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43年,称霸一时的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四国人马平息了齐国内乱,并按照齐桓公的遗愿立公子昭为齐孝公。因为宋国召集的联军竟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军队,这让宋襄公的野心膨胀起来,认为称霸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他邀请齐楚两国在孟地大会诸侯,颇有称霸之意的楚成王出人意料地答应了宋襄公的请求。
宋襄公满怀欣喜地赶到孟地后,试图以霸主的姿态号令诸侯。谁知楚成王一声令下,将宋襄公抓起来并带回楚国囚禁。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回国。然而宋襄公并未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继续挑起战争以向楚国示威。他召集了其他国家的军队去讨伐郑国,以此向楚国施压,楚国派出大军前往救援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国军队与楚国军队在泓水展开决战。宋国军队在泓水岸边摆开阵势,楚军则渡过泓水向对岸的宋军展开攻击。当楚军还在渡河之际,公孙固提出建议:敌众我寡,难以取胜,拥立为皇帝。如今楚军正在渡河,正是发动进攻的好时机。
然而宋襄公摇了摇头,他望着泓水对面的楚军,语气坚定地说:不可乘人之危。随着楚军渡过泓水开始在岸上排列阵势,公孙固再次催促:楚军尚未布好阵,正是进攻的好机会。然而宋襄公依旧不为所动,他站在那里凝视着楚军的行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终于楚国的军队摆好阵势,他们迫不及待地发起了进攻。面对强悍的楚军,宋军很快败下阵来。这时宋襄公仍未放弃,他手提长矛催促着战车想要攻打过去。然而他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楚兵团团围住,一支箭矢穿透他的大腿。好在宋国的几员大将拼死相救,才将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等他逃出战场时,回头一望只见宋国的兵车已经损失了大半,兵器、粮草也全部丢光,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宋国此次遭受惨败可谓是元气大伤,称霸之路也随之烟消云散。不合时宜的宋襄公这一败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仁义之师成为千古笑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