的日夜奋斗
来源于科学的判断
来源于对这次发射任务的胸有成竹
“10……3、2、1,点火!”
20时45分
遥三火箭点火升空
约2220秒后
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
进入近地点192千米
远地点6.8万千米的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那以后
长征五号已经大概六七发的
连续飞行实验
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新一代的氢氧发动机
从此再也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说到这儿
李明华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自豪
他“第一总指挥”的任务圆满完成了
祖国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
在68年中国航天发展史中
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总指挥”
每一次都是李明华
担任这个角色时
他始终把压力放在心里
把责任扛在肩上
每当问题解决时
他会讲起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但小时候的李明华
却从没想过“航天”这个词
他的愿望是考出农村
1980年
李明华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
学习控制理论专业
在数学系的学习经历中
潘承洞等学术大家
深入又细致的课程讲授
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从此
李明华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
紧密连结在一起
在那个充满梦想的年代
这位航天领域先锋和守望者的故事
开始于
走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那一天
当时我国的航天事业才刚起步
前程虽光明
道路上却一片荆棘
一毕业
懵懵懂懂的李明华进入火箭院
航天事业发展的急迫需求
没给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多少适应的时间
自进入火箭院
他的人生像是按下了加速键
为了赶上航天研究与国际上的差异
他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读书
在李明华办公桌上
有一面他引以为豪的国旗
这面国旗虽然尺寸不大
但立在火箭模型旁格外显眼
它被深棕色木质方框裱得整整齐齐
木质方框上写着“中国探月”
制作这面国旗的纺织物有着特殊意义
它曾跟随嫦娥五号穿梭于银河之间
当它回到地面时
被制作成了这面五星红旗
赠送给为中国探月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这面红旗是对一代代中国航空人
探索星海最好的嘉奖
也是这名成长为第一总指挥的
农村少年的梦想见证
中华民族绝不能缺席太空时代
航天人不停地克服重重困难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这些成功的背后
是所有团队无数次的尝试
无数次的失败
以及无数次的坚持
是航天人在经历了巨大失败后
仍然挺身而出拼了命的68年
为什么失败了这么多次
依旧要花费这么大的心血探索太空?
对于这个问题,李明华有自己的想法
“第一
探险太空不断挑战我们的技术极限
这种极限一旦我们突破
它会有力地回馈,造福更多的人
第二
从战略上去看
地球终归有一天会枯竭
我们终究要寻找新的家园
第三
从作战使用价值上来看
谁占据了太空
谁就占据了战略制高点”
“航班化”仅仅是探索浩瀚宇宙新的开始
未来还有更大规模的星际探测
等着中国航天
“中华民族已经错过了航海时代
但我们绝不能缺席太空时代”
李明华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
激情就是事业的灵魂
传承最重要就是精神
退休后
李明华把更多的精力
放在了系统工程研究上
比起“专家”的头衔
他更喜欢称自己是一个“杂家”
他把这些年所思所学、所感所悟
通过分析、整理、归纳、提升
形成了一套理论方法
李明华认为
解决问题不能只解决表层现象
同时还要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
不仅仅解决技术问题
还要解决管理问题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李明华四处奔波去讲课他想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的经验他努力把失败的经验变成年轻人的“它山之石”他相信航天事业的未来在于年轻人他们的激情、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将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失败的经验可以让他们事半功倍
除了经验的传授
李明华更想传递航天精神的力量
有一次他去到山沟沟里的一个小县城
为贵州省思南县第一中学的
3000名学生
上了一堂生动的“航天课”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他的分享讲授深深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
让那片贫瘠土地上的孩子们
看到了人生如宇宙一般
有无限的可能
他告诉孩子们
“一个人的人生会经历很多阶段
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很多的问题里边其实只有一个问题
只要抓住了这个最主要的问题
其他的都会迎刃而解”
这次讲座不仅为孩子们
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也让李明华更加深刻感受到了
传承航天精神的重要性
他坚定了要做航天文化传承者
和传播者的想法李明华不断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学子们
航天事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
更需要一种精神
那就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和对挑战的无畏勇气
他不停鼓励年轻人要有远大的理想
要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决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作为航天人和一名老山大人
李明华说
“也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搞航天
每个人都当数学家
新一代山大人的长征是
立足本岗位
努力去工作
砥砺地去前行
完成自己的使命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工作
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山东大学 文/裴银璐 苗立群 王亦婷 图/凌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