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
·公孙丑下》,意思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表达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感情。
孟子以战争为例,讲述作战取胜的三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中心论点,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得出结论,作为一国明君,要懂得“民心所向”的道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了作者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