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皇智勇斗鳌拜,削藩征葛帝业成

少皇智勇斗鳌拜,削藩征葛帝业成

首页角色扮演皇图盟约更新时间:2024-05-10

天下风云争锋岁,少皇无选事业催。

皇图霸业三千景,化作人间一缕灰。

大清帝国,就像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是历史书卷中的一页,还有后人对千古帝王思索和评论。

康熙大帝名叫玄烨。他自幼聪明,六岁时,一次去给父亲顺治帝请安。顺治帝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沉默了半天才用手摸着父亲的龙袍说道:“我愿意继承父皇,做一个英明的天子。”

顺治帝看着无论长相和脾气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小玄烨,非常喜欢,认为此子志向远大,前程不可估量。

公元1661年,顺治病重,在弥留之际,许多大臣围拢在他的病床前问他,皇帝继承人的人选,他轻轻说出“玄烨”两个字,又怕别人听不清,伸出三个手指,表示要让三子“玄烨”继承皇位。

大臣们又问他,用哪位大臣来辅佐幼帝。顺治吃力地转动脑袋,看着眼前的几个大臣,然后用手指了指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然后闭上眼睛,放心而去。

公元1662年,玄烨登上皇位,宣布建元康熙。这时的康熙帝只有八岁,整天不是读书就是玩耍,朝廷大权掌握在四位顾命大臣手里。

索尼忠心耿耿,是辅佐过太祖、太宗、世祖的三朝元老。历任一等侍卫、一等伯世袭,内大臣、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

苏克萨哈和鳌拜是儿女亲家,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历任议政大臣、巴牙喇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遏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三朝元老勋臣、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的孙子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曾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任议政大臣,一等侯、二等公,太傅兼太子太傅。

在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最喜欢弄权,野心非常大。他和苏克萨哈虽然是儿女亲家,但在许多问题上看法不一致,两个人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顺治活着的时候,根据汉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改革了一些带有农奴制的残余政策,如停止圈地。可是这四个辅政大臣曾经从圈地中得到很多好处,所以都很反对。

顺治去世不久,他们又重新圈占土地,还恢复明末加派练饷,就是练兵用的钱,每年向百姓多增收几百万两白银。

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野心逐渐膨胀,本来他在四位顾命大臣中排第四名,可是他拼命往前挤,想要代替首席辅政大臣的位置。

他为了搅局,尽出坏点子,把好事办成坏事,意图把把本来安定的社会秩序搞乱。他还把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插到内大臣、大学士、使部尚书等重要的位置上。

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他都事先在家里商量好了,在拿到朝堂去宣布。如果康熙不同意,他就在朝廷大吵大闹,非逼着康熙点头不可。哪个大臣提出异议,他就找借口把大臣*掉。

有一次,康熙指定一个户部尚书,可是鳌拜想安插自己的亲信,可是必定皇帝已经安排好了,他不好反驳,于是他就下令,让两个人同时担任户部尚书一职。虽然康熙年龄小,掌控不了他,但是内心对鳌拜相当反感。

转眼康熙已经到了十四岁,按着规定可以亲朝理政了。这时候,首辅大臣索尼已死,鳌拜遂诬陷和自己不和苏克萨哈,说他反对皇帝亲政,欲置于死地。

康熙很想制服鳌拜,但此时的鳌拜长期执掌朝中大权,树大根深,稍有不慎就会被鳌拜反制,甚至篡权夺位之危。

康熙为了迷惑鳌拜,也是为了除掉鳌拜培植力量。他除了用功读书,还挑了一些十几岁的皇族少年,和他们一起练习摔跤、骑射、打拳等运动。表面看康熙像其他玩皮少年一样,是在玩耍做戏,实际上康熙心里却藏着制服鳌拜的决心。他虽然在玩耍,却暗中派人监视着鳌拜的一举一动。

鳌拜的心里也在掂量着这个小皇帝,他觉得康熙大了,不如小时候那么听他摆布,他已觉察到康熙对自己的威胁,他想找机会废掉康熙,另立一个听话的皇帝。

康熙八年夏初的一天,鳌拜假托生病没有上朝,躲在家里谋划着谋害康熙的阴谋,也是借此给康熙来个下马威,他不上朝,朝廷一些事就不能决定。

康熙假借探视鳌拜,借此察探鳌拜的真实情况。他带着很多侍卫,以探病为由出其不意,突然驾临鳌拜府。此时鳌拜一党的人正在密谋对付皇帝的良策,突然听到皇帝来了,其他人急忙躲藏起来,鳌拜连靴子都没来得及脱,直接钻进被窝里,哼唧着装病。

康熙帝看鳌拜脸上神色不像似有病的样子,就装作关心地掀开鳌拜被子的一角,只见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放在鳌拜的身边,康熙心里暗惊,但表面不动声色地拿起匕首说道:“刀不离身是我们满足武士的习惯,太师病了,也没有忘记老习惯,真值得我们年青人学习啊!”

康熙镇定地把匕首放回原来的位置,说了几句客套话,就转身回宫去了。通过这次探视,康熙完全清楚鳌拜想干什么,他一边命令那些年青侍卫们加紧练习,一边找心腹大臣商量着搜查鳌拜的罪证。

康熙又把鳌拜谋叛的事禀报给太皇太后,请她帮助分析处理办法。太皇太后,认为鳌拜的阴谋必须尽快粉碎,时间长了,会出事,但不能*人太多。

这天,康熙得知鳌拜要进宫奏事,就召集那些和自己摔跤的少年侍卫们说:“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

侍卫们齐声说道:“我们只怕皇上!”康熙激动地数说鳌拜的罪状,并且说:“鳌拜横行朝野,我这个皇帝还怎么做?”

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铲除鳌拜,听皇上吩咐!”康熙高兴地说了一个“好!”然后说:“等一会鳌拜来了,你们看我的眼色行事!”

不一会鳌拜大摇大摆地走进宫来,他根本没有把这个只知玩耍的皇帝放在眼里。康熙看到鳌拜傲慢、骄横的神态,气不打一处来,他厉声问道:“鳌拜!你可知罪?”

鳌拜先是一愣,然后非常放肆地挥动手臂说:“我鳌拜奉先皇命令辅佐陛下治理国家,我有什么罪?”

康熙数说鳌拜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罪状,鳌拜脑羞成怒,他伸出右手叫嚷着说:“说我犯罪,拿出证据?”

康熙看时机成熟,大喝一声道:“来人,把此奸贼给我拿下!”

只见平时和皇帝玩闹的年青人,一起涌出把鳌拜团团围住。鳌拜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几个冲上去的人都被打趴下,但又有很多人上去,抱腿搂腰。

鳌拜放开手脚,这些人根本不是对手,好在他们事前他们已有准备,撒下一条大网把鳌拜扣在网里,这才把鳌拜治服在地。

很多大臣受够了鳌拜的气,听说鳌拜被抓齐声叫好,康熙念鳌拜有功,并没有*他,只把他囚禁在狱中,最后鳌拜在狱中死去。

康熙铲除鳌拜后,腾出手来开始考虑削平“三藩”,就是驻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驻守在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

这三个人原来都是明朝镇守辽东的边将,后来投降了清朝,充当清军领路人,带领清军开进中原地区。他们为清朝立了很大功劳,所以顺治皇帝封他们为藩王,给他们优厚待遇。

可是吴三桂镇守云贵地区后就开始招兵买马,集草存粮,军队扩充到十万人,就在西南称雄,做起土皇帝,不把康熙朝廷放在眼里。

他还排挤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控制地方军政大权,招降纳叛、搜罗党羽,囤积大量火药,制造火枪火炮。凿井煮盐,用盐和临省交换粮食和布匹等军用物资。

在广东征收大量租税、性情残暴,经常*人取乐,甚至拿人肉喂狗。就是一个缺乏人性的混世魔王。

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在属地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康熙早有耳闻,而且把处理“三藩”的问题挂在心上。在三个藩王中吴三桂权力最大,所以他决定先从吴三桂下手。

开始的时候,朝廷派管理私人事物的内务府大臣看望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吴应熊取了皇太极第十四个女儿为妻,正作为驸马住在北京。

在他们谈话中,内大臣半开玩笑地说:“当初皇帝赐给平西王的大将军印信是不是可以上交了?当初战事紧张,现在已经太平了!”

吴应熊感觉到朝廷的意思,就连夜派人把这件事报告给吴三桂。吴三桂没办法只好交出将军印信。

又过了一段时间,康熙又派人对吴三桂说:“将军年纪大了,还有眼病,云南和贵州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就交给地方官管理吧!”后来朝廷又借口兵多饷少,裁减了“三藩”手下兵卒。

康熙十二年,尚可喜自觉年老体衰,要求回辽东老家养老,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尚之信,继续留镇广东。康熙正惦记着削藩,正好顺势答应下来,并且说指出,广东已经安定,尚之信也不要留镇广东了,平南王府予以撤销。

吴三桂得到这个消息,立刻找谋士商量说:“尚可喜已经提出撤藩,我不提就不好了,所以我打算提出撤藩,试探一下朝廷。”

很多谋士说:“最近康熙正想消弱你的势力,你最好还是不要提出撤藩的事吧!”吴三桂不屑地说:“我经历上百次战争,而且兵士十分勇猛、顽强,比平南王尚可喜强多了。当今皇帝还小,他不敢碰我。”于是写了奏折给皇帝,请求撤藩。

康熙收到吴三桂、耿精忠的奏折后,立即交给群臣商量着把三个藩王一并撤了。可是许多大臣被三藩势力强大吓倒了,害怕三个藩王合起来对抗朝廷。有的大臣只图维持现状,怕得罪吴三桂,附和着反对削藩。只有明珠、莫洛、米思翰等少数大臣同意撤藩。

二十岁的康熙在明珠等大臣的支持下,认为削藩主张是正确的,所以他当即起草了诏书,批准了吴三桂、耿精忠请求撤藩的奏疏,叫他们返回家乡养老,并在走之前把地方行政移交给当地总督、巡抚。

吴三桂没有想到,康熙真的会同意他的请求。他和耿精忠是假意合起来提出撤藩,实际已经做了反叛的准备。

吴三桂假借一个朱姓青年是崇祯的后代,于1673年11月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他自称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分兵两路进攻湖南和川陕。

第二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向浙江、江西发起进攻。公元1676年尚之信也在广东起兵响应,向广西进攻。

三藩叛乱、江南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上一片混乱。不主张削藩的大臣开始叫嚷着要与三藩求和。可是主张削藩的明珠、莫洛、米思翰等人坚决主张平定三藩叛乱。

对耿精忠、尚之信康熙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面派他们住在北京的兄弟前往福建和广东进行劝说,表示对他们以前的行为不再追究;另一方面,又派八旗军去攻打他们,把他们逼得投降。

这种办法果然凑效,不久耿精忠和尚之信就投降了,三藩平定两藩,只剩吴三桂的一路反叛。

耿精忠和尚之信被降服,无疑给吴三桂带来很大打击,可是他并没有动摇,而且攻入湖南。八旗军没有攻下吴三桂叛军所占领的岳州、长沙等地。康熙下令进攻的同时,又派兵绕道湖南南部深入广西,袭击叛军后方。

后来吴三桂手下大将林兴珠、韩大任等人认为继续与朝廷对抗没有什么好处,就投降了清军。

就在吴三桂74岁,走路都不稳的时候,公然对外称“大周皇帝”,并改元昭武,并大封伪官、伪将,为手下人打气。

一天,吴三桂听到前线战败的消息,一急之下,中风昏厥,从此病重,于8月17日,一命呜呼!

吴三桂死后,他的部将马保、胡国柱派人去云南接吴三桂的孙子前来即位,改元洪化。然后带着吴三桂的棺材逃离湖南,退回云南昆明。

康熙二十年,朝廷派大将贝子章泰个都统赖塔,进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瑶畏罪自*,就这样,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结束。从此清朝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稳固了统治。

葛尔丹是蒙古族的一支准噶尔部的首领,自从他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便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它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使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哀求清政府给予保护。

康熙派使者来到葛尔丹那里,要他把侵占的地方交还给漠北蒙古。葛尔丹仗着有沙俄政府唆使策划,根本不理采康熙帝的劝说,不但不退兵,还大举进攻漠南,嚣张气焰至极。康熙谈判无望,决定亲征葛尔丹。公元1690年,康熙分兵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击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击西峰口;康熙亲自率兵在后面指挥。

葛尔丹对地形非常熟悉,长驱直入,向南一直打到乌兰布通,此地离北京仅仅七百里。康熙的西路军,刚接触葛尔丹就被打败,使葛尔丹气焰更加嚣张。

福全率领的左路大军全线反击,葛尔丹将几万骑兵集中在大红山下,后面有树林掩护,前边有河流阻挡。他又将上万骆驼绑住四条腿躺在地上,驼背上架上箱子,用湿毡毯裹住,摆成长长的驼城。叛军就在箱垛中间射箭、放枪,阻止清军进攻。

福全命令炮火分段击毁,不一会就打开一个大缺口,上万名骑兵呼喊着冲*过去。同时福全又派兵绕到山后,夹击山下骑兵,结果叛军损伤大半,剩下的纷纷逃命。

葛尔丹见清军势猛,便立即派一个喇嘛到清军阵营求和。福全一面停止射击,一面向康熙汇报请示。

康熙早就看穿葛尔丹的诡计,马上命令:“继续追击,千万不能中了葛尔丹的奸计!”果然,葛尔丹求和只是缓兵之计,等清兵继续追击,葛尔丹已逃到漠北去了。

1694年,康熙帝约葛尔丹会见,订立盟约。葛尔丹不仅不来,还暗中派人到漠北煽动叛乱,扬言沙俄将支援六万枪兵来对付清军。面对葛尔丹的阴谋,康熙决心乘胜追击。

1696年,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这次分三路进击:黑龙江将领萨布素从东路进兵;大将费杨古率陕西、甘肃大军,从西路出击,截击葛尔丹的后路;康熙亲自带中路军从独石口出发,三路军约定时间组织夹攻。

康熙帝带领中路军先期到达科图,与敌先锋部队相遇。虽然东西两路军没有到达,康熙还是命令中路大军继续进攻克鲁伦河,并派使者通知葛尔丹,康熙亲征的消息。

葛尔丹大惊,见清军强大的阵容马上下令叛军北撤。康熙立即通知西路军飞杨古做好截击准备,自己带兵继续追击。

葛尔丹撤退到昭英多的时候,正遇到费杨古的西路大军。费杨古按着康熙帝的部署,先在路边树林茂密的地方埋伏好,然后派出四百先锋军引诱敌军,边战边退,将叛军引到埋伏的地方。

开始时清军下马步战,听到号角声起,马上一跃上马占领山顶。叛军向山顶进攻,清军从山顶放箭放枪,双方展开激战。费杨古派另一支人马在山下袭击叛军背后,前后夹击叛军损失惨重,葛尔丹带着剩下的几十名亲兵仓慌逃命。

葛尔丹叛军两次受创,部属所剩无几,但他顽抗到底拒不投降,隔一年康熙又率军度过黄河亲征。这时叛军将领听说清军又到,纷纷投降,葛尔丹走投无路,服毒自尽。自此清政府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地区。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幼年铲除鳌拜,青年平定三藩,中青年之后还三次亲政葛尔丹,取得了对三藩、沙俄战争辉煌战绩,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对黑龙江的领土控制。除成吉思汗外,他开创了中国最大疆域,而且还消灭了台湾的郑明政权,统一中国。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应该说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