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葆元
汴京大相国寺在北宋已是享誉寰中的古迹,它曾是信陵君魏无忌的故宅,北齐年间改为寺庙,毁于岁月,唐时再建,华彩重构,规模宏大。宋代画评家郭若虚对寺内造像、壁画、色彩综合评定后,称它有“十绝之美”。宋太祖不满于此,还要登峰造极,“敕建三门,御书赐额”,在寺院内叠山立岳,广植花木,正殿两侧增置长廊,左钟曰楼,右经曰藏。这一重构,使得大相国寺不仅是僧家之地,也成了人文荟萃之所。
《东京梦华录》这样记录了它的繁荣:“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足见它是一个大市场。“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这是宠物市场。“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幙,露屋义铺,卖蒲合箪席,屏帏洗漱,鞍辔弓箭,时果,腊脯之类”,这里是一处设着彩色幕帷的去处,皆设露天货摊,卖的东西也杂,计有凉席、洗漱用品、马鞍、马嚼子,还有果品及烤制的干肉。佛殿前面也摆上了摊位,除了东京制笔名家赵文秀的笔,还有制墨名家潘谷的墨。从大殿伸引出的两廊上,则是卖蜜饯的,卖绣品、领抹的,妇女饰品如绒花珠翠,缨簪头面;男人冠帽如帽子幞头。大殿后面就是书画市场,当朝名家的墨宝,以往藏画,奇货可居。除了本地商人,还有各地卸任的官员也在这里摆摊,出售土特产品,仕途商途,殊途同归。寺内僧人也染指铜锈,纷纷向游客兜售斋饭。这造就了一个熙熙攘攘的相国寺胜迹图。
由于文人聚集,这里就自发形成了一个文化市场。在文化气氛的感召下,几个山东文化名人来到这里。第一个到这里的是山东汶上县的穆修,他是宋真宗朝进士,性格狷介,史书说他“负才寡合”。他有食禄在身,先任泰州司理参军,由于不与人融通,被诬告中伤,贬到池州。仍不接受教训,又诋斥权贵,议论时弊,遭徙颍州,做了一个文学参军。下滑的势头似乎遏制不住,不久再徙蔡州,谁都不待见他!穆修确实是一个孤傲的文人,看不惯五代以来的西昆体,更抵制靡软文风对当朝文化的侵染,大声疾呼宋初文学要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清新刚劲的格调。
穆修是个书呆子,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一天,他与柳开的学生张景在宫掖东华门外等候早朝,柳开、张景师徒与他志同道合,也是北宋倡导文学改革的带头人。这时一匹受惊的马在道上狂奔,转眼间踩死一条狗,穆修突发奇想,对张景说,咱俩用韩、柳笔法叙述眼前发生的事,看看谁叙述得简约。遂道,“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谁想张景比他还简练,写道:“有犬死奔马之下。”
穆修画像
穆修穷困潦倒,仍然矢志不渝,用囊中为数不多的钱刻印了韩愈、柳宗元的文集,并拿到相国寺去摆地摊。许多太学生、国子生看到他蹲在地上卖书,不免拿起来观看。买卖来了,他却刚介起来,斥责人家,“汝辈能读一篇,不失句读,吾当以一部赠汝!”就是说,你们试读一篇,如果断句无误,我就送一部给你。哪有掌柜的和顾客叫板的?因此,卖了一年,一本也没卖出去,穆修在这个文化市场上碰得头破血流,但他仍不失为北宋文坛改革的带头人,人们讲着他的笑话,笑话背后是对他的尊重,“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他一生培养了很多名垂青史的学生,尹洙直接受教于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进士;其间北宋名臣苏舜钦,欧阳修都追随着他,“一时豪杰多从之游”。
第二位走进大相国寺的是山东诸城人张择端,有人说他就住在寺内,以卖画为生,后进入宣和画院,成了一名著名画家。然而查《宣和画院》对当时画家的名录,从画学到侍诏再到祗候,并没有张择端的名字。有关张择端的史证很少,只有一段记载题写在《清明上河图》卷上:“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教也。”写下这段题跋的是金朝书画鉴定家张著,时间是金大定丙午年间(1186年),距离北宋灭亡已经过去六十年。后来这段记录收在《石渠宝笈三编》中,这是对张择端最早也是唯一的记录。“东武”是诸城的古称,题跋说张择端“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我们可以断定,他幼读书时尚未习“绘事”,是“游学”京师以后才逐渐“习”绘事的,就是说,张择端是在京师把自己磨练成一个画家的。
张择端住在京师,先习界画,舟车、市桥、城郭、路径。宋朝是书画的盛世,界画在当时并不为画坛看重,绘制方式就是借助工尺把线条画直,表现楼宇重阁,郭城坊巷。我们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它是把舟车、市桥、城郭、路径组合起来的一幅市井图,画中那座城楼就是界画笔法。张择端前期写生为后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对一个城市了然于胸,那画就呼之欲出了。
张择端画像
《清明上河图》当是张择端进入宣和画院后的作品,那么早期他在京师住着,且没有画名,靠什么生活?在大相国寺栖居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两幅画,除了《清明上河图》,另一幅是《金明池争标图》。金明池在京城西垂,当时汴京人又称它西池,一片碧水荡漾。每年三月初,朝廷开放金明池,并在水上进行龙舟竞渡和各种杂戏表演,四月才告结束。每到这个时节,圣上观临,百姓万人空巷。艺人各献其能,舞之蹈之,踏波逐浪,甚至攀上舟船云杆演出惊人的绝技。《金明池争标图》表现了这一历史盛况,画中数千人物,姿态各异,骑马的、乘步辇的,撑着阳伞的、推车的、夫妻携手同行的。从细小的人物中可以分辨出主子、仆人、小贩和闲适的人。从人山人海的观众中可以分辨出指划的、欢呼的、振臂的。池中龙船如水上琼楼,旁边有小船拱卫,水上岸畔旗帜招展,一片盛景。张择端用这两幅图画道出了一个繁华的北宋。
第三位走进大相国寺的山东人,就是十九岁的李清照和她的夫君赵明诚,那一年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赵明诚尚在太学读书,利用课余夫妻同游大相国寺,他们看到卖画的摊子上有一幅徐熙的《牡丹图》,夫妻俩惊喜不已。徐熙是五代时南唐画家,画风影响着北宋画坛。一询价,卖方索要二十万钱,夫妻俩咋舌半晌,囊中没有那么多钱!买不起,又不肯放弃,便与卖画人商量,先把画拿走,待凑出钱来,次日奉上。卖画人答应了这对少年夫妻的请求。怎奈他们凑了一天,也没有凑足二十万钱,只好恋恋不舍地把那幅画奉还。
李清照、赵明诚画像
这件事说明,从那时起,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就开始收集金石册页,珍籍名画。三十二年后,李清照五十一岁时避居杭州,完成了丈夫遗愿《金石录》的写作与校定,她在后序中犹不忘此事,说,当时虽为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足见赵、李两家也是清廉的,又见北宋文物市场珍品的昂贵。
这几位走进大相国寺的山东文化名人,为北宋的文化辉煌留下一段段佳话。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