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因缘旧 山海日月新——康有为书法中的青岛

翰墨因缘旧 山海日月新——康有为书法中的青岛

首页角色扮演花界恋爱纪更新时间:2024-05-09

一 前言

历史创造了康有为。在中国思想史上,作为近代启蒙运动的领袖,康有为在民族危亡关头发起了震惊中外的维新变法,推动了二十世纪新中国历史的进程;在中国书法史上,作为清代碑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完善了乾嘉以来兴起的碑学运动,在书法领域实行托古改制、开宗立派,促进了中国书法的巨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于中国书法史之贡献,亦不逊色于中国思想史。

康有为一生学术、政治均与时代有关。他治学术不局限于义理小节,专求微言大义,关注经世致用,其哲学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成为维新变法推动中国政治改革、社会进步的精神武器。同样,他认为书法是可著圣道、可发王制的工具,制度、文章、学术,皆有时焉;书学与治法,势变略同。因而,书法也应顺应潮流,适时变法创新。其名著《广艺舟双楫》尊碑抑帖、尊魏卑唐,实是艺术领域的一场思想革命,与其政治上的维新变法旨出一辙。

康有为与时俱进,其艺术思想也不断创新发展。作为清代碑学的集大成者,他托碑学之古而改帖学之制,托魏碑之古而改唐楷之制,对确立清代碑学的审美标准、形式法则,推动碑派书法创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康有为善于采纳最新学术成果,他在海外见到新出土汉人简牍、晋唐写经等书法考古成果后,即能反观传统,及时总结,指出邓石如、包世臣、张裕钊等碑派大家都因偏擅而未臻完美,一改极力崇碑立场而主张碑帖相融,身体力行,探索创新,为碑派书法注入新的活力。从这一意义上说,他又是清代碑学和二十世纪书法艺术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

二零一八年是康有为诞辰一百六十周年,戊戌变法一百二十周年。康有为一九一七年来到青岛至今过去了一个世纪;一九二七年春他病逝于青岛,至今整整九十年。此次青岛邀请百余位中外专家学者举办“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是从更高视野彰显青岛的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康有为书法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国际的重要举措。

《康有为青岛遗墨精品》搜集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和民间收藏的康有为遗墨九十余件精品,以及《康有为家书考释》中与青岛相关家书、大量关于康有为的生平信息,力求多方位呈现一代伟人、碑学巨擘与青岛的深刻历史、文化渊源。解读这些既是珍贵艺术品同时也是历史文献的遗墨的精神意蕴,可以感知那个时代诸多的真实历史,多角度地丰富我们对于城市近代史的认识与研究,是极有裨益的。

一九一三年,康有为结束海外流亡归国后,请吴昌硕为其治印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以纪其行。在中国书法史上,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象他这样经历丰富、视阈宏阔的人物。正因如此,康有为的书法才雄肆苍深、气象博大、独具魅力。

康有为还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哀我行迈,多寓于诗,情在于斯,噫气难已。”他的诗,触物生情,随缘而发,情景交融,记事性强。多角度地展示了世界背景下的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记录了一代“先进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心理历程,堪称史诗。

康有为与青岛结缘极深,可谓情有独钟。《万木草堂诗集》载有近二十篇歌颂青岛山海风光的优美诗篇,兹略作整理如下。

《丁巳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于会泉》:

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阙绚其间。晓暾乍上映紫澜,楼观飞惊抗晴峦。崇楼尖塔五色宣,晃耀眩目出人寰。六衢整洁树列班,万货殷阗弥百廛。驱车周道马翩翩,逾山历涧至会泉。楼阁倚山临海滣,碧波浩荡通天边。登高啸望心悠然,乐土信美吾不存。此吾青岛昔荒田,粤昔丁酉德攘先。吾时伏阙力争焉,大陈利害言万千。投书宰相惨呼天,常熟翁公忧国颠。早朝前夕称荐贤,过臣百倍谬推尊。一时舆论哗然传,请破格用救元元。退潮辱访枉高轩,时近冰河吾言旋。骊驹驾南海馆门,公遂直入吾斋前。朝旭甫上草树妍,披衣强起相周旋。公强留行情意谆,且言圣心至勤勤。由是感激赞艰难,上书变法百万言。请效明治书拳拳,十四卷考条理繁。圣上发愤百日新,万国震动中华春。惜哉旧臣荡牝晨,政变遁荒国步艰。至今日将坠虞渊,共和六载大乱瘅。吾奋救之竟蒙难,展转微行乘榊丸。忽睹青岛怆我神,日本立宪上有君。国本正定乃勤民,百度并兴模欧文。于以用武为国魂,乃得此岛兴雨云。吾国共和谬称民,群盗攘权徒纷纭。生民涂炭日遘屯,试观川粤湘黔滇。同室操戈日相煎,岂有国利民福焉。岂有民意与民权,大谩欺民内讧阗。徒供渔人得利便,山东日设民政官。我乃蔽目掩耳何可怜。呜呼!民国无民又不国,使我恻恻痛难捐。会泉山水最清妍,前后樱花为公园。有中贤王卧林樊,愤为刘崇英气完。宁蹈东海首阳山,不食周粟践周原。见我如故意缠绵,今日冬至逢良辰。京国旧俗陈馄饨,吾为一饱相劳频。且将相宅拟卜邻,夕阳渐下我归船。回望孤屿绣金银,呜呼感慨度天人。

康有为归国不久即陷入一场大的政治危机,即一九一七年五月的张勋复辟,旋即失败。他与沈曾植一同躲入美国大使馆以逃避北洋政府的通缉。“我生命岂在牛斗,蒙难仓皇又廿年。”其诗载于《美森院诗集》《游存庐诗集》,是康有为幽居半年后由天津经海道于冬至日来到青岛所作。“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阙绚其间。”这是康有为与青岛结缘时青岛给他的第一印象。

《五月十四日游青岛月夜驱车绕岛一周口占二首》:

海不扬波夜月妍,齐人归我汶阳田。舆轮徐动周青岛,灯火满山林满烟。其一

岛屿幽深是会泉,海山楼阁似群仙。月明穿过樱花路,尚想花开感往年。其二

《青岛会泉石矶望海观潮高至数丈异观也》:

海水冥蒙望石矶,怒涛高拍入云飞。飞帆渺渺和云水,岛屿青青日落时。

《六月廿七日暮再观潮》:

涛头撞石涌成云,浩浩怀山不可分。万马奔腾飞学走,千龙轰斗震雷闻。白旗引队争先上,缟甲登陴揍大勋。忽现雪山在顷刻,如游冰海对斜曛。

《去岁蒙上恩赏御书三游堂三字顷来青岛甚愿移来》:

化人夙昔作天游,想入乾坤到十洲。睿藻留题草堂上,欲移海岛五云浮。

《游青岛谒恭王殿下则已迁大连殿下以家具什器假我遂得安居感赋》:

东平去后我方来,再入梁园频溯洄。青岛海山万千绿,怀人落日更登台。家居岂可付纤儿,借与邹枚好护持。隐几听涛望东海,案头授简想当时。

《重游青岛示佳曾孙》:

海气苍苍岛屿回,山巅楼阁抗崔嵬。茂林峻岭百驰道,重入仙山画里来。

《万木草堂诗集·补遗》中录诗九首:

《甲子六月得青岛徳旧提督楼赋示曼宣婿及诸孙》:

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节楼旧日庄严地,今落吾家可隐栖。

《丙寅七日十八夕登青岛观象台》:

太空含雾星辰满,大海横云岛屿微。一望楼台灯火夜,更骑明月作天飞。

《前题(登青岛观象山)》:

木星晃昱作光芒,绕木四月耀寒光。我欲乘风天上去,银河炯炯自苍苍。

《丙寅七月二十一日青岛地方长官陪游崂山》:

青山碧海海波平,汗漫重游到太清。银杏耐冬多历劫,崂山花闹紫薇明。

《前题(明露洞口占)》:

别峰度岭涧潺潺,巨石崔嵬松柏顽。万竹青青盘磴道,明露仙在海中山。

《前题(归途赠徐善伯)》:

采药求仙可有灵,崂山未了旧青青。老松偃蹇婆娑舞,巨石磐陀奇诡形。海上云霞色难状,山中草木种多名。五云缥缈犹回望,洞府神仙梦所经。

《乙丑夏吾避暑还青岛天游园携诸子女并诸外孙同来赋此示籛儿》:

长廊归卧听飞惊,日夕涛头拍岸声。长似九天下雷雨,忽腾万马战行营。海雾蒸林烟冥冥,山云归岫月明明。子孙各五同欢闹,归地焚香观我生。

《乙丑夏五晩谈天文》:

幻孙舞象日,弱女垂髫年。无障碍坛上,夜话问诸天。

《甲子二月青岛屋长廊望海海作写付同倓》:

十丈长廊五色砖,薛萝格壁百花前。画俯海山夕望月,倚石囗过海中船。

以上诗作皆作于1917康有为首次来到青岛至1927病逝的十年间。诗中寄寓了他对青岛的真情挚爱和人文关怀。

康有为书法造诣深厚,独树一帜,近代以来海内外影响巨大。青岛除去文博部门的专门收藏,民间喜爱康有为书法艺术的也大有人在。《康有为青岛遗墨精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歌咏青岛的书法作品,人书俱老,笔酣墨畅,具有书法和文献的双重价值;二是内容与青岛相关的尺牍,是研究其生平的重要文献;三是其写给亲人的家书,内容丰富,具有文献价值。以上几个方面突出青岛主题,注重艺术与文献,从书法与诗歌中揭示了康有为与青岛的渊源。

二 歌咏青岛的遗墨

由近年来所见康有为歌咏青岛的遗墨有十余件,有的载于《万木草堂诗集》,有的散于民间。有些作品落款记事详细。康有为自一九一七年第一次来到青岛,一九二三年购屋避暑,一九二七年于此终老。对于他在青岛的最后时光,《南海康有为年谱续编》记事不详。现在从这些书法作品的落款上,往往题有书写年代、同游者姓名等信息,是弥补文献不足的资料。

青岛天游园藏康有为所用笔砚

康有为歌咏青岛的作品在清末民国青岛遗墨中具有典型意义。

此类作品多为一九二三年康氏正式购买青岛福山支路徳国旧提督楼后,在此赏春避暑、游山观海时所作。诗句中寄寓着他对青岛地区山山水水的深情,读来亲切。

行草《癸亥五月游崂山九水诗轴》。无著录,作于一九二三年。

九水争流涧瀑喧,群峰合杳起云烟。驱车破浪崂山道,柳树台中冒雨天。癸亥五月十六日冒雨逰崂山,偕易吾仁兄同乘渡九水口占,康有为。

行书《癸亥五月游崂山题诗刻石》,刊于崂山下清宫石壁,是现存最大的康有为书法摩崖石刻。其诗无著录,作于一九二三年。

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神仙排云出,高台照金银。芝旗与松盖,光景蕤五云。群仙能冒险,渡海咸欢欣。楼船两飞轮,破浪入山根。山下太清宫,万竹夹道分。殿前两白果,老树霄汉干。阶前一耐冬,千年尚鬰蟠。蔽山弥万绿,涧流屈潺湲。直上崂山巅,夹道万卉繁。奇石起攫抟,或作虎豹蹲。老熊当道卧,异柏挂岩丹。苍松亿万千,漫山洪涛翻。应接目不睱,清赏心所安。欹岖过岭合,荦确石躜岏。盘蹬登上清,惊看飞瀑喧。渐度屼嵲巘,峰头草成茵。至正余摩崖,抚起感心颜。虽赏丘壑美,稍惜草木删。俯望碧海浸,超然十洲千山。吾辈生诸天游,世界等微尘。方士采用药来,自此求神仙。云惜秦始皇,登道随山刊。方便壶等圆峤,水中浮碧鬟。白银为宫阙,仙人缟衣冠。楼阁倚缥缈,度劫亿万春。今岂有真人,玉宇琼楼寒。深恐六鳌动,铁围飘荡艰。龙伯国大人,揋掷出九关。且游播耨迦,复欠晃昱还。何处非天际,暂复留人间。癸亥五月,康有为来青岛,偕张志易吾,崔世缮修如,自济送来,与邹文蔚敬安,王大祯芃生,方作霖雨农,丁延龄晓帆,秦曾源云稼,王大伟幼云,戚运机愚勤,门人陈干明侯,江希张慕渠游崂山。警察厅长成维靖逸等率警卒卅人擭行。调金星车台船及一小轮,白沙子口渡诲,电局牟钧德幼南通电预办,乘月乃归。康有为赋诗写并记。

行草《甲子青岛看花作》,无著录。作于一九二四年。

樱花数里闹如云,满地花飞送夕曛。可惜看花人寂寂,拚教风雨自声闻。定菴贤兄世讲正。甲子青岛看看花作,康有为。

行草《甲子六月领得青岛旧提督楼诗轴》,作为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镇馆之作,国家一级文物。诗载于《万木草堂诗集·游存庐诗集》,作于一九二四年。

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我家可隐栖。甲子六月领得青岛德国旧提督楼写付同凝儿,游存老人。

德国提督楼即青岛康有为故居。一九一七年,在美森院幽居半年之后,康有为于十二月至青岛拜见恭亲王溥伟,为青岛的风景所倾倒。一九二三年租下此屋,深感“青岛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则留长住青岛。”遂于一九二四年购得后改建为天游园,每年都携家人来此赏春避暑。一九二七年二月,七十岁的康有为说:“我与上海缘尽矣。”决定来青岛定居,但未几病逝。《日本书道全集·二四》中有一幅《甲子六月领得青岛旧提督楼诗轴》,书法风格略晚,即书于此时。此诗还见于康氏《致恭亲王札》,书风略有不同。

行草《甲子七月留题崂山华严庵五言联》,青岛博物馆藏。无著录,当作于一九二四年。

海山最清净,楼阁现华严。甲子七月十八日宿此写,天游化人康有为。

康有为早年于家乡西樵山白云洞潜心修行,深受道佛思想影响,而于佛教则独崇大成华严宗。他融佛于儒,以儒为教,引导人们在居住的世界中求法界,曾言“孔教者佛法之华严宗也。”一九二四年康有为避暑于青岛,初秋携友人登崂山,宿于华严庵。崂山乃道家业林,山海葱郁,包容二教,适合康有为的情怀。此联为其晚年精心制作。

行草《乙丑夏重游青岛喜赋诗轴》,青岛康有为故居藏。载于《万木草堂诗集·游存庐诗集》,原题《乙丑夏重游青岛喜赋诗轴》,作于一九二五年。

海气苍苍岛屿廻,山巅楼阁抗崔嵬。茂林峻岭百驰道,又入仙山画来。乙丑夏五,十二日重还青岛喜赋付凝儿。天游化人。

《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载,一九二五年“三月,先君偕同璧及邦孙去青岛看樱花。返沪不久,五卅惨案发生,先君偕全家到杭州。六月,转青岛避暑。八月初旬,长姐同薇偕子女来青岛省亲。全家团聚,膝下承欢。”由此可知,这一年康氏曾两次来青岛。

行草《丙寅七月逰崂山明霞洞诗轴》,青岛康有为故居藏。载于《万木草堂诗集·补遗》,原题于《丙寅七月逰崂山明霞洞诗轴》,作于一九二六年。

别峰度岭涧潺潺,巨石崔嵬松柏顽。万竹青青盘磴道,明霞仙在海中山。丙寅七月偕愚勤仁兄逰崂山明霞洞口占。康有为。

行草《夏五晦青岛作诗轴》。无著录,作于一九二六年。

烟雾冥林入户来,山园烟火照人开。长廊十丈百花闹,隐几听涛步几回。夏五晦青岛作,文仲壻玩。

行草《同复女同游青岛观潮步月》。无著录,作于一九二六年夏。

沙净波平素月明,山边灯火暮云横。扶节来往无人迹,但听淘沙白浪声。同复女同游青岛观潮步月。天游老人。

行草《青岛诗轴》,故宫博物院藏。无著录,作于一九二七年二月病故前。

磐陀石上再来身,大海波涛现化人。无限龙宫无限岛,云荒树老感三春。康有为。

三 尺牍

尺牍在康有为青岛遗墨中文献性最强,有的是史家尚未触及的资料,其价值已经超过书法本身。

《丁巳除夕赋呈乙庵尚书诗札》:

丁巳除夕守岁,将及旦,已为戌午元日矣。赋呈乙庵尚书兄和正。有为。龙蛇运厄岁云终,半载居幽吾道穷。鸿洞乾坤患豺虎,乱争南北笑鸡虫。天心复旦观云物,春色还人语月风。六十知非无去住,五噫不忍学梁鸿。有为。

此作为康有为致沈曾植书札,作于一九一七年。沈曾植(一八五〇—一九二二),字子培,号巽斋、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吴兴人。光绪六年一八八〇进士, 刑部主事。沈氏支持康氏变法,参与倒袁,宣传尊孔,倡行复辟,与康氏为同志。

《戊午夏祭翁文恭公大学士文》:

惟孔子二千四百六十九年,即宣统十年岁在戊午夏四月十一日,康有为谨洁牲礼祭于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翁文恭公之墓曰:呜呼!自戊戌五月与公别后永诀,岁二十有一年矣。期间,君崩国亡,公亦贬逝,惟有呼天而已。惟中国维新之业,实公为先,扬我王庭,誉百倍于大贤,为遂累公。三黜看管,永负咎愆。奔亡海外,三周大地,一举复辟,迄无救于君国,罪莫大焉。虞山苍苍,松楸郁烟,墓木拱矣。白鹤新阡,天地惨黩,陵谷贸迁,乃来下马。董相坟上,腹痛乔公。墓前陈馈酒礼,惟公鉴旃。呜呼哀哉!尚飨。

翁同龢(一八三〇—一九〇四),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同治和光绪两代帝师。翁氏由于推荐康有为,慈禧太后在戊戌变法前将其开缺回籍,政变后又罢职,永不叙用。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病故,宣统元年(一九〇九)追谥文恭。

《新诗二首写示君勉弟札》:

五年战绝地通天,烽火于今始告终。苟全国命非己力,喜见人心趋大同。玉帛巴黎开盛会,珠盘钟阜可成功。声声爆竹将旧除,笑捻梅花春复红。偏空飞絮满地台,雪压园林覆碧菬。白射玉楼看冻合,红烧银烛照春回。阳和元气无南北,剥复天心有去来。旧着大同身竟见,醉斟葡酒且衔杯。己未元旦夕大雪,酒后巡沁园。新诗二章写。

此作为康有为写与门人徐勤,作于一九一九年。徐勤(一八七三— 一九四五),号君勉,为万木草堂弟子,忠肝义胆,先君称为烈丈夫。戊戌蒙难,故以家事相托。”

《甲子五月廿七日致恭王殿下尺牍》:

顷遍游北省,人心厌乱,消息甚佳,当俟明年统一后耳。道过青岛,欲面达一切,乃知王爷移居旅顺,不得奉瞻。徘徊福山之路,追思畴昔之遇,升堂登楼,室迩人遐。愿言怀思,我劳如何!顷于福山路府旁得一宅,相距百许步。爱此岛幽秀,天候不热,暂留避暑,即前王爷为吾请得之地也,昔以东人干涉书电,闻王爷亦拟它迁,故不果来,辜负盛意。今兹之居,固夙愿也。惜久阔音敬,空怀望慕。王爷已行,不得旦夕趋侍,怀恋反侧,奈何!奈何!闻艾堂贤王奄逝,不胜悲悼,又弱一个,云何可言。王爷所居,闻即为肃邸故府,想安适耶。北望增怀,谨修树候。敬请大安。康有为谨上恭王爷殿下,五月廿七日。

爱新觉罗·溥伟(一八八〇年—一九三六年),别称锡晋斋主,清宗室,道光帝旻宁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贝勒载滢之子。一九一二年来青岛,一九一七年张勋复辟,溥伟采取观望态度。当年冬至日,康有为来青岛,两人同游,成为至交好友。一九二二年,溥伟移居旅顺之前,将家具赠送给康有为。

《甲子七月十三日致锡晋斋主尺牍》:

奉赐书,并建始残石拓本诗,如读东坡诗,磊落多姿亦携归。长安新出土石刻皆在沪,下月还沪,乃检寄。长安、洛阳皆古都会,文人入部,读之甚多,然今则地成沙漠,人多穴处,徒增感慨。来往坏空,不能逃劫。奈何!奈何!游诗甚多,它日抄呈。顷领得青岛德旧提督楼。得诗呈正。或赐和。然为领此屋故,遂无力了明华,至愧!至愧!敬请锡晋斋主大安。有为谨上,七月十三日。

《与吴佩孚书札》:

子玉巡帅贤兄执事:门人伍君还述公子厚意,并奉惠书。又承刘君转来尊电,远辱嘉招,勤拳高义,感不可任。三月七日,喜值明公揽揆良辰。李晟乃是天生,申甫本田狱降。汾阳洪烈,福德类于天人;吕尚元勋,期颐溢其岁算;洛阳之花富贵,寿宇宏开;将军之树长春;庆云糺缦,引瞻降节,不尽铺棻。弟久仰仁麾,应来献寿,适缘他故,竟误趋承。谨遣门人徐勤诣洛代祝。敬具寿联及义大利摩色金画,奉申鄙意,伏希詧存。计月半后或可走诣洛阳,届时当驰电告。敬祝长寿,并请勋绥。诸惟荃照不宣。愚弟康有为拜启。三月三日。

吴佩孚(一八七四—一九三九),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晚清秀才,直系军阀首领,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华人,时称“玉帅”。

四、康有为青岛家书

李云光《康有为家书考释》(香港汇文阁书店一九七九年五月出版)是“康有为晚年思想及生活新证。”其中有数封家书写于青岛,记载了一九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至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康氏病逝青岛期间的活动内容。其中有的赞美“青岛气侯甚佳……实远胜沪,沪无可恋”(《一九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家书》)。有的谈到“青岛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加以有大学办,吾欲在青岛办之,以有现成大学舍也……则当常住青岛。”

“九早到青岛,仍从船去天津;或今夕入济,则起从车路矣”(《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五日家书》)。由此得知康有为一九二七年正月初二于上海游存庐过完七十大寿即来青岛后又往天津拜见逊帝溥仪(《一九二七年正月九日家书》),后于二月十八日返青(《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八日家书》)。这时康有为在青岛购买了倪瓒、王鸿绪、唐寅、文伯仁、沈周等人的古字画,经常与沈曾植一起鉴赏,兴致甚浓。

由于青岛近代史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先后被德国、日本等列强占据,地缘文化除齐鲁传统文化渊源外,深受舶来现代文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后,青岛仍为德人占据。因地域偏远,被视为“世外桃源”,遗老遗少纷纷徙来隐栖。其中有恭亲王溥伟、庆亲王载振、军机大臣吴郁生、前清总督赵尔巽、岑春煊、张人骏、张勋、陈夔龙,安徽巡抚沈曾植、山东巡抚扬世骧、学部副大臣劳乃宣、尚书盛宣怀、状元陆润庠、直隶提学使傅增湘等,其中不乏饱学之士,他们在青岛也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存,这也是长期以来青岛被传为北方著名文物、字画聚集地的原因。隐居青岛的遗老中不乏书法高手,尤以“三翰林一圣人”最为著名。“三翰林”乃军机大臣吴郁生、学部侍郎刘廷琛、法部侍郎王垿,“一圣人”即康有为。民国年间青岛一些著名牌坊多出自他们手笔。如康有为的“春和楼”,刘廷琛的“礼贤中学,”王垿的“瑞玞祥”等。崂山景区的巨石上除下清宫康有为《崂山诗刻石》之外,还有劳乃萱、徐世昌、吴郁生等遗老们的题诗摩崖石刻遗迹。先师刘诗谱祖父刘廷琛为前清学部侍郎,富书藏,民国后来青岛结“潜楼”以居。他曾与康有为、沈曾植等人同朝为官,均擅书法。尝见刘氏行书联,文曰:“英雄馀事业,栋宇自齐梁。”康有为赠陈三立对联“湖海归来尊大老,乾坤毁后賸诗人。”以及沈曾植章草“重向苏斋呼旧伴,偶从莲社会新机”对联,互为翰墨诗文之友。

沈曾植《海日楼诗集》、《沈曾植年谱长编》、康有为《万木草堂诗集》《康有为手书真迹》及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中,均有他们之间的唱和诗作与来往尺牍。刘诗谱先生还曾写过几篇文章,回忆前辈们之间的交往与活动。他的居室简朴,四壁有刘廷琛、沈曾植、李瑞清、陈三立、林琴南、吴郁生等人诗文书画,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康有为游崂山时写的一幅对联。

五、康有为晚年书法精品

作为青岛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康有为结缘青岛尤深。戊戌之前他七次上书变法,两次与青岛相关;“五四运动”时他公开表示支持学生,要求日本归还青岛。

青岛西海岸是著名的秦《琅琊台刻石》的所在地,今属青岛平度市的北魏天柱山摩崖石刻是“魏碑正宗”云峰山北朝刻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将其奉为“圆笔之极规”,盛赞“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

《尊碑》康有为的书法蕴含篆意分情,气魄宏大,得力于《云峰刻石》尤多。他晚年所书《郑文公碑》书风的作品,更是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康有为自一九一七年之后的十年,是书法登峰造极的时期,其艺术精神也融入了青岛的山海情怀。故康氏青岛遗墨中的佳制尤多。

行草《题大同书四屏》:

千界皆烦恼,吾来偶现身。狱囚哀浊世,饥溺为斯人。

诸圣皆良药,苍天太不神。万年无进化,大地合沉沦。其一

人道只求乐,天心惟有仁。先除诸苦法,渐见太平春。

一一生花界,人人现佛身。大同吾有道,吾欲度斯民。其二

廿年抱宏愿,卅卷告成书。众病如其已,吾言亦可除。

人天缘已矣,轮劫转空虚。悬记千秋事,医王亦有初。其三

光绪甲申法兵震粤,吾避兵还银塘乡澹如楼。感兵祸之惨,着大同书成,题三诗,待之百年。不六十年亲见大同,喜写之。己未正月。康有为。

康氏存世遗墨《大同书题诗四条屏》,完整的现有四件。第一件署款“己未正月”;第二件署款“己未春正月”,载于《中国书法全集》,乃康同璧旧藏;第三件署款“己未春”;第四件署款“己未二月”,为康同复所藏。内容略有出入,风格一致,是康有为同一时间写给子女们珍藏的佳作。可以想见新春时节家人团聚沁园,兴酣挥毫、四壁琳琅的情景。书贵神采,这几件作品不斤斤于点画,长锋挥洒,笔畅神融。

宣统十四年十月恭逢皇上婚庆典,微臣蒙赏给御书天游堂匾额,又御书福、寿各一方,感恩赋诗恭纪。

孤臣无地可埋忧,则作诸天汗漫游。想入三千周世界,身存七尺托神州。喜逢日月悬双照,仰视龙鸾下十洲。更效驰驱重建业,永怀它日答宸旒。

戊戌八月初二日臣奉德宗景皇帝硃笔密诏曰:它日更效驰驱重建大业,朕有厚望焉。臣愧付讬,负罪不任。然矢力鞠躬,期答先帝知遇而期答皇上也。头品顶戴弼德院副院长臣康有为。

康有为七十岁寿辰于逰存庐延香堂前与家人合影

一九二四年秋,康有为登华山,至云台观访寻五代陈抟“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石刻遗迹。此刻文字结字取法北魏王远所书《石门铭》,笔势外露,也有人认为是《石门铭》的集字。熊秉明先生以日本《书道全集》中的康氏对联与陈抟联语对比,认为康氏“着意地排布了开张豪肆的气势,但远不及陈书的出奇而又自然。”但是不难看出,康氏并没有囿于王远或陈抟一家。以《石门铭》集成联语与康氏所书比较,可见康氏在字法、笔法、体势上实际是融入了较多碑派笔法而舒以已意。

《撄宁簃》:

“撄宁”为道家术语,出自《庄子》,谓虽受外界侵扰,心境依然宁静。康有为晚年至青岛,趣投堪舆,经常夜观星象,究人天之际。作此斋号赠与自己,显示康有为此时已绝意政治,归于沉寂,一任天游。

《湖海乾坤七言联》

湖海归来尊大老,乾坤毁后剩诗人。散原道兄。愚弟康有为撰赠。

陈三立( 一八五三—一九三七),字伯严,号散原。江西宁州人。光绪己丑进士,晚清著名诗人。其父陈宝箴,维新派重要人物。其子陈寅恪,著名历史学家。光绪二十年(一八九五),其父授湖南巡抚,陈三立助其推行新政,结交了康有为、黄遵宪、梁启超等一批维新人物。戊戌之变父子俱被革职,晚年移居上海,与沈曾植、康有为、梁鼎芬等密切。有《散原精舍诗》等。这张作品是赠与陈三立的,也是康有为当时诸事失败后游离政事,醉心书画的心境写照。

《赠熙三仁兄轴》:

所书内容是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康有为晚年自感回天乏术,哀叹“中国已无立足之地”,经常“苦笑无名”,英雄迟暮,感慨无端,书籍气势磅礴。

上述康有为青岛遗墨,内容丰富,风格形式多样,足以体现康氏书法艺术的成就与文献特征,是青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研究康有为书法艺术的珍贵文献。

康有为在书法上托古改制、变法创新的精神实质,正是中国书法数千年不断变化发展的真正源动力和其书法历久弥新的原因。今天看来,当代书法创作的成就已多方面超越了诸多当年声名赫赫的遗老书家,而唯独康有为却仍然令人难望项背。康有为云:“人未有不为风气所限者,制度文章学术,皆有时焉,以为之大界。美恶工拙,只可于本界较之。学者通于古今之变,以是二体者(指碑学、帖学),观古论其时,致不混焉。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一个世纪前,康有为正是具备了如此目光,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开引风气。时间证明,《广艺舟双楫》的影响超过了近现代书法史上任何一部书学论著。康有为不仅是清代碑学的典型,其“康体”至今仍然对当代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有为生于南海,一生曾经沧海,最后归葬黄海。一九二七年病故后,葬于他生前选择的李村枣儿山(今象耳山)墓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康有为墓遭到破坏。一九八四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在浮山南麓重建康有为墓地。

萧娴及康氏后人欣赏康有为《崂山诗刻》

次年,康有为七女同环、弟子刘海粟夫妇、萧娴来到青岛,见证了青岛市党政领导及各界人士组织的康有为墓迁葬和墓碑揭幕仪式。近年来,康有为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引人关注。一九七八年,法国巴黎举行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大展,首次向西方展示了康有为书法巨制《行书八屏》引起轰动,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参观。二〇一七年我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作《康有为书法中的剑桥大学》学术演讲,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康有为《剑桥大学游记》中的有关内容,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兴趣,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一些书法家慕名到中国,专程来青岛参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与我讨论康有为书法。今年青岛举办“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收到国内外专家论文五十余篇,内容包括康有为书学思想在国内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足以证明康有为的国际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是城市文明的主要标志。青岛的城市文化正是因为有了康有为、老舍、闻一多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而具备了历史的厚重感。青岛名人故居众多,是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若能继续加大其历史文献的建设,才是建设文化青岛、国际青岛、开放青岛真正的软实力、正能量。

二〇一八秋于与天游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