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秦岭深处一个只有三万多常住人口的佛坪县成了热点,有人调侃说这人口数还不如他们的一个大村镇。但是,谁知道为什么在深山老林里,当初要设置这么一个县级行政机构?
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这里曾经土匪横行。
■《让子弹飞》剧照
现在的秦巴山区风景如画,景点众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者,更是成为陕西人休闲度假的胜地。但是在解放前的几百年间,这里却是土匪出没的荒蛮之地,旅人视为畏途。
查阅县志,最早记录秦巴山区土匪滋事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这和秦巴山区的开发有关系。
秦岭中段为关中屏障,绵亘两千余里,除武关道、褒斜道、陈仓道可通大路,其他都是层峦叠嶂、深谷密林。明朝之前,由于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品种较少,这里靠刀耕火种养活不了多少人,因此大多地方没有人烟。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产品种丰富,人口增加,人们的眼光便投向这里。南山老林,山大沟深,未开垦的土地众多,以手指脚踏为界。相对于平原上惜地如金的农业生产,这里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明成化年间,因为民乱,流民*扰城市,有官员给朝廷提出建议,统计出十二万三千户,给与闲田,让他们开垦,等人口增加,就开设县治,加以管理,征收赋税。比如陕西割汉中旬阳之地设置白河县,升商县为商州,分为商南、山阳两县。
虽然开荒很辛苦,开荒的费用高于土地价,但是土地很便宜,各省人源源不断涌入。有钱的人买地,没有钱的人租地开地,川楚的人多,安徽、江西、山西、河南的人也不少。山中赋税不多,种植容易,关中人视为荒山,外省人视为乐土。
这时候一些外来粮食品种已经在我国普及,山民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老林中杂以洋芋、苦荞,低山也种豆麦高粱,水边也可以种稻田。川民善开山地,楚民善开水田。
清末《佛坪乡土志》记载:“本境之人,皆由四川、湖北、山西及紫阳、洋县迁来。置有田产,便成土著;其外来之流民入山者,扶老携幼,千百成群,夜宿树林之中,取石支锅。拾柴做饭,遇有招主,给地开垦,借粮做种,则伐木支椽,上覆茅草或木板,仅蔽风雨,有收即典地住屋,无收即迁徙他处,号曰‘棚民’。”
秦巴山区本来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清王朝“滋生人口,永不加赋”的政策,到了清乾隆年间,游民入山越来越多,形成村落。朝廷开始管理,增设了更多的县治。
宁陕厅,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设,当时,因川、楚百姓来开山种地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管理方便,西分洋县之地,东分镇安之地,南分石泉之地,北分长安、盩厔之地拨入宁陕,安设通判,等到贼匪滋事,在嘉庆五年,安设镇城,改通判为同知,添设总兵。
柞水设置行政区是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分咸宁、蓝田、镇安三县地设孝义厅(含今镇安东川、太白区,不含今柞水凤镇区),在民国2年(1913年)撤厅设孝义县,民国3年(1914年)取古柞水(乾佑河)之名,改称柞水县,由陕西省四区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佛坪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设厅,民国元年佛坪厅属于汉中府,二年(1913年)改厅为佛坪县。佛坪厅始建的时候,首任厅同知景梁为了增加人口,繁荣经济,“召民垦荒,大费区画”。
秦巴山区聚集的人多了,经济发展了,就开始有土匪出现。我翻阅县志,发现土匪出现的原因比较多。
■ 影视剧中的土匪 | 图源网络
最早记录土匪事件的是明朝末期,这个时间和秦巴山区经济的发展同步,从土匪的来源看,有山民中不思劳作、好逸恶劳的人啸聚山林的,有起义造反军队和宗教纷争残留士兵形成的,也有政府军队哗变,一些士卒占山为寇的。地方志记载时,都以“匪”来称呼,且不说这些人正义与否,事实上很多人在失败后进入山林,后来也确实发展成为土匪。
崇祯七年(1634年),贼混世王、八大王、张胖子、随山虎等由镇安至子午谷,*掠甚惨。这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高迎祥、李自成进入终南山后,一部分士卒的行为。
崇祯七年至清顺治年间,贼一斗谷、杆子手、王根害、乾公鸡、钻天鹞等,先后盘踞子午一带,劫掠焚*,“山中之氓所存十无一二”。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造反,手下将军谭宏、王屏藩,伪总兵杜学、马国良等,出没南山一带六年,*掳焚劫,甚于流贼,此子午数百里无人烟之始也。
嘉庆三年(1796年)正月,四川教(白莲教)匪高均得,众数万,从洋县入厅境蒲河、金鸡河,越琵琶岭掠江口东窜。
嘉庆七年(1802年),白莲教苟文明、苟朝九由湖北、四川入陕南,与汉中总兵杨遇春大战于佛坪栗子坝花石崖。
嘉庆十一年(1806年),宁陕镇因克扣新兵军饷,引起新兵不满,陈达顺、陈先伦发动兵变,*死代理总兵杨之震和中军游击等。变兵西破洋县、留坝、北攻户县,连破三城,这就是著名的“宁陕兵变”。
嘉庆十八年(1813),吴抓抓、吴奇、张占鳌、谭桂等解木工人及炼铁工人聚义于岐山、眉县,活动于佛坪、岐山、眉县的深山中,被称为“岐眉厢匪(厢”古同“箱”,“厢匪”即木材加工厂的工人当了土匪)”,12月他们五六千人与汉中总兵吴廷刚激战袁家庄(今佛坪县城),战死近四千人,失败后部分人散入老林。
嘉庆十九年(1814年)正月,盩厔黑水峪厢匪陈四等,窜入宁陕厅西境蒲河、西河一带,攻掠各砦堡。
清朝发生在秦巴山区的事件记载很多,到了民国期间,南山老林并没有因为国民政府的成立安定下来,反而更加严重,匪患四起,尤其一些军队失败后走投无路,窜入南山老林,修养生息,以东山再起。著名匪首侯思俊(人称猴司令)及任朝举、马义和、冯自关等,在宁陕县境抢劫民财,奸*掳掠,无恶不作。
■ 民国陕西旧照 | 图源网络
其中影响最大的土匪头子有王老虎、陈安定、彭大王和王三春。
王虎山,人称王老虎,河南人,年轻时参加刘振华镇嵩军,民国十四年(1925年),王率20余人哗变逃到宁陕上了湘峪观音山,后又窜到东江口盘踞,并窜入太山、关口绑票拉肥,掳掠民财,无恶不作。
王老虎初到江口,冒充正规部队,笼络绅士,无害于民,获得立足,兵力发展到300多人,枪械200多支。当年九月,诈作盗匪,在铁桥抢劫烟商得烟土三十余挑。冬,江口清安保(竹山乡)楼房保团头联合与之斗,不敌,两名团头被俘在江口被王枪*。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陆军第七师师长吴新田派两个连驻守江口,王虎山化妆山民,在沙坪得胜寨被捕获,同年四月在户县秦镇处决。
陈定安,岚皋人,放排工出身,投身吴新田军队,后携枪逃至佛坪、宁强、宁陕一带为匪。搜集游兵散勇,兵力扩充到500多人,在宁陕四亩地活动。民国二十年(1931年),被西北军警二旅张飞生收编,民国二十二年,被杨虎城密令处死。
彭大王,曾以打鱼为生,人称“彭鱼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原籍镇巴来宁陕,民国九年带红帮兄弟在田峪干掉一股土匪,得到步枪六枝,加入马义和土匪,后独立分裂,带一帮人上了西河寨子,
民国十一年(1922年)彭大王在田峪化妆土匪,抢劫吴新田运送给省政府刘镇华的四十多但烟土,从此扩充实力,坚固山寨,称霸为强,西河、两河、汶水河、蒲河尽在“彭大王”的魔爪下。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第二十八军预备一师的谢辅三师长来宁陕围剿王三春,路经西河,缺粮索借,遭到拒绝后攻山寨,二打山寨,用迫击炮轰开山门,彭投降后畏罪自*。
王三春,四川巴县人,曾在留坝当乡团大队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的时候,王三春发展实力,已有几百人的武力,就公然上山当土匪,王三春网罗地痞流氓、游兵散勇,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已扩充到5000人众。号称“镇槐司令”。
■《一代枭雄》剧照
王三春长期盘踞巴山,活动于湖北、陕西、四川三省边界。打家劫舍、拉票抢劫,不分贫富,老百姓深受其害,恨之入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连遭国军两次围剿,窜入宁陕狮子坝、斜峪河。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陕西省主席、西安行辕主任蒋鼎文,令第十战区第一第三两个预备师清剿,在江口小学召开周至、户县、宁陕、佛坪、柞水六县县长参加的剿匪会议,谢辅三亲自主持,制定方案,部署兵力,落实任务,向王三春发起攻势。王三春部走投无路,部下出现投降倒戈,余匪崩溃,王三春及其妻子在蒿沟被捉,押送西安正法。
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对秦巴山区勾结国民党残存势力的土匪清剿,彻底平息匪患。
我在翻阅这些地方志的时候,头脑中时时出现秦岭中的沟沟坎坎,里面熟悉的那些地名,我印象中都是青山绿水,风景如画,但是读了这些地方志记载的内容,有些脊背发凉。我们现在享受着岁月静好,是因为我们身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国泰则民安。
因为匪患,佛坪县连县太爷的命都不能保证,为躲避土匪,迁移了县城,作为一介草民,更何谈安全?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都是幸运的。
注:文中资料来源于《宁陕厅志》《佛坪县志》等地方志文献,不做学术用,只了解其事罢了。
作者 | 大瓦渣 | 陕西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