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笔记

咏春拳笔记

首页角色扮演横推剑道更新时间:2024-05-11

咏春:直面意思为歌咏春天的美好。深层则是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为人处事。

喜欢一个人或者喜欢一件事,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如果真的需要,只能用一个‘爱’字回答。

从小我对武术便有一种难以表述的喜爱,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内心深处就存在这样一种声音在指引着自己走向远方。

许多人对武术很难给出真正合理的理解和认识。

如果说:文有文盲,那么武也有武盲。

其实大部分的人简单理解自己所观察到的武术,头脑之中的印象应该是——哪个孩子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于是家长便将顽皮的孩子送到武术学校磨砺一下棱角。所以大家便会觉得学习武术都是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武术给更多的人是一种暴力的表现形式。

如果这些人能够真正地去理解一下武术,可以发现武术可以让一些性格顽劣的孩子变得听话懂事,那么武术则是引领武者走向正义的精神世界,这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武术贡献。

武术——我们可尊称其为格斗术。

格斗术本身包含着至高的境界,非超越常人的天赋和勤奋而能达到。

一位学习咏春武术多年的拳师总结自己习武的心得,

武术可以分为四重境界:

第一境界——武术。我们会在师父的带领下走进武术大门,然后自己要跟着师父练习基本功,学习一些武术套路和招式。

第二境界——武学。当我们将师父所教授的武术套路铭记于心,并可以通过至少十年的学武时间化招式于血肉之中,将武术与自己的身体和意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我们则是根据自己对武术的感悟,开始总结武术的优点和缺点,并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就是武学。

第三境界——武道。这时候的我们则是在武学的基础上,开始对整个的武术体系进行分割与组合,并将其与自身精神世界完美地融合与统一。

第四境界——道。2500年前的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我们怎么去理解道的含义呢?世界除了武道以外,还有茶道、花道、剑道、书道等。众多艺道均是练习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我精神的修炼。

而在我这里的理解则是万道的原点和终点矛盾统一论,其如世界众多分支河水一样,无论是河流、溪水还是泉水,终会聚集在大海的怀抱之中,而大海则是万道之水的终点,亦是万道之水的起点。

大海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升到高空之中冷夜成小水滴,也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云朵。这些云朵相互碰撞融合在一起变成了大雨滴,云承受不住其压力,降落下来变成了雨水。于是这些雨水便又回到了各自的水道之中,从起点大海而来,最终也回到了大海的怀抱中,如此循环不止,周而复始。所以说大海既是万水之道的终点,亦是万道之水的起点。

而我们放眼全球:中国北方盛行太极拳,南方盛行咏春拳,以色列马伽术,日本合气道,空手道,泰国泰拳,菲律宾棍术,韩国跆拳道,巴西柔术等等世界各地盛行的武术就像是众多的河流水道一样遍布,众多武术体系最终像是万水之道一样融合在大海之中。

这也就是武最终回归到道的至高境界。

而系统地学过咏春拳并以咏春拳为母本创立截拳道的李小龙先生,自己曾经在美国的访谈之中向我们解释了水与武术的哲学:

一个好的武术家就像水一样。为什么?因为水是无形的。因此,你抓不住它,也无法用拳头击伤它,所以像水一样柔软灵活吧。清空你的思想。无形无式,如水一般。将水倒入杯中,它变成杯的形状。将水倒入瓶中,它变成瓶的形状。将水倒入茶壶中,它变成茶壶的形状。水可静静流淌,亦可猛烈冲击。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李小龙先生这一段话之中可以看出他本人对武学深刻理解和认识,其本人的功夫更是修炼到了至刚的状态。

如果李小龙32岁没有意外死亡的话,他的武术境界至少可以上升到水的层面。

为什么要这么定义武术的境界呢?

如果我们不按照上面文中四重境界定义:武术,武学,武道和道,那我们还可以用更加形象的方式来定义武术的境界。

简单的拿水作为参照物来形容武术,我们便可以形象地理解武术境界。

我们众所周知水含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武术第一境界如冰一样坚硬。

我们可以从中国武术家创立的武术之中,可以看到了很多的拳术里面至刚的一面。古人从大自然之中细心观察和模仿创立拳术,如当他们看到老虎的生猛,豹子的敏捷,蛇的灵敏,仙鹤的潇洒高雅,心里想到龙的无穷变化,于是集合龙形拳之多变,蛇形拳之灵活、虎形拳之主攻、豹形拳之刁钻,创立了出来五行拳。而这些拳术之中是集合动物的凶猛和迅捷的特点,自然可以将习武者的身体锻炼的灵活和结实。

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之中诞生了成千上百的拳术,不能一一列举,今天我们拿咏春来解释拳术之中刚性的一面。也就是武者的修炼武术的第一境界——冰。

如咏春之中的日字冲拳,左右拳头如同密集的子弹一般直刺敌人的要害部位,并对其造成致命的伤害。日字冲拳在我的理解之中更像是两把铁锤一样连续不断地进攻敌人。而咏春之中的寸拳更是其精华所在,寸拳可以与对手保持1-3寸的距离产生爆炸性的攻击。所以我们也可以在中国的八级,形意拳,心意,三皇炮锤拳等拳术之中,找到类似的攻击力超强的寸拳。而李小龙在《欢乐今宵》表演寸拳,一拳打断了五块木板。李小龙先生本身武术刚度,则是一般武术家难以修炼到的高度。

在影视之中或是真实的图片之中我们可以从李小龙先生一身的钢铁般的肌肉和身体线条锻炼的完美程度来看,李小龙先生已经将自己武学修炼到了冰的境界。

而从其超越常人的武学悟性和其对武与水的完美地结合哲学思想,他下一个境界则是武术的武术第二个境界——水。

水无色无味,其本身即可以如猛兽般凶猛攻击,这是水的动势;其本身亦可以平静如镜,这是水的静势。而冰碎了之后才能更快地变成液态的水,所以至刚的武术修炼者则是向至柔的水过度,要将自身的刚猛之态化柔方能进入水的状态,放空自己的思想,将所有的招式化有形为无形,从无形状态自由恢复到有形的状态。如此将武学之中的刚柔并济身体与灵魂,方可成就水的武学境界。

武术第三个境界——气。

气则是集合了液态水的所有的特性而转变成了一种特定的武学境界,我们很难用自己的肉眼观察到气,正如风一样,我们看不到风,也捕捉不到风,却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风的存在,而武学之中的气正是这般地存在。于有形之中化无形,于无形之中化有形。于天地之间借助与万物成其貌,并借万物载其力,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气的武学境界。

如果说李小龙先生可以代表武学之中第一境界冰,纵横千年,放眼全球,诞生了成千上万的武术家,谁又可以代表着水的武学境界?而谁又可以代表武学登峰造极的巅峰状态——气?

如果我们学习武术上来就是要达到一个巅峰的状态,这样的好高骛远只会让我们修行一场空,不如一步一个脚印,谦逊前行,一点一滴地修炼自己的武学与人生。

而在中国发展千年的武学世界之中,武术拥有着深厚文化和精神内涵。在成千上百的武术拳术之中,而我仅仅对咏春情有独钟。

一起走进咏春的世界。

关于咏春拳的来源大家伙众说纷纭,无论是网络还是民间总共流传着六种说法。

比较合理的而又值得信赖则是相传在清朝时代,福建南少林的五枚师太在林中晨练。因为福建地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而这里的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所以非常适合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尤其是以蛇居多。而福建的省份简称为闽,门代表着家,虫代表着蛇,意思是家里有许多蛇的存在。而蛇的天敌非常多:哺乳动物中的獾、鼬、浣熊、刺猬等

鸟类中的鹰、雕、鹫、犀鸟、鹳等,而最能得到人类亲睐的则是仙鹤,而仙鹤亦是蛇类的天敌。

五枚师太无意之间观察到了蛇与鹤相斗,蛇的攻击的灵敏和迅速,鹤鸣声而催力,舒展大方,激烈勇猛,便结合了蛇与鹤的攻击优点于一身创了自己的拳术。

而后将自己的这套拳术传授给了女徒弟严咏春,因为严咏春的天资聪慧和勤奋,五枚师太甚是欣喜自己的徒弟尽得拳术精华,便以咏春的名字来命名这套拳术为咏春拳。

严咏春之后嫁给了梁博俦,便将自己的武学咏春传授给了丈夫。梁博俦跟红船上的黄华宝是好朋友,便将自己咏春传给了黄华宝。

黄华宝之后将咏春传授同是红船上工作的好友梁二娣,而梁二娣精通六点半棍,两个人亦师亦友,在对方身上取长补短,其中亦有八斩刀术。随后两个人将各自的心得和武学全部传授了给梁赞。

梁赞人称佛山“赞先生”,因为从医的原故没有时间广收徒弟传授咏春。

仅仅传授给了二子梁璧和梁春以外,还传授给了陈华顺咏春绝技。

陈华顺因为租用了叶问家里的宗祠来当武馆教徒弟,叶问因体弱多病而追随陈华顺学习咏春拳。

叶问聪慧过人加上勤奋好学,很快便得到了咏春精华。随后叶问16岁到了香港学习,结识了梁璧,并追随了梁璧学习咏春。1949年57岁的叶问离开佛山奔赴到香港定居,开设了武馆教授徒弟学习咏春。其门下高徒众多,以黄淳梁(讲手王)和将功夫杨威世界的巨星李小龙为主。

当代首要讲的则是梁挺,13岁拜叶问大弟子梁相为师父学习咏春。因为其人修炼咏春技艺超群,加上自己善于经营和推广咏春拳术,令许多的大学生学习和钻研咏春拳。叶问见其对咏春拳的贡献,便将其收为了“封门弟子”。

除了叶问系的咏春拳派,还有佛山其他的系别。虽说大家在一些套路和招式有些变化,但是基本的咏春理论和精妙格斗技巧均在咏春拳之中。

大家咏春拳均是包括三个套路:

初级:小念头:

要求:

一:思想集中,心无杂念,物我两忘。

二:手形摆位精确,肌肉记忆自然形成习惯。

三:领会咏春一摊三伏寸劲发力。

四:心跳和呼吸自然配合,调节气息,拉伸经络,内外兼修。

五:运动过程肌肉放松,松而不软,蓄势而发。

基本套路:

1. 预备式

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於两腿侧,眼向前望,舌顶上颚。

2. 立正抱拳

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用力向后拉。

3. 正身二字拑羊马

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双脚掌向左右分开(45度先分开两脚尖,后分开两脚跟,脚掌贴著地面,不可离地),挺胸收腹,收起臀部,臀部不可向后突出。

4. 下交叉耕手

依循上式,双拳变掌向前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下.

5. 上交叉摊手

依循上式,上臂不动,曲肘将两前臂提起,并保持交叉之势,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内。

6. 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握拳,一起收回胸侧,两臂微用力向后拉,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7.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左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左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天,左掌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8. 右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右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右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天,右掌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右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9.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掌心向天,放松手腕,贴著胸侧,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左掌以腕为轴作一内圈手成护手(指尖向天,掌心向右),将左护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 (护手与胸口须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

10. 左三伏手

依循上式,放松左护手手腕成伏手,手背向外,掌指向右,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推出,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左伏手以腕为轴作一内圈手成护手,将左护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上述动作做三次。

11. 左横掌

依循上式,将胸前左护手横推向右与肩齐,再收回胸前

12.左正掌

依循上式,左掌依中线向前推出,

13.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9—13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14. 正身左按掌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

15. 正身右按掌

依循上式,右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

16. 正身后双按掌

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腰后,掌背贴腰,双掌往后撑,掌心斜向地。

17. 正身前双按掌

依循上式,将双手提起至身前腹部,掌心斜向地,双掌往前斜向下撑,掌心斜向地。

18. 正身双拦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

19. 左右分掌

依循上式,双掌向左右同时打横分开,掌心向地。分开后两臂与身体成一直线,双掌随即向内回收成双拦手,右掌置於左肘上,左掌停於右肘下,掌心向地。

20. 正身双抌手

依循上式,双掌由上往下切,掌心互对,双手置於胸部中线位置。

21. 正身双窒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翻,掌背向天,翻掌时用肘底力将双手微向后收,手肘与胸部须保持一拳。

22. 正身双标指

依循上式,双掌向前标出直插喉部,掌心向地。

23. 正身双按掌

依循上式,双掌向下按,与腹部齐,掌心斜向地。

24. 正身双顶手

依循上式,曲腕以手腕背向上顶,高及喉部,掌指向地。

25. 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变拳随即收回胸侧。

26. 左横掌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横推向右与肩齐,掌心向右。

27. 左镰手

依循上式,左掌曲腕,掌指向地,手背向外,以弧形经胸前向左方扫去,停於左胸侧,掌指向左,掌心向右。

28. 左铲颈手

依循上式,左掌向前方直撑出,高及喉部,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前。

29.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高及喉部,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26—29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30.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掌心向地,放松手腕,贴著胸侧,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线向前伸出,伸至肘部与胸口距离一个拳头位时,将左掌向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

31. 左耕手

依循上式,左掌以斜线往左下方下格成左耕手,手背向外,再将左掌由内而外向上转成摊手,掌心向天及取中线。

32. 左圈打

依循上式,左摊手手掌向内圈至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外,左掌继续向前撑打,高及喉部。

33.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30—33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完成后再重复 30—33 动作,先做左手后做右手,即先后练习。

34. 左膀手

依循上式,左拳变掌,放松手腕,左肘向前上提以弧形抛出,掌心向外,抛出后,上臂与前臂微曲成60度,左手腕在中线位。

35. 左摊手

依循上式,左肘向内回卷成摊手,掌心向天,放松手腕及取中线。

36. 左底掌

依循上式,左掌向外曲腕,掌心向外,掌指向地,再将左臂向前往上托出,高及喉部。

37. 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重覆 34—37 所有动作,不同的是,这次是用右手来练习。

38. 左脱手

依循上式,左掌往中线下方下格成耕手,手背向外,下格时左掌以斜线向中线下方标出,同时将右拳变掌,掌心向天,轻贴於左肘上,再将右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时,左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后将左臂往后收,再将左掌轻贴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39. 右脱手

依循上式,将左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右前臂往下削,左掌下削至右手腕时,右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后将右臂往后收,再将右掌轻贴於左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停。

40. 左脱手

依循上式,将右掌反转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时,左掌随即反转成掌心向外,然后将左臂往后收,再将左掌轻贴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41.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左掌变拳依中线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右掌亦同时变拳回收於胸前中线,靠左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42. 右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右拳沿左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左拳亦同时回收於胸前中线,靠右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43.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左拳沿右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右拳亦同时回收於右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44. 立正收式

依循上式,将左拳收回胸侧,双脚靠合立正收式。

中级:寻桥

寻桥为寻找对方的桥手破绽,建立自己的路线进行攻击。 下盘马步转马要求快且稳,这样更好地卸力和借力!

基本套路:

1. 预备式

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於两腿侧,眼向前望,舌顶上颚。

2. 立正抱拳

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用力向后拉。

3. 正身二字拑羊马

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双脚掌向左右分开(45度先分开两脚尖,后分开两脚跟,脚掌贴著地面,不可离地),挺胸收腹,臀部不可向后突出。

4.下交叉耕手

依循上式,双拳变掌向前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下。

5. 上交叉摊手

依循上式,上臂不动,曲肘将两前臂提起,并保持交叉之势,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内。

6. 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握拳,一起收回胸侧,两臂微用力向后拉,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7. 左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左侧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左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左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天,左掌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8. 右日字冲拳

依循上式,将右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右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天,右掌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右拳收回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9. 正身穿桥

依循上式,双拳变为掌,两掌心互对,同向前穿与胸齐,当自己的双掌与胸口距离约有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双掌遂向前标出,掌心互对,高及头部

10. 左右拦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同时身微向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向左方,双臂不动,再将身向右转成右侧身拑羊马,面向右方,最后将身转回左方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向左方。

11. 双伏手、三拍手

依循上式,两手向左右分开,掌心向地,埋肘,将左手反转成摊手,掌心向天,同时用右掌由外而内轻拍往左肘部曲处,拍时应掌指向前而同时左肘轻往上托,再将右掌向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左掌随即由外而内拍往右肘部曲处,拍时掌指亦向前而同时右肘轻往上托,最后重复将左手向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右掌随即拍往左肘部曲处。(三式拍手乃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12. 正掌三式

依循上式,右掌沿左手桥面中线打出,掌心向外,掌指向天,左手随即收回成左护掌靠於右肘位置,再将左掌沿右手桥面中线打出,右手随即收回成右护掌靠於左肘位置,最后重复将右掌沿左手桥面中线打出而左掌则变拳收回左胸侧。(三式正掌乃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13. 转身右拦手

依循上式,右掌向内回收 (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 横置於胸前,掌心向地,右臂不动,同时将身向右转成右侧身拑羊马,面向右方。

14. 上交叉摊手

依循上式,右掌向外翻成斜摊手势置於胸前,掌心向内,同时将左掌摊出置於右前臂上成交叉之势,掌心向内。

15. 转马侧身右膀手

依循上式,将身微向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同时将右手肘部抛出成高膀手,掌心向外,放松手腕,右上臂应与上身保持若90度之势,而左手则变护掌靠於右肘位置。

16. 转身右拦手

依循上式,将身微向右转成右侧身拑羊马,面向右方,同时间右膀手顺势往右方一拦变成右拦手横置於胸前,而左手则变拳回收於左胸侧。

重复 14 - 16 动作两次

17. 右拦手冲拳

依循上式,将左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沿右拦手桥面冲出,右手随即变拳收回右胸侧。

18. 正身左横*颈手

依循上式,将身微向左转成正身拑羊马(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同时将左手打横往左方分开,掌心向地,分开后左臂与身体成一直线。

19. 正身左伏手

依循上式,将左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线,左肘微曲,掌心斜向地,掌指向前,放松手腕。

20.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先将右拳变为掌,靠於左伏手肘上,掌心向天,随即右掌沿着左手桥面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朝向左,高及喉部,左手随即变拳收回至左胸侧,当右臀伸尽时,将右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状,再以手腕为轴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右拳收回右胸侧。

21. 正身穿桥

依循上式,双拳变掌,掌心互对,同时向前穿与胸齐,当双掌与胸口距离约有一个拳头位时,稍做停顿,双掌遂向前标出,掌心互对,高及头部

22. 左右拦手

依循上式,双掌向内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向地,右掌在左肘上,左掌置於右肘下,同时身向右转成右侧身拑羊马,面向右方,双臂不动,再将身向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向左方,最后将身转回右方成右侧身拑羊马,面向右方。

23. 双伏手、三拍手

依循上式,两手向左右分开,掌心向地,埋肘,将右手反转成摊手,掌心向天,同时用左掌由外而内轻拍往右肘部曲处,拍时应掌指向前而同时右肘轻往上托,再将左掌向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右掌随即由外而内拍往左肘部曲处,拍时亦掌指向前而同时左肘轻往上托,最后重复将右手向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左掌随即拍往右肘部曲处。(三式拍手乃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24. 正掌三式

依循上式,左掌沿右手桥面中线打出,掌心向外,掌指向天,右手随即收回成右护掌靠於左肘位置,再将右掌沿左手桥面中线打出,左手随即收回成左护掌靠於右肘位置,最后重复将左掌沿右手桥面中线打出而右掌则变拳收回右胸侧。(三式正掌乃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25. 转身左拦手

依循上式,左掌向内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 横置於胸前,掌心向地,左臂不动,同时将身向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向左方。

26. 上交叉摊手

依循上式,左掌向外翻成斜摊手势置於胸前,掌心向内,同时将右掌摊出置於左前臂上成交叉之势,掌心向内。

27. 转马侧身左膀手

依循上式,将身微向右转成右侧身拑羊马(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同时将左手肘部抛出成高膀手,掌心向外,放松手腕,左上臂应与上身保持若90度之势,而右手则变护掌靠於左肘位置。

28. 转身左拦手

依循上式,将身微向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向左方,同时间左膀手顺势往左方一拦变成左拦手横置於胸前,而右手则变拳回收於右胸侧。

重复 26 - 28 动作两次

29. 左拦手冲拳

依循上式,将右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沿左拦手桥面冲出,左手随即变拳收回左胸侧。

30. 正身右横*颈手

依循上式,将身微向右转成正身拑羊马(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同时将右手打横往右方分开,掌心向地,分开后右臂与身体成一直线。

31. 正身右伏手

依循上式,将右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线,右肘微曲,掌心斜向地,掌指向前,放松手腕。

32.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先将左拳变掌靠於右伏手肘上,掌心向天,随即左掌沿右手桥面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右,高度齐及喉部,右手随即变拳收回右胸侧,当左臀伸尽时,将左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33. 正身左拦手

依循上式,将左手横置於胸前(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左掌握拳,拳心向地,左臂不动。

34. 转身左拦手直撑腿

依循上式,身微向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向左方,左拦手顺势往左方一拦,同时左脚向前直撑,高度及腹部,脚指向天。(撑腿时双膊不动,上身不可摇晃不定,当左腿撑尽时不可回收。)

35. 侧身迫步膀手三式

依循上式,左脚向左前方落下,左脚落地时将右脚拖前一步,同时将右肘抛出成高膀手,掌心向外,放松手腕,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右上臂应与上身保持若90度之势,而左手则变护掌靠於右肘位置,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交叉摊手置於胸前,右掌在外,左掌在内,掌心向内,再将左脚向左前方踏上一步,而右脚亦拖前一步,同时间再将右肘抛出成高膀手,左手则变护掌靠於右肘位置,面朝正方,重复将双掌向外翻成交叉摊手置於胸前,右掌在外,左掌在内,掌心向内,将左脚向左前方踏上一步,而右脚亦拖前一步,同时间将右肘抛出成高膀手,左手则变护掌靠於右肘位置。

36. 侧身右抽拳

依循上式,右膀手握拳以半弧形由下而上抽往左方中线,高及喉部,拳背向外,而左手随即变拳收回左胸侧,面向左方。

37. 正身右伏手

依循上式,将身微向右转,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同时右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线,右肘微曲,掌心斜向地,掌指向前,放松手腕。

38.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先将左拳变掌靠於右伏手肘上,掌心向天,随即左掌沿右手桥面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右,高及喉部,右手随即变拳收回右胸侧,当左臀伸尽时,将左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39. 正身右拦手

依循上式,将右手横置於胸前(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右掌握拳,拳心向地,右臂不动。

40. 转身右拦手直撑腿

依循上式,身微向右转成右侧身拑羊马,面向右方,右拦手顺势往右方一拦,同时间右脚向前直撑,高及腹部,脚指向天。(要求撑腿时双膊不动,上身不可摇晃,当右腿撑尽时不可回收。)

41. 侧身迫步膀手三式

依循上式,右脚向右前方落下,右脚落地时将左脚拖前一步,同时将 左肘抛出成高膀手,掌心向外,放松手腕,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左上臂应与上身保持若90 度之势,而右手则变护掌靠於左肘位置,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交叉摊手置於胸前,左掌在外,右掌在内,掌心向内,再将右脚向右前方踏上一步,而左脚亦拖前一步,同时间再将左肘抛出成高膀手,右手则变护掌靠於左肘位置,面朝正方,重复将双掌向外翻成交叉摊手置於胸前,左掌在外,右掌在内,掌心向内,将右脚向右前方踏上一步,而左脚亦拖前一步,同时间将左肘抛出成高膀手,右手则变护掌靠於左肘位置。

42. 侧身左抽拳

依循上式,左膀手握拳以半弧形由下而上抽往右方中线,高及喉部,拳背向外,而右手随即变拳收回右胸侧,面向右方。

43. 正身左伏手

依循上式,将身微向左转,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同时左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线,左肘微曲,掌心斜向地,掌指向前,放松手腕。

44.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先将右拳变掌靠於左伏手肘上,掌心向天,随即右掌沿左手桥面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左,高及喉部,左手随即变拳收回左胸侧,当右臀伸尽时,将右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右拳收回右胸侧。

45. 转身左直撑腿

依循上式,身微向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向左方,同时间左脚向前直撑,高及腹部,脚指向天。(撑腿时双膊不动,上身不可摇晃不定,当左腿撑尽时不可回收。)

46. 迫步双低膀三式

依循上式,左脚向左前方落下,左脚落地时将右脚拖前一步,同时将双肘抛出成低膀手,双肘抛出后,上臂与前臂曲成45度,两手腕在腹部中线位处,双掌心向外,同时放松手腕,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双摊手,再埋肘,再将左脚向左前方踏前一步,右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再将双肘抛出成低膀手,继而双掌向外翻成双摊手,重复左脚向左前方踏前一步,右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将双肘抛出成低膀手。

47. 并步双问手

依循上式,左脚先踏前半步,右脚再踏前成并步(即与左脚靠齐),同时,将双低膀手依中线由下往上拨成双问手,两掌心向外,高度要及头部。

48. 双窒手、双正掌

依循上式,双问手用肘底力向后回收于胸部中线,埋肘,掌心向前,再将双掌向前推出,高度与胸齐。

49. 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作一内圈手后握拳,拳心向天,将双拳回收於胸侧。

50. 转身右直撑腿

依循上式,上身不动,先将右脚往后移一步,身体重心放於左腿上,双膝向右转,面向右方,同时提起右脚向前直撑,高及腹部,脚指向天。(撑腿时双膊不动,上身不可摇晃不定,当右腿撑尽时不可回收。)

51. 迫步双低膀三式

依循上式,右脚向右前方落下, 右脚落地时将左脚拖前一步,同时将双肘抛出成低膀手,抛出后,上臂与前臂微曲成45度,两手腕在腹部中线位,双掌心向外,放松手腕,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双摊手,埋肘,再将 右脚向右前方踏前一步,左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再将双肘抛出成低膀手,继而双掌向外翻成双摊手,重复右脚向右前方踏前一步,左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将双肘抛出成低膀手。

52. 并步双问手

依循上式,右脚先踏前半步,左脚再踏前成并步(即与右脚靠齐),同时将双低膀手依中线由下往上拨成双问手,两掌心向外,高及头部。

53. 双窒手、双正掌

依循上式,双问手用肘底力向后回收於胸部中线,埋肘,掌心向前,再将双掌向前推出,高与胸齐。

54. 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双掌作一内圈手后握拳,拳心向天,将双拳回收於胸侧。

55. 转身左斜撑腿

依循上式,将身体重心放於右腿上,双膝微向左转,面朝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同时间提起左脚乘转动之势将左脚向左方斜线撑出,高及腹部,左脚撑尽后不可回收。

56. 侧身按掌三式

依循上式,左脚撑尽后就在该点落 下,左脚落地时将右脚拖近左脚成右侧身拑羊马,面部微向右方,同时间左拳变掌,往阴部前方中线位置下按,此时掌心向下,掌指向右,随即身微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微向左方,右拳变掌往阴部前方中线位置下按,掌心向下,掌指向左,同时左掌握拳收回左胸侧,重复身微右转成右侧身拑羊马,面微向右方,同时间左拳变掌往阴部前方中线位置下按,掌心向下,掌指向右,同时右掌握拳收回右胸侧。

57. 侧身左按掌冲拳

依循上式,身微左转成正身拑羊马,面朝正方 (即开拳时的位置),而左掌握拳从中线胸部位置冲出,尾指向下。

58. 正身连环冲拳二式

依循上式,先将右拳靠往左肘部再沿左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尾指向下,左拳亦同时回收於胸前中线,靠右肘部,随即左拳再沿右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而右拳亦同时回收於右胸侧。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59. 立正收式

依循上式,将左拳收回胸侧,双脚靠合立正收式。[2]

高级套路:标指

标指亦称救急手,自己处于劣势而使用狠毒招式化解自己的危机! 要求在小念头的基础和寻桥的巩固上面修炼标指的手法,步法和发力要诀,将全身之力瞬间集中击打在同一目标上,从而造成致命的伤害!意打得潇洒放松,发劲柔韧,如藤条,弹簧,看似轻盈软弱,实则强劲凌厉。加以林瑞文真传的“班禅指”练习,力贯指尖,更显神威,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之一。

基本套路:

预备式

1双脚靠合立正,两手垂於两腿侧,眼向前望,舌顶上颚。

立正抱拳

2依循上式,两手从双腿侧提起至胸侧,两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双臂稍微用力向后拉。

耕脚开马

3依循上式,两膝微曲,左脚划半弧形向左方分开,略宽於肩,左脚掌以45度放好,脚尖指向中线,左脚不动,将右脚拖近左脚边划半弧形向右方分开,略宽於肩,右脚掌以45度放好,脚尖指向中线

4正身左日字冲拳、十字摆指

5依循上式,将左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向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左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 右,将左掌曲腕,掌指向地,再将掌指向天,重复将掌指向地,将左掌反转成掌心向天作一内圈手后成掌心向地,掌指向右,再将掌指向左,重复掌指向右,将左掌反转成掌心向天作一内圈手后成掌心向右,掌指向天,再将掌指向地,重复掌指向天, 最后将左掌反转成掌心向天作一内圈手后握拳,拳背向天,将左拳收回左胸侧。

6正身右日字冲拳、十字摆指

7依循上式,将右拳移至胸部中线,尾指朝下,拳头与胸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向前直线冲出,至手臂伸尽时,右拳摊开向前穿,掌心向左,将右掌曲腕,掌指向地,再将掌指向天,重复将掌指向地,将右掌反转成掌心向天作一内圈手后成掌心向地,掌指向左,再将掌指向右,重复掌指向左,将右掌反转成掌心向天作一内圈手后成掌心向左,掌指向天,再将掌指向地,重复掌指向天,最后将右掌反转成掌心向天作一内圈手后握拳,拳背向天,将右拳收回右胸侧。

8桥底并步标指

依循上式,右脚踏前与左脚靠齐,右掌亦随即由左肘下沿左手桥底向前方中线直线标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 头部,面向左方,双手随即作一外圈手后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将双拳收回胸侧。

圈步

9依循上式,双拳不动,身微向右转,面向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而右脚贴地划弧形向右后方扫去,右脚掌以45度放好,脚尖指向中线,左脚掌亦随势微转使左脚尖指向中线成正身二字拑羊马,再将左脚拖近右脚边贴地划弧形向左方扫去,左脚掌以45度放好,脚尖指向中线。

10肘底右标指

依循上式,右掌由左腋下向前方中线直线标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头部,而左掌亦随即至於右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面向右方。

桥底并步标指

11依循上式,左脚踏前与右脚靠齐,左掌亦随即由右肘下沿右手桥底向前方中线直线标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 头部,面向右方,双手随即作一外圈手后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将双拳收回胸侧。

右扱肘

12依循上式,左掌由右腋下向前方中线直线标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头部,而右掌亦随即至於左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面向左方。

桥底并步标指

13依循上式,右脚踏前与左脚靠齐,右掌亦随即由左肘下沿左手桥底向前方中线直线标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头部,面向左方,双手随即作一外圈手后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将双拳收回胸侧。

左扱肘

14依循上式,身微右转成右侧身拑羊马,面向右方,同时将左臂屈曲,左拳变掌,放松手腕,左肘上提 ,尽量贴近耳边由上而下向右前方中线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时将手背贴著胸口,同时将右拳变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侧身左铲颈手

15依循上式,左拳变掌向右前方直线撑出,掌心斜向前,掌指向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高及喉部,右掌随即变拳收回右胸侧,面向右方。

正身左横*颈手

16依循上式,身微左转成正身二字拑羊马,面向正方(即开拳时的位置),左掌随即回收於胸前成左拦手续向左方打横扫去,掌心向地,高及喉部,左手伸尽时须与肩平和身体成一直线。

正身左抌手

17依循上式,将左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线再微向前切出,左肘微曲,掌心向右,掌指向前,放松手腕。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18依循上式,先将右拳变掌靠於左抌手肘上,掌心向天,随即右掌沿左手桥面向前直标成标指手,掌心向左,高及喉部,左手随即变拳收回左胸侧,当右臂伸尽时,将右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心作一内圈手后握拳,将右拳收回右胸侧。

其他循环

44. 左右上下耕手三式

45. 正身左伏手

46. 正身右*颈手

47. 标指、圈手、收拳

48. 左右上下耕手三式

49. 正身右伏手

50. 正身左*颈手

51. 标指、圈手、收拳

52. 侧身问手三式

53. 正身左抌手

54. 圈镰手三式

55. 正身左伏手

56.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57. 侧身问手三式

58. 正身右抌手

59. 圈镰手三式

60. 正身右伏手

61.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62. 正身标指三式

63. 侧身左铲颈手

64. 正身左横*颈手

65. 正身左抌手

66.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67. 正身标指三式

68. 侧身右铲颈手

69. 正身右横*颈手

70. 正身右抌手

71. 脱手、标指、圈手、收拳

72. 正身擒拿手

73. 左转身摔

75. 左底掌

76. 标指、圈手、收拳

77. 正身擒拿手

78. 右转身摔

79. 右勾拳

80. 右底掌

81. 标指、圈手、收拳

82. 鞠躬车轮手三式

83. 正身连环冲拳三式 手背贴著胸口,重复身向左转成左侧身拑羊马,面向左方,同时左手握拳收回胸侧,将右臂屈曲,右拳变掌,放松手腕,右肘上提,尽量贴近耳边由上而下向左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时将手背贴著胸口,同时将左拳变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右腋下。

84. 标指、圈手、收拳

85. 立正收式

八斩刀:八斩刀是咏春拳里的一种独有的刀法,取名八斩刀并不是指刀本身的名称,而是指这套刀法的统称。刀的本身可称之为合掌刀,它是有两把一样大小的刀组合而成的。若把它分开后,交叉平放看似一只蝴蝶,所以亦有人称为蝴蝶刀。

广东咏春拳八斩刀用的是两把一样大小的“蝴蝶双刀”。

福建传统咏春拳八斩刀单刀、双刀都可以。

双刀用的是一长、一短的长短刀。到一定的境界后,手上有无刀都行,因为练的是法度,所谓的八斩刀,即刀法也是运用字八法的法度,故命名为八斩刀

六点半棍:六点半棍是一种源自少林寺的武术器械,亦为咏春拳必修兵器。配合棍法叫六点半棍法,棍法套路由六个半招式组成。六点半棍法是由牵、弹、钉、割、*等棍法组成的套路,作用在于增强功力,要求力透棍尖,捋、意、气、功、柔合在棍法上。

六点半棍法是一套很简单的棍法,内容全无花巧,更绝没有无谓或多余的动作。所以整套棍法很短,亦不须要长。

招式:

第一段:

1、起势,朝师礼

2、消沉棍转独龙枪(中)

3、消沉棍转独龙枪(左)

4、消沉棍转独龙枪(右)

5、立步两移

6、标龙三枪

第二段:

7、转身抄棍

8、泼水上田(三)

9、盲公问路(左右中)

第三段:

10、转身抄棍

11、退马抛棍按棍(退右脚)

12、吊马勾棍

13、跪马锁喉

14、吊马枪棍(吊右脚)

15、退马割棍(退左脚)

16、吊马挑棍(钉棍)

17、进马圈漏棍(插步)

18、师姑担伞(左)

19、师姑担伞(右)

第四段:

20、转身抄棍

21、推棍千字

22、落马摇旗

23、举火烧天

24、渔人撒网

25、大展红旗

26、横扫千军

27、美女撑舟

28、收式,朝师礼

咏春口诀

咏春绝技 源自少林 招无虎鹤 法无五行

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 同门技力 四位三度

以弱胜强 始是功夫 内外相消 并无绝招

蓄劲似蛇 发劲似猫 朝形似鸡 阴阳发力

不行心意 只用精神 来留去送 甩手直冲

梅花五点 手脚互通 门分内外 手有生死

劲发六合 力从地起 发劲在腰 出招在膊

力未还原 切忌出手 寸内发劲 力有对错

发尽散尽 散尽发尽 力有八种 当知分间

真假虚实 蓄谷松散 线有安危 主分内外

顶位定位 得不追手 拳入三关 任我行走

马有五败 十者九坏 演挟跪撑 摊身最惯

敌手行桥 必须落马 蹬腰作势 为抢内门

上不过膊 中不过争 下三路手 以脚消脚

摆放有威 打须有势 三角朝形 线守分明

桥行中线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侧身争底

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 转马朝形 以圆化直

敌压三关 以横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无身打颈 怕打终打 贪打防空

以攻为守 以守为攻 追形接打 变化无穷

三桩三拳 步手身全 地脚梅花 木人红船

念头主守 寻桥打手 追形之始 求诸标指

旁边辅助 箭槌八种 走马斜角 幡龙跳跃

固定标步 半全起脚 练力之法 阶段五重

松沉稳劲 清脆玲珑 先松後紧 再紧後松

松松紧紧 循环不穷 邪行仇念 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 不可用心 意投於外 一点精神

反覆练习 配合由勤 手脚属我 控制随心

升肩耸膊 气提不利 意沉身稳 高低无忌

发力出招 必第一下 手脚发力 与身无关

力无定位 喉咙争膊 嘴不闭气 力发无形

动静无碍 语出如宁 拳争掌膊 也可伤人

中路边栏 抛桥窒手 咏春八手 皆可攻守

标圈伏绑 困刮耕摊 可从中破 困手横拦

绑有正错 错非真错 按头屹尾 按尾屹头

中间绑起 有影无形 武欲精通 唯从苦练

先成後化 先化後成 刀切虽齐 墨守成规

艺能巧变 将形补位 因缘各就 殊途同归

道亦非道,非道亦道。——武术哲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