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十二曲里,Get那些音乐、戏剧知识与字斟句酌之用心

从《红楼梦》十二曲里,Get那些音乐、戏剧知识与字斟句酌之用心

首页角色扮演红楼曲更新时间:2024-04-30

作者:草香读书

【内容提要】贾宝玉在警幻仙子的带领下,游了太虚幻境,并被引着听了《红楼梦》十二曲。实际上这十二曲是有十四支的,除外引子与收尾,就是金陵十二钗一生的写照了。此次笔者暂且不提这十二钗的命运,只说这曲子涉及到音乐、戏剧知识,还有曹老先生独创的立于元曲之外的一些曲目,字字珠玑。

红楼梦引子

【一】“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提到两种乐器,却是大有来头

《红楼梦》里说,警幻仙子受荣国府先人所托,教化贾宝玉,所以引他看幻境各个地方,还让其看金陵十二钗等正副册子,可惜宝玉似乎都无甚兴趣,于是仙子又使一招,让他听曲儿,十二支红楼梦曲,让他早些警醒,早些知天下事。

于是“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仙界里,用了檀板与银筝两样乐器,在凡界,这也是普通不过,但却细究,又发现其不俗之处。

终身误

★檀板

顾名思义,檀板自然是用檀木制作的板,是一种乐器名。这种乐器最开始是由西北少数民族所掌握的,很久以前就传入了中原,早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在隋朝的时候,檀板就应用于乐舞、仪礼和佛教音乐中,只是那个时候,檀板还不叫檀板,而叫做绰楹。

唐代时,许多歌乐坊里,便有乐伎击打檀板;宋代更是范围扩大到合奏、马后乐、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到了元代,檀板正式进入正史,以宫廷乐器的类别;明、清时期,中和韶乐、清乐、番部合奏等宫廷音乐都使用檀板,只不过,满族人对于檀板的称呼,是察拉齐而已。

由此可见,檀板其实是经历了由少数民族到所有人、由普通民间乐器到宫廷器乐再普通的一个过程。运用广泛的檀板,也受到了诗人们的青睐,我们常说诗歌诗歌,其实就是诗与歌的结合,有诗必离不开歌,有歌亦可用诗来和。

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写道: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说:

檀板之声无色。(《柳敬亭传》)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里描述: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陈去病先生有诗:

南东金粉足清妍,檀板清樽奏管弦。(《惜别词》)

小小檀板,魅力十足,引无数文人墨客以诗而歌,那《红楼梦》里的檀板也就不足为奇,仙境中的檀板之音,自然就响彻在十二曲里了。

枉凝眉

★银筝

由筝字可知,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古筝,只是用银装饰的古筝,已然不多,又或者,仙界里,原就没有用银装饰,而是用银来代表仙女们弹的古筝,是以银字定调高低?未知其要,所以不必说详究。

筝的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多年的秦朝时期,靠手去拨动弦而产生旋律,属于弹拨乐器。与檀板一样,筝一开始就属于民间,不一样的是,它形成了各种地方流派,比如山东筝曲、河南筝曲、浙江筝曲等。

银筝亦是受到各路英雄豪杰的喜欢:

喜欢隐逸生活、晚年自请为道士的戴叔伦在《白苎词》里写道:

“回鸾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

善于填词的后蜀秘书监毛熙震在《河满子》一词里说:

“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更有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在他的诗歌《赠冯子渊总戎》里描绘:

“十二银筝歌芍药,三千练甲醉葡萄。”

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的银筝,自然也就成了演绎红楼十二曲必不可少的器乐之一。

恨无常

【二】警幻仙子说红楼十二曲没有生旦净末之别、南北九宫之限,提到了京剧行当和五宫四调

警幻仙子给贾宝玉介绍红楼十二曲的时候,特意说了一段话:

“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别,又有南北九宫之限。”

这里的生旦净末是京剧行当,而南北九宫,则是元曲里常用的五宫四调。

分骨肉

★生旦净末之别

具体来说,京剧的行当共有五大类:生,旦,净,末,丑。因为生与末都代表的是男性,所以逐渐地,生与末就合并成一个行当“生”了(此是后话)。

这五大行当,分工明确,性别有差、个性有别,所以出戏之人,必不能违背这一规则,要对这些角色有所区分,每个学戏的人,都会选定一个行当,苦练成精。

生行——男性角色,共有老生、小生和武生三种。其中老生主要是唱工,小生是青年角色,武生是会武术的人。

旦行——女性角色,按年龄、性格和武功都有不同分类,比如老旦、小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等。

净行——花脸,也是男性角色,不过这种男性角色是指性格与相貌都与众不同的,也就是有些另类的男性。

末行——中年男性,只是用来区分年龄,并没有其它用处,所以后来并入了生行。

丑行——相貌丑陋的人物,又叫小花脸,分武丑、文丑和一般丑,大多是带有一点搞笑的意思,表现的人物有善良的,也有阴险的。

鲁迅在他的《社戏》里就写道,他得了外祖母与母亲的允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戏。先是铁头老生为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接着来了一个小旦,咿咿呀呀的唱;小旦进去又是一个小生出来,还很老的小生;然后是小丑出场,等到最后,却是老旦出来了,老旦一唱就没有个停,所以他们也就打道回府了。

所以,京剧行当里,每种行当都有每种行当的分工,所代表的人物也不尽相同,表现人物性格或者情节所运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有说的,有唱的,有打的,还有逗笑的等等。哪行也不能越了哪行的规矩,这就是生旦净末的区别。

乐中悲

★南北九宫之限

提到南北九宫之限,就想到了笔者十七八岁的时候,学着古人、跟着一师兄一起填词,比如“水调歌头”、“如梦令”、“减字木兰”等。那个时候,为“平平仄仄平”烦恼得很,如果稍有不对,词的水平便会大打折扣,更别说每句几个字、押的什么韵了。

而这南北九宫,就是与之无异的规则了。

南北九宫,其实就是起于宋代的宫调,是元曲中音乐部分的曲调模式。比如笔者刚刚提到的“水调歌头”、“如梦令”、“减字木兰”等,就是曲牌名。

那何为“九宫”呢?就是元曲中最常用的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这“五宫”和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这“四调”。不是说这些宫呀调呀什么的,我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是有限制的,这个限制就来自于中国律学理论的核心——十二律理论。这一理论是周代宫廷乐师创造的,一直适用于各个时期的律学。

所以,仙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意思就是说这红楼十二曲,是跳出了这些区分、限制之外的,不受这些条条款款的约束,你贾宝玉不是最不喜欢那些陈腐的东西吗?所以这十二支曲创新多多,想必你是能听下去的,也是能听进去的。

世难容

【三】十四曲子,除开引子和收尾外,每个所谓的曲牌名,都是曹老先生“胡乱”编写的,但又饱含着对十二钗命运的情感

事实上,贾宝玉也是将《红楼梦》十二曲共十四支曲子听完整了的。但是他听没听懂,另当别论,但是读《红楼梦》的人,却有些懂了。

撇开《红楼梦引子》和《收尾.飞鸟各投林》不说,我们单看中间写十二金钗命运的十二支主曲,每一曲的曲目,在宋元明时期的所有曲牌名里,都是找不到的,也没有按曲牌的平仄、字数、押韵去填,用警幻仙子的话来说,就是:

“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

因此,这十二曲的曲牌名,皆是曹老先生“胡乱”编写的,而我们读时,不必深究它们来自哪里,何为杜撰,只要抓住这十二曲目的一个字,便懂了他对于十二钗命运的全部情感。

这十二支曲分别是: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馀庆、晚韶华、好事终。从这十二曲里各取一字来读,便是:误、枉、恨、分、悲、难、冤、虚、累、留、晚、终。

汉字博大精深,常常因为读的人不同,而字的意思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这十二个字,究竟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无非还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罢了。

喜冤家

★终身误之误

在“误”字所有的释义里,我们取“错误”和“耽搁”二义,来解释“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众所周知,《红楼梦》里一条主线,就是写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爱情,宝玉与黛玉是木石前盟,而宝玉和宝钗却是金玉良姻之说。

但是宝玉是不喜欢宝钗的,也就是他从心底里反对金玉良姻,而喜欢着林妹妹的他,自然只念着木石前盟。可最终的结果是,有情人终成不了眷属,对嫁给自己的宝钗,他只是空对,而对逝去的黛玉,他终是不能忘。

林妹妹一直以为宝玉能给他一个未来,却不料到头来一场空,是为耽搁;贾宝玉一直以为自己此生非黛玉不娶,却没想到娶到了宝钗,是为错误;娶了宝钗却不能好好相待,是为耽搁;爱了黛玉却没能护好黛玉,是为错误。

★枉凝眉之枉

“枉”字的所有释义中,大概只有“徒然,空,白”这一项,最适合于此曲的意境了。

一个阆苑仙葩又怎样?一个美玉无瑕又如何?纵使有缘遇着,也是心事虚化,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虚无而徒然。

所以凝眉,被情思困顿,只得皱着眉头,凝目痴情而已。注定宝黛二人爱情无果,相识无缘,悲剧收场。

虚花悟

★恨无常之恨

“恨”字很好理解,怨,内心不安。这首曲子是写贾元春的,那么她恨什么?书后面自有交待,也有印证。

怨父母早早地把自己送入皇宫,送进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经年累月看不到父母兄妹,又亲情友情可言;怨自己好不容易得到了荣华富贵,却无福消受,命归黄泉;为父兄奢侈豪靡而内心不安,为家族烈火烹油而焦虑。

所以她要告诉爹娘: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之分

此曲是写贾探春的。探春命运如何,大家猜测也多,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会与贾氏一族众人分离,远去他乡。

一个“分”字,便是铁证。“散、离”便是此曲目中“分”字的含义。探春离开贾府有多远?“路三千”,三千里之遥,难以回转家园。探春离开可有嘱咐?“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再也无法顾家之兴衰,只有各自祈求上苍垂怜。

一首曲子,以“分”为眼,把离别的场景一现再现,可见悲怆。

★乐中悲之悲

又乐又悲,字眼自然是悲,而非乐,所谓乐极生悲,即是此意。此曲是预言史湘云的一生际遇。

悲湘云还有襁褓之中就父母双亡,悲的是幼年坎坷形状,悲的是原地以配得良婿终身无忧却不料“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悲”,应为“伤心、哀痛和怜悯”。

聪明累

★世难容之难

“世难容”是写妙玉的,妙玉在贾府,是住家的尼姑,是带发修行的出家人。

曲目是“世难容”,显而易见,妙玉是为世俗所不能宽容的。这里的“难”,大意就是“不大可能办到”或者“不好”。

既然难容,必有难容之事。那妙玉做了什么事情,让世俗难容呢?妙玉清高得很,到贾府都是王夫人亲自下帖请的,“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就这样高傲的女子,最终还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

拒绝那些莺莺燕燕又被“世同嫌”,出家人却了凡心就“风尘肮脏”,冰清玉洁却在贾府 “遭泥陷”,试问这世上,又有何处可存身?

★喜冤家之冤

最冤的,莫过于二丫头迎春。在贾府存在感极弱,不争不抢,不与人说长短,性格懦弱到丫环婆子都可以欺负她,可是她却成了父亲还债的物品,被孙家豺狼折磨,新婚一年就魂归上天,不再返大观园。

★虚花悟之虚

“虚”为空之意。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的;佛家有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贾惜春看破红尘,出家为尼,长伴古佛青灯,了此残生。桃红柳绿是虚空,荣华富贵是虚空;昨贫今富、春荣秋谢,谁又能躲过生关死劫?一切俗物皆虚幻,唯有婆娑树上结着长生果。

惜春是宁国府的小姐,却长住在荣国府里,虽说贾母一视同仁,但因为其兄贾珍淫靡的生活和其父贾敬一心向道的现实,让她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才有了这堪堪的一虚悟。

留馀庆

★聪明累之累

王熙凤很聪明,一直帮王夫人料理着荣国府的家务事。她上对贾母讨欢心,下对仆人施严管,中对兄弟姐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能够忙里偷闲放高利贷赚钱……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的繁杂事务里,她还能抽出时间去探究贾琏的行踪,还能处处提防、时时小心着贾琏的那些“飘飘彩旗”……

聪明又能怎样?有手段也不过如此,终“累”得自己小产,还得了妇科病,到最后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因为聪明而疲乏过劳致病,因为聪明而被连累……

★留馀庆之留

对于贾巧姐,贾府尚存的女儿血脉,所以应该留下来。

走到“草”字辈,宁国府也好,荣国府也罢,剩下的女儿就只贾巧姐一人,这血脉还是得留下。为什么能留下来呢?“幸娘亲,积得阴功”,因为她娘无意间做了一件善事,给了刘姥姥银两,让刘姥姥的女婿有本钱做生意,一家人过上了能吃饱穿暖的日子。为感念这份恩情,刘姥姥成了贾巧姐的救苦救难人。

晚韶华

★晚韶华之晚

李纨是年轻守寡,心如槁木,守着贾兰一子过日子,严格教育,谆谆训导,终于让没落的贾府有了一线希望——贾兰高中为官,看似贾府就要崛起。

只可惜李纨得到这些太晚了,韶华已逝,青春不再,太阳快落山时的繁华,最终被夜色侵蚀,“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好事终之终

万事皆有缘由,曲终人散,总也有根原。秦可卿的一生,便是这缘由根本的最好答案。

身为公公的贾珍爬灰儿媳妇秦可卿,宁国府一脉传承的贾蓉调戏姨娘,作为长辈的贾敬当着甩手掌柜……

所有事情的起源是情,一切事务的终结也是情。只是“宿孽情缘”,消亡了人性,更消亡了家族。

好事终

【四】“齐眉举案”、“无常”、“冤家”,用典引俗不寻常

在十二支曲子里,曹老先生用典故、引佛家语、套俗话,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总是让人回味不绝。

“齐眉举案”是典故,说的是夫妻二人的关系;“无常”是佛家语,说的是生命无常,也为阴司里勾人性命的黑白无常;“冤家”俗语,亦可形容夫妻关系,有现今“相爱相*”之意,但又重在“相*”。

这典故形容的是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夫妻生活,这无常说的是贾元春在宫里的无常,而冤家是迎春遇到了孙绍祖这个大冤家,花季凋零,魂归太虚。

收尾.飞鸟各投林

诚然,宏大的红楼十二曲里,不仅仅这些典故俗语,只是笔者偶来兴致,闲来把玩。

一部《红楼梦》,引无数英雄折腰。王立平说“一朝入梦终生不醒”,大抵就是这些怎么也挖掘不完的富贵财富吧。

握一缕清香,淡一世繁华。我是草香读书,感恩每一次每一人的遇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