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几年国漫崛起的势头越发强劲。《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风语咒》等作品的上映,将国风与传统故事的结合做到极致。绚烂的画风、动人的故事,不禁让观众对国漫的未来倍感期待。
此次,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以动漫《白蛇:缘起》的形式亮相银幕,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故事进行一番别样的演绎。
说起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女演员都曾出演过白娘子一角,并因此成为许多观(zhai)众(nan)心中的女神。
最经典的一版当属赵雅芝,翩翩素衣,姿体若仙,简直是妖与仙的完美结合。而妖媚与端庄两者兼顾得最佳的,还得是祖贤姐姐在《青蛇》中曼妙深情的扮相。
有时,白姐姐一不小心还会被一旁的小青抢去风头。电视剧《白蛇传》中由陈紫函饰演的小青简直颠倒众生,撩法海那段堪称影神少年时代的情爱启蒙。
影神先替大家为各位女神献上难以自持的爱意——mua~
然而此次《白蛇:缘起》,小白的形象更像是迪士尼动画人物的仿照,失了东方女性美不说,也不如之前几位妩媚。
可毕竟是动画,总体上还算是仪静体闲,风姿绰约。但仔细瞅瞅,丹凤眼、宽眼距,莫非画师在创作时参考了“锦鲤”杨超越?
另外,单眼皮造型的许宣也被影迷大呼“太丑了”,单看脸型轮廓,还以为是胡歌的什么远房表亲呢~
再怎么吐槽,毕竟人家是神仙眷侣。都2019年了,居然还是被这对画中人的官宣狠狠地虐了一把!
套用片中肚兜的话来说:“这还有条狗呢!”
除了西化的人物形象,《白蛇:缘起》中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未免有些东拼西凑之嫌。
奇门遁甲、阴阳五行、二十八星宿等传统文化符码徒有其表,反派蛇母、国师、小道童也仅仅在没有建构起自己严谨的动机后,就莫名其妙地领了盒饭。而那个三头鹤,确定不是《神奇宝贝》里的嘟嘟利吗?
繁琐的文化表象细节,英雄救美的套路故事,使得影片沦为傻白甜的青春偶像动漫。
但从制作角度来看,《白蛇:缘起》在画面空镜的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
民风淳朴的蛇村景象,古风旖旎的自然空镜,无间决战的宏大场面,都为影片增色不少。话不多说,有图为证!
除了让喜欢古风国漫的观众一饱眼福之外,影片在故事的延展上也大开脑洞,结合“白蛇报恩”的细节,开拓出这段“人蛇情未了”的前世记忆。
顾名思义,《白蛇:缘起》诉说了许仙(指代《白蛇传》中的角色名)、白娘子断桥相遇的前世:国师捕蛇以练太阴真功,白蛇刺*不成反失忆,被许宣救下。不料二人渐生情愫,但人与妖的战争不可避免。最终,许宣为救白蛇牺牲自己,为500年后的断桥相会埋下伏笔。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还真应了《牡丹亭》中的那句至情之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另外,本片在历史背景的构建上极其考究。
晚唐永州捕蛇村,借鉴了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概念:“永州之野产异蛇。”而国师为练太阴真功让百姓捕蛇,也是对上层阶级增加赋税致使百姓苦不堪言这一社会背景的反映。
反派国师的设定,以及佛塔下的道家机关,都反映了晚唐时期儒释道三教激烈的斗争。
不炼仙丹改练太阴真功,从侧面反映了晚唐道家炼心养性的“内丹派”逐渐取代了以服丹药为主的“丹鼎派”。
造型精美,空镜幻灵,背景考究,《白蛇:缘起》在制作上可谓精良。而面对新的演绎,想必观众也会再次陷入小白与许宣的甜蜜撒糖中。
但若要说起这段“人妖恋”的真正缘起,那简直是少儿不宜。
——白蛇真正的缘起:世界图腾与民间传说——
关于《白蛇传》的故事源头,说法不一。有的说出自唐传奇《白蛇记》,还有人认为是来自世界其他蛇文化的引入,最终与本土文化杂糅成现在的故事。
世界文化各不相同,但在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看来,每一段民族神话都揭露着人类祖先的集体无意识。许多故事虽远隔重洋,但或多或少都有着相似的情节,而人与蛇的神话在许多文化中也都有记载。
卡尔·荣格
人类诞生伊始,蛇就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图腾被展示出来。这在印度、埃及、希腊、中国等许多国家的神话中都有所体现。
印度教之创世便与蛇有关。毗湿奴创世前,睡在大蛇阿南塔(无边)身上。它盘绕如床,以身作筏,载着毗湿奴在海洋上漂浮。毗湿奴一觉醒来便创造世界,入睡后世界回归寂灭,之后于苏醒中再造宇宙,致使世界循环更替。
毗湿奴卧于盘蛇之上
在埃及神话中,蛇更是神明的象征。八神创世,其中四女神蛇首人身,而太阳神阿蒙也呈现蛇形,自咬尾巴形成环状,盘绕宇宙,于白昼吞噬自己,于黎明前重生,自噬自生,周而复始。
另外,希腊神话中的拉弥亚也是个蛇身的怪物。她本是一位利比亚的女王,因与宙斯相爱,受到赫拉的惩罚,子女被*。自此,复仇心切的拉弥亚专门残害儿童,成了蛇身女妖。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蛇与神联系密切。《山海经》中,神人戴蛇、珥蛇、践蛇的记述不胜枚举。就连伏羲和女娲的神像也被描绘成人体蛇尾的形态,可见人类对蛇的崇拜自古有之。
经过这些图腾的演变,关于蛇与人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其中,唐传奇《白蛇记》被视为“白蛇传”的雏形。《白蛇记》中有两则故事,都是借助精怪来传达男女情事的伦理性,惩戒那些在婚姻关系中不道德的人。
故事中,李黄见白衣寡妇,心生怜爱,便为其出钱买布,随白衣女归家,并在姨娘的撮合下与白衣女子尽享鱼水之欢。自此李黄便一蹶不振,日益消瘦,全身化为水,只留下一个头。家人寻得白衣女子住处,却发现一座荒园,据说此处常有白蛇出没。
另一则故事中,金吾参军李管也遇见一位白衣靓姐,颠鸾倒凤一番后回到家中,便头裂而亡。可见,有关白蛇的缘起不但不是个爱情故事,反而极其重口,情色、惊悚样样不少。
电影《青蛇》便将情色作为主基调,而《白蛇:缘起》也加入了一些成人向的画面。
青白戏水、脚搭罗裙的戏份除了有致敬之意外,许宣与小白一吻后的干柴烈火更是将故事原本的情色思想尽露无疑。
就《白蛇传》的情节来看,其故事最早成型于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那时不包含白蛇报恩、雄黄显形、盗取仙草、白蛇产子、塔前祭母等情节。而且,男主人公名字还叫许宣,小青则是一条青鱼精。
之后,我们所熟悉的《白蛇传》,是到了清代,通过一些梨园戏曲抄本,才渐渐定型的。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雷峰塔传奇》,使《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白蛇也成了义妖的形象。
到了民国中期,男主许宣才改叫许仙。
从文化图腾,到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故事演变,比其故事本身都要精彩。
——国漫:何去何从——
《白蛇:缘起》不是旧酒新装,而是对传统民间神话文本的一次再创造。但这种创新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当下普遍西化的受众思维下,创作者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兼顾市场的同时,完成民族动画美学的传承。
忆往昔,中国动画也曾经历过无边的辉煌。内容上,大多采用神话故事;形式上,皮影、戏曲化的人物造型,二胡、锣鼓等民族配乐,水墨的画面勾勒,都让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山水情》等动画已成为父辈的回忆,并在《宝莲灯》的登峰造极后,沦为中国动画的“神”:永不再来!
历经一番波折后,国漫才在近些年有了质的飞跃,《镇魂街》、《狐妖小红娘》、《西行纪》依旧借助神话传说讲故事,并采用适宜的、有质感的画面(二次元、网感画风),博得大众一致好评。
不难发现,《白蛇:缘起》中也引入了水墨画的元素,但由于人物造型上太过西化,以及好莱坞三幕式的戏剧结构未能将人物动机(蛇母、国师)交代得更加明晰,以至于角色脸谱化,难让国漫真正立于世界之东方。
所谓的文化自信,不是简单的元素拼贴与文化固守,而是在民族特色上放大一点,坚持自己。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坚持手绘动画,并以清新脱俗的画风成为吉卜力的一个金字招牌,而不是让动画沦为西方迪士尼流水线上的商业产品。
再看与《白蛇:缘起》同期上映的《养家之人》,以及之前的《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极富民族色彩的插图风格,让爱尔兰动画被世界所关注。
哪怕是商品化极其严重的好莱坞,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也将连环画的平面、剪影效果展现在银幕上,成为今年冲奥的大热动画。
可见,贴合漫画的风格,让观众更能接受这一不同以往的小蜘蛛形象。
在普化的西化审美中,与其让国漫为讨好受众,东拼西凑地加以“借鉴”,倒不如挖掘民族绘画中的一个点——水墨、以线造型、多点透视——将其放大,再贴合一些新的绘画手段,打造真正的国漫!
或许这次关于《白蛇传》真正缘起的诉说可能并不那么美妙,但人类对于故事中至情的期待,以及观众对于国漫未来的信心,仍表明:
世上多的是两条腿的恶人,长了条尾巴怎么了?国漫的未来,依旧坦途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