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肃说微信”
元凤四年(公元前77)正月丁亥日,十八岁的昭帝在未央宫加元服,即举行成人仪式—冠礼,虽然一般而言,年幼的皇帝成人后便可亲政,但昭帝依然将政事委任于霍光,霍光继续执行与民生息的政策,宽松国家权力对民间的控制,社会秩序明显好转。然后,三年后,年仅21岁的昭帝猝然病逝,这位八岁登基,执政仅13年的年少天子在霍光的辅佐下,继承了汉武帝末年富民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扭转了汉武帝晚年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社会稳定发展,为昭宣中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霍光也不辱使命,内外措施得当,成效显著,昭帝和霍光的关系,被《汉书》赞为: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
昭帝无子,他的猝然离世令霍光和大臣们措手不及,霍光和大臣商议,立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事实证明,这仍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刘贺当了皇帝后,不仅生活是奢靡,而且急于摆脱霍光的控制,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霍光与几位重臣密谋后,上奏皇太后废黜刘贺,昌邑王在位仅27天,选择新的皇帝再次提上日程。由于武帝子孙凋零,可供选择的人并不多,这时、流落民间、身为庶人的刘据之孙刘病已进入了霍光的视野。
刘据因巫蛊事件兵败自*,妻妾、子女均被*,当时,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被收系狱中,廷尉监丙吉、掖庭令张贺等人可伶他尚在襁褓,派女囚喂养他,历经磨难活了下来。昭帝时,承认了他的皇室血统身份,公元前74年7月庚申,这位命运多舛的少主被迎入未央宫,次日,便举行了登基典礼,是为宣帝。然而,此时的汉宣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在霍光面前,他显得唯唯诺诺,史载:宣帝即位拜谒高庙时,霍光随从骖乘,宣帝感觉若有芒刺在背。
宣帝入朝后的第二年正月,霍光表示要归政皇上,宣帝谦让,表示一切仍需委任大将军,结果一切如昭帝时一样,凡事先向霍光汇报,然后再向汉宣帝上奏。此时,霍光已权倾朝野,他虽然对汉室忠心耿耿,但是权力欲和控制欲很强,他一方面牢牢控制朝政,一方面大肆封赏,提拔自己的亲属,史称: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在牢牢把持朝政20年后,公元前68年3月,霍光病逝。这位三朝元老不负汉武帝的临终嘱托,在内政外交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使国家平稳过度,稳定发展。霍光死后,汉宣帝以堪比帝王的葬礼长伴于汉武帝身边。王志杰终于完成了霍光这一章节,这意味着,《汉武王朝人物志》历时十余年,最终编写完成。这期间,他几次登上霍去病墓,眺望远处的霍光墓,每次,他脑海中浮现的霍光形象似乎都不相同,书稿完成的当天,当他又一次远远眺望时,远方的那个封头此刻异常清晰。
霍光死后,汉宣帝宣布亲政,此时的汉宣帝再也不是唯唯诺诺,他开始真正实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逐步削弱霍家人的权势,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让霍家人坐立不安,情急之下,霍家人决定铤而走险,密谋毒死汉宣帝,然而此时,汉宣帝早已羽翼丰满,公元前66年,宣帝以谋反罪将霍氏一族灭族。
霍氏家族虽被清算,而汉武帝轮台诏定下的基调,由霍光所执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被汉宣帝延续并发扬光大,在其25年的统治中,政治清明,重视教化,汉王朝再一次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亲政不久以后,汉宣帝亲自参加了一些案件的审理,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他还听从大臣的建议,一改自武帝以来严刑峻法的作法,提倡省法制,宽刑罚。为了从制度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汉宣帝下诏置廷尉平四人,随后,又公布了一些列减免刑罚的措施,为了鼓励孝道,宣帝下诏,子女包庇父母、妻子包庇丈夫、孙子包庇祖父母罪行的都不治罪,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宣帝还下诏斥责一些地方官,舞文弄法,欺上瞒下,方便百姓避讳,汉宣帝甚至将自己的名字由病已改为询,并赦免之前触讳治罪的人。他还先后十次下令,大赦天下。在奉行为政宽简的同时,汉宣帝延续了昭帝时期轻徭薄赋、劝民农桑的政策,即位不久,即免除当年租税,此后,又先后三次减免徭役赋税。在汉宣帝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汉朝立国以来最低。为了防止谷贱伤民,汉宣帝专门设立了常平仓,谷价低时,加价买入,饥荒时原价售出,这种以国家力量来干预粮食价格的举措,使得百姓得利,国家安定。在汉宣帝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鼓励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
宣帝晚年曾与后来的元帝,当时的太子刘奭闲聊,刘奭批评皇帝执刑太深,认为宜用儒生。宣帝勃然作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并感慨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的太子就是后来汉元帝刘奭,这个人,应该讲是纯任德教,就是特别注重儒家,汉宣帝就给他讲:汉家自有制度以来,本以霸王道杂之,也就是说,他既会用儒家思想,也会法家思想,还对其他有用的思想都会全部采纳,不会纯粹依靠儒家思想来治理天下。应该讲这种治国理念是非常高明的,它不仅维系了汉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它为后来历代帝王所沿用,对后世的启示就是,任何国家的统治既要利用仁政来得天下,又要用法律来维护他的统治。
公元前49年年底,宣帝病逝于未央宫,结束了二十五年的统治,汉宣帝被后来追尊为中宗,中兴之主谓之中宗,汉宣帝对内轻徭薄赋,整饬吏治,对外安定边疆,将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众多功绩使得他与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并列,成为西汉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汉宣帝和他的前任汉昭帝共执政三十八年,践行武帝后期休养生息的政策,政治清明,呈现出吏称其职、民安其业的和谐繁荣景象,被后代史学家称之为昭宣中兴。
从汉武帝发布轮台诏,到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再到汉宣帝的霸王道杂之,从积极有为到休养生息,汉帝国得到统治者们艰难地抉择着历史的方向,大汉帝国在辉煌与危机转圜之际的这一次平稳过渡,注定在时空长河中留下悠远的记忆,昭宣时代为历史勾勒出一个强悍王朝的温和背影。